《运用奥尔夫音乐原理,开发3-6岁幼儿音乐智能》实验方案
《运用奥尔夫音乐原理,开发3-6岁幼儿音乐智能》实验方案
常熟市五爱小学幼儿园课题组 霍梅执笔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素质教育的摇篮,是终身教育的起点,其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将“艺术”作为幼儿教育五大领域的其中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同时强调“艺术”在不同领域的交叉和融合过程中,发挥的中介作用是其他领域所不能达到的,特别是属于右脑教育的音乐教育更起着特殊的作用。这就要求幼儿园音乐教育必须向传统的音乐教育挑战,吸收国内外音乐教育经验,形成新的教育理念,并要求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实施新型的、科学型的音乐教育。
音乐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人类与生以来就拥有音乐的天赋。音乐智能的发展在0-6岁婴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音乐智能的发展不仅可以使婴幼儿拥有感受、理解、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而且能陶冶婴幼儿的情操,发展婴幼儿的智力,促进其自身各种因素的平衡和协调,从而提高婴幼儿素质,促进婴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
国内外关于幼儿音乐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提供了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理论和经验。但是目前幼儿园音乐教育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在对孩子进行音乐的定向培养上存在专业化倾向;注重音乐的技能技巧训练,忽视对幼儿的兴趣培养和审美教育,存在技能化倾向;强调某一作品的工艺性,轻视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教师教学中,对幼儿缺乏了解,忽视幼儿主体性发展,教学方法较单一等。
正是基于以上几个方面,我们幼儿园在多年尝试运用许卓娅教学法的基础上,在苏州教委的关心支持下,参与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0-6岁托幼一体化的早期教育体系研究》之子课题研究——“运用奥尔夫音乐原理,开发3-6岁幼儿音乐智能”课题实验,旨在以《纲要》精神为指导,通过对3-6岁幼儿音乐教育的研究,构建体现我园特色的音乐教育模式,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发展幼儿音乐智能的有效途径、方法和策略,从而培养富有音乐智能,自信、大胆、大气的孩子,促进幼儿身体、心灵、智力、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概念的界定:
(一)奥尔夫音乐原理:
奥尔夫音乐是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为儿童们精心设计的音乐。奥尔夫音乐原理,用一句话即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原本的音乐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需自己参与的音乐。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综合性;即兴性;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从本土文化出发;适于开端;为所有人。
其中“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
(二)智能与幼儿音乐智能: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人的智力潜能,人类具有八种智力潜能,每个人的各项智能有强弱之分。从这一智能新概念出发,它对智力的界定是: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对自己所属文化提供有价值的创造和服务能力。本课题对智能概念的界定采用加德纳的提法。
幼儿音乐智能是指幼儿能初步感知音乐的音准、旋律、节奏及音质等的能力及对声音的音高、节奏、音色、情绪力量、复杂结构的感知能力。
根据此涵义,本研究将幼儿音乐智能划分为以下六种能力:幼儿音域的宽度、节奏感、音乐情绪感受力、音色感受力、音区感受力、音乐表达能力。各种能力的涵义分别如下:
幼儿音域的宽度——指幼儿所能唱出的最低音到最高音之间的距离;
节奏感——指在音乐活动中,能够体验和感受节奏在音乐艺术中的情绪表现,感知节奏特点,并能准确地再现节奏的能力;
情绪感受力——是人们在对音乐作品产生审美知觉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情绪体验、审美感受的一种特殊能力;
音色感受力——是幼儿在音乐欣赏中善于鉴别乐器或人声的音色美,也是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方面;
音区感受力——是指对音乐中音区的高音区、低音区的感受力;音色感受力和音区感受力都属于音乐听觉能力;
音乐表达能力——是指幼儿在演唱、演奏中,运用音乐技能技巧把对音乐作品内容情感的理解感受充分表达出来使之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一种能力。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
1、奥尔夫音乐原理:
奥尔夫音乐原理其实质是一套“原本性”理论,强调从人性发展的开端、从人之初的教育做起,将音乐教育确立在人的自身发展的基础上,提倡一种“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教育行为方式。奥尔夫的音乐“原本性”理论和实践体系,使儿童能够从最自然的方式进入音乐世界的一切领域并从中获得最完整、最全面的音乐体验,从而开发幼儿的音乐智能。
