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艺术活动游戏化、生活化的研究初探” 结题报告

“幼儿园艺术活动游戏化、生活化的研究初探” 结题报告
新苏师范附小幼儿园课题组
 
一、前言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幼教界的研究方向,结合本园的教育实践,我园于 2007年6月确定了“幼儿艺术活动游戏化、生活化地研究初探”的课题,于 2007年9月通过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课题审核。经过近4年的研究,基本达到了课题的研究目标。现将我园课题实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汇报如下。
 
二、课题研究背景
艺术是儿童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领域。在教育部文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已将艺术列为幼儿教育内容的五大领域之一,明确提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的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在艺术领域的目标、教育要求、指导要点三部分中指出:艺术是丰富幼儿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幼儿艺术教育应在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美好事物、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因此,我们认为开展幼儿艺术活动体系的研究,抓住孩子的每一个发展关键期,对幼儿实施艺术熏陶,培养其对学习的兴趣,倡导探索性学习,挖掘每个孩子的创造潜能,具有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作用,同时为终身学习储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从素质教育角度来审视当前幼儿艺术活动的具体实践就会发现,在以往的艺术活动实践中,由于人们对艺术活动认识存在着诸多的偏差,所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在目标上:追求知识技能的灌输和训练,忽视对幼儿艺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及情感的培养。
 2、在教学方式上:形式单一,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幼儿的学,大多采用灌输式的或者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3、在教学内容上:一些教学内容脱离了幼儿的生活,无法引起幼儿的共鸣。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凭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考虑幼儿是否感兴趣,选择的内容经常远离了幼儿的生活经验,也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功利主义教育观的影响,多数人已经将幼儿艺术活动的基点定位在知识技能层面上,将艺术活动简单地等同于“技能训练”,较少考虑艺术本身对幼儿内在成长方面的影响。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理,功利性的追求替代了艺术活动的正确目标,幼儿艺术活动由此走入“纯粹艺术”的误区。因此我们开展这个课题研究,就是想力图通过研究,改变艺术活动目前的现状,还艺术活动本来面目。
 
三、课题概念的界定
1、艺术活动:是以特有的艺术语言体系为媒介、以创造形象或意境为旨归的人类的精神文化活动,它凝结为审美的意识形态。
2、幼儿艺术教育:幼儿艺术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幼儿的兴趣、需要、愿望及长远发展出发通过美的形象和令人愉悦的艺术审美教育形式,培养幼儿感受、理解、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陶冶幼儿情操,发展幼儿智力,促进其自身各种因素平衡发展的教育形式。
3、游戏化:幼儿艺术活动游戏化,就是用游戏化的方式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游戏化体现在艺术教育的活动形式、方法是比较自由、灵活、丰富多彩的,具有游戏和类似游戏的特征,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投身于活动之中。
 4生活化:幼儿园的课程应该与幼儿的生活相关联的,生活是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重要手段。艺术教育生活化是指幼儿园教育环境、艺术课程的内容以及实施途径向幼儿的生活世界回归。
 
四、课题的理论依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艺术活动是情感启迪,情感交流,情感表达的良好手段,是幼儿自我表达的重要方式,是精神创造活动。艺术有自身的特性:形象性、愉悦功能,开放性、宽容性、自主性。《纲要》解读中提到:艺术具有综合特性融合德智美各种素质;艺术教育是各领域之间的纽带。
2、生活化、游戏化课程理论:
生活化、游戏化课程认为教育与生活应该是互动的。生活化、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特质,幼儿园课程是将学科知识生活化游戏化,将学科知识还原为活动和经验,并在活动和经验的层面上尽可能实现综合和系统化。
3、生活教育理论
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幼儿的生活的感性的,他们在触摸.运动和生活中认识世界。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
 
五、研究目标:
1、在艺术课程理论指导下,以审美艺术活动为中心,创造充满艺术氛围的教育环境。
2、教师通过实践、交流与学习,探索艺术活动中生活化、游戏化的教学材料、内容和形式,在艺术教育实践中研究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3、在生活化、游戏化的艺术活动中,激发幼儿对艺术活动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热情,并在游戏化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审美情感。
 
六、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座谈、问卷等形式分别对教师现状和家长对幼儿艺术教育目标、价值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为课题的开展与进一步深化寻找依据与支撑。
2、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国内外有关艺术教育方面的资料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另外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与幼儿艺术教育有关理论,并能运用理论来指导课题的研究与实施,便于更好地按照实施计划进行具体的研究。
3、行动研究法:在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把实践研究内容的措施转化为学习方式建构的工作行为。在研究过程中,步步落实,其步骤为制定计划→采取行动→进行观察→总结反思。
4、经验研究法:定期进行课题阶段小结,将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比较零碎的初步认识成果进行汇总。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1、前期准备阶段(2007、6—2007、9)
达成目标:成立课题组,拟定课题研究方案。填写《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申报评审书》。搜集有关文献资料,对“幼儿园艺术活动生活化、游戏化” 的内涵和目标进行初步研究。
采用文献法、查阅资料、学习有关理论,形成“艺术活动生活化、游戏化”的初步概念并加以界定,了解国内外幼儿园对“艺术活动生活化、游戏化”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认识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组建课题组,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阶段成果:完成申报评审书的填写。完成此课题的内涵与目标研究,设计相关调查问卷,通过访谈、观察等方法调查现行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撰写相关论文。
2、组织实施阶段(2007、9——2011、5)
达成目标:制定研究计划,具体实施课题的研究,发表研究论文、撰写研究报告。收集研究资料,综合研究成果。
1)收集研究资料,包括理论资料和教学实践资料。(2007、9——2008、9)负责人:张虹、柯灵、陈菊婷
2)综合运用行动研究、个案研究、经验总结、文献研究等方法,对课题研究材料进行有机整和。(2008、10——2009、7)负责人:谢蔚、曹勤华、陈凌
阶段成果:撰写与上述研究相关的论文和案例、研究报告。
3、总结评估阶段。(2011、6——2011、10)
达成目标: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接受课题鉴定组终期评估鉴定。
具体:教师优秀活动展示活动、汇编教师个案集、汇编教师经验总结集、撰写研究总报告。
阶段成果:论文结集、实验报告、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实施过程:
(一)以审美情趣为核心,创设游戏化、生活化的艺术环境。
艺术教育是潜移默化的过程,通过优美的校园环境、艺术作品等熏陶,陶冶幼儿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激发幼儿审美情趣,让环境处处向幼儿传递艺术的信息。
1、自然优美的户外环境
环境的美化,可以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我们根据幼儿的审美兴趣,从满足他们的审美需要出发进行环境的创设,使环境透露出真正的艺术信息。
