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教学对幼儿语言发展作用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3——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幼儿对语言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包括语气、表情、语言组织等。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越来越重视在这个时期对孩子进行语言能力的培养。比如幼儿园的双语课程,区域活动形式的教学等等。而家长们一般都采用给孩子购买连环画、小人书,以及引导式对话来提高幼儿的语言发展能力。
但对于寄宿制幼儿来说,家长的引导和配合远远不及一般日托的孩子。
首先,寄宿制幼儿在园时间长,是日托幼儿在园时间的3倍。平时很少回家,父母和孩子的交流本来就很少,加之全托幼儿家长基本上是双职工或个体经营者,即使孩子回家,也未必
其次,寄宿制幼儿园的孩子较日托孩子,接触外面世界的机会相对较少。被父母送进幼儿园后,生活学习基本上都在幼儿园范围之内,形成几点一线的生活方式。虽然生活有规律,但同时也丧失了认识外面大千世界的机会。
1、能让幼儿积累更多的感性知识和词汇。
2、能通过感官的直接接触,扩大幼儿的想象空间。
3、能提供多元化的空间,增强幼儿的交往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1、如何开展对幼儿语言发展有利的开放式教学形式。
2、如何在开放式教学活动中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
3、如何在开放式教学活动中增强孩子的语言交往能力。
预期目标:
1、遵循个别差异,让幼儿用语言表述每次开放式活动的感受,发展语言能力。
2、通过开放式教学活动,增强个别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并有一定成效。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大一班幼儿
研究方法:观察法、访谈法、案例法、行动研究法。
四、课题研究步骤以及措施
(一)研究步骤
1、设计准备阶段:2008.9――2008.10
2、组织实施阶段:2008.11――2009.7
3、总结归纳阶段:2009.8――2009.9
(二)具体措施:
1、制定每次开放式教学小结的方案、小结。
2、把开放式教学活动做成文件夹,进行资料的整理,便于研究对比。
3、进行案例撰写和整理,有目标的对幼儿进行跟踪研究。
五、人员分工
蔡莉莎:案例研究,个案撰写,对比研究。
毛舒佳:资料整理,方案小结撰写。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试述开放性活动对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影响…
- 下一篇:2—6岁幼儿倾听行为的研究报告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