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双语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学前双语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职业教育中心

《学前双语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组

2012年9月20日

目录

《学前双语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第一章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目标

四、研究内容

第二章幼儿园英语教育调查结果及分析

第三章研究理论

一、课题内涵的界定

二、理论依据

第四章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二、研究方法

第五章课题研究的关键及创新之处

一、本课题研究的关键问题

二、本课题的特色创新之处

三、增加新的教学方法——行为导向教学法

第六章学前双语教育的教学案例

第六章结论和思考

一、学前双语教育对幼教师资提出的挑战

二、如何改进的建议

三、校内外专家对学前双语教育模式的评价

附:学生成绩考核评定表

《学前双语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学前双语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组

《学前双语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组是由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职业教育中心的一线教师组成的一个课题研究小组,2011年6月我们组织申报了该项课题,经过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审核被确定为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课题,课题号:LZY11131。

第一章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近几十年来,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世界多元文化格局逐渐形成。语言作为一种基本交流工具,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作为21世纪人才的基本素养,“第一是母语能力,第二是外语能力,第三是信息能力”。可见,时代要求人们除本民族的语言,即母语或第一种语言之外还能掌握第二种或多种语言。由此,双语(Bilinguals)与双语教育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成为现代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

学前领域的双语教育近几年来在我国各地区逐步展开。教育工作者把学前“双语”教育视为幼教改革的综合工程,双语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在语言领域的教育内容和要求中指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发展语言理解能力”,“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纲要》的这些要求无不反映出语言符号的运用对幼儿的促进和发展作用。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制定的《21世纪现代教育实验草案》也明确提出了“在幼儿园进行英汉两种语言教育”的设想。这些都为学前双语教育的探讨研究提供了法理依据。

二、研究的意义

从儿童的发展水平和外界客观条件来看,儿童双语教育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可行性。其中,儿童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的大量研究表明,双语教育对于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增强儿童的人际交往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前双语教育是儿童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幼儿园自身发展的需要。英语教育低龄化,英语与幼儿教育其他学科内容相互渗透、融合,英语教育研究与幼儿教育科学研究相结合是学前双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我们职业学校的幼师生,培养学前双语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势在必行。

“学前双语教育”是指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在儿童首先习得母语的基础上,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语言学习规律,通过创设适宜环境,培养学前儿童对第二语言的兴趣和敏感性以及初步的双语口语交际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的过程。

通过英语学习环境的创设、日常生活及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指导,为幼儿提供了更加自然、有效的学习和交流环境,幼儿在此过程中敢于运用英语进行表述、交流,也积累了更加丰富的英语语言经验,进一步增强了自信心和社会交往能力,这些为幼儿塑造乐观向上的个性品质奠定了基础。

三、研究目标

课题研究在本校的实验目标:

1. 努力探索学前双语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构建双语教学模式,优化幼教专业课堂,促进幼儿素质全面发展和幼教生双语教育能力的提高。

2. 通过双语课程的开发,构建学前教育专业的部分双语课程体系。

3. 学校35周岁以下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加入双语培训,争取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双语教育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

具有启蒙性质的幼儿园双语教育活动主要体现以下目标:

1.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情意目标

这是幼儿园英语教育的首要目标。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前提,只有激发起幼儿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才能提高幼儿英语教育的效果,减轻幼儿的学习负担,为幼儿营造轻松、有趣、生动和真实的学习环境。

2.训练幼儿的模仿能力,打好语音基础——认知目标

在幼儿英语教育中,教师要让幼儿通过听说活动,接受大量的语音熏陶,掌握正确的语音,为后继学习打下扎实的语音基础。教师要善于引入一些具有音素代表的,且与幼儿日常生活有联系的单词、短语,让幼儿辨别、积累与模仿,使幼儿园英语教育成为学习语言的准备阶段。幼儿在反复听、反复模仿语音的基础上,形成语音定势。所以,教师要注意自身的语音是否标准。如果教师的语音和口语能力较差,幼儿会习得不规范的语音、不正确的语音习惯,以后将难以纠正。

3.听说领先、启动开口,培养幼儿初步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社会目标

幼儿听觉敏锐、模仿能力强,善于获得具体的语言信息,自身的自控能力低、心理障碍少,只要有一定的环境,幼儿都乐于开口,这样便于幼儿边学边用、学以致用,使所学的语言材料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通过英语学习环境的创设、日常生活及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指导,为幼儿提供了更加自然、有效的学习和交流环境,幼儿在此过程中敢于运用英语进行表述、交流,也积累了更加丰富的英语语言经验,进一步增强了自信心和社会交往能力,这些为幼儿塑造乐观向上的个性品质奠定了基础。

幼儿英语教育各年龄阶段目标:

㈠小班

1.认知目标

⑴ 能区分英语和汉语。

⑵ 懂得要用自然的声音学习英语发音。

⑶知道要仔细倾听才能辨别英语的发音。

⒉ 情感与态度目标

⑴ 乐意听老师和他人说说简单的英语。

⑵ 乐意模仿老师说说简单的英语。

⑶喜欢欣赏老师及中、大班的哥哥、姐姐表演英语歌曲、英语短剧等。

⒊ 能力与技能目标

⑴ 能注意倾听老师的英语发音,能区别英语发音中的一些差别。

⑵ 能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跟着老师学一些简单的英语单词和句子,发音自然。

⑶能自然地演唱简单、短小的英语歌曲。

⑷ 能在日常生活中用英语向老师、同伴问好、道别。

㈡中班

1.认知目标

⑴ 知道英语是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

⑵ 懂得要用自然的语气、语调学习英语发音。

⑶知道要仔细倾听才能辨别英语的发音及语气、语调的差别。

⒉ 情感与态度目标

⑴ 能有兴趣地倾听老师和他人说英语。

⑵ 喜欢跟老师学说英语、学唱英语歌曲。

⑶能专注地欣赏各种英语表演,愉快地参与一些英语游戏和简单的角色表演。

⒊ 能力与技能目标

⑴ 能较专注地倾听老师和同伴的发音,能辨别一些发音和语调的差异。

⑵ 能大方地学说英语,发音较清晰、自然。

⑶能大方、自然地演唱英语歌曲,担任一些简单的角色参与表演。

⑷ 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运用一些简单的英语句式并理解其意义。

㈢大班

1.认知目标

⑴ 知道英语的不同语音、语调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

⑵ 指导英语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及与自己将来学习、工作的关系。

⒉ 情感与态度目标

⑴ 能充满兴趣地倾听老师及同伴说英语,热情欣赏生活及媒体中自然、流利的口语和英语表演。

⑵ 积极、主动地学习,感知环境中可理解的英语信息材料。

⑶热情、积极地参与各种英语游戏、英语活动。

⑷ 积极尝试用英语与他人简单交往。

⒊ 能力与技能目标

⑴ 能认真、专注地倾听老师、同伴述说英语,对他人发音、语调中的细微差别作出判断。

⑵ 能认真地学习英语,发音清晰,语调自然。

⑶能大方、自然地演唱英语歌曲,能根据故事内容扮演一些不同角色,模仿角色语言及情感表现。

⑷ 能在游戏、日常生活、外出活动的不同场合尝试运用一些简单英语句式与人打招呼、交流。

四、研究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们主要想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研究:

双语教育实验的方法和途径

1.研究的主要方法①:

①多向听说法:在教育实践中,采用多向听说法主要是通过大量输入适合幼儿的、准确的英语信息,刺激幼儿的大脑语言中枢,培养幼儿对英语信息的听的敏感性及听英语的兴趣和能力,让幼儿在逐渐积累中自然习得英语。

②多元综合法:采取视听、说唱、游戏、表演等多种方法的综合,通过多种活动调节幼儿的情绪和注意力,让幼儿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③情景感受法:即以情景生趣,以情景导说,以情景促思,以情景激情。要求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利用相应的直观教具、动作表演、卡片、挂图、实物等,随时随地取材或根据活动内容创设语言环境,让幼儿置身于一个英语的环境中。

④活动操练法:操练是利用多样和多变的刺激物,通过幼儿动用各种感官,直接参与操练性活动,来实现英语学习和活动的目的。

2.研究的途径:

①研究学前双语教育的规律,构建双语教学模式,优化幼儿的双语活动。

②创设双语教育环境

③学前教育五大领域中的英语渗透——美术、音乐、自然科学、体育、社会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学前教育五大领域中的双语教学模式

1、幼儿美术双语教学模式。

美术双语教育是以美术活动为主线,扩展有关美术的英语输入量,拓展学习英语的时空,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普通的美术课,重点会全部落实在渗透美术知识、技能运用、审美情趣和美术作品上。而双语美术课,幼儿在欣赏丰富多彩的彩图或实物同时,在自己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还要理解教师娓娓道来的英语词句。例如:围绕美术的“形”与“色”开展教学。幼儿美术要素是形状和色彩,美术课的直观性、艺术形象和画面,与之相配的英语单词,学生容易理解。

2、幼儿音乐双语教学模式。

音乐双语教学活动时通过音乐语言与英语的结合,拓展词汇量,能用英语理解和表达对音乐的感受。音乐是幼儿表现自我、表达交流的重要途径,节奏欢快、琅琅上口的英语儿歌往往让幼儿乐不释口,用音乐元素组织起来的英语内容便于幼儿记忆、表达。在大胆、积极地参与英语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幼儿的自信心,特别是英语学习的兴趣及信心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幼儿自然科学双语教学模式。

自然科学双语教学的内容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是直观的、简单的、使用的内容。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走进真实的自然环境,学习有关天气、动植物的英语词汇,让幼儿切实体验语言信息,运用已学到的自然常识学科的语言进行交流。例如:It’s very hot in summer.My dog can run.

4、幼儿体育双语教学模式。

体育课的主要特点是运动,双语教学应该环绕体育运动拓展英语词汇,提高英语的听说能力,学习体育方面的英语交流。要求学生掌握一些体育项目和体育动作的英语词汇,例如,basketball,football等词汇。

5、幼儿社会生活双语教学模式。

利用真实的、创设模拟的社会环境,鼓励幼儿运用英语大胆交流、交往,用简单的单词和词组进行自我介绍和谈论自己的家庭等。在此过程中获得一定的社会知识,发展社会交往能力。

第二章幼儿园英语教育调查结果及分析

幼儿园英语教育调查结果

为了解幼儿园双语教育的现状,我们在选择7所不同类型的幼儿园和120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随后又随机抽样调查了全省75所幼儿园。综合其结果如下:

(一)对学前双语教育的认识和态度

调查表明,有33.3%的幼儿园认为非常需要进行学前双语教育,50%的幼儿园认为应该进行,16.7%的幼儿园认为可有可无;有51.55%的家长认为非常需要,47.42%认为应该进行,只有1.03%的家长认为可有可无。认为没有必要进行双语教育的幼儿园和家长为零。这说明80%以上的幼儿园和家长对学前双语教育都表示赞同。

(二)幼儿园双语教育实验状况

在已经开展双语教育的幼儿园中,50%的已经进行了6年以上的双语教育实验,16.7%的开展了2~5年实验,33.3%的刚开始实验还不到一年。在全省的调查结果中,有6.7%的幼儿园尚未开展双语教育。说明幼儿园对双语教育的认识虽然十分一致,但实施进程的差别很大。未实施的原因主要是师资条件不具备、无行政要求、存在等等看的心理等。

(三)幼儿园双语教育课程安排方式

50%的幼儿园将双语教育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各项活动中,20%的幼儿园每天集中1次进行教学,20%的幼儿园每周安排1―2次集中教学,另有10%的幼儿园不固定,采用随机方式安排。

(四)幼儿园双语教材的选择

目前幼儿园使用的双语教材相当繁杂。每一所幼儿园基本上都使用不同的教材版本,这些版本包括《迪斯尼神奇英语》、《剑桥少儿英语》、《浸入式英语》、《快乐儿童英语》、《现代幼儿英语》、《洪恩英语》、《阶梯英语》、《马宏英语》等等。

(五)幼儿园双语教学方法:

其一是小学化倾向,即直接套用中小学的教学方法,选用一套幼儿园英语教材,直接将英语作为幼儿园的一门功课,以课堂传授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上课教师讲授并带领学生练习单词、句型等。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翻译法,在教学过程中英汉两种语言并用,即用母语翻译、讲解目标语的词、句子及语法现象;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将语言仅仅看做一种知识体系,而忽略了语言还是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工作,未把语言能力的培养作为英语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此倾向在我县幼儿园英语教育中占据了90%。

其二是西方化倾向,即直接借用国外儿童早期外语教学方法,教师(主要是外教)在一定的时间内用英语组织幼儿的各种活动,英语成为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际语言。在我县的剑桥双语幼儿园是目前我县唯一一家采用外教直接教学的英语教学模式。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直接法,外教创设儿童学习母语的自然过程和方法,提出了直接联系,以模仿为主,归纳途径教语法规则和以口语为基础等原则。但不足之处表现在:过分强调直觉学习,置幼儿母语经验的积极作用而不顾,也未考虑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对英语学习的积极作用。而且外教教学的成功需要有高昂的学费做铺垫,这一点在我县城大多数家庭无力长期承担。

