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高中互动英语教学实践研究》申报书
附件1
申请人类别 |
单 位 □ |
个 人 √ | |
编 号 |
GDK-2013-G-103997 |
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课题申请·审批书
研 究 方 向: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 题 名 称:网络环境下的高中互动英语教学实践研究
申 请 人: 邹 小 琴
江西省电化教育馆 制
申请者的承诺与成果使用授权
一、本人自愿申报江西省电化教育馆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本人认可所填写的《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申请·审批书》(以下简称“申请书”)为有约束力的协议,并承诺对所填写的课题《申请书》所涉及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同意江西省电化教育馆有权使用课题《申请书》所有数据和资料。课题申请如获准立项,在研究工作中,接受江西省电化教育馆及其委托部门的管理,并对以下约定信守承诺:
1.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著作权法》和《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政府签署加入的相关国际知识产权规定。
2.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科学设计研究方案,采用适当的研究方法,如期完成研究任务,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3.尊重他人的知识贡献。客观、公正、准确地介绍和评论已有学术成果。凡引用他人的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加以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均如实说明。
4.恪守学术道德。在研究过程中,不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杜绝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在成果发表时,不重复发表研究成果。在成果分享时,对课题负责人和参与者的各自贡献均在成果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在成果署名时,不侵占他人研究成果,不在未参与研究的成果中挂名,不为未参与研究工作的人员挂名。
5.维护学术尊严。保持学者尊严,增强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江西省电化教育馆课题声誉,不以课题名义牟取不当利益。
6.遵循科研规范。课题研究名称、课题研究组织、研究主体内容、研究成果形式与课题申请书和立项通知书相一致。若有重要变更,向江西省电化教育馆提出书面申请并征得同意。
7.标明课题研究的支持者。以明确方式标明为课题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非课题组个人和集体。
8.正确表达科研成果。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规范使用中国语言文字、标点符号、数字及外国语言文字。
二、作为课题研究者或主要承担者,本人完全了解江西省电化教育馆的有关管理规定,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特授权江西省电化教育馆,有权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报送课题成果的原件、复印件、摘要和电子版;有权公布课题研究成果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同意以影印、缩印、扫描、出版等形式复制、保存、汇编课题研究成果,允许课题研究成果被他人查阅和借阅;有权推广科研成果,允许将课题研究成果通过内部报告、学术会议、专业报刊、大众媒体、专门网站、评奖等形式进行宣传、试验和培训。
申请人(签章): 2013 年 5月 8日
填 表 说 明
一、本表适用于以单位或个人名义申报的课题。
二、请按《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办法(2011年修订)》的有关规定,登录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上的“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平台”填报课题相关材料,同时以计算机文本格式,如实准确填写该表的各项内容。凡选择性栏目请在选择项上打“√”。本表签名(章)处,不得用打印字和印刷体代替,若有其他不明问题,请与江西省电化教育馆联系咨询。
三、申请人为单位的填写单位全称,申请人为个人的填写本人姓名。
四、封面右上方编号框申请人不需要填写。
五、研究方向:课题指南中的八个研究方向。
六、研究类型:按课题研究功能划分为:基础研究(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和综合研究。
七、主要参加者:参加本课题研究工作者,不含课题负责人,不包括未参加本课题研究工作的单位领导、科研管理等人员。
八、工作单位:填写单位全称。联系电话:填写课题负责人的电话号码。
九、预期成果:指预期取得的最终研究成果形式。请选项填写,最多限选报3项,其中必须包含研究报告。
十、本表报送一份。请用A4纸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申请书》经课题承担单位或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意见,加盖公章后上报设区市电教馆,设区市电教馆审核合格后报送江西省电化教育馆。
十一、江西省电化教育馆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南昌市洪都北大道96号 邮政编码:330046
联系电话:(0791)88510792 传真:(0791)88512658
电子邮件:673820378@qq.com
网 址: http://www.jxdjg.gov.cn
一、数 据 表
课题名称 |
网络环境下的高中互动英语教学实践研究 | ||||||||||||||||||||||||||||||||
关键词 |
网 |
络 |
|
高 |
中 |
互 |
动 |
英 |
语 |
|
教 |
学 |
实 |
践 |
|
|
|
|
|
| |||||||||||||