我们园中,种植树木花草,设置林中小道,对土坪、草地、树木等自然景物进行艺术性布置。合理放置大型活动器具,在适宜的地方建造玩沙、玩水池。幼儿园周边的围墙爬满了绿色藤蔓,中间开着星星点点的小花。塑胶操场上是太阳、娃娃、一串彩色的小圆点等卡通图案,与旁边的大型玩具、花草树木相应成趣,当孩子置身其中玩耍嬉闹时画面非常生动。
在教学楼东面,是幼儿最喜爱的“快乐种植园”。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一块小菜地,这里种有空心菜、茄子、鸡毛菜、毛豆、辣椒等多种蔬菜。幼儿就在这里播种,施肥,拔草,幼儿会经常来观察种子的发芽生长情况,大班幼儿还会用图文说明的方式记录下蔬菜的生长情况,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生活即教育。
2、蕴含美意的走廊环境
我们充分利用空间,在楼道两边,创设了“利用生活素材制作各种花朵”,利用餐巾纸,进行颜色印染,剪贴了形态各异的十二生肖画,开展环保小制作,和孩子们一起收集废旧物品,制作了“可爱的袜子系列造型”、“绒线画”等环境,各班也都有各种丰富多彩的幼儿作品。
在走廊顶上,还用透明丝线把幼儿们的艺术作品垂挂起来,例如,收集各式废旧环保袋,然后进行线描画装饰,系上彩色鞋带,悬挂在幼儿园的走廊,既不阻挡视线,又能美化环境,还能激发幼儿继续创作的欲望。
力求通过“艺术环境文化”的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让校园的一景一物都无声地“说话”,使幼儿园成为教师与幼儿流连忘返的花园、温暖的家园和幸福的乐园。
3、突显创意的专用教室
为了让专用活动室充分发挥作用,体现其创建的价值,为此我们根据小中大班的年龄特点、班级人数多少、老师的特长等,制定了相应的使用时间表和配班老师及管理细则。每个班级可以分时分段错开地进入活动室。我们提供了种类丰富的操作材料,与幼儿共同收集了各种废旧物品,分类设置材料箱。幼儿自由选择、大胆创作,制作出了如“瓶娃娃”、“陶艺DIY”、“环保服装”、“水果娃娃”、亲子作品“种子镶嵌画”等创意作品,体验到自由创作的愉悦和成就感。
4、富有个性的班级环境
幼儿感受环境的能力是很强的,环境的变化能够充分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幼儿的大部分活动是在活动室进行的,因此活动室环境的布置使幼儿产生一种富有情趣的审美感受很重要。以往,在布置活动室的过程中,比较注重儿童特点和童趣性,而较少考虑其审美价值,为此我们充分考虑大、中、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有目的、有选择地合理布置活动室,根据一定的主题内容,并与日常生活教学联系,努力营造一种愉快的、富有情趣的环境氛围,以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每班根据本班的特色设立各个不同的活动区,如有:创作区、表演区等。例如在表演区(小舞台)师生共同制作各式服饰、面具、多种打击乐器,共同收集小伞、眼镜、纱巾等表演道具,提供幼儿倾听音乐的录音机、录音带,幼儿可在此穿上服装,拿着道具,自选音乐表演,感受美妙的音乐,充分发挥想象,幼儿在这些活动区充分与环境积极互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艺术素养。
(二)以环保理念为指引,挖掘生活化的艺术活动材料。
《纲要》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 我们试图从幼儿身边熟悉的材料入手,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材料来开展艺术教学活动。
1、生活中废旧材料的提供
在艺术教学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多种工具和材料的基础上,尤其重视一些废旧物品的提供,如:旧报纸,塑料袋,一次性杯碟,碎布条,饮料瓶,包装袋等,孩子们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术表现活动。比如中班美术教学活动“五彩报纸鱼”,小朋友收集了废旧报纸,通过捏一捏、卷一卷、弯一弯、贴一贴装饰成美丽的报纸鱼,让这些原本过期的报纸又充满了趣味和生机。小班音乐教学活动“大雨小雨”中,将可乐罐里面放入不同的豆类代替金属沙球进行演奏,用塑料袋,模仿风声、雨声,通过这些生活化的打击乐器,来表现歌曲的强弱,感受自然界中的声音。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由选择的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儿童能更多的按照自己的兴趣能力来进行活动,因而能给儿童提供更多的体验成功愉快的机会。因此我们在区域角投放了废旧材料大量的大小、材质不同的罐子、纸盒、瓶子等供幼儿自由创作。有的放在美工区进行自由创作,如废旧双面胶和彩色碎纸片制作的手环;利用养乐多和乒乓球制作的娃娃;用牙膏盒和瓶盖、纽扣制作的汽车,用报纸贴在气球上变成的彩蛋,装饰教室;用卷筒纸芯制作的望远镜;提供一次性的纸杯,让孩子剪一剪、画一画,变成美丽的纸杯花等等。又如在音乐角投放大大小小不同材质的纸盒、罐子等,孩子们运用这些材料制作了各种自制乐器,在敲敲打打的过程中,感受不同的声音,并于幼儿熟悉的乐器进行比较匹配,同时,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也促进了幼儿养成废物利用的习惯,形成了节约资源的意识。
2、生活中自然物的提供
材料作为美术教育的重要工具,是孩子们学习、创造的中介与桥梁,而运用特殊的材料会使幼儿产生更浓烈的创作兴趣。大自然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它为幼儿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天然的素材,这些随手可得的材料提供令孩子们既熟悉又新奇,它们贴近幼儿的生活,易于唤起幼儿的创作热情与创作欲望。根据收集自然资源的不同形态,我们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在中班幼儿美术教学活动“有趣的石头”中,带领幼儿收集各种形状的石头,让他们根据石头的形状大胆想象,用色彩鲜艳的颜料、蜡笔或橡皮泥等不同的绘画材料进行装饰,活动中既让幼儿体验到接触自然合作创作的快乐,又增强了他们在不同材质的物体上进行美术活动的能力,发展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小班的音乐活动“小小音乐家”中,幼儿充分探索各种材料的特性,利用豆子、沙子、石头等材料大胆创造,制作简单的乐器,感受不同材质发出的不同声音,在音乐游戏中体验演奏的乐趣。
3、生活物品的再利用
我们还善于挖掘幼儿身边可利用的物品,顺应学前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幼儿提供安全、无毒、卫生,且有一定的潜在教育价值的材料并且根据材料的独特性、游戏性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在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中,孩子们对各种生活用品有了另一种认识,感受到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所带来的乐趣,增强了审美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我们根据材料的不同特性、用途,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生活化艺术活动材料汇总表”以及一系列相匹配的教学案例(附表一、表二)。
表一中:生活化的美术材料划分为四类,比如点状材料包括小珠子、纽扣、沙子、小石子、种子、蛋壳等,通过串联、拼接、粘接、镶嵌、垒积等方法进行创作活动,如教学活动“美丽的蛋壳画”、“种子镶嵌画”、“快乐的沙画”;线状材料包括毛线、树枝、稻草、芦苇等,通过盘绕、编织、拼贴、拼接、插接等方法来制作作品,如用树枝拼贴美丽的镜框,教学活动有趣的毛线画等;块状材料包括鹅卵石、树叶、橘子皮、糖纸等,通过剪裁、拼贴、添画、染色等方法来制作作品,如树叶的黏贴画、我给石头化妆等教学活动;面状材料包括砂纸、废旧纸盒、手提袋、光盘等,通过黏贴造型、添画创作,进一步感受不同事物的不同特性以及利用它们进行创作所带来的特殊美感。
幼儿的认知特点是在经历中学习知识、获得经验,而艺术活动的发生更需要调动全身各种感觉器官,需要视、听、触等多种感觉的协调配合,只有这样,幼儿才会获得丰富的审美意象和艺术感悟。因此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更应该注重为孩子提供不同类型的操作材料,满足他们的表达表现的需要,从中体验快乐(见表二)。(1)听听说说:听觉艺术是音乐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尝试发挥听觉的功能,借助很多生活材料的冲击来感受音乐。采用真实体验,身临其境体验的方法,使幼儿将抽象的音乐与具体的生活环境进行结合,从中来感受音乐,使生活与音乐有了自然的链接。例如吸管可以做成吹奏乐器,这些声音有的响、有的轻、有的快、有的慢,形成了节奏鲜明、性质鲜明的音乐元素,这些大自然的声音与画面在音乐的伴奏下给孩子们带来了意想不到地效果,使孩子们发现音乐的变化,感受音乐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音乐的无限魅力!(2)敲敲打打: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对声音具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节奏活动就很适合幼儿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在活动中我们选用了轻快活泼的乐曲,选用了各种饼干盒、奶粉罐等制作乐器乐器,通过图谱的设计使用,让孩子们有了具体的感知对象,使原本抽象的乐曲,具有了形象化的特点。通过活动,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节奏感和合作演奏的意识,同时也让幼儿多方感官,在听、看、动等多种形式中体验音乐,交流互动。
(三)以幼儿经验为基础,开发生活化的艺术活动内容。
生活化艺术活动是立足于幼儿的生活,以生活经验为背景,让幼儿在生活中不断拓展审美经验,习得必要的艺术技能,形成积极的审美情趣。因此,艺术活动的内容应从孩子的实际经验出发,选择与孩子现有经验有一定联系,但又要有适度拓展的内容,使他们与现实相互迁移,探索、积累新经验,表现新的认识和感受。
1、与主题活动相关的生活化艺术活动内容
我们将生活化艺术教学活动渗透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在主题活动中无论是生成的艺术活动或是教师预设的艺术活动,其共同点是都来源于幼儿的生活,重在让幼儿亲身去感受生活,最大限度地给予幼儿体验和感知美的机会,大胆地运用艺术形式表现自我,使幼儿把自身对美的体验和真实情感倾注在艺术创作之中,从中体味现实生活的美好。