2、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类所有个体至少拥有八种相对独立的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现象者智能。音乐智能是加德纳八大智能之一,是指人敏锐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的能力。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潜能与生俱在,初生的婴儿已有感觉能力,大脑的结构和机能在3岁前发展迅速,师智能以及各种心里能力相处的重要阶段,0-6岁是人类生命发展过程中主要的阶段。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观认为,促进幼儿学习的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巧、专业知识等方面,而在于教师于学生之间特定的人际关系的心理气氛中。教师应真诚,应尊重、关注、接纳每一个个体的幼儿,以幼儿为中心,幼儿是学习的关键,学习的过程教师学习的目的所在,教师只是学习的促进者、协助者、伙伴。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构建适合我园幼儿的音乐教育模式,包括课程模式、教学模式、家园合作模式、评价模式等。
2、探索一套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科研能力。
3、根据奥尔夫音乐原理,联系幼儿园实际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创设有利于开发幼儿音乐智能的艺术环境。能初步感受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音乐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从而达到开发和提高幼儿的音乐智能。
(二)研究内容:
1、幼儿音乐智能发展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2、探索开发幼儿音乐教育模式的研究
3、开发幼儿音乐智能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4、幼儿音乐智能发展课程目标培养体系及其评价体系的研究
5、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奥尔夫音乐教育本土化的探索研究
五、研究方法和教育原则: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对方案进行实施,实施的过程中进行调整使之更加完善。针对具体研究采用的方法如下:
1、情报研究法:主要用于概念的界定及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
2、观察法:主要是对各班音乐教育活动及幼儿自发音乐活动进行观察。
3、经验总结法:主要用于撰写论文及研究报告。
应该遵循下列教育原则:
1、在音乐教育中,音乐是手段,培养健全人格才是目的;
2、让所有的幼儿都来学习音乐;
3、充分遵循幼儿游戏的天性;
4、音乐活动过程注重即兴性。
六、研究步骤与措施:
整个研究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采取相应的研究措施:
(一)第一阶段:设计准备阶段(2006年3月至2006年9月)
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成立课题组,制定研究方案;理论学习、搜集资料;制定幼儿音乐智能课程目标体系;探索奥尔夫音乐教育原则;初步设计构建幼儿音乐智能发展模式。
主要措施:
1、开展奥尔夫音乐教育应该遵循的原则
运用奥尔夫音乐原理开发幼儿音乐智能要遵循下列教育原则:以培养健全的人格为目的;让所有的幼儿都来学习音乐;遵循幼儿游戏的天性;音乐活动过程的即兴性。
2、探索并构建奥尔夫音乐教育模式
幼儿音乐智能的开发有赖于音乐教育模式的构建。为此,在开展本课题实验前,我们课题组组织力量着手探索并初步构建了奥尔夫音乐教育模式,包括课程模式、教学模式、音乐智能教育的内容目标体系、教育策略与方法、教育评价。
3、实验班教师轮流外出参加“奥尔夫音乐”培训学习。
(二)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06年9月至2009年9月)
此阶段的主要工作:确定具体教育措施,开展具体教育活动;加强家园合作;进行艺术环境创设;运用边实验、边思考、边提炼、边总结的方法,逐渐形成一些阶段成果,如论文、经验总结、教材实例等。
主要措施:
1、创设适于开发幼儿音乐智能的艺术环境。环境对于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实验中各实验班要注重环境的创设,以奥尔夫的“原本行”为指导,以幼儿为主体,不仅注重物质环境的创设,更注重人文环境的创设。
2、探索开发幼儿音乐智能的策略与方法。
3、加强奥尔夫音乐师资队伍的建设。明确个人艺术发展方向,通过自学、小组讨论、邀请专家作讲座、鼓励教师进修,营造奥尔夫音乐教科研氛围,建立实行奥尔夫音乐教学集体备课制度等途径与方式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4、家园合作共同开发幼儿音乐智能。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长工作,对幼儿家长进行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渗透,对幼儿家长加强音乐教育方法的指导,来提高家长音乐教育指导水平,从而通过家园合作共同开发幼儿音乐智能。
(三)第三阶段:总结整理阶段(2009年9月至2009年11月)
此阶段的主要工作:对实验结果进行测试;对测试获得的结果(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对实施过程中的教育现象进行描述、分析、解释和总结;在回顾、归纳、提炼、总结的基础上写出研究报告、实验报告等,形成课题最终成果;结题论证。
七、预期成果:
(一)幼儿音乐智能得到开发与提高。
实验班幼儿音乐听觉比较敏锐,节奏准确,有较强的音乐记忆,对音乐感受水平较高,表达的方式多样化,参加音乐活动积极性主动性强,音乐智能水平高,而且在语言、交往合作方面要有较好的表现。
(二)形成运用奥尔夫音乐原理开发幼儿音乐智能的教育模式。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幼儿园中大班诗歌仿编活动”
- 下一篇:小班音乐课题研究计划:让幼儿成为音乐的…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