这些方法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如果完全将它们用于我国幼儿园教育却有明显的不足。

(六)幼儿园双语教育师资状况

现任幼儿双语教师中,57.1%的是英浯专业毕业的,42.9%的是非英语专业的。同时,幼儿园双语师资中大多是外聘人员,其中33.3%是聘请的中小学英语教师或英语专业人员,50%是聘请的外籍人员,幼儿园本园教师担任双语教育的还不到1/5。

学前双语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对双语教育理解的偏差

什么是“双语”教育?学前双语教育有什么特点?目前的认识还很不统一,且存在许多误解和偏差。调查表明,有40%-50%的幼儿园仍然把英语当作一门学科教学在进行安排。

我们认为,学前双语教育是指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在儿童首先习得母语的基础上,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语言学习规律,通过创设适宜环境,培养学前儿童对第二语言(主要是英语)的兴趣和敏感性以及初步的双语口语交际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的过程。换言之,学前双语教育不是为了简单地教授几个单词,几句短语,也不仅仅是每周集中一次或两次来专门地学习英语,它不是一种学科教学,也不是全英语教育,更不是汉语和英语的简单相加。学前双语教育应该采用自然习得的原则,按照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创设一种积极的双语环境和氛围――这种环境既包括教师在集中活动时有目的地运用双语组织,也包括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用双语对儿童进行启发和用双语与他们交流,还包括多种活动中(如音乐、游戏、表演等)的双语渗透,等等――其目的是让儿童在早期,在他们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就能接触到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第二语言――英语的兴趣,提高对英语语言的敏感性,让幼儿了解英语文化背景下儿童的生活用语,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积极学说、大胆开口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他们初步的英语口语日常交际能力和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简单思维的能力,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也为他们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合格双语师资的严重匮乏

能胜任学前双语教育的教师应该具备两个方面的基本能力:一是熟知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能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状况制定教育计划,选择教育内容,能采用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组织活动,并通过双语教育活动促进儿童素质的全面发展;二是有较为扎实的英语基础,能运用规范的语音进行正确示范,掌握丰富的词汇并能随机灵活运用,能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习俗、传统,等等。

目前幼儿园主要的三种双语师资(即本园教师、外聘英语教师、外籍教师)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在本园教师中,接受过英语专业教育的教师寥寥无几,大多是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后通过各种途径达到学前专业大专程度的。由于以前我国中等师范学校基本上未开设英语课程,因此,幼儿教师的英语基础本身比较薄弱,用双语进行教学的能力更加有限,虽然她们注重对儿童的全面发展教育,她们设计的教育方法和形式受到孩子们的广泛喜爱,但却很难体现双语教育自身的特点,在教学中她们常常只能用汉语代替英语表达,给孩子提供学习和模仿的机会较少,难以创设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育环境,远远不能满足双语教育要求。而外聘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和外籍教师,虽然他们的英语基础扎实,语音比较规范,能给幼儿提供良好的模仿对象和榜样,但他们普遍不了解幼儿教育的规律和特点,一般把英语当作一门学科来教学,往往背离了幼儿双语教育的根本原则和最终目标。同时,他们在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要求和幼儿学习适宜程度的把握、教学方法和组织方式的安排以及对幼儿学习的评价上,也常常存在着明显的不当。尤其要注意的是,在聘请的外籍人员中,很多人从来没有担任过教师,对幼儿教育更是一无所知,让他们承担幼儿双语教育,无疑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冒险性。

(三)学前双语教材难以抉择和把握

调查已发现目前幼儿园双语教材的繁杂,通过我们对市场进一步了解,更加证实了目前双语教材的多样化而又参差不齐的状况。每一种教材几乎都有自己一定的理论支撑和与之相应的教学模式,如有的以字母顺序为依据,有的从儿童生活中常见的熟悉的事物出发,有的按照单词本身的难易程度编排,有的以儿童接触的早晚和可重复的次数、可运用的机会来考虑等等。有些教材则需教师经过系统培训后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而且,每种教材也都有不同的具体适应性,如有的教材需要安排相当长的时间进行“浸泡”才能完成,有的只是一种学科学习内容;有的教材只提供教师使用的版本,有的则既有教师用书,还有幼儿乃至家长用书;有的教材只安排了集中活动内容,有的教材还安排了游戏活动、延伸活动等等,这种繁多而欠统一、各具特色而缺乏高度权威性的状况,使双语教育刚刚起步、尚未成熟的许多幼儿园感到困惑(家长亦同样困惑),面对不断上门推销和大量进行宣传的各种教材,孰优孰劣,难以选择,无所适从,因此导致目前在教材使用上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跟风现象。同时,短期的培训也很难完全把握教材的整个体系,所以即便选择了一套好的教材,也不能保证它的正确和规范使用。

以上种种,是目前学前双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解决,将影响今后学前双语教育的发展。

第三章研究理论

一、课题内涵的界定

什么是学前双语教育活动?

“学前双语教育”是指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在儿童首先习得母语的基础上,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语言学习规律,通过创设适宜环境,培养学前儿童对第二语言的兴趣和敏感性以及初步的双语口语交际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的过程。

通过英语学习环境的创设、日常生活及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指导,为幼儿提供了更加自然、有效的学习和交流环境,幼儿在此过程中敢于运用英语进行表述、交流,也积累了更加丰富的英语语言经验,进一步增强了自信心和社会交往能力,这些为幼儿塑造乐观向上的个性品质奠定了基础。

通过在我校学前教育专业进行双语教育研究,并且联合我县第一幼儿园和剑桥双语幼儿园来进行职前培训和职后调查研究,主要通过实践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⑴为什么学和为什么教

⑵学什么和教什么

⑶ 如何学和如何教

⑷ 在什么情景中学和在什么情景中教

⑸ 学和教得怎样

⑹ 如何获取学和教和反馈信息

⑺ 怎么研究和改善以上几个问题

二、理论依据

“语言习得”理论:

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成就最大、影响最广的要算克拉申。他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提出实质上是对近二三十年来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研究的总结,并把各种研究成果加以理论化、系统化,使之成为自成体系的学说。 克拉申从70年代初便开始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经过数十年的苦苦探索,他于80年代初发表了集其研究之大成的两部专著:《第二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1981)、《第二语言习得的原则和实践》(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82);并与特雷尔(T.Terrell)合作于1982年出版了《自然途径》(Natural Approach)一书。在这三部著作中,克拉申通过对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分析,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外语教学思想和体系。 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主要由以下五个假设组成:

1)习得——学得差异假设(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

2)监检假设(The Monitor Hypothesis)