研究方向 |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
研究类型 |
□基础研究(理论研究) √应用研究 □开发研究 □综合研究 | ||||||||||||||||||||||||||||||||
课题负责人 |
邹小琴 |
性 别 |
女 |
民 族 |
汉 | ||||||||||||||||||||||||||||
出生年月 |
1977.10 |
最后学历 |
本科 |
最后学位 |
| ||||||||||||||||||||||||||||
行政职务 |
副主任 |
专业职称 |
中学高级 |
研究专长 |
英语教育 | ||||||||||||||||||||||||||||
联系电话 |
(区号) (单位) (家庭) (手机)13979555312 | ||||||||||||||||||||||||||||||||
所在设区市 |
宜春市 |
电子邮箱 |
zoucathy@163.com |
邮 编 |
331200 | ||||||||||||||||||||||||||||
工作单位 |
江西省樟树市第三中学 | ||||||||||||||||||||||||||||||||
通讯地址 |
江西省樟树市第三中学 | ||||||||||||||||||||||||||||||||
主 要 参 加 者 | |||||||||||||||||||||||||||||||||
姓 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职务职称 |
研究专长 |
学历 |
工作单位 | |||||||||||||||||||||||||||
谭亚萍 |
女 |
1964.12 |
中学高级 |
电教与学科整合 |
本科 |
江西省樟树市第三中学 | |||||||||||||||||||||||||||
娄岳文 |
女 |
1962.5 |
中学高级 |
英语教学 |
本科 |
江西省樟树市第三中学 | |||||||||||||||||||||||||||
张学平 |
男 |
1983.2 |
中学一级 |
英语教学 |
本科 |
江西省樟树市第三中学 | |||||||||||||||||||||||||||
皮向娜 |
女 |
1982. |
中学一级 |
英语教学 |
本科 |
江西省樟树市第三中学 | |||||||||||||||||||||||||||
王 远 |
男 |
1979.12 |
中学一级 |
电教与学科整合 |
本科 |
江西省樟树市第三中学 | |||||||||||||||||||||||||||
白 桦 |
女 |
1974.9 |
中学一级 |
英语教学 |
本科 |
江西省樟树市第三中学 | |||||||||||||||||||||||||||
|
|
|
|
|
|
| |||||||||||||||||||||||||||
预期最终成果(不超过3项) |
专著□ 论文√ 研究报告√ 教学软件√ 其它□ |
预计完成时间 |
2014年 9月 10日 | ||||||||||||||||||||||||||||||
二、课题负责人和主要参加者近期取得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
著作者 |
成果形式 |
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 |
发表出版时间 |
《新课标下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英语课外阅读》 |
邹小琴 |
论文 |
省一等奖 |
2010 |
《浅谈新课程下高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 |
邹小琴 |
论文 |
中国教育学会二等奖 |
2010 |
选修3《unit6 Fashion》 |
邹小琴 |
课件 |
中国教育学会二等奖 |
2010 |
《激发兴趣学好英语》 |
邹小琴 |
校本教材 |
宜春市二等奖 |
2011 |
《利用教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
娄岳文 |
论文 |
省级二等奖 |
2010 |
《利用多媒体优化阅读教学》 |
邹小琴 |
论文 |
《英语周报》 |
2008.3 |
《如何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 |
邹小琴 |
论文 |
《中学英语园地》 |
2012 |
《浅谈初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衔接》 |
邹小琴 |
论文 |
《中学英语园地》 |
2012 |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
邹小琴 |
论文 |
《中学时代》 |
2012 |
三、课题负责人和主要参加者“十一五”规划以来承担的研究课题
课 题 名 称 |
课题级别(选填国家级、省级、市级) |
批准时间 |
批 准 单 位 |
完成情况 |
《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学科的整合研究》 |
国家级 |
2006.7 |
中央电教馆 |
结题 |
《营造校本教研氛围构建学习型学校》 |
省级 |
2008.5 |
江西省教育厅 |
结题 |
《提高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达成新课程目标》 |
省级 |
2008.7 |
中国教育学会 |
结题 |
《基于网络环境下中学生信息技术教学的研究与应用》 |
省级 |
2011.9 |
江西省教育厅 |
结题 |
|
|
|
|
|
四、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限3000字内,可自行加页) |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日益成熟促使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学方式不断更新。当前在教育领域,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由于它具有其它传统媒体无法相比的优势受到广泛关注:教育信息表达形式呈现多样化,可以用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显示信息,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接受效果。强大的Internet的互联功能不仅丰富了学生学习的资源,先进的传播方式促进了教育时空的多向组合,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和学习层次。以网络为中心的信息服务系统,提高了信息利用率和新成果诞生率;促进教育方式的巨大变革,使人流、物流、信息流等教育资源获得空前的利用与优化;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的变革。 