——举例:大班主题活动“牙齿咔咔咔”。在孩子们了解了各种动物牙齿的不同特征和功能后,我们设计了废旧物品制作活动“动物们来刷牙”,以孩子前期积累的人及动物牙齿的直观经验为基础,鼓励孩子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大胆制作动物立体造型及配套的造型牙刷,表现不同动物的牙齿特征,并为它们添上五官。教师提供小舞台,让幼儿上台来边帮动物刷牙,边念刷牙的儿歌,进一步激发了孩子刷牙的兴趣,巩固正确刷牙的方法。
2、与不同领域渗透的生活化艺术活动内容
    新《纲要》中将幼儿教育的领域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艺术、科学”五个范畴,与此同时还明确地指出:“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即不同教育领域之间并非各自分裂,而是相互交流、相互汇通的。
    ——举例:中班艺术活动“美丽的帆船”,有效地将科学知识渗透到艺术活动中。活动采用了生活中常用的吸管、泡沫板等材料来进行创作,活动的重点应该是设计帆船的花纹,运用随意折叠、涂色块的方法表现不同的船帆,活动的难点是将帆船放在水中,通过吹一吹,可以平稳的前进,这时就需要孩子们探究吸管插在舢板的什么部位比较稳,在观赏、装饰、制作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艺术表现的能力,而且锻炼了幼儿的操作技能,培养了对科学现象自主探索的精神。
3、与传统节日相关的生活化艺术活动内容
我园一贯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选择一些贴近幼儿生活的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利用多种途径帮助孩子加深对传统节日的体验、扩展经验。只有当孩子的经验越丰富,其感受也就更深刻,从而产生表现的愿望,才会有独特的、发自内心的审美表现。
——举例: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我们结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开展“多彩端午节大家齐欢乐”的活动,在家长和老师带领下,孩子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资料收集、讨论与交流活动。如讲述端午的来历,收集荷包艾草,观赏龙舟大赛,制作长命缕、纸粽等。在活动中,丰富了幼儿的感性经验,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四)以幼儿兴趣为前提,探索游戏化的艺术教学策略。
1、预先体验的活动策略
体验是一种经历,只有亲身体验到的东西才能使我们感到真实和现实,并能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使我们可以随时回想起曾经亲身感受过的生命历程。为了能更好地推进活动的开展,在活动前,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对即将开展的活动内容从多方面进行预先体验,从而使幼儿从中获得一些简单浅显的经验为即将参与的活动作积累,使艺术活动能够在物质和经验的充分准备下顺利地开展。
 欣赏体验法
精心选择孩子喜欢的适合孩子欣赏感受的作品内容,运用适合幼儿理解的方式引导幼儿欣赏,激发孩子根据自己不同的欣赏角度来表达内心的想法,信任孩子、支持孩子的联想、想象、创造,允许他们将对美的理解用自己认为最贴切的方式来进行表现。
例如:美术活动《蝴蝶飞飞》中,引导幼儿通过对著名乐曲《梁祝》的欣赏并结合“青虫变蝴蝶”的故事,激发幼儿想象,在音乐的陶冶下画出蝴蝶的变化,为了让这个美术活动能够顺利的进行,我们在活动之前开展了一次与其相关的音乐欣赏活动《梁祝》,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欣赏乐曲《梁祝》的A段,感受其柔美的旋律,并根据旋律给我们带来的轻缓、柔和的感受发挥各自的想象,说一说歌曲中描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由于乐曲旋律的优美动人,幼儿在欣赏的时候闭上了双眼,特别得投入。当幼儿睁开眼睛的时候从他们的表情上看得出在刚才的音乐中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象,烨宝说:“我看到有人在小河的边上散步。”佳佳说:“花园里开了许多的花,有蝴蝶和蜜蜂来做客。”………当幼儿初步了解了歌曲中所表现的有关于蝴蝶的故事后,再次欣赏乐曲《梁祝》选段时,有的幼儿已经会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蝴蝶的模样,进一步体会了乐曲中讲述的故事,以及旋律所带来的柔和感受。
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被欣赏作品的理解,提升了孩子们的艺术素养,使得在音乐游戏中,幼儿能够根据所提供的音乐素材,进行感知体验,并用肢体动作进行表演,丰富幼儿经验,激发幼儿思维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 生活体验法
现实生活是艺术教育取之不尽的源泉,要运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刺激孩子的表现,让幼儿在活生生的环境中感受美、认识美。教育从生活入手,带领幼儿走进周围熟悉的环境,亲近自然,用亲身体验的方法,从生活中进行感知体验,从而提升幼儿的感知经验。
例如:在音乐《大雨和小雨》活动前,我们利用下雨天,带领孩子们进行了一次《和雨约会》的观雨活动,在活动中,让幼儿自由观察雨滴落下的情况,在这过程中孩子们发现,雨滴有的落在了草地上;有的落在了屋顶上;有的落在了水池里;有的落在了窗户上……通过提问“听一听雨滴落下来的声音是怎样的?”鼓励幼儿仔细聆听雨滴落在不同物体上发出的不同声音。孩子们在亲身体验雨声之后能够说出如落在玻璃上的声音是“啪、啪、啪”的;落在屋顶上的声音是“叮、叮、叮”等,不一会儿雨点似乎小了很多,这时候有幼儿发现了雨声的变化,激动的告诉同伴,“雨小了,刚才声音很大,哗啦哗啦的,现在声音变小了!”老师顺势问了句“现在的声音是怎样的呢?”“滴答滴答”、“淅沥淅沥”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很是高兴。
这样的生活体验让孩子们在真实的生活中感受下雨的情形,对大雨、小雨的声音有了亲身的体验,为接下来的活动增添了深刻的经验。
 环境体验法
环境是幼儿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在幼儿的生活、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让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自然的发展,教师的职责在于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也明确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 环境不仅影响幼儿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让幼儿从环境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例如:在美术活动《摩登原始人》里涉及到原始人的生活环境和他们的一些生活习性等内容,这对于幼儿来说似乎太过于遥远,为了能够让孩子们感受这种较为原始的生活,我们利用环境的布置给幼儿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于是我们在活动前与幼儿共同收集了各种有关于原始人的图片等材料张贴在教室周围,让孩子们在与环境的接触中,不断感知原始人的形象特征。还用报纸、颜料共同制作了石碗、石凳等生活用品,结合收集到的不同大小、形状的树叶,树枝,帐子,栅栏等材料,一同建造起了一个原始人的“家”,从而帮助幼儿在集聚远古气息的环境中体验原始生活的环境,感受原始工具的使用。
通过幼儿主动参与,共同创设原始的活动环境,进而使得孩子们在与环境产生互动的过程中获得充分的感知经验,从而能够较顺利投入到《摩登原始人》的活动开展当中。
成效:
通过这一系列不同的方法,使得幼儿参与到体验的过程当中来,从亲身经历中获得深刻的感知经验,并在各种活动中得以运用,使这些艺术活动的开展变得更加顺利,进而也使幼儿的学习经验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幼儿的体验活动不仅对教学活动开展更加有利,同时也丰富了孩子们的各方面的经验,提高了想象、创造的能力,使生活变得更加精彩!
2教学手段的多元策略
  图示记忆法
在音乐教学中,生动有趣的图片往往作为一种“先行组织者”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吸引幼儿的注意、营造适宜的课堂教学氛围、加深对音乐的理解、降低记忆歌词的难度等。有助于幼儿对内容情绪的理解与感受,提高艺术的兴趣性和表现力。
(1)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利用图谱
    对于中班儿童来说,由于其生活经验、知识水平、理解力和音乐修养都有限,影响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在单纯听的过程中,孩子容易过早厌倦音乐,运用图谱把抽象的音乐形象化,能帮助幼儿形象地掌握音乐的性质、旋律、节奏、特征、曲式结构特点,强化音乐审美感受,提高音乐记忆效果。如《水族馆》图谱中表现A段音乐水草的生长的锯齿线和B段音乐中小鱼游来游去探望水草的波浪线。这些符号对幼儿理解和再现乐曲的特性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提示作用。
(2)在韵律活动中利用图谱
    幼儿园韵律活动的形式、内容越贴近幼儿生活就越容易激发幼儿学习热情,也越容易为幼儿学习掌握。为了让幼儿能更好地掌握韵律活动,选择利用图谱为载体,向幼儿传授韵律活动的精髓。在中班韵律活动《摘果子》中,将幼儿重点学习的踵趾小跑步制成了图谱让幼儿重点学习。绘制了脚尖、脚跟、跑跑跑的图谱,脚尖画了一只脚的脚尖、脚跟画了一只脚的脚跟,动作跑跑跑则画了几个正在跑步的小人简笔画。让幼儿边听音乐边看着图谱进行韵律活动,使整个活动变得轻松而简单,也使幼儿很快就掌握了踵趾小跑步的步伐。
(3)在打击乐教学活动中利用图谱
     打击乐教学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打击乐教学活动中利用图谱也能让幼儿进一步理解音乐的性质。对于认知水平有限的中班幼儿,专门设计一些生动,形象的图形符号来代替乐器出现在乐谱中。例如:打击乐《杨柳青》图谱中表示小铃的“,”、表示铃鼓的“~~~”和表示圆舞板的“●”,以此来帮助幼儿消化难以掌握的节奏与音型。还可以通过动作来串连图谱,通过图谱又来串连音乐,这样本位一体化的串连方式将繁杂乐谱简而化之,便于幼儿对乐谱及演奏乐器的记忆和掌握。
 ● 文学导入法
文学导入法是在幼儿园艺术活动中,用故事、诗歌、猜谜等形式导入,使老师的情绪与创设的意境、氛围都与作品本身相交相融,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理解作品的情感,并正确运用情感表现作品。