3)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

4)情感过滤假设(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5)自然顺序假设(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

1习得——学得差异假设

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出发点和核心是他对“习得”和“学得”的区分,以及对它们各自在习得者第二语言能力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的认识。根据“习得——学得差异”这一假设,成人是通过两条截然不同的途径逐步习得第二语言能力的。第一条途径是“语言习得”,这一过程类似于儿童母语能力发展的过程,是一种无意识地、自然而然地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也就是说,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常意识不到自己在习得语言,而只在自然交际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第二语言。第二条途径是“语言学习”,即通过听教师讲解语言现象和语法规则,并辅之以有意识的练习、记忆等活动,达到对所学语言的了解和对其语法概念的“掌握”。习得的结果是潜意识的语言能力;而学得的结果是对语言结构有意识的掌握。克拉申认为,只有语言习得才能直接地促进第二语言能力的发展,才是人们运用语言时的生产机制;而对语言结构有意的了解作为“学得”的结果,只能在语言运用中起监检作用,而不能视为语言能力本身的一部分。克拉申强调“习得”是首要的、第一位的,但也并不排斥“学得”的作用。

2监检假设

在口头交谈中,人们往往没有时间去考虑斟酌语法,注重的是说话内容而不是形式,语法规则如果不是习得来的,一时也用不上。因此,在口头交流中,如果一方过多地使用语法监检,不时地纠正自己讲话中的语法错误,就会说起话来结结巴巴,使对方失去交谈的兴趣,因而达不到交流思想的目的。但在事先准备的正式发言和写作中,语法的使用能提高语言的准确性,为演讲或文章增添色彩。

克拉申区别出三种不同的监检使用类型:第一种是使用得比较成功的。这种人在口头使用语言时常有失言,但经人指出后能够自己改正;在写作时,由于较注重语言的形式,很少会出现错误。第二种是使用过度的人。这种人对语言的规则懂得很多,却不敢作口头表达,但书面语一般都较准确。第三种是使用不足的人。这种人能作口头表达,但错误很多,不能自己改正。

3输入假设

输入假设也是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这一假设表明了克拉申对第二语言习得者是如何接受并吸收语言材料这一过程的实质的认识。以前的外语教学由于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大力提倡先学句子结构(即句型),然后再将这些学得的句型用于交际中加以练习。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学生流畅地说外语的能力。而克拉申则认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如果习得者现有水平为“i”,能促进他习得就是“i+1”的输入。根据克拉申的观点,这种“i+1”的输入并不需要人们故意地去提供,只要习得者能理解输入,而他又有足够的量时,就自动地提供了这种输入。按照输入假设,说话的流利程度是随时间的流逝自然而然地达到的,不能直接教会。 克拉申认为,理想的输入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可理解性(comprehensibility)。理解输入语言的编码信息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不可理解的(incomprehensible)输入只是一种噪音。2)既有趣又有关(interesting and relevant)。要使语言输入对语言的习得有利,必须对它的意义进行加工,输入的语言材料越有趣、越有关联,学习者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习得语言。3)非语法程序安排(not grammatically sequenced)。语言习得关键是足量的可理解的输入。如果目的是“习得”而不是“学习”,按语法程序安排的教学不仅不必要而且不足取。4)要有足够的输入量。要习得一个新的语言结构,单靠几道练习、几篇短文远远不够,它需要连续多个小时的有内容有乐趣的广泛阅读和许多的会话才能解决问题。

4情感过滤假设

情感过滤假设认为,有了大量的适合的输入的环境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目的语了,第二语言习得的进程还受着许多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输入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有可能变成语言“吸入”(intake)。 在语言输入到达大脑语言习得器官的过程中,过滤是输入的语言信息必须逾越的头一道障碍。也就是说,情感因素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克拉申在总结过去第二语言教学中的经验时指出,在习得第二语言或外语的过程中,习得者并不吸收他所听到的一切,有几个心理上的因素影响着他习得语言的速度和质量。这些因素是:1)动力。学生的学习目的是否明确,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目的明确则动力大,进步快;反之,则收效甚微。2)性格。所有的文献几乎都一致表明,那些比较自信,性格外向,乐于把自己置于不熟悉的学习环境,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在学习中进步较快。3)情感状态。主要指焦虑和放松这互为对照的精神状态。它在较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外界的语言输入。在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习中,焦虑较少的人容易得到更多的语言输入。同样,心情放松和感觉舒适的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显然学得更好。

5自然顺序假设

这一假设认为,人们对语言结构知识的习得实际上是按一定顺序进行的,其次序是可以预测的。近年来语言习得理论研究的结果表明,无论儿童或成人,无论学母语或学第二语言,都按一定的自然顺序来习得语言结构;也就是说,有些语言结构先习得,另一些语言结构后习得。例如,一些实验研究表明,在儿童和成人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时,掌握进行时先于掌握过去时,掌握名词复数先于掌握名词所有格’s等。

克拉申指出,自然顺序假设并不要求人们按这种顺序来制定教学大纲。实际上,如果我们的目的是要习得某种语言能力的话,那么就有理由不按任何语法顺序来教学。

第四章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一)双语教育实验步骤

1. 将宽甸剑桥双语幼儿园作为试点幼儿园,并确定双语实验班。

2. 课程的设置:

在理论课上,对学前教育专业的部分课程实行双语教学,选出优秀幼教学生进行双语试讲训练。在实训课上,将所学的双语教育渗透在幼儿的一日学习、游戏、生活中。

3. 师资队伍建设

为实验班配备进行双语教学的教师,并组成课题研究小组。加强双语教育理论学习,完善双语实验具体操作方案。适时引进外籍教师,实施双语师资培训。促进英语教师幼教化,实现幼教教师英语化。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本课题研究时间跨度为2年,从2011年5月到2012年9月,拟分成五个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启动阶段(2011年5月至2011年7月)

主要研究工作:查阅国内外双语教育的相关资料,研究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现状,研究双语教学对幼儿教师的岗位要求,成立双语实验领导小组及双语教育课题研究小组。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1年7月至2012年8月)

主要研究工作:加强双语教育理论学习,完善双语实验具体操作方案。适时引进外籍教师,实施双语师资培训。促进英语教师幼教化,实现幼教教师英语化。制定学前教育五大领域中英语渗透的基本要求,对教师进行双语教学培训,编写学前教育专业的双语教学活动教案。选出试点双语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公开交流活动。

第三阶段:双语教育实验总结和课题结题阶段(2012年8月至2012年9月)

主要研究工作:开展汇总整理课题研究相关资料、收集专家评价和幼儿园园长的评价,编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总结双语教育成果,整理双语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科研论文,扩大合作交流。