1、 现状分析: 国际背景:国外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在网络教学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1996年美国民众中掀起旨在推动学校联网的“网络日”志愿活动,克林顿政府提出“教育技术行动”纲领。该纲领指出:到2000年,全国的每间教室和每个图书馆都联上信息高速公路,,每个孩子都能在21世纪的技术文化方面受到教育。到目前为止,一个覆盖全国主要教育机构的网络业已形成,几乎全国所有的学校都能开展网络教育。在高校,网络教育所开设的学历、学位课程已超过5万门,基本覆盖了美国高等学校所有的学科和专业。1998年是英国的网络年,实施全国上网学习计划,其重点放在“为全国教师提供机会,以更新他们的信息和通讯技术能力”。2001年英国政府推出“全国学习网计划”,目标是到2002年使全国所有小学全部上因特网。设立在英国的“欧洲学习中心”总部,已拟定了统一的网络教育计划和实施细则,未来的远程教育将主要依赖因特网,不仅实施基础教育,而且大部分专业培训也在网上完成。 国内背景:我国的网络教育始于1994年实施“中国教育科研网示范工程”,目前已经有一定的发展。在高等教育领域,继1998年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等6所高等院校开展网络大学试点工作之后,目前已批准68所高等院校又被获准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教育部已将大力推进网络教学列为高校工作的重点,在网络教育应用开发上,拟投资4000万元支持高校网络教材和网络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用两年的时间建立200门左右网络课程,包括网上学习、师生交流、辅导答疑、网上作业和网上测试等。 在基础教育领域,全国已有近3000所中小学组建了校园网,上万所学校组建了网络化电子教室。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教育部在《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在10年的时间里全面,逐步普及信息技术必修课;要用5——10年时间,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联网,使每一名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 我校背景:我校自2002年起,连续被评为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我校的电教设施、电教教材方面初具规模,电教管理及电教理论与教学已有较高水平。为了保障现代教育技术在我校的应用与推广,我校全体领导把电化教育作为重中之重,重点投入、重点建设。从2002年起,学校在电化科教资金的投入,除房屋建筑外不少于200万。其中大部分用于购置电教设施,一部分用于教师的电教培训。从2007年起,多媒体平台和网络开始逐渐进入高中每一间课室,现代教育技术硬件上了一个新台阶、新档次。对此,学校提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将多媒体引入日常教学,探索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从我校常规教学和每学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公开周教学活动来看,广大教师交互式学习的思路比较清晰,在构建教育信息化模式方面的探索卓有成效。可以说,现代技术教育在我校已全面普及,教师对电化教育教学手段已投入极大的热情,学生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有了相当的适应。 2、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在这种教学结构中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是教学过程中的绝对权威;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而网络教学能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所提倡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其研究价值:(1)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对网络英语教育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优势互补,使网络教育资源更符合学科教学中的认知规律。(2)试图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培养一批搜集、整理及优化的网络教育资源方面行家,实现优化的网络教育资源和学科教学设计的相互融洽。(3)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效地转变教师学科教学的观念,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使学校网络教育资源达到优化,发挥其最大的资源效益。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本研究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能力为总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教师用网络教育资源为学科教学服务的意识,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促进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更新,从而构建一支信息能力强、教学观念新的教师队伍。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一个动态的优化的网络资源,在校园内营造一个能在教师、学生和计算机之间形成交互协作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在该氛围中能够投入到自主创新学习中去,以逐步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2、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是要构建一个樟树三中高中互动英语教学网站,并围绕在网络环境下如何进行高中英语阅读和听力对话课进行教学设计,同时探索如何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团体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 樟树三中高中互动英语教学网站分为三大版块。