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园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之研究课题申报
农村幼儿园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之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普通话是一张名片,一张好的名片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说好普通话,人人有责。如今,普通话早如何培养农村幼儿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之研究已是一种城市时代语言,但在农村却迟迟不能普及。农村孩子的家长只能用羡慕的口吻说城里的孩子:“看人家的孩子说话多好听。”幼儿老师也是“前说后不说”,既在孩子面前说,回头老师之间又说起了家乡话。这种现象说明什么?农村幼儿园的普通话教育力度不够,没有认识到普通话的重要性。城乡差别固然是有,但讲好普通话,却没有界限。幼儿期是学习语言、形成口语的关键时期。孩子好模仿,敢讲敢说,喜欢与人交往,如若幼儿学语言的最佳年龄期受到了方言的影响,形成方言语音、语感的原型定式,就很难矫正,甚至会影响小学课文的朗读。
因此,讲好普通话,必须从幼儿时期就开始抓起,经验证明,年龄越小,学习普通话的效果就越好。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专门机构,需要有专门的方式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发展幼儿的语言,以促进幼儿掌握规范的普通话。
二、概念界定
普通话是现代化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化白话文作为语法规范”。我国的普通话已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新阶段。并采取“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的措施。同时,《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幼儿要能够听懂和会讲普通话。”由此看出,加强农村幼儿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一)研究对象:各班级全体幼儿
(二)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1、召开各班家长会,首先要家长知道普通话的重要性;
2、做好家庭问卷,搞好家园联系。家庭环境对幼儿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
3、从普通话口语练习入手,通过早期阅读、自我介绍、晨间谈话、讲故事等多种形式进行普通话口语练习;
4、检查效果。召开班内讲故事、童话剧等表演比赛;
5、进行中期总结,发现问题,层层深入研究;
6、从中期经验入手,运用更好的方法继续进行普通话普及之研究及练习;
7、撰写教养笔记;
8、撰写总结。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问卷法
2、行动研究法
3、经验总结法
五、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
2009年9-10月学习《河北省普通话培训测试教程》
2009年11-12月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刚要》关于语言目标、内容与要求。
2010年3-4月开展幼儿《洪恩阅读》普通话讲故事、朗读比赛;
2010年5-6月学习《中国文字法》
2010年9-10月总结经验。
20109年11-12月撰写课题研究总结。
六、完成读书笔记与课例分析的具体时间安排
2009年9-10月阅读至少完成2篇学习《河北省普通话培训测试教程》读书笔记;
2009年11-12月阅读撰写两篇阅读《幼儿园教育指导刚要》的读书笔记;
2010年4月进行“普通话初步效果”的展示并分析中间存在的问题;
2010年5-6月撰写2篇关于《中国文字法》的读书笔记并且是运用到课题研究中去;
2010年9-10月进行“普通话口语教育”的园内汇报课
2010年11月进行“流利讲好普通话”的课例分析及整理课题资料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