二、研究方法

双语教育实验的方法和途径

1.研究的主要方法①:

①多向听说法:在教育实践中,采用多向听说法主要是通过大量输入适合幼儿的、准确的英语信息,刺激幼儿的大脑语言中枢,培养幼儿对英语信息的听的敏感性及听英语的兴趣和能力,让幼儿在逐渐积累中自然习得英语。

②多元综合法:采取视听、说唱、游戏、表演等多种方法的综合,通过多种活动调节幼儿的情绪和注意力,让幼儿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③情景感受法:即以情景生趣,以情景导说,以情景促思,以情景激情。要求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利用相应的直观教具、动作表演、卡片、挂图、实物等,随时随地取材或根据活动内容创设语言环境,让幼儿置身于一个英语的环境中。

④活动操练法:操练是利用多样和多变的刺激物,通过幼儿动用各种感官,直接参与操练性活动,来实现英语学习和活动的目的。

2.研究的途径:

①研究学前双语教育的规律,构建双语教学模式,优化幼儿的双语活动。

②创设双语教育环境

③学前教育五大领域中的英语渗透——美术、音乐、自然科学、体育、社会

第五章课题研究的关键及创新之处

一、本课题研究的关键问题

本课题研究的关键问题在于“用英语教而不是教英语”。“用英语教英语”关注的重点是教师以英语作为交流语言,给幼儿创设一个英语环境。带幼儿玩、组织幼儿生活和学习,让幼儿在其中获得游戏和学习的乐趣,并在此基础上产生对英语语言和文化学习的兴趣和敏感性。例如,老师出示一张空白纸让幼儿画水果,然后说:“Look, here’s an apple, a small apple. What’s this?” 幼儿就用中文说苹果,老师继续用英文让幼儿画出苹果,允许幼儿用中文回家,但老师始终用英语讲解。刚开始幼儿可能会听不懂,但配上教师丰富的面部表情、夸张的肢体动作,见多了、听多了,他们就会慢慢地理解。例如,要求幼儿跟读,老师一般指着嘴巴说“Please read”,再指指自己胸前说“after me”,反复说两三遍,小朋友就会跟着老师说英语。表扬孩子时,老师面带微笑,竖起大拇指“Very good!”幼儿听了往往会一脸自豪。教学活动结束时对幼儿说:“So much for today. See you!”然后挥手离开。这样通过反复的语言刺激,让幼儿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理解,从理解到模仿直至最后灵活运用。教师要利用游戏、歌曲、故事、律动等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幼儿输入语言,充分调动幼儿眼、耳、脑、手、嘴多种感官,有目的地培养幼儿清晰准确的语音、标准地道的语调、良好的语感,不断丰富幼儿的词汇,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英语中获得快乐,从而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本课题的特色创新之处

在于“强调幼儿的主动参与,适当放宽对幼儿英语表达的要求”。幼儿处于“人生游戏活动主导阶段”,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方式。在探索中尽量使幼儿园英语活动形式游戏化,在组织活动时 尽量让幼儿把学习语言活动作为一种游戏,通过组织各种游戏活动,让幼儿以动作、表情和语言等形式参与活动,使他们在动身体、动手、动口的活动中感受英语、运用英语。教师在组织英语活动时尽量多地使用英语,为幼儿提供大量的英语输入,但对幼儿运用的语言要求不宜过严,不一定非要他们完全使用英语。但是,教师给予幼儿的一定是比较标准的、正确的、儿童化的英语。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英语环境,鼓励幼儿进行英语交流,要充分考虑幼儿的需要,不要强迫其学习,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交流,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日常生活点点滴滴、各个环节都运用英语,如晨检时“Good morning!”“How are you?”等礼貌用语,班内活动时“Please drink water。”“Please wash your hands。”等生活用语,户外活动时,“Attention!”“Come on!”等指令性语言,入园离园时的问候、告别、入厕、喝水、吃饭、户外等让幼儿每天耳濡目染,从无意识听,到能根据教师的指令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并能自然地运用这些口语。

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课题学习内容的再现,这时,如果我校幼教学生能够学会主动引导,幼儿就会联想起课堂上的情景,从而引发幼儿讲英语的欲望。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点滴事情,不仅巩固了课上所学的内容,而且激发了幼儿说英语的兴趣,培养了他们将英语的习惯。对于那些不愿意说英语的幼儿要做到有耐心,不能使用强制性的语言来强迫他们说英语,而是要通过示范作用给幼儿一个暗示:语言仅仅是一种交际工具。

三、增加新的教学方法——行为导向教学法

经过我们的双语教学实验后,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增加了新的教学方法,行为导向教学法。行为导向,又称为实践导向,或者行动导向,是80年代以来,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思潮。由于行为导向教学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所以日益被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与劳动界的专家所推崇。

行为导向教学常用的方法

1、模拟教学法:在一种人造的情境或环境里学习某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技术类职业通常在模拟工厂中进行。经济类职业通常在模拟办公室或模拟公司中进行。模拟训练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重要的是提供了许多重复的机会和随时进行过程评价的可能性,且成本较低。

2、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和研究,达到为今后职业作准备的目的。在分析过程中,学习者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3、项目教学法: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4、角色扮演法: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体验自身角色的内涵活动,又体验对方角色的心理,从而充分展现出现实社会中各种角色的“为”和“位”。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社会能力和交际能力的目的。角色扮演和案例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以“人”为中心,后者则以“事件”或与人有关的“事实”为纽带。

行为导向教学的基本特点:

1、学生互相合作解决实际问题:所有需要学生解决的实际问题,由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在讨论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在互相合作的过程中,使实际问题最终获得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既是学生们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们获得经验的过程。

2、学生参加全部教学过程:从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定、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学生参与实际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这样学生既了解总体,又清楚每一具体环节的细节。

3、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愿望:这种强烈的学习愿望,缘于积极的参与。一方面是内在的,好奇、求知欲、兴趣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外在的,教师的鼓励,学生的配合,取得成果之后的喜悦等等。

4、教师的作用发生了变化

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一个咨询者或者指导者,从教学过程的主要承担者淡出,但这并不影响教师的作用的发挥。相反,对教师的要求则是提高了。

行为导向教学的优点:

1、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由于采用了行为导向教学的案例分析法,大大地扩展了学生的眼界,原先的死记硬背不复存在的,所替代的是自由的讨论,这给学生潜能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讨论中,答案不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化的;答案不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答案没有最好的,只是更好的。比如在讨论如何回避汇率风险问题,有的同学投资于强势货币,有的同学钟情于长期储蓄,有的同学采用组合投资等等。众说纷纭,精彩纷呈。

