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幼儿尊重他人品格培养的研究》课题报告

植“礼仪”之树 让“春色”满园——《3-6岁幼儿尊重他人品格培养的研究》课题报告

“尊重是一朵花,一朵开在心间的花;尊重是一条路,一条通往美好的路;尊重是一团火,一团温暖你我的火。”尊重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标志和象征。作为后世子孙的我们应该把这一美德发扬光大,并使之产生一定的正面效应。而养成这种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敏感期是在2岁半到6岁之间,幼儿期正是培养这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期,为此我园申报了《3-6岁幼儿尊重他人品格培养的研究》的子课题,得到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专家组的肯定和支持。在园领导的的大力支持和广大教师的努力下,课题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全园师生形成了“人人讲礼仪,个个树新风”的良好氛围。

一、领导挂帅,健全制度

以教研为先导,本学期我们在原有的教研机构制度上成立了教研组、课题组,由园长和业务园长负责,积极参与到课题的研究、指导和监督中来,对一学期的教科研活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健全了课题研究的各项制度,保证课题研究规范化和制度化。

二、美化环境,创设氛围

墨子曾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则十分强调环境的作用。《幼儿园工作规程》也明确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环境已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它通过幼儿的感官潜移默化地对幼儿产生影响,如何让环境“活”起来,如何让环境与幼儿“对话”,是我园努力追求并力图实现的教育理念。为此我们以“和谐、礼仪”为目标,创设自然、人文、美观的幼儿园文化环境。

首先,幼儿园的外墙以礼仪类的故事或古诗为内容,根据幼儿的特点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用生动的喷绘工艺制作。让幼儿、教师、家长一进园门映入眼帘的便是礼仪文化的氛围。

其次,做好各类标志的设计及悬挂和张贴:幼儿园花和树上悬挂该植物的名称,在旁边写上:“hi,不要让我亲到你哦”“请您牵着我的手,让我陪您一起走”等醒目的标语。在楼梯等拐角处放置“我很干净,别把我弄脏”、“不要和我对对碰”、“小心与对面的他和她零距离接触哦”等标志或标语;将尊重他人礼仪教育的图片和提示语悬挂在楼梯的横梁上,如:不闯红绿灯、爱护弱小等。把基本礼仪教材中的三字经张贴在楼梯的台阶上,让幼儿和家长能天天诵读。

在班级的小环境中,教师也充分利用空间,开展以“我是小小礼仪星”为主题的周评比活动,每周五评选出班级中表现优秀的孩子,为他们戴上礼仪奖章。每每发奖,幼儿的那份欣喜便溢于言表。

再次,充分发挥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教师经常带领幼儿讲述环境中所隐含的故事及古诗的内容,让幼儿与故事中的人物亲密接触,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幼儿学会了谦让;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让幼儿学会了勇敢……

三、认真学习,组织研讨

1.课题总方案的学习。课题方案是帮助教师了解课题,深入进行研究的基础,因此我们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题方案,让教师了解课题的产生、课题的研究意图及方法,让教师们在产生认同感的同时有研究的兴趣和愿望,促进教师今后研究工作的开展。

2.理论的学习。任何一项研究没有理论的支撑就象鸟儿迷失了方向,不知如何前行。因此我们在课题开展之前特意购买了《公共关系礼仪》、《国际礼仪》、《不可不知的礼仪》等与礼仪有关的书籍,便于教师及时了解课题研究的理论导向,正确把握课题研究的方向,使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少走弯路。我们还邀请了中央教科所专家余航老师来园进行礼仪讲座,使教师们对礼仪课题的研究有了更新的认识。

3.课题沙龙活动

一个新的课题对于老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们逐渐积累了经验,同时也难免存在一些困惑。我们组织一月一次的课题沙龙活动,让每位教师及时交流本月在课题研究中的经验,同时也提出自己的困难,让广大教师一起出谋划策,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相信群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一个个难题便迎刃而解。