例如美术活动在引导小班孩子画直线条时,为幼儿创编这样的儿歌:画横线、画横线,横线画得平又平;画竖线、画竖线,竖线画得直又直。画曲线条时,儿歌创编为:小司机走山路,上山坡,下山坡,山路弯弯又曲曲,走过一道又一道,小司机本领大,翻山越岭不怕累。用这种方法,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玩乐中学习绘画技能,避免因枯燥而生厌烦、害怕绘画的现象发生。
音乐活动欣赏舒曼的《梦幻曲》时,讲述故事《梨子小提琴》,故事很美,它蕴涵着柔和、宁静的柔情意味,而舒曼的《梦幻曲》也舒缓、柔丽。两个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在其艺术魅力上却惊人的相似——都能起到净化心灵的效应。孩子们陶醉在小提琴独奏曲柔美、婉约的意境中,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想法用语言表达出来。
音乐活动 “大花猫和小老鼠”,教师用谜语“一只小动物,瞪着小眼珠,眦着两颗小牙,长着八字胡”引出歌曲主人公大花猫,调动了幼儿的兴趣,为下面的活动做了很好的铺垫。
 动作表演法
音乐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其特性就在于整体统一性和整体协调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挖掘和体验音乐作品所反映的情绪、情感,然后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再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幼儿,创设一种与作品相协调的带有整体审美情境的教学情绪场。因此,一个有经验的教师不仅要学会靠自己的个人魅力来渲染气氛,更重要的是要使自己的神态、体态、语言、动作等和作品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达到和谐统一。有时,教师无须使用言语,只要做几个简单的动作就能让幼儿产生极大的兴趣。
在大班艺术活动“小看戏”中,教师引导幼儿在转动手绢花时,做拍肩动作,表现乐曲的节奏:X  X ︳X XX ︳,用拍腿、叉腰等动作表现节奏:XX  XX XX  XX  ︳用拍手、跺脚的动作同时表现结尾节奏:X  X ︳X  X。本次活动,利用身体动作帮助孩子认识节奏,注重音乐对幼儿的整体影响,重视让幼儿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感受音乐、主动地表现音乐,重视从节奏入手,让幼儿感受互相合作的乐趣,领略音乐欢乐的气氛。
 多媒体运用法
多媒体课件集文本、动画、声音和图像等于一体,为艺术教学创设逼真的视听效果,将一些枯燥的艺术理论以及乐曲变化过程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幼儿面前,有利于幼儿对艺术内容的理解和赏析,减轻了幼儿的认知负担。
例如,在学习歌曲《朋友越多越快乐》时,我将歌曲内容制成了多媒体课件,将歌曲内容按3段分解成了3幅画面:第一幅为一只小鸟落在树上和一位幼儿好像在说话;第二幅为一群小鸭在河中游泳,陆地上有一位幼儿好像在和小鸭说话;第三幅为一群小羊正在山坡上,边上有一位幼儿好像在和小羊说话。这些既生动又直观的画面无不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同时通过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结合,刺激他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很快就使幼儿掌握了这首歌曲有三段及三段歌词的内容。
在美术活动“神奇的海洋世界”,我们老师根据主题寻找适合孩子欣赏的旋律和课件,如优美的“梦幻曲”旋律和动画课件,让孩子听、观、想、演,激发了孩子大胆的想象,这也为孩子在后来“海洋里的怪鱼”想象画创作中,大胆打破原有表现鱼的固定模式,尽情地奇思妙想做了铺垫。让孩子们感受到画面从平凡到精彩的真实的美的变化。当然这也需要提高自身的电脑运用水平和音乐鉴赏能力。
 创意改编法
我们本着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原则,尝试从多方位去发掘和拓展幼儿艺术活动的资源。对中外优秀音乐、时尚流行音乐进行了改编。如《老鼠爱大米》、《对面的女孩看过来》,让幼儿与环境互动、与文化互动、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
幼儿对台湾歌手任贤齐的《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的旋律非常熟悉,并且喜欢跟着音乐翩翩起舞。于是,一首流行歌曲就变成了一首饶有兴致的幼儿歌曲《兔子和狼》《龟兔赛跑》。本活动由故事“狼想和兔子做朋友,却遭到了兔子的拒绝”引入和新龟兔赛跑的故事,我引导孩子将故事内容编成歌词,填到歌曲旋律中。这种借鉴流行歌曲的旋律进行创编、填词、欣赏、演唱,并用肢体语言进行演绎的形式,不仅丰富了幼儿对音乐多元化的感知表现能力,而且提高了幼儿的创造力。所以,对于流行歌曲也不要一味地拒绝,选择一些符合幼儿生理特征的流行歌曲,将其歌词改写,也可以变相地成为一种特色教学。
 艺术融合法
音乐与美术学科的交叉融合已成为艺术教育的必然趋势。音美整合不仅能综合发展幼儿多方面的艺术才能,而且能培养幼儿的整合创新、开拓贯通和跨越转换的各种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音乐与美术也是姊妹艺术。人们常常把音乐称作“流动的画面”,把美术称为“凝固的音乐”。在音乐课中,渗透美术教学,对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是有很大帮助的。
在进行《线条画》活动中,孩子们边听音乐,边画画,他们都急切的想把听到的表现出来,音乐高低起伏,孩子以造型画的形式,帮助、支持幼儿自由、充分地表达内心图景,愉快的在艺术世界畅游。
成效:
多元的艺术教学手段,使原本枯燥的艺术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减轻了教师教与幼儿学的负担,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动机,促进了幼儿情感的发展。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保证每一个幼儿能不断地从活动中获得成功,坚持鼓励欣赏,让幼儿获得积极的体验。在幼儿园艺术教学中,始终从调动幼儿兴趣入手,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激发审美情趣。总之,教师若能灵活地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轻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情,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互动交流的情感策略
“互动”是指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交往形式;“互动交流的情感策略”是在一种积极宽松的情感氛围下,根据活动的内容与发现的问题,通过搜集资料,设计并操作材料,调查和观察、讨论等活动,积累了自己对周围世界探索的经验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相互启发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及情感、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一种教学指导方式。其中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互动交流的必要条件。
在艺术活动中,通过互动交流的情感策略,能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增进情感的交流,加深对艺术的体验。主要体现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人互动三个方面。
  ● 师生互动
运用语言鼓励、肢体语态、游戏互动来增加师生之间情感的互动交流,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变“厌学”为“乐学”,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         
西方美学家罗恩菲尔德说过:“艺术对儿童来说与成年人太不一样,它对儿童来说纯粹是表现自己的手段。由于儿童的思维不同于成人的思维,他的表现就与成人不同。由于成年人同儿童在趣味方面和表达方式方面的不一致,就造成艺术教育中的困难和干扰……”既然已意识到成人和儿童间的差异,我们只有让教师走进儿童世界,走进童心,教学中通过与孩子们进行情感互动,提升艺术活动的价值。
教师首先要以亲切的语言、温柔的体态来走近童心,拉近师幼间的心理距离。其次,教师依据自己对幼儿的细致观察,从他们的反应中敏感地捕捉其中蕴含的学习价值,给予及时、适当的引导。最后,教师要以支持、欣赏的眼光,客观地看待幼儿的行为。
例如:“玩水”是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由此设计了美术活动“快乐的水花”。在活动中,当幼儿表述自己的见解时,教师能带头为他们的奇思妙想而喝彩;当幼儿为同伴示范时,教师又为他们的勇气而鼓掌;当幼儿作画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又及时地给予帮助;当幼儿合作用喷水壶完成了精彩的作品时,教师又第一个祝贺他们取得成功,并表现出由衷的喜悦。这一切都遵循了《纲要》所提出的: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在此活动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了情感互动的作用,满足了幼儿的情感需求,让幼儿身心感到愉悦。同时,也有助于形成幼儿良好的自我意识,进而使他们富有创作的勇气和热情,并在美术活动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对于小班幼儿,情感互动尤为重要。新入园的孩子对老师有一定的依赖性,喜欢亲近老师,老师一个微笑、一个触摸、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给他们带来莫大的欢喜。针对小班孩子的特点,我们在开展艺术活动时,主要以互动游戏的方式,产生情感交流,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例如在歌唱活动《两只小鸟》中,教师通过点兵点将和幼儿打招呼的方式,一边演唱歌曲,一边走到孩子们中间,一个一个与他们打招呼,摸摸孩子的头,在这样的情感互动下,加深幼儿对歌曲中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倾听的兴趣。在《头发肩膀膝盖脚》中,老师根据歌词,一边演唱一边碰一碰幼儿歌曲中相应的身体部位,如“头发”就摸幼儿的“头发”,“肩膀”就碰“肩膀”,一个一个轮流,使单一的倾听过程变得充满惊喜和有趣。