2、有利于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形成:由于采用了行为导向教学的项目教学法,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按照项目教学法的要求,所有六个环节都是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学生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订方案,独立地作出决案,独立地实施方案,独立地反馈信息,独立地评价成果。通过这一而再,再而三的训练,每当碰到新的任务时,就不再会束手无策了。

3、有利于学生协调能力的形成:由于采用了行为导向教学的模拟教学法,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协调能力。

4、有利于学生应变能力的形成:由于采用了行为导向教学的角色扮演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学生承担不同的角色,面对不同的对象,必须在瞬间做出回答。不断地出现新的情景,不断地作出新的应答。

5、有利于学生挫折承受能力的形成:由于采用了行为导向教学的项目教学法,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挫折承受能力。学习过程中的甜、酸、苦、辣之味只有自己最有体会。但是一次的失败,不等于永远的失败,真是在这一次次的失败之中,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基本技巧,而且提高了各自的挫折承受能力。

6、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由于综合地应用以上多种方法,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行为导向教学注重学生自己独立的完成任务。通常一个任务总是综合的,总是要涉及到多种多样的学科知识,通过一个一个工作任务的完成,学生不再是一门门学习单一学科的学习,而是综合知识的获得,是相对完整的一块综合的知识团。

下一章的教学案例就是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所编写的针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教案。

第六章 学前双语教育的教学案例

———————————————————————————————————————

宽甸职教中心学前教育专业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设计

----幼儿英语儿歌教学技能训练

授课时间:2012年9月授课教师:孙小琪

课程名称:幼儿英语

教学群体:学前教育专业11级,学生分成3组

工作任务:大班幼儿英语儿歌教学案例学习、教学设计及教学技能训练

教学目标:

(一)技能目标

1.了解幼儿英语儿歌教学的教学方法及步骤。

2.通过教学案例的学习,使学生能进行大班幼儿英语儿歌的教学设计。

3.运用大班幼儿英语儿歌的教学设计方法,组织大班幼儿英语儿歌学习的教育活动。

(二)知识目标

大班幼儿英语儿歌的教学设计方法,组织大班幼儿英语儿歌学习活动方法。

(三)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方法:行为导向型案例教学法,TPR教学法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教学内容:

1.大班幼儿英语儿歌教学案例。

2.大班幼儿英语儿歌教学的教学方法及注意事项。

3.大班幼儿英语儿歌教学设计和教学技能训练

所用课时:8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准备:教学设计案例、多媒体教学设备、幼儿活动教具(苹果、刀、榨汁器等)。

教学场地:大班模拟教室

教学过程:

一、获取信息    时间:1分钟

师生活动:课前发放教学资料,学生提前做本工作任务需要的教学准备。

二、学习大班幼儿英语儿歌教学案例

(一)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时间:10分钟

教学设计意图:将本班学生模拟为学生对象——大班幼儿,教师模拟为大班幼儿教师,模拟大班幼儿英语教学

教师活动:模拟大班幼儿双语教育案例

学生活动:学生学习教学设计案例,观看教师示范演示。

宽甸满族自治县第一幼儿园

大 班 英 语 儿 歌 教 学 设 计

(二)大班幼儿英语教学方法    时间:3分钟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大班幼儿英语教学方法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学习大班幼儿英语教学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大班幼儿英语教学方法

TPR是Total Physical Response的简称,也被叫做直接式沟通教学法、完全生理反应理论等。TPR教学法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阿士尔(Dr. James J. Asher)提出,其理论基础在于:人们在幼儿时期学习语言时是听说促进言语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升,当通过听说获得的信息通过量变达到质变,幼儿就能自然地运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意思了。TPR英语教学就是根据该理论发展而成的,本课所采用的TPR英语教学法的优势是强调身体的互动性、教学的生动性,以便让孩子更直观地了解在游戏中学习、英语生活化,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激发孩子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

儿歌是幼儿英语学习的重要载体和活动形式。儿歌中的节奏和乐感在语言学习中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通过儿歌学习英语可以帮助儿童提高英语语音、语调,巩固与扩大词汇,增强节奏感与语感,最为重要的是能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

幼儿英语儿歌常用教学方法:

1.直观感知法:利用漂亮逼真的图片、模型、毛绒玩具、多媒体等材料,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幼儿直接感知英语儿歌。

2.全身反应法(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教师以口头发号施令,给予指示,并辅以肢体动作示范,帮助幼儿了解指令的意义,在幼儿充分了解语句的意义时,再以肢体动作做出正确的回应。在教幼儿儿歌时,教师通过“示范(静听)——模仿(动听)——边说边动(全身反应)”来帮助幼儿理解儿歌的意义。

3.节奏训练法:普通的语言,加上节奏就成为了让人快乐、朗朗上口的儿歌,幼儿会乐于重复,乐于模仿,因此按节奏念儿歌可以达到记忆的目的。

4.创作表现法:例如,Apple,I love you !教学案例中的apple这一单词的替换。幼儿在掌握歌曲“Good morning to you!”后,这在首歌的曲调下,把“Good morning”改成“Happy birthday”就成了一首新歌。此教学方法能培养幼儿的创作精神。

5.情景表演法:情景表演法包括两种,我们可以采用真实情景或模拟情境。下面的两首英语儿歌中,Butterfly更多的是利用真实情景,而Traffic lights则是通过角色扮演,创造模拟情境。例如:Red, yellow and green,

The traffic lights are seen.

Red means stop.

Green means go.

Yellow means wait,

It shines in between.

幼儿在学习这首儿歌前,先观察生活中红绿灯的变化规律,学习了儿歌以后,幼儿可以根据儿歌内容分别扮演交通警察和汽车司机,以满足幼儿模仿的乐趣。

6.多元智力整合法: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是一种综合运用视、听、讲、做的方法。比如学习苹果的儿歌,让幼儿观察苹果的形状、颜色,尝一尝苹果的味道,画一画苹果的形状,边画边念,幼儿在动口、动手、动脑的综合性活动中获得了英语学习的经验。

(三)大班幼儿英语教学注意事项

时间:3分钟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大班幼儿英语教学方法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学习大班幼儿英语教学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大班幼儿英语教学方法

1.内容的适宜性:

应根据孩子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选择符合幼儿的特点及发展水平的儿歌,选择语言精练、节奏明快、简单的儿歌,并容易根据节奏填入单词、句子,教师有意识的与孩子共同进行一些生活化的、通俗、短小、琅琅上口的英语儿歌的创编,让幼儿在交往中,活动中自由地练习、运用。

2.活动的趣味性:

把歌唱和视觉刺激、肢体运动等多样化的学习形式结合起来。使幼儿不但能听和唱,还能感觉到节奏,看到歌曲涉及的内涵并有可能把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表现出来。

3.语言的规范性:

幼儿常常会通过模仿获得语言,因此教师特别要注意语言示范的规律性,提供给孩子的语言必须正确、清晰而自然。注意要给幼儿提供准确的语音材料,让幼儿听清、说准。

4.教学的规律性:

幼儿园英语儿歌教学要遵循幼儿学习母语的一般规律,先听后说,多听再说,听清、听懂、听熟,再加以模仿,理解为先。如有必要,可以先教授生词或词组并进行适当的操练,但不要做语法分析;不要一字一句地翻译歌唱,幼儿了解大意即可。

5.环境的渗透性:

首先,教师要精神饱满,热情投入,幼儿才会积极参加。其次,为幼儿创设一个耳濡目染的认知环境,如在活动室创设双语角,适时播放英语儿歌,选播英语碟片等等,为幼儿创设轻松愉快的听说环境。

三、学生模拟教学案例

时间:30分钟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模拟教学达到实践的锻炼,通过实践指导学生的创编。

教师活动: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学生练习

四、小组讨论自己教学工作成果

时间:45分钟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模拟教学成果,并通过模拟教学为创编教案作出准备。

教师活动: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学生小组活动

五、学生教学设计创编

时间:90分钟

设计意图:学生设计教案,教师指导。

教师活动:教师分配工作任务,巡回指导

学生活动:学生小组活动

六、学生授课技能训练

时间:135分钟

设计意图:学生模拟教学,展示创编教案

教师活动:观看学生教学,作好记录

学生活动:展示与观看教学,作好记录,填写成绩考核评定表。

七、学生教学工作总结和评估

时间:45分钟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在全体学生面前展示,相互交流。评定学生成绩。

教师活动:教师分配工作任务,巡回指导,教师总结发言。

学生活动:学生小组活动,学生互评,学生总结。

学生成绩考核评定表

班级:                           姓名;

分数等级评价标准

A :出色完成任务B:一般完成任务C:没有完成任务,有待提高

表演学生姓名及成绩:(略)

课后思考题:

1.谈谈幼儿英语儿歌教学的意义和幼儿英语儿歌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2.幼儿英语儿歌教学有哪些有效的教学方法,请结合模拟训练活动的体验,谈谈你是如何运用的。

3.幼儿英语儿歌教学的注意事项有哪些?自己最需要注意的是哪点?具体谈谈原因及怎么做.

4.总结老师日常教授的所有儿歌,设计好每首儿歌的TPR动作,并在班级进行表演。

—————————————————————————————————————

第六章结论和思考

一、学前双语教育对幼教师资提出的挑战

从幼儿园教育实践看,目前只有少数开设英语的幼儿园开始用课程整合的理念设计和组织英汉活动,所以面临着诸多困境,对幼教双语师资的以下三方面水平提出了挑战。

㈠整合课程领悟与设计、实践能力

尽管我们幼教综合课程改革已近20年,但由于幼教师资长久以来一直接受分科教学,使得老师未能完全理解课程整合的核心以及幼儿各学习领域之间的内在关系。所以,在将这种理念转化为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实践时,出现了一些偏差:在设计阶段,人为地将各领域的相关活动进行简单拼盘,整合仍流于形式。

㈡对幼儿英语学习特点的把握能力

幼儿的语言学习的主要方式是习得,是在为了真实的英语交往环境中获得的,是在用英语组织的幼儿生活、游戏等活动中获得的。幼儿语言学习的习得性特点也是英汉活动相互整合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然而,由于理论研究的滞后,教师在实际组织活动时仍然以传统的中小学外语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教授英语远远多于创设真实的交往环境。即使是在用英语单词学习的关注与幼儿对参与活动过程的兴趣之间的矛盾自然导致幼儿记忆的单词很快遗忘、幼儿对英语积极性降低等结果的出现,培养对英语的兴趣和英语运用能力的目标很难得到落实。

㈢英语口语水平

目前,组织英语活动的教师通常是毕业于英语专业的毕业生或英语成绩较好的幼教专业毕业生,他们共同面临的问题是,尽管他们掌握了大量的英语词汇和语法知识,但在大学里很少接触到与幼儿园情境有关的英语,也很少了解与英语文化一致的教师日常口语。结果,在用英语组织幼儿活动时,他们常常会因为找不到适合幼儿水平的英语与幼儿交往,有时也会遇到对幼儿提出的问题,教师无法用幼儿可以理解的英语表达、语塞或直接使用汉语进行讲解等尴尬情形。教师无法用英语创设适合幼儿已有经验、能促进幼儿自然习得英语的环境是阻碍英汉活动整合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如何改进的建议

(一)大力开展双语师资培训

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专门师资,是促进双语教育发展的关键。改变师资短缺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培养学前教育专门师资的高等院校和中等师范专业学校,应该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在将英语普遍增设为必修课程的基础上,把学前双语教育设置为独立的专业,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学前双语师资现状,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对目前在职的学前双语教师,也应充分地创造条件,分期分批地组织安排参加英语培训。其次,在学前双语师资的培训内容上,特别要考虑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重视应用性培训内容,一方面要强化英语口语训练,包括一日活动组织用语、教学用语、日常交际语等,辅以语音、语调的“正音”训练,其中还包括如何利用不同的重音和语调表达情感和态度等;另一方面则要进行幼儿园各种活动、各个领域的有关专业英语培训,这种培训要与各领域特点和内容密切结合。

(二)科学地设置课程和选用教材

幼儿园双语课程首先应该是一种整合性课程,它包括英语和汉语、语言和其他活动、幼儿园和家庭及社区教育等多方面的整合。同时,幼儿园双语课程也是一种活动性课程,双语教育要渗透于一日各项活动中,包括集中教学,区角活动,音乐、表演、游戏活动,生活环节,家园互动等等。按照儿童习得语言的规律,最好每天都能接触双语内容。在安排上,可以集中活动与分散活动、个别活动结合,预设的计划性活动与灵活的随机教育结合;可以采用全浸没式课程,也可以采用半浸没式或其他模式课程。总之,双语课程要有利于幼儿对母语和第二语言的学习和掌握,同时能够促进他们认知、表达、情感、交际等方面的发展。