四、开展活动,扎实研究  

1.确立子课题计划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教师研究的兴趣和可行性等要求,把握知识点和最近发展区与其关系,我园以年级组为单位确定了子课题名称。小班年级组为《生活中渗透礼仪教育》,中班年级组为《尊重他人的行为》,大班年级组则是《尊重每一个生命》的研究课题。并认真制定了研究计划,按照要求实施计划并根据情况随时调整计划,课题组定期检查实施情况。

2.教师课题汇报

园领导坚持家常推门听课和课题观摩相结合,每位教师每学期提供一次观摩现场,全园参与研讨。每位教师都是课题教研活动的主人,为每位教师提供展示、交流见解的机会,个性问题以年级组为研讨小组进行。共性问题全园集体研讨进行。中班徐丽娜老师的《魔语》用故事的形式生动了教育了幼儿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大班潘苏娟老师的《感恩的心》以汶川大地震中感人的事迹通过视频教育幼儿要尊重生命、学会感恩。教师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表演、故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使教学活动直观而生动,深入幼儿的心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幼儿课题展示

每月月底幼儿园选派一个班级对全园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展示活动,汇报一个月来在课题研究中幼儿的成长和进步。由于形式不限,各班的展示汇报可谓丰富多彩、五花八门。大一班以歌舞的形式、小二班是以故事表演的形式、大三班是以智力问答的形式、中班以年级组为单位用绘画的形式为我们讲述了自己在课题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幼儿在活动中进步,在展示中成长。当然,展示只是一种形式,我们更多地还是关注幼儿在生活中的表现。

4.设立课题一角

为展示幼儿园课题研究活动的过程,我们要求各班设立一个布置精美的课题角,课题角主要有活动设计、个案反思、活动掠影、问题探索等多个板块组成。版块的内容要随时更新,由课题组长负责本年级组的课题角检查工作,并及时上报课题组长,对做得好的班级及时表扬并组织全园观摩学习,并记录到月底的考核中,给予班级教师一定是奖励,以此促进教师研究工作的积极性。

五、家长参与,共同进步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幼儿园教育的合作伙伴,有了家庭教育的支持,幼儿园的教育必定会事半功倍。因此,我园非常重视家园联系工作,积极发挥家庭教育的潜能。

1.发放宣传材料

课题实施之初,我园就对全体家长发放了课题研究的告家长书,告之家长需要配合的方面,每月初向家长发放本月课题研究的计划,使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的课题进展,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儿工作,起到相互监督的效果。

2.开展调查问卷。

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家庭,礼仪教育的要求和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课题开展初期我们就对每个家长发放了问卷调查表,了解每个幼儿在礼仪方面的表现,使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学期末,我们又发放了第二张调查表,了解幼儿的进步情况及家长的满意度。我们每学期开展两次调查问卷,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便于今后工作的开展。

3.开放课题活动。

为了使家长进一步了解我园课题的开展情况,我园对家长开放了课题展示,使家长、幼儿、教师能面对面交流和探讨。各班教师按照各个年龄阶段的教育要求,讲究策略,灵活渗透。多形式地向家长汇报我园礼仪特色活动开展情况,幼儿对在活动中勤学、善思,师生交流融洽,得到广大家长认可。

六、积累整理课题资料

经验的积累是人一生的财富,资料的积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们注重资料的整理和收集,除平时的案例、计划外,我们随时收集来自教师、幼儿、家长的信息,及时整理和归档,每个课题组组长负责各课题组的资料整理,一学期结束,上交所有活动资料,并有专人检查管理,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三年多的课题研讨,使我们感受到了老师的成长,不仅是言行举止的更加为人师表,更是对课题研究工作的兢兢业业和一丝不苟。三年多的教育引导,使我们感受到了幼儿的成长,不仅是外在礼仪上的彬彬有礼,更是发自内心的真实体现。三年多的耳濡目染,使我们感受到了家长的变化,从原先的指责与埋怨到如今的积极参与,让我们有更多的信心投入到课题研究中来。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