  ● 生生互动
幼儿之间通过观看、倾听、问答等方法来探究新事物。一个幼儿的点滴创新就会使其他幼儿点燃创造的火花,使得创造的火花不断地闪烁。生生之间的交流不仅对幼儿活动起到了一种支持的作用,并且还可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因此我们十分注重为幼儿提供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使幼儿在相互交流中学会解决问题、获得知识经验,有益于幼儿的自我成长。
例如在主题活动《大话西游》中,开展了《制作海报》的活动。孩子们根据自己在主题活动中对于西游记不同故事的兴趣,自由组织小组成员,设计内容、选择材料、制作海报。在这一系列生生互动的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主体地位,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之间相互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也增强了一定的自信心。
在韵律活动《蚂蚁搬豆》中,孩子们都扮演了一只只可爱的小蚂蚁,教师设计了“打招呼”的环节,请幼儿与同伴共同探索“打招呼”的方式,有的是抱一抱,有的是碰碰头,有的是碰碰屁股,有的是拍拍手等等,最后齐心协力的蚂蚁们一起搬起了大大的豆子。在这样生生互动下,孩子们不仅合作探索了许多不同的“打招呼”的动作,而且体验了与同伴共同商量、协作、游戏的快乐。
  ● 人人互动
幼儿敢于请教或帮助周围的任何人,来解决所遇的问题。我们主要研究的是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新《纲要》提出:要注重发挥家长的作用。任何一个主题活动的开展和实施,都离不开资料的收集和信息的积累,这单靠教师一方来完成是很有限的,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幼儿家长的作用,为我们的主题探索提供相关的信息和资料,以满足幼儿的探索需要。同时,也增加了幼儿与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
例如在大班美术活动“牙齿咔咔咔”中,为了能获得更多的有关牙齿的资料,了解不同动物的牙齿的特征,我们充分运用了家长这一有效资源,共同收集相关的材料。在和幼儿的共同学习中,许多家长是在用心配合孩子,他们和孩子不仅把资料整理后做成书,还在资料旁边用孩子的语言写上注解,重要的地方划上红线,有的地方还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孩子们也在用心学,在和爸爸妈妈一起查找答案过程中,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究、阅读等)。每次带来资料时,孩子们都会兴奋的叫着“这是我和爸爸共同上网收集动物的牙齿图片”,“我和妈妈一起上网查了才知道原来鸟类动物是没有牙齿的呢!”,“这是在家里的图书中找到的”,“这是我和爷爷一起写的,我一定要好好保护我的牙齿。”孩子们体验着作为“小主人”的成功、喜悦。在孩子和家长的互动交流中,家长和孩子的距离是越来越近了。
当然,有时人人互动也体现在活动的延伸中,如音乐活动《加油干》,将一些农作物、农具运用到幼儿的打击乐活动中,从中来引导幼儿开拓思维,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天然“乐器”。活动中,在分析“乐器”材料的环节,安排配乐这个小插曲,拿一篮乐器与幼儿一一比较,锄头代替三角铁;药水桶代替大鼓;稻穗代替沙球。在表演乐器的过程中,让幼儿体验运用农具、粮食用来做成乐器演奏音乐的美妙。在活动结束时,教师让孩子在生活中去发现其他的“乐器”,孩子们带着兴奋、好奇的心情与家长一同去尝试、发现。有的还在家里与爸爸妈妈一同拿着碗、盆、锅子演奏乐曲呢!他们来园时会激动地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于是我们又在区域角中投放了孩子们新发现的“乐器”,看着图谱,大家一同演奏,感受到了发现、探索、合作演奏的快乐。
成效:
在活动中,教师从尊重、理解幼儿出发,从情感着手,通过不同的互动方式,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孩子学会了主动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收集资料,查询资料;自由积极地与同伴交流信息,或以绘画、歌舞、器乐等艺术性方式相互表达表现,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审美效果。
    4语言应用的技巧策略
语言应用是幼儿园艺术活动中最常运用的主要的指导形式。所谓的语言应用,是指在活动中,教师借语言媒介,通过谈话、讨论、提问等方式,向幼儿传递教师的意图,旨在对幼儿艺术活动及时地起着促进、帮助、引导的作用,
● 情境性语言描述法:
在幼儿园开展的艺术活动中,会涉及到很多知识性的概念,然而这些概念对幼儿来说过于抽象,无法体会和理解。然而教师将其伴以语言描绘,这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一定的导向性作用。通过运用情境性的语言描绘提高幼儿的感知效应,使得情境更加鲜明,并且带着感情色彩作用于幼儿的感官。幼儿因感官的兴奋,主观感受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自己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
例如:在幼儿园绘画活动中,会涉及到很多知识性的概念,例如:“水油分离”现象、各种不同的线条等等,但是,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怎样才能使他们理解诸如“水油分离”这样的概念,我们平常的解释是很无力的。
在小班美术《新年树》的教学活动中,考虑到小班幼儿单纯的涂色比较枯燥,而且要完成的时间较长,我设计了使用蜡笔和水粉两种不同的绘画材料进行创作,同时给幼儿一种“水油分离”的效果体验。我在示范的过程中,先用给新年树挂上礼物和彩条的情景,用蜡笔在空白的树轮廓上示范绘画各种颜色的礼物,把两个礼物用一根彩条连接起来。接下来用给小树穿新衣的情景,示范使用棉签蘸水粉涂上小树的绿色。当水粉颜料碰到蜡笔画的时候,我提示幼儿观察“颜料宝宝会不会和蜡笔宝宝混在一起?”他们都说不会,同时都觉得很新奇,这时我就用形象的语言来解释这一现象:“原来呀,蜡笔宝宝会把颜料宝宝推开,不让它和自己混在一起,这样我们的礼物就不会脏掉了。”通过我的描述,幼儿很容易就理解了水油分离的现象,而且幼儿在使用颜料绘画时就更大胆,同时也保持了对绘画的浓厚兴趣。
又如:在中班幼儿一开始接触线描画的时候,会让幼儿认识很多不同的线条,其中波浪线和折线是一组较容易混淆的线条,往往干扰幼儿对折线的理解,因此,除了运用对比观察的方法外,我先用正反交替折的方法,将一张纸折成扇子的形状,将侧面呈现给幼儿(最好再涂上颜色),他们观察到的就是一条折线,这时我边示范边讲述“把一根直线上下折叠就变成了折线,所以我们画折线的时候就要画出折叠的角来,不然它就变成波浪线了。”通过形象的比喻,幼儿就掌握了折线的概念和绘画方法。
幼儿对事物感知和理解仅仅处于初级阶段,对事物直接感知,没有敏锐感受能力的幼儿对复杂抽象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较难,这就需要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发现、比较,设置符合幼儿经验和现象原理的情境,运用拟人化、形象化的语言来描述概念,把复杂的概念简单化、通俗化,让幼儿在积极的审美选择中轻松积累经验。
● 有效的语言提问法:
提问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技巧,是一种促进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在进行艺术教学活动时,教学活动中启发性的语言提问可以促进幼儿观察、引起他们的思考,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也为师生间的互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师的提问应抓住关键,激活经验,注重个体,把握时机,启发思维,这样幼儿才能在教师的提问中受到启发与激励,才能创造出丰富的艺术形象,才能更好的促进师幼互动。
1)抓住疑难点预设提问点,达成教学活动目标。
活动中,幼儿学习的疑难点也是教学的重、难点,抓住疑难点提问,就是要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音乐欣赏为例:音乐的表现形式是以音乐的形式要素——节奏、旋律、和声、调式、曲式等通过艺术的组合而显示出来的,不同的音乐要素经过不同的组合具有不同的表现作用。在音乐表现形式的作用下,作品呈现出独特的音乐形象、意境、风格,体现了特定的情绪、情感和人文主题,也就是音乐的内容。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重要的是要使幼儿在音乐的表现要素和形象之间建立起联系,而不简单地停止在“像什么”的层面上。
所提问题的内容应包括学习的重点、难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心中有目标,有培养孩子整体发展的目标和活动具体的目标。 教师就要围绕这些目标、内容认真设计问题,巧妙提问,来充分调动幼儿的思维,拓展幼儿的视野。只有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才能提高活动效率,才能激发幼儿不同角度的思维,从而拓宽幼儿的知识面,抓住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让孩子们“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才能促进幼儿主动参与互动,主动积极与教师互动。
例如:在《大猫小猫》这一音乐欣赏活动的重难点在于让幼儿感受表现大猫和小猫的两个不同声音的乐段,并在对比中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快慢、高低、欢快与低沉,从而表现不同的大猫和小猫的形象。老师在课前预设提问点时,一度教学和二度教学表现出了迥然不同的思路。
    案例片断(一):《大猫小猫》
师:这段音乐唱的是什么小动物呀?
幼儿:大猫。
师:那第二段音乐呢?
幼儿:小猫。
师:你还听到了些什么?
幼儿:大猫的声音大。
师:还有呢?
幼儿:小猫的声音很小。
案例片断(二):《大猫小猫》
教师在设计音乐歌唱活动“大猫小猫”第二次教学时,预设在引导幼儿熟悉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音乐所表现出的不同形象。
师:这段音乐中是谁发出的声音?为什么?
