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2011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

桂林市2011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表

课题名称: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实践与研究

编号:   2011B-044          

课题负责人:刘文兰

单位:荔浦县幼儿园

一、本课题国内外及区内外现状评述

在幼儿音乐节奏教育方面,很多国外音乐教育体系都系统地研究过,并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果,对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是奥尔夫音乐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强调:从语言和动作节奏两个方面入手培养儿童节奏感,在教学过程中,音乐节奏与多声部的训练,由简单到复杂,从幼儿熟悉的事物中,创意的产生和提炼简单的节奏单元,由浅入深的节奏型练习,多声部的表演,奥尔夫乐器的演奏,发展成为音乐的综合表演。这,对于现代音乐教育的产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我国,也有许多关于幼儿音乐节奏感培养的研究。例如:中国音乐教育学会会员、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客座教授陈泽铭,多年从事儿童音乐教育研究;还有我国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南师大许卓娅教授的音乐研究等等,他们从激发幼儿对音乐节奏感的兴趣入手,重视幼儿听力节奏的训练、语言节奏训练,乐器节奏的训练,使幼儿音乐节奏活动生活化、具体化,从不同的方面研究探索出了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方法与策略。

二、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德国当代著名儿童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基本要素是节奏,每一个有生命的人都具有天生的节奏本能,而节奏的感觉又完全依赖于运动,不过需要诱发、培育,进而为音乐所用。”良好的音乐节奏感是认识音乐,驾驭音乐的基础,节奏能够反映出不同的音乐情绪,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心理学研究发现:在关键年龄进行音乐能力的培养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节奏的最佳阶段,同时也是培养音乐素质的基础时期,因此,在幼儿园内进行音乐节奏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让幼儿在节奏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及理解、领悟音乐节奏的元素是尤为重要。纵观我园幼儿节奏感发展状况,发现解决这些问题迫在眉睫:1、幼儿节奏感欠缺。幼儿因其年龄特点,大脑及身体动作的节律对音乐节奏的感受不能相互协调。另外,由于幼儿接触音乐的机会不多,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达能力比较欠缺。2、园内忽视。我园长期以来不太重视幼儿音乐方面的教育,教师们由于自身音乐素养不高,自身音乐专业技能薄弱,在音乐教育、特别是节奏感教育教学方面涉及得比较少,许多教师存在“不愿上,不敢上,也不会上”的畏难心理,由此,幼儿音乐节奏感方面的培养也已成为了我园教育教学中的最薄弱环节。3家庭意识。由于我园处于县城,家长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艺术的思想。为此,我们提出了《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实践和研究》的课题研究,旨在通过实践与研究,探索出符合我园实际的幼儿节奏感培养的方式方法,让幼儿真正体验音乐节奏、喜欢节奏、表现节奏,在节奏中感受音乐的美妙,理解、领悟音乐节奏元素并且提高对音乐欣赏的能力。同时提高教师们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教育教学能力,进而提升我园整体教教育教学水平、教研水平。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广义的节奏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规律的声律运动,如:人类的脉搏与呼吸,动物界的蛙声蝉鸣,钟表嘀嗒等。从普遍意义上讲,节奏是对比因素有规律的交替出现。音乐学上的节奏感是指通过声音长短和有规律的组合,借助人的听觉形成的对人的心理上的感受,由节拍、速度、律动等多种因素构成。它包括了对音乐进行中的拍子、重音、小节、拍子中的音符组合、小节中的拍子组合、乐句中的小节组合等诸多综合感应。人们对音乐的体验中,优美的音乐与和谐的节奏感能给人以愉悦的享受。幼儿音乐节奏活动是幼儿在音乐活动(唱歌、律动、音乐游戏、音乐欣赏等教学内容)中让儿童感知节奏、节拍,孩子们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倾听音乐,以头、手、脚及身体其它的部位来感知音乐节奏。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培养幼儿良好的音乐节奏感,会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的节奏,帮助幼儿初步掌握小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和技能,让幼儿在音乐节奏活动中感受音乐的美妙、理解音乐节奏、提高音乐欣赏能力、表现能力。2. 通过音乐节奏教学实践探索不同年龄段幼儿(小班、中班、大班)节奏教学的有效方法、策略。3.提升教师的音乐专业技能和音乐素养,加快教师专业成长。

五、研究内容

1. 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培养孩子倾听的兴趣,培养幼儿对音乐节奏的兴趣。2在音乐活动中,即唱歌、律动、音乐游戏、音乐欣赏等等,培养幼儿感知音乐的节奏、节拍。培养孩子们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头、手、脚及身体其它的部位来感知音乐节奏,并且运用小乐器、自制乐器学习打击乐。3.根据幼儿园各年龄班幼儿的特点和已有经验,设计符合我园实际的系列音乐节奏活动内容。4. 探索幼儿园节奏活动中的组织方式和教学指导策略。

六、本课题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幼儿期是培养音乐节奏感比较关键的时期,鉴于音乐节奏在音乐整体中的重要性,在幼儿阶段进行有序的音乐节奏感的培养,对幼儿音乐要素与音乐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创新之处是:根据幼儿园各年年龄班幼儿的特点和已有经验,设计系列音乐节奏活动内容,探索幼儿园节奏活动中的组织方式和教学指导策略。

七、研究方法:观察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本课题根据不同阶段要求将观察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科学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以期达到最佳研究效果。

1、前期研究内容主要采用观察法、文献研究法等,从多角度收集资料,分析了解我园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现状,对比前人的研究,找准突破口。2、具体研究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逐步探索幼儿园节奏活动中的组织方式和教学指导策略,设计符合我园实际的系列音乐节奏活动内容。3、总结阶段,主要采取经验总结法,把不同阶段的经验进行分析、总结,形成研究报告。

八、技术路线本课题遵循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行动研究技术路线,以完成研究目标和内容。

九、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9月——10月)

1、深入了解本园不同年龄班幼儿在音乐节奏感方面的情况。 2、学习、查阅相关的幼儿音乐教育方面的书籍、资料,如幼儿游戏化音乐教育丛书许卓娅音乐教育活动设计幼儿的音乐素质与能力训练等等,拟写研究计划。3培养幼儿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培养孩子倾听的兴趣,初步培养幼儿对音乐节奏的兴趣

(二)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11月——20141月)

1、进一步激发幼儿对音乐节奏的兴趣,让幼儿主动发现、感知节奏,理解、喜爱节奏。在音乐活动中,即唱歌、律动、音乐游戏、音乐欣赏等等,培养幼儿感知音乐的节奏、节拍。培养孩子们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头、手、脚及身体其它的部位来感知音乐节奏。2运用小乐器、自制乐器学习打击乐,让幼儿用多种表现形式表现节奏。3、结合各类可利用资源,开展一系列活动,设计系列音乐节奏活动内容。4、撰写专题小结、教学案例、论文。

(三)  整理阶段: 20143月—7月)                                   

  整理相关活动资料、照片、教案,撰写教案集、研究报告。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