在教材选择上,一方面,教育研究和管理部门应该进行宏观指导。应加强对各类教材的分析研究和评价,帮助幼儿园把握教材的特点和适宜对象。对体现先进教育理念、体系完整、可操作性强、适用范围广泛的优秀教材,应着力进行推广,并要有计划地逐步建设一批能满足不同层次需要的具有较高质量和科学性的教材,从而使幼儿园少走弯路,减少盲目跟风现象。另一方面,不同规格、不同办学目标的幼儿园要充分考虑本园实际,客观地分析本园的基础、条件、师资等各种相关因素,理智地选用适合的教材。要对教材进行试验,然后再以点带面,层层推开。切忌人云亦云、一味贪高和不加分析就匆忙决定。第三,要重视教材的可操作性和可拓展性。如果教材配套成体系,既有文字说明又有音像材料,既有集中教学内容又有游戏、音乐等其他各项活动设计,既有视听教材又有幼儿动手操作的玩具、用具……在目前幼儿园自身尚未构建双语教育体系,还处于摸索阶段时,可启发、借鉴的信息和资源多,易于操作,这种教材就极具选择和使用价值。同时,如果教材既有完整的体系,又能提供多样化的扩展空间,易生成多侧面多层次内容,这样的教材就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三)遵循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

只要适当地引导,学龄前儿童很容易对外语学习产生兴趣。但幼儿自控能力较差,如果遇到挫折或失败,或是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也很容易对学习失去兴趣。同时,和母语学习一样,儿童语言认读能力的发展滞后于听说能力的发展。

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在双语教育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快乐性原则。生动活泼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贴近儿童生活的学习内容,是保证儿童快乐学习的有效策略。2.需求性原则。当英语学习的内容和儿童的生活密切相关,已经在日常交际中成为重要的甚至必不可少的内容的时候,这种迫切的需求就会引起强烈的学习动机,产生学习的渴望。因此,要创设多样化经常性的与幼儿生活需求直接联系的英语应用情景,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愿望,支持、鼓励、吸引他们用英语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流。3.刺激性原则。儿童的语言习得特别需要有大量的无处不在的听、说、读的多重语言信息刺激。这就要求我们提供可以时时复现的语言环境,不仅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有机地渗透,同时还要在孩子接触的其他环境中尽可能地出现,使语言多次循环,不断强化。4.规范性原则。幼儿是通过模仿获得语言的。教师特别要注意语言示范的规范性,提供给儿童的语言必须正确、清晰而自然。5.听说为主原则。幼儿期是口语学习的关键期,此时学习任何一种语言,对语音的把握最为纯正,而且,幼儿的发音器官极灵敏,他们能辨别语音、语调上的细微差别,能准确地模仿各种声音。遵循幼儿语言发展规律,就要强调听说领先、以听促说、听说结合的原则。

(四)重视对双语环境的创设和利用

我们要尽可能地将幼儿置于一个完全开放的双语环境中,训练孩子用双语交谈、用双语思考。首先,教育者要注意创设让幼儿耳濡目染的认知环境,如在活动室里设置双语故事角、卡片角,适时播放英文歌曲、儿歌,选播英语录像带、电脑软件等。其次,要创设读读讲讲的听说环境,以培养幼儿的英语语感和听力。如英语礼貌用语、课堂用语、操节用语,入园离园英语、游戏英语、就餐英语等。另外,老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英语对话情景,让幼儿自由学、自由练、自由交往。经常地、大量地接触第二语言,必然有助于幼儿潜移默化地自然习得第二语言。

三、校内外专家对学前双语教育模式的评价

对于本课题的教学效果和评价,课题组于2012年9月21日在宽甸职业教育中心召开了课题组结题工作会议,到会的有校外专家、行业专家、校内专家,会议听取了《学前双语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过程、研究成果的汇报,专家们对课题的评价如下:

(一)校外专家的评价

1、省英语教研员贾愚老师在2012年9月20在我校进行全省优质课的评选的会议中,本课题的研究显示了学生上课时的主动性,根据课题的教学案例,可以看出经过了课题的研究人员采用了德国的行为导向教学法,进行了学前双语教育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2、我县剑桥双语幼儿园园长于桂艳对我校培养的幼教很满意,弥补了学前双语人才的不足,建议我校在外语环境的创设方面还要加大力度。

(三)校内专家评价

1、校内教务处的评价意见:

学校教务处一直关注着《学前双语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与实施情况,多次听取课题组教师的授课,并从多种渠道了解该课程的相关情况。现对该课程的意见和评价反馈如下: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教学中努力探索工学结合、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将计职业道德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使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效果明显。能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1)该课程的设计理念、设计思路,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符合中职教学目标的定位。

(2)教学方法、手段科学合理,大胆尝试多种新型教学方法,比如:分项目教学、行动导向教学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教学中,使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效果明显。

(4)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将实践性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体现了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职教特色。教师实践教学内容熟练、动手能力强,多位教师在企业从事兼职工作,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5)已经将该教学研究成果向学校其他专业推广。

2、院内专家的评价意见

(1)学校教学副校长孟祥喜评价:

通过对《学前双语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和实施情况的关注、了解,我认为该课题从研究理念和研究思路上符合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目标的定位准确;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方法先进;研究成果比较明显。

(2)学校教务主任戴怡评价:

教学组织和设计比较先进,多种课堂组织形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很值得我们专业学习和借鉴。

附:学生成绩考核评定表

班级:                           姓名;

分数等级评价标准

A :出色完成任务B:一般完成任务C:没有完成任务,有待提高

表演学生姓名及成绩:(略)

课题研究参考文献:

1.对学前双语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反思作者:雒蕴平卢伟来源:《学前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2.《学前双语教育的研究与建构》主编:孔宝刚复旦大学出版社

3.《幼儿英语教育活动指导》《幼儿英语教育活动指导》编写组复旦大学出版社

4.黄芳学前英语教学技能的培养[期刊论文] -南昌高专学报2011(2)

5.吴珊珊学前双语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途径初探[期刊论文] -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11(7)

6.窦丽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语教学技能的培养[期刊论文]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11(5)

7.孙丽华我国幼儿园双语教育研究的元分析[期刊论文] -卫生职业教育2010(8)

8.张雯婷家长如何在家中教会孩子学英语——给年轻父母的建议[期刊论文] -考试周刊2010(7)

9.姚丹.李章华学前双语教育专业人才职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期刊论文]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2)

10.窦丽丽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期刊论文]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5)

11.王琴喀什地区学前'双语'教育现状研究[期刊论文]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4)

12.曾玉洁.吴恬恬少儿英语课堂的教师话语分析[期刊论文] -沙棘(教育纵横)2010(12)

13.王琴喀什地区双语幼儿园课程的现状考察[期刊论文]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8)

14.张廷茂;对儿童早期进行“双语教育”的利弊分析[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15.生兆欣;幼儿园双语教育的可行性分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5年01期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