幼儿:大猫。因为大猫它发出的声音很大。
师:(教师轻唱音乐旋律,并在钢琴上演奏旋律)那么哪句要唱的很大声呢?
幼儿:我是一只大猫,我的声音很大,喵喵喵。
师:这种声响,又是谁的声音呢?为什么?
幼儿:小猫的声音,小猫发出的声音很小。
师:听到大猫的声音小朋友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呢?
幼儿:用力拍腿,或者用力跺脚。(表现出大猫声音的大)
师:小猫的声音可以用什么声音、动作来表现呢?
幼儿:轻轻的,不要让别人发现它。小猫轻轻地走猫步的动作来表现。
从两个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从案例一中教师预设的问题引导幼儿的想象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形象联想上,为什么他们觉得是“大猫的声音”“小猫的声音”他们心中的形象和音乐的表现要素并没有联系起来。而案例二中教师通过深思熟虑,进行改进,在活动前抓住教学的重难点,紧紧围绕着音乐元素作文章,预设提问点,在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物质外壳的形象的同时,让幼儿了解音乐的表现手段、理解音乐的表现内容,体验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让幼儿能够说出是音乐中的哪些表现让他们想象出这样的故事和表象。这样的提问才能让幼儿在轻松学得的同时,获得了打开音乐之门的钥匙,真正产生积极的师幼互动。
2)启发性提问,拓展幼儿想象力。
我们发现教师在提问时,很注重问题的启发性。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穷的,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是艺术教学的重要目的,因此,教师的提问要具有启发性、开放性,要留给孩子一定的思考空间,从而让孩子创造性的表现作品的趣味,体会作品之中甚至作品之外的审美意蕴,促进孩子自主、创造性地发展。
例如:美术活动《饼干想象画》
师:边吃饼干边动脑筋想象,想象到什么就把它画下来,并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成为一幅画。
幼:老师我想不出来,饼干还可以变成什么呢?
师:你这个吃过的饼干怎么有点像蘑菇呢?
幼:老师,它也很像雨伞,还像水母……
隔了几分钟后,孩子的画面上仍然呈现出了较为“空旷”的景象。
师:我怎么觉得你的蘑菇不开心呢?
旁边立即有小朋友接着说:那是因为蘑菇宝宝没有家。蘑菇宝宝没有好朋友。蘑菇宝宝没有爸爸妈妈……于是引申了蘑菇的家在什么地方?
幼儿:草地上,森林里。(添画草地或森林)。
师:蘑菇宝宝没有好朋友怎么办?
幼儿:给它找好朋友,鲜花呀,小草呀,苹果呀都是蘑菇宝宝的好朋友。 (添画好朋友。)
师:没有爸爸妈妈怎么办?
幼:给它找爸爸妈妈。(添画两个大蘑菇)
因此,教师抓住了幼儿的弱点后及时鼓励她,给予幼儿语言上的指导与启发也是重要的,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孩子对于绘画不仅仅停留在了“老师我不会”的层面上,简单的几个提问,瞬间打开了孩子的想象大门,原来在画面上还可以出现这么多的形象,原来我也可以画出这么多可爱生动的形象,给孩子树立了绘画的自信心。
3)把握时机的提问,抓住幼儿活动契机。
在以往的艺术互动中,教师的提问比较呆板,不灵活。更有甚者不能应付孩子们在活动中的突发情况。一旦幼儿出现了与预设提问不相符的答案时,教师会不知所措。但是,现在教师们知道,提问一定要把握时机。如果时机得当,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若提问时机不当,非但不能起到启发思维的作用,反而会限制幼儿的思维,抑制幼儿创作的欲望,起到相反的效果。对幼儿的回答做出积极的回应,也就是说事先预设要幼儿可能出现的回答,如果答案类似、范围窄,教师应该怎么引发。教师设计提问后,才能对幼儿的回答作出积极的回应,也要事先预测幼儿可能的回答。当然,幼儿的表现有时是无法预测的,教师提问后经常会遇到出乎意料的答案,这些答案也会生成一些新的线索和价值。
例如:在大班的美术活动《狮子》中,主要让幼儿尝试用纸表现出狮子鬃毛的不同造型。个别孩子将纸条卷起后,粘贴在狮子头的背部,这样一根完成一根粘的方式,浪费了不少的时间,很难在活动中完成。教师便及时地询问孩子们,“你们有没有更加快捷有效的方法呢?”几个动手能力快的孩子将好的办法分享给了大家,可以将狮子不同造型的鬃毛全部做好后,一同来年贴;或者是全部将纸条都黏贴好了再来制作不同的造型。通过教师的及时提醒,孩子们再操作探索中找出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方法。
 艺术性的语言表现法
1)生动传神的语言,激发幼儿兴趣。
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决定了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直观、生动、具体的教育影响,特别是对观念的感知和理解,更需要借助于形象。因此,幼儿教师必须善于运用语言创造直观形象,来帮助幼儿理解和感知各种不同形象特征的人物、动物。
例如小班音乐活动《小鱼游》,以故事情境贯穿于整个活动。其中故事里出现了几个不同的情境,有小鱼在大海里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快乐的游泳;有小鱼遇到大鲨鱼逃难的危险等等。教师用语言讲述这些情境时无一不是用丰富而生动的感染力去营造整个的活动气氛,让孩子们置身于小鱼游的场景中,好像我真的是其中的一条小鱼,大鲨鱼真的来了,它的声音好恐怖,好吓人。
2)合理运用亲和力的语言,让幼儿易于理解。
严肃、枯燥、缺乏活力的语言,往往压抑幼儿的求知欲,运用语言的感染性和亲和力却能以声传情,给幼儿一种亲切感。
例如:在组织《快乐的小蝌蚪》这一绘画活动时,我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让他们描述一下春天的景色,教师以一倾听者的角色倾听幼儿的发言,并适时地给予回应:“是吗?教师怎么没发现这么漂亮的景色呢?你观察得真仔细。”教师亲和的语言让幼儿在讲述的过程中也享受着大自然的美丽,同时也调动了全体幼儿绘画的积极性。在组织科学活动时,教师语言的感染性更能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如幼儿在观察的过程中忽略了一些活动重点,老师说了一句:“咦!快来看!这是什么?”幼儿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了过去。
在组织活动时,幼儿可能受自身能力的影响接受起来比较困难,教师语言的感染性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教师也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是不是还可以这样试一试。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试一试?”这样既带动了幼儿探究的欲望,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又避免了传统的灌输方式。
3)善于运用“鼓励性”语言,增强孩子的自信。
老师的鼓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力量,再加上老师亲切的表情,爱抚的动作,会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舞,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在艺术活动中,诸如 “你真行”“再试一次,老师相信你这一次一定比上次做得还要好”“你们真棒,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你一定可以做的到”等鼓励性的语言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极为有力。
例如:大班美术活动《啦啦队》,请幼儿灵活运用点、线、面的绘画手法夸张生动的表现拉拉队队员在给运动员加油助威时的激动神情。班上个别在绘画方面自信心不足的幼儿,在绘画啦啦队队员的脸部表情时总是“畏畏缩缩”,不知道该如何下笔,或是出现这样画好吗的心里障碍。这些在绘画中表现出的心不自信的孩子,特别期待老师能够给予他一个肯定的眼神或是几句鼓励的话语。“你的啦啦队队员叫喊得好用力,他真是个称职的啦啦队队员!”话语刚落下,孩子就似吃了蜜一般,画得更加卖力和起劲了。
成效: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指导语用得好、用得巧,那将成为幼儿艺术活动的“魔术棒”“催化剂”, 将某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使之更符合幼儿的思维水平,让他们在充分感受、理解了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创造性的表现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从而有效地激发幼儿对艺术活动的兴趣,更好地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创造性,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大大提升了幼儿园艺术活动的实效。
5情境激趣的组织策略:
尝试运用情景性的教学策略,有目的地创设具有各种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节或教学情境,以引起幼儿一定的情感和态度体验,从而激发幼儿乐于学习、乐于创作的情感。
● 真实的现场情境
运用当场演示、表演扮演的方式,自然地加深了对表现对象的感性体验和认识,同时,幼儿因感官的兴奋,主观感受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幼儿很快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激发幼儿表现的欲望。
在以往的艺术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绝大多数幼儿表现人物的形象时,都是公式化的形象,最多以眼睛和嘴巴的微小变化来展现不同的人物情感,鲜少有刻画细微处的作品。因此,在大班美术活动《最带劲的拉拉队员》中,为了让幼儿真实体验到拉拉队员热情、激动的心情和夸张的面部变化,教师设计了现场比赛掰手腕的环节,请幼儿喊加油,并用相机拍摄下他们激动、夸张的面部表情,进一步观察和比较喊加油时脸上五官的变化,同时,谈一谈做拉拉队员的体会,唤起了幼儿真实的情感体验,最终,幼儿大胆表现和展示了风格各异、变化多端的作品。
