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一、研究背景:
二十一世纪是教育创新的时代,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同样被关注着。幼儿园数学教育为顺应时代的要求,为让数学应用于幼儿的生活,不断的进行着探索与改革。《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把数学纳入了科学的领域,并用一句话概括了数学教育的目标:“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这一目标提出后,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幼教界的一个关键词。其实,数学教育在我们的生活和游戏中无处不在,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幼儿好奇、好动、好问、好强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将幼儿园的数学教育融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各环节中,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但在教学中,过去教师往往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更多地满足于幼儿记住了一些数字、能准确计算几道题,却忽视了学习兴趣的培养,这样容易造成幼儿感到枯燥乏味,压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过:“游戏对于儿童是学习,是劳动,是重要的教育形式。”儿童的生活离不开游戏,它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是最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之一。结合游戏进行数学教育可以使儿童摆脱枯燥抽象的数量概念,在欢愉、轻松有趣的气氛中参与、体验、感受和学习初步的数学知识。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确立了《幼儿园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拟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积极尝试并寻找出幼儿数学学习与幼儿生活的连结点,使它们以有意义的问题的方式来呈现,从而引发幼儿对数学活动游戏化解决的方式,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有效的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积极性、变通性,促进了幼儿智能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的数学认知能力。
二、概念的界定:
生活化:是指教学材料、问题、情境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
游戏化:是指教学活动充分利用游戏的形式,体现童趣化的活动特征,以吸引幼儿的参与,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本课题以《纲要》精神为指导,试图通过生活中的数学素材的开发和利用、数学游戏活动设计以及与游戏活动相适应的生活化、游戏化情境创设的研究,充分发挥情境在幼儿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诱导、启示作用,以有效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通过研究,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培养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围绕以下四方面内容来研究:
1.生活中数学素材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
挖掘生活中有价值的、适合园内幼儿知识基础和发展水平的、孩子们感兴趣的数学素材,进行筛选和整理,以丰富我园园本教材的教学资源。
2.数学游戏活动设计的研究。
根据所筛选和整理的素材内容设计相应的游戏活动,充分体现趣味性、童趣化、可操作的特点,以引发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
3.与数学游戏活动相适应的生活化、游戏化情境创设的研究。
根据数学活动的内容,设计和制作富有趣味性、活动性,充满生活气息的游戏化情境,以利于激发和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以绘本为载体展开合理有效的数学活动。
借助绘本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能在故事的情景中学习,让原本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5.建立幼儿园、家庭、社会网络一体化。
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不只是幼儿园的事,家庭教育也尤为重要。幼儿园应当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利用好这一教育资源,引导家长在生活中帮助幼儿学习数学知识,并能在实际生活中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收集和学习国内外有关幼儿数学教育、情境的创设和运用等方面的理论,为梳理课题研究的教学理念提供借鉴,以指导课题研究实践。
2.行动研究法:结合开展幼儿数学游戏活动的教学实践,研究创设生活化、游戏化教学情境的必要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为培养幼儿数学学习兴趣形成经验性的理性认识提供实证。
3.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积累的经验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性化,逐步上升为合乎教学原理的规律性认识,以进一步指导生活化、游戏化情境的创设,为培养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服务。
4.结合调查法、观察法、案例法等研究方法,确保研究过程科学合理性。
运用调查法以获取全面的研究资料,运用改进研究措施。观察法是及时获得并积累感性材料,验证假说的必要手段。运用案例法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
五、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7月)
1.成立课题组,确定研究内容和方案,明确课题组成员的职责。
2.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文献,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获得最新研究成果。
3.确定课题研究思路。
(二)实施阶段(2012年9月——2014年7月)
1.明确研究目标、主要内容,为课题研究做充分的理论准备和思想准备。
2.选择、制定适合各年龄段幼儿数学游戏化活动的内容。
(1)数学资料库:收集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进行筛选和整理。
(2)游戏汇编室:收集和创编幼儿喜爱的数学游戏活动。
(3)数学游戏指导坊:课题组教师收集有关数学活动游戏化指导方面的资料,做好阅读笔记并及时进行梳理,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与数学游戏活动相适宜的生活化、游戏化情境。
3.收集在教学活动中各年龄段具有典型行为习惯特点的案例,并进行分析、解读、研究,形成有效的指导策略和侧重点。
4.年级组开展活动,形成探讨区域游戏中数学活动游戏化的延伸与运用(各年级组长负责)。
5.撰写教学研究论文与随笔。
(三)总结阶段(2014年9月——2015年1月)
1.撰写研究报告、相关论文及案例研究,组织教师将三年来的研究成果汇编成册。
2.将课题组自制数学活动游戏化教学的案例汇编成册。
3.完成结题研究报告的撰写,为课题研究的成果鉴定作好充分准备。
六、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加强课题管理,保证研究质量。首先,制定严格的研究制度,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包括教科研活动制度、教科研学习制度、课题研究制度,并将教师的每月津贴与教科研工作紧密联系,对研究者进行适当奖励。其次,精心组织研究力量,形成多维结合的研究队伍。组织以市区优秀骨干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行政人员和一线教师相结合、骨干力量和一般人员相结合的研究队伍,以保证课题研究任务的完成。第三营造自主、自律、自省的科研氛围,构建宽松进取的人文环境,激发每位教职工的潜能,促进研究者主体意识的提高。
2.保证充足的研究时间。即保证每月两次的科研学习时间,使每个参与研究的班级都能参与集体学习或分组讨论或活动观摩。
3.保证相应的研究经费。即提供足够的经费,为课题研究购买设备设施、教玩具、书籍资料等,从而在资金上保证教科研活动的正常开展。
4.在研究过程中尤其要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研究水平。定期组织研究人员进行学习研讨,并拨出一定的科研经费,优先提供研究人员外出参观学习。
七、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自制数学活动游戏化教学案例集锦。
3.教育随笔和论文集。
4.课题活动声像资料。
5.环境布置集锦。
6.课题研究网页。
武进区崔桥幼儿园
2011.12.18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