教学园地(教师版块)内有新教材(人教版)高一、高二、三的教案,课件,教师撰写和发表的各类教学论文以及教师参加培训的各种资料。学习园地(学生版块)内有高一、高二、高三的各课同步练习、学法指导、音乐欣赏和听力训练等。互动社区(交流版块)为教师信箱和论坛。此网站可方便学生在课后点阅上课内容,并及时检测自己所掌握知识的程度。对学习中所遇到的难题,学生也可通过电子信箱及教师信箱等方式与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 3、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 网络教学(Web-based Instruction)环境通过以多媒体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有效的整合建构起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打破地域界限的协作交流,以及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可以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全新学习方式。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1)以高中每年级二个特尖班为主要实践基地,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2)构想的网络环境下的高中课堂教学模式;各年级依据各自的特点进行实验论证,总结提炼,形成实验结果。 (3)课题研究分两期,前期以实证性研究为主,后期以应用性研究为主,逐步形成系列成果. 2、研究方法: 按照研究的性质,采用行动实验研究法、网上作业法、问卷调查法、个案法、比较法、资料和文献研究法等多种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相关资料,学习理论,研究初高中相关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材体系。在理论指导下准确把握基础教育课程理念,编制适合本校学生的课程目标和内容体系的初稿。 (2)调查研究法。通过座谈、问卷等形式对高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在高中学生中调查高中英语学习的困惑及对网络的认识和使用情况,为课题的开展与进一步深化寻找依据与支撑。 (3)行动研究法。在日常教学中实施尝试性实践,并对比行动效果,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 (4)个案研究法。选取具体事例,进行跟踪调查,并根据反馈情况及时研讨,找到切合实际的方式方法。 3、研究的基本步骤: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文献资料查询与研究;二是调查研究;三是立足“教学设计”实践的探索。具体以下三个阶段开展研究: ●预研究阶段(2013年3月——2013年5月)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进行教师培训,对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基础知识和应用)、教学设计的理论等进行学习与文献研究,了解其发展的历史沿革及发展趋势,对课题的相关要素进行调查,做研究的论证并制定研究方案,组建了课题组。 ●深入研究阶段(2013年6月——2014年5月)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建立高中英语教学网站,完成各单元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完成高一、高二和高三各单元的教学设计。探索在网络环境下高中英语教学设计的原则,方法和途径,制作网络课件,并与学校现代化教育技术中心一起制作网页,进行调试。通过实验,初步构建高中英语网络教学的各种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及时通过多种途径----问卷调查、检测情况等----反馈信息,分析实验成绩,总结研究经验。 ●提高、完善和结题阶段(2014年6月----2014年10月) 对建成的高中英语教学网站和制成的高一、高二、高三英语课程内容的全部网络课件,进行补充和完善,逐步放在网上,形成共享资源。继续开展实验教学,完成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的实验探讨,构建高中英语网络教学的各种教学模式。进行课题后测,并统计分析,撰写检测评价报告。汇聚整理实验研究各项成果(含阶段成果和论文集),撰写结题工作报告和结题研究报告等。 |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限填20项)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可自行加页) |
1、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全部为校, 市,甚至省里的教学骨干,有充分的教学经验,深厚的教学基本功,超前的教育观念和负责的教学科研态度.具体为: (1)邹小琴,课题负责人,高中英语一级教师,省骨干教师,市教坛新秀,市青年优秀科技后备人才;有多篇论文在省、市、县级刊物上发表和获奖;从2004年起多次主持和参与省级以上的课题研究及校本教材开发。 (2)谭亚萍,课题组付组长,校电教处主任;精通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的教研能力和熟练的网络技术应用。参加多项市、县课题的研讨,有多篇论文在省,市,县级刊物上发表和获奖。 (3)其余各老师均是市,县教坛新秀,均有多篇论文在省,市,县刊物上发表或获奖,多次参加或负责县、市、省教科研课题研究. 课题组成员的构成合理,既有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又有精力充沛的中青年教师,都是长年从事教学教研工作的老师,为课题研究的完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本课题研究基础良好。 樟树三中为省重点建设中学,学校规模大,现有师生6000多人,师资力量雄厚。多年来,学校一直鼓励教师继续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注重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学校文献资料丰富,科研设施较完善,学校每个教师配备了多媒体电脑(包括投影机、展台、音响、计算机、大屏幕、摄像头)、彩电、摄像机、打印机、数码相机等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为学校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提供了硬件条件。有充足的时间和研究经费的保证,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