又如大班音乐活动《泡茶》,一开始,教师出示碧螺春茶叶,先引导幼儿观察碧螺春茶叶是如何卷曲的?用动作来表现茶叶卷曲的模样,接着现场演示泡茶,让幼儿观察和模仿水冲入杯子时,茶叶在水中翻滚、旋转、伸展的景象,幼儿纷纷运用自己身体的不同部位尽情表现,完全把自己想象成了一片小茶叶,融入到泡茶的情境中。
● 熟悉的生活情境
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事件,通过幼儿的回忆和讲述,鲜明地再现在幼儿脑海,激发幼儿表现的兴趣。幼儿事物的理解越深刻,素材就越丰富,活动的动力也就越充足,将幼儿熟悉了解的生活知识融入到幼儿艺术活动中去,较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使这种方式很快被幼儿所接受与采纳,激发幼儿模仿的兴趣。
例如小班音乐活动《扮家家》,教师以“买菜——洗菜——切菜——炒菜”这一连串幼儿十分熟知的生活情景为整个活动的贯穿线,通过回忆做菜的过程、配以有节奏的儿歌,引导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进行生活模仿动作,增加幼儿的模仿乐趣。
又如在中班美术活动《快乐的水花》中,教师引导幼儿欣赏了大师的作品后,请幼儿回忆和讲述生活中玩水的经历和情景,以及玩水时愉快的感受,进一步理解和感受到作品传达的愉悦心情,激发起幼儿强烈的模仿作画欲望,不仅获得了一定的美术知识,而且在审美活动中感受了美和快乐。
● 有趣的游戏情境
以游戏为手段创设出一定的情景,将活动内容融入到游戏中去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比较符合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做中玩,玩中学,为孩子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安全的氛围和心理环境,提升幼儿活动的乐趣。
例如在小班音乐活动《母鸭带小鸭》中,在幼儿初步学会了歌曲后,师生通过倾听音乐玩“狼来了”的游戏,幼儿感受到与之前快乐、轻松不同的紧张氛围,激发幼儿的想象,此时教师以母鸭的身份给予弱小鸭宝宝呵护,并引导小鸭们相互保护,关爱的情感油然而生。
又如大班美术活动《团团转》,幼儿的创作过程全程由游戏来串联,游戏的方法是:大家先在自己的座位上画出自己想画的内容,当听到一段音乐响起时,我们大家要快速坐到右手小朋友的座位上画画。你可以在原来小朋友画的基础上继续添画,也可以在旁边画出其他的内容。最后,欣赏合作的画面,请幼儿说出自己原来想画什么,通过游戏现在变成了什么,尝试在原有绘画形象的基础上大胆想象,为作品添画,感受同伴的不同思维方式和表现方式,体验交换作画的趣味性。创作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利用游戏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给予幼儿一个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使幼儿获得更大的乐趣和满足。
● 精彩的故事情境
把整个活动用整个故事贯穿始终的方式。即随着情节的变化推进,把活动的要求、技能等自然融入其中,从而让幼儿在故事中学习与创作,乐于表达、敢于表达。
例如中班歌唱活动《纸娃娃》中,教师讲述了一个孤独的纸娃娃想要一个温暖的家,而一个孩子去帮助它实现了这个愿望的故事。这是一首柔美、悲情的歌曲,能激发幼儿强烈的同情心和爱心,帮助幼儿在演唱过程中更好的自觉控制自己的声音,完美地表现出歌曲悲伤、凄美的意境,使人动容。
又如在中班美术活动《小人国》中,教师边示范边讲述小人国的小人儿外出游玩的故事,结合了手指印画和添画的形式进行创作活动,通过一群形态丰富、动作各异的小人儿形象,使幼儿感受到人物动态的多样性,接下来创设了请幼儿帮助小人儿们找朋友的情境,鼓励幼儿自由创作不同的小人儿们。整个活动由始至终都以一个故事情节贯穿,随着情节的变化推进,把绘画要求、技能等自然地融入其中,幼儿表现出强烈的创作欲望,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呈现出一个个与众不同的小人儿形象。
成效:
情境激趣的组织策略通过渲染一种生活的、优美的、富有儿童情趣的氛围,将艺术教学与幼儿活动结合起来,让幼儿感受生活,乐于表现,互动交流,使幼儿在自主建构的过程中获得发展。它强调以幼儿为中心,让幼儿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步构建新的经验体系;强调艺术教育要从人的情感和精神需求出发,构建的不仅是有关艺术的知识、技能体系,更是构建了每一个幼儿对世界的独特认识和表现风格,关注幼儿发现自我,重视幼儿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强调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幼儿形成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幼儿建构新经验。它以情境为载体,以幼儿为中心,以经验为基础,以艺术为手段,利用多通道感知,让孩子充分地感受、体验、储存丰富的视觉与情感体验,迁移、拓展幼儿原有的经验,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和表现欲望,创造性地展现一个与众不同的自己。
6活动评价的艺术策略
就是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在宽松温馨的环境里,强调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参与者的多元化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真实地评价孩子的各自潜能、主动活动情况,以提供教学改进的信息,以鼓励为主的一种教学指导方式,促进孩子的全面和谐发展。
人本主义教育关于学校中自由、平等、宽松的氛围对学生积极作用的强调使我们相信在幼儿园艺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评价氛围,同样将影响到幼儿在艺术学习中的表现,影响到幼儿的个性发展以及师幼之间的良好关系。为了使孩子们快乐健康地成长,教师应着力为幼儿营造一个自由、平等、宽松、和谐的艺术教育评价氛围,使幼儿从小能得到艺术的熏陶、使幼儿热爱艺术,养成幼儿完整健康的人格,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
●        情境评价
在情境中让幼儿介绍和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作品,能使他们集中注意力,产生积极情感,获得心理满足,从而进一步调动了幼儿的创作热情,提高了对美的感知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如果说幼儿美术创作的过程是一幅张扬其个性的图画,那么评价无疑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在评价时,我们要重视幼儿情感态度的发展,要将教师的作用发挥在“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上,而不是以一种成人的、专业的、唯美的眼光来评价像不像、美不美、好不好。因此,根据不同活动内容设计一些相应的角色和情景进行作品的评价,将评价的过程放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如画花时布置“花卉展”,请幼儿充当蜜蜂、蝴蝶等昆虫去花儿家做客;装饰伞面时,请幼儿将自己设计装饰的花伞进行舞蹈表演等。
● 言语表扬
是我们在幼儿园常用的一种鼓励孩子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赞赏孩子的优点,鼓励孩子的进步,效果会很好。
教师在进行言语表扬时要注意语言的丰富性,美术活动可以从作品有创新、色彩效果好,造型准确,制作精巧等方面对幼儿给予正面的评价;音乐活动则从歌唱的音准、节奏的合拍、动作模仿到位等方面用简单的语句鼓励幼儿树立自信。
例如:在中班音乐活动《我是一只小茶壶》中,教师引导幼儿自己想象倒水的声音,使幼儿能顺利迁移已有的生活经验,创编出了各种倒水的声音;这时教师毫不吝啬地将赞美的语言送给每一个孩子,最后还将幼儿自己创编的声音融入歌曲,使幼儿感受到了活动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感和愉悦感。
又如:在小班美术活动《给苹果宝宝穿衣服》中,教师看到有一个幼儿将苹果的颜色涂成了咖啡色,周围的孩子都指责他画得难看,教师让这个孩子说说自己的理由,孩子说因为苹果烂掉了就会变成咖啡色的;这个理由让大家很是吃惊,纷纷赞成,于是老师大声表扬了他,并给他的作品打了五角星;从此这个孩子爱上了画画,曾多次参加美术绘画比赛,获得了不少奖励。
●        体态语言
通过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安抚的动作传达教师对幼儿的赞赏和认可,给幼儿以愉悦感。
例如:在小班美术活动《变色鸟》中,因为首次使用颜料,因此遵守颜料使用规则至关重要。通过观察,发现幼儿能够遵守规则,便立即用点头赞许、眼神赞许和抚摸头等肢体语言表达对孩子行为的认可,使之获得愉悦感的同时,强化遵守规则的意识。
又如:在中班音乐活动《噜啦啦》中,孩子们跟着音乐欢快地模仿洗澡的动作,一个小朋友不小心从“澡盆”里跌了出来,他马上回到“澡盆”里,并跟着节奏做搓背的动作,节奏非常合拍,老师看到了这一幕,注视着他的眼神里充满赞许,同事微微点头,孩子看到后,腼腆又开心地笑了,做的搓背动作也变得有力了许多。
●        交流评价
在教师适当引导下,给幼儿留有各自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充分、及时地对幼儿给予肯定,使幼儿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及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这一方法在中大班较为适用,例如在制作头饰、指偶和面具的活动中,可以让幼儿带上自制的作品进行小型的作品展、或表演;在展示过程中或表演中,作品的大小、形状、色彩、创意一目了然,在幼儿的心目中也有了整体的评价,这比将幼儿作品一并收上,由老师做出统一评价要来得灵活得多。
而在音乐活动中,这一方法同样适用,例如在学习了一首新的歌曲、一段舞蹈、一首打击乐后,可以让幼儿以个人、双人或小组的形式进行表演,在表扬过程中,音准、节奏、动作、创意皆完整呈现,往往能够得到小观众的中肯评价,一方面肯定了他或他们的优点,一方面指出他们的不足;而小观众在提出意见的同时,也在相互学习、相互提高,从同伴的表演中吸取经验,促进了他们的发展。
成效:
心理学认为人的动机是在兴趣、喜爱、欣赏、愤怒等情绪的直接驱动下进行的,积极情绪如快乐、热爱、喜欢等,由于它与某种需要的满足相联系,通常会伴随着一种愉悦的主观体验,并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愉悦评价可以让幼儿的这种快乐、兴奋、自由的情绪情感,在其心理下转化为一种积极的动力,使他们的兴趣性、专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的提高。我们知道,艺术活动比一般的知识学习更加强调个性化的特征,它不追求结果的一致,更关注幼儿在艺术活动中如何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想象力、创造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等,倡导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幼儿园艺术活动的评价中更应关注对幼儿活动过程与个性发展的评价。而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时刻关注幼儿,观察他们的言行,发现孩子的现有水平,为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制定提供依据。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发展情况等提出不同的要求(符合孩子的最近发展区),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九、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本课题研究的成果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面:幼儿层面——艺术修养的提升和个性品质的形成;教师层面——课题研究主体意识的增强、专业化水平的提升等;幼儿园层面——研究经验的分享与推广、家园的相互促进及社会的效应等。
(一)幼儿层面
1、艺术修养的提升
通过课题的研究和探索,幼儿的艺术审美素养得到了提升。幼儿对艺术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及表现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幼儿能捕捉和评价生活中的美,对艺术的审美情趣尤为突显。
1)艺术环境的创设,培养了幼儿感受欣赏美的能力。
陈鹤琴先生认为,幼儿生来就喜欢美的东西。我园艺术环境的创设,首先就给幼儿
的视觉上带来了美的冲击,不管是校园外墙还是教室户外,不管是楼梯还是走廊,不管是教室还是专用活动室,处处都散发着美的气息,艺术的韵味,使幼儿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美,欣赏到美。幼儿有了对美的认识,就会有对美的创造再现。如:在平时的生活中,幼儿会说,“今天你的衣服真漂亮,颜色好看,花纹也好看”,“你唱的歌真好听,我一听,就想要跳舞了。”等等。这些都说明孩子会观察了,会带着欣赏的眼光来看美的事物了,同时也激起了他们表达表现的欲望。
    2)艺术活动的参与,发展了幼儿表达表现美的能力
通过组织和实施游戏化、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幼儿内在的积极性,直接陶冶幼儿情操,启迪幼儿审美感,发展幼儿欣赏力,培养幼儿表达表现美的能力,使其在艺术活动的参与中得到一种情感体验和知识的启迪。在丰富多彩的感性世界,孩子们进入一个自由、活泼的创造天地,获得健康愉悦的情感体验,大胆迁移艺术经验。幼儿对艺术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爱唱、爱跳、爱画,爱说,充满着表演欲望和自信心,这种兴趣和自信心促使幼儿积极地参与艺术活动,大胆地创作。
2、个性品质的形成
通过课题的研究和探索,幼儿的心理素质获得了明显的发展。在游戏化、生活化的艺术教学活动中,幼儿不再拘谨胆怯,而是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学习。在幼儿的交往中,孩子们会用轻柔好听的声音来交流,不再大喊大叫地讲话了;孩子们的礼貌用语多了,发生的争吵少了,团结协作的事情多了;孩子们会时常微笑,走路挺胸,做操时动作优美,精神饱满……幼儿逐渐变得活泼开朗、自信乐观、敢于表现、勇于探索的品质也逐步形成和完善,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教师层面
1、增强了教师的课题研究意识
我们的教师通过课题组大活动、教科研分组活动等多种科研培训形式,促进教师越来越重视课题与实践研究,明确教科研是科教兴园、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关键,也是我园艺术特色教育改革的基础,更是自我培养研究型教师的重要途径。教师的教育观直接影响教学行为,在实践中,教师能通过专家培训、教师沙龙、分组教研等多途径进行学习探讨,借助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相互交流、研讨、总结、反思,无形中体现出人人参与、积极反思的科研意识。
2、 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在开展艺术教育游戏化、生活化的实践研究过程中,每学期我们都组织艺术领域的循环式教研、一课二议、优质课评比活动,通过“集体备课—轮流尝试—分组研讨—达成共识”几个紧密环节,更加明确研究的重点,创新指导策略,教师教学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先后有十多篇论文发表,多篇论文在省市级获奖,十多篇案例、教学活动在省市级获奖。同时,教师才艺屡获嘉奖:3位教师参加市区级才艺比拼,分别获得故事表演二、三等奖、1位老师在幼儿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获奖。
总之自开展研究以来,教师以幼儿发展为本,教学改革意识明显增强,成长速度加快,养成了善于思考、敢于动手,不断反思和及时总结的良好习惯,逐步掌握了有关的科研方法,部分教师正在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
(三)幼儿园层面                 
1、加强了适宜性园本课程在艺术活动方面的积累,汇编了各年龄段《艺术教学案例集》、《艺术教育经验集》,为幼儿园今后的艺术教学活动提供参考依据,初步形成艺术教学特色。
2、我们幼儿园经常有接待交流活动,领导们、同行们走进我们的幼儿园,都被优美、生动、师生互动的氛围所吸引,都纷纷举起相机拍摄下一些美丽的画面,带回自己的幼儿园,以作参考,领导们对我园的艺术教育环境也都给予了好评和肯定。
3、增进了家园互动沟通,扩大了幼儿园的社会影响力,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通过每年的“六一”汇报演出、亲子创作竞赛、创意作品跳蚤市场和福利院送温暖等活动,使家长对我们的艺术办园特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提高了对幼儿园工作的认知度和参与性,这一系列的活动对扩大幼儿园的社会影响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成果目录:
1、《艺术教学案例集》(美术篇、音乐篇)
2、《艺术教育经验集》
3、《生活化艺术活动材料汇总表》及相关教案集
4、《教学案例分析集》
 
十、课题研究后的思考
在开展研究的四年中,我们不断调整、汲取新的知识,尝试了多种方法。在这四年中,由于幼儿园搬迁过渡,课题组的老师分别在两个地方工作,曾经使得课题研究延缓。也引发出一些思考。
1、作为教师角色的研究者,教科研素质需进一步提高。需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观念的更新,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强化自主性教研意识,从而使教学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孩子的发展是多元的,有的孩子喜欢绘画、音乐等艺术类的,而有的孩子不擅长艺术类,就喜欢科普类的探究等等,我们应该尊重孩子发展的多元性,那怎么样在进行艺术活动的同时,来顾及到这样的一些孩子,尊重他们的个性、爱好、发展需要、老师怎样去引导。还有艺术教育也是多元的,不仅仅局限于绘画、音乐等易于表现的活动中,怎样在其它领域(游戏、体育等)融入艺术教育,并创设相应的环境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继续思考和研究的。
3、从目前来看,我们还有一些有待下一阶段教学深入研究的问题:
1)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生活艺术化对于老师来说是一种很大的挑战,当工作繁忙或琐碎的事情过多时,我们的老师就会把艺术的理念淡化。
2)在关注过程时,教师就能很好地将游戏化的理念深入,但当追求结果时,教师有时就会出现功利的追求。
3)在艺术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幼儿有着各种个性化的需要,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地发现与引导,教师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及合理运用园内有效资源,取长补短,确实有效地进行幼儿艺术个性化的启蒙与教学是我们还需要积极思考的问题。
本课题虽已结题,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科学地运用本课题成果、进一步发展本课题的成果。
借此机会,我们要感谢市教育局教研室的领导长期以来对我们的关心与帮助,并且希望在今后的教育科研工作中再次得到领导们的关心与支持!
 
课题负责:谢 蔚
课题组成员:曹勤华  张 虹  陈 凌  柯灵  陈菊婷
 
九、主要参考文献:
1、《教师如何做质的研究》                陈向明          教育科学出版社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3、《学前儿童游戏》                      邱学青          江苏教育出版社
4、《幼儿游戏化音乐教育》                陈淑琴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5、《对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思考》    陈建华         《幼儿教育》,2005.6
6、《幼儿园美术教育》                    孔起英          人民教育出版社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