六、预期研究成果
主 要 阶 段 性 成 果(限 报 10 项) | ||||
序号 |
研究阶段起止时间 |
阶段性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负责人 |
1 |
2013年 3 月 |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
论文 |
邹小琴 |
2 |
2013年 5 月 |
调查报告 |
报告 |
张学平、皮向娜 |
3 |
2013年 5 月 |
理论实践报告 |
论文 |
全体成员 |
4 |
2013年9 月 |
建立并完善英语互动网站 |
网站 |
王远及全体成员 |
5 |
2013年11月 |
中期评估 |
论文 |
邹小琴、张学平 |
6 |
2014年1月 |
教学案例整理、收集 |
电子课件 |
全体成员 |
7 |
2014年8 月 |
结题报告 |
论文 |
邹小琴 |
|
年 月 |
|
|
|
|
年 月 |
|
|
|
|
年 月 |
|
|
|
最 终 研 究 成 果(限 报 3 项,其 中 必 含 研 究 报 告) | ||||
序号 |
完成时间 |
最终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负责人 |
1 |
2013年 4 月 |
课题论文、课例集 |
论文、课例 |
全体成员 |
2 |
2013年 4 月 |
课题课件集 |
课件 |
全体成员 |
3 |
2014年 5 月 |
结题报告 |
论文 |
邹小琴 |
七、推荐人意见
不具有小学高级职称、中学高级职称或其他高级专业职务(称)的申请人,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推荐。推荐人须如实介绍课题负责人的科研态度、专业水平、科研能力和科研条件,并说明该课题取得预期成果的可能性。 |
推荐意见:本课题负责人多年从事高中英语教育教学工作,积极投身到教研教改的实验中,对教学工作有极大的热情,对教研教改有很强的组织和实施能力。撰写了多篇与本课题相关的课题、论文、课件。 课题组其他成员,有市级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有现代技术教育的教师,既有专业的知识,又有积极的工作热情,还有团结协作的敬业精神,曾多次参加课题实验,论文、课件、教学设计等多次获省市级奖励。 本课题已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将以“科研兴校”的高度给予重视和支持。积极为本次实验提供理论指导、技术支持、活动经费和研究设备等。 课题组以“务真求实”的工作作风制定了详尽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研究活动具有可操作性。所以本人认为该课题可以按期完成目标任务,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第一推荐人: 谭亚萍 专业职务:中学高级 研究专长: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工作单位:江西省樟树三中 推荐人亲笔签名: |
推荐意见: 本课题有着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非常值得开展本项研究。本课题的研究者都是在教学一线有十多年的经历的教学骨干,工作认真负责,学术研究态度严谨,掌握了较为深厚的专业知识,积累了丰富的教研经验。同时,本课题研究的申请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育管理经验。从2004年起多次主持和参与省级以上的课题研究及校本教材开发。相信本课题研究在该申请人的主持下能够顺利完成,同意推荐。 第二推荐人:娄岳文 专业职务:中学高级 研究专长: 高中英语教学 工作单位:江西省樟树三中 推荐人亲笔签名: |
八、课题承担单位或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
本单位完全了解江西省电教馆的有关管理规定,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单位承担。证明课题负责人之申请书所填写的内容完全属实,该课题负责人和参加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适合承担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本单位能够提供完成该课题所需的时间和条件;本单位同意承担该课题管理的相关工作。 |
(公 章) 单位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
九、设区市电教馆意见
本单位完全了解江西省电教馆的有关管理规定,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单位承担。证明课题申报的真实性,认可课题申报人及其所在单位的申报资格,同意上报江西省电教馆。 |
(公 章) 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
十、评审组评审意见
主 审 专 家 意 见 |
主审专家签名: 年 月 日 | ||
评 审 组 成 员 签 名 |
|
评审结果 |
|
评 审 组 建 议 立 项 意 见 |
1、评审组建议本课题立项的原因 (1) 理论价值: (2) 实践意义: 2、评审组对本课题研究的改进建议 (3) 课题名称: (4) 研究内容: (5) 课题组织: (6) 研究方法: (7) 研究经费: (8) 研究成果: (9) 其他 评审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
评 审 未 通 过 主 要 原 因 |
1、评审未通过; 2、投票表决未通过,主要存在问题(可多项选择,在选项处画勾) (1) 选题问题; (2) 课题设计问题; (3) 研究内容问题; (4) 研究方法问题; (5) 课题组织问题; (6) 经费资助问题; (7) 研究成果问题; (8) 其他 评审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
十一、江西省电化教育馆意见
对课题的审核意见 |
(公 章)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