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阶段性成果报告:《农村中学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培养研究》阶段性成果报告

 

《农村中学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培养研究》阶段性成果报告

 

四川省苍溪中学校课题组

 

2008年12月30日

 

时代的发展,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对教师的要求更新、更高、更严,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学生学习方法的给予者,是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者。特别是青年教师成长成为一个现实问题,是我国教育发展中涉及到的一个重要课题,学校要在办学过程中抢占教育的制高点,就得牢牢抓住青年教师这主体力量,青年教师代表着学校的发展和希望,学校明日的辉煌要靠他们去创造,因此加青年教师队伍的成长与培养有时代的必要性、现实性和紧迫性。从我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培养,同样刻不容缓。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于2008年3月确立了《农村中学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培养研究》这一课题,2008年6月被广元市教育局正式立项,本研究从2008年3月至2010年8月周期近三年,现已完成准备阶段,进入实验探索阶段,在本年度,我校课题组认真按照上级要求,严格执行研究计划,加强课题管理,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实验和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本年度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一、本课题研究意义

随着我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近年来我校的师资队伍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在一线教师队伍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已占65%以上,尤其是教龄在三年以下的教师占了近40%以上。因此青年教师越来越成为我校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骨干和希望。然而由于历史、地域、经济和人文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还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的越来越高的新的要求。具体表现为: 

⑴青年教师的教育观念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由于受传统学校管理模式和评价体系的禁锢,以及获取信息的相对滞后,使得青年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显得比较单薄和陈旧,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缺乏应有的超前意识和适应未来教育的整体观、发展观、动态观、学生观、效益观、国际观、民主观和动力观。 

⑵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亟待提高。由于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和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有一部分青年教师往往将教师当成是一项职业,而非事业。因此缺乏进取心和奉献精神,工作比较自由散漫,对师德建设缺乏热情和主动性。往往比较重视外表形象,而忽视人格力量的塑造。 

⑶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较高,但组织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教育教学经验相对较少,加上运用教育学、心理学能力较差,因此在班级管理和组织教育的过程中青年教师遇到了许多困难。工作方法简单,缺乏计划性和长效性。以致于许多青年教师不愿意或者说很怕担任班主任工作。 

⑷青年教师的本专业知识比较扎实,但实际应用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课堂教学方法、艺术等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许多青年教师的教学方法仍是沿用自己中学学习时老师教他的方法,缺少对现行教材和教育对象的研究,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缺乏新意,板书,教学语言表达等教学基本功和驾驭教学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5)青年教师自我更新知识的意识不强,由于青年教师大多都是本科毕业,往往比老教师学历高,因而在青年教师中“一朝学习,终身够用”的想法有相当的市场。因此青年教师缺乏一种自我更新知识的意识和主动性,阻碍了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导致了教育观念和知识结构相对老化。

如何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具有一定教育能力的骨干教师,把青年教师早日培养成教学能手,成为学校骨干教师,从而带领学校稳步向前发展,实现新的辉煌,是摆在学校领导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因此,解决青年教师健康、有益、持续地发展刻不容缓,由此,我校选择了“农村中学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培养研究” 为课题进行研究,以最大限度发挥青年教师的骨干作用,推动学校稳步向前发展。 

研究本课题,实际上是研究如何在新课改过程中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即专业化教师应具有的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决策能力、交往能力外,还必须具备相应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从而推动教育教学的深入发展,强化办学特色,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后续力。使青年教师对自己行动研究进行反省和分析并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反思、研究”,不断地扩展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及技能,从而使教师最终脱离“教书匠”而走向“学者型”教师和“教育家”,促进教师专业化。本课题的研究对青年教师来说不仅是一种改进教育实践的研究方式,更是一种促进教师实现个人价值的生活方式。

二、课题研究内容

1、促进青年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成长

通过跟踪听课、交流、观察合作者教学能力的变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得青年教师尽快成熟、逐步成为教学能手。使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有创新、有自己的特点,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通过研讨课、相互学习和观摩,使教师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2、青年教师科研方向的成长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人才的活动,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每个教师要有教科研课题,在教研过程中主动接触事物,积极探索,善于总结。现如今,大多数青年教师只会教学,不会科研,有些青年教师甚至连学期个人总结也难以构思。本课题将通过对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进行指导与帮助,包括论文指导、案例指导、课题申报指导等。使每位青年教师都有一个子课题,最终使教师觉得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课题可研究,具有一定的科研水平。

3、教育能力的成长

一位教师会教书还不行,必须会育人。课题组有许多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愿意给青年教师指点,通过系列的活动交流促进青年教师育人能力。

三、研究概况

(一)、成立领导机构,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2008年3月成立了课题领导机构、确定了研究人员

(1)、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苏国刚

 副组长:金昌福 张 文 邓国伟 余苏军 李发武

(2)、课题组办公室

 主 任:莫玉立

 副主任:杨忠诚

(3)、课题组各学科牵头人

 语文:崔仕洋  李现文  杨丛锐  程建平

 数学:林明成 车云勤  蹇祥宗 鲜 伟

 英语:张子宇 李奉林  杨修林 侯启国

 物理:张绍挺 陈兴平  王  睿

 化学:张显成 姚  成 邓正荣

 生物:王  刚

 历史:陈 彪

 政治:罗小鹏

 地理:向 敏

 全校高中教师均为参研人员。

(二)加强课题领导,完善课题的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由校领导亲自挂帅的青年教师成长与培养研究课题组,负责制定课题研究的实施措施,领导各子课题组在不同学科领域、不同层次上开展课题研究。

(三)、培训研究人员,提高课堂研究的水平

本年度,我们先后选派了20多名教师外出参加各级各类有效教学培训、观摩、研讨活动,在校内进行了三次全校性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培训会,就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相关理论、研究的方法、具体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培训,校长苏国刚、副校长李发武亲自参与培训并做专题发言,提高了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四)创建我校创造型青年教师培养的目标体系    

1.理论研究目标:探索青年教师培养的实践模式;形成学校较为完整的培养青年教师的基本经验。

2.师资培养目标:培养一批有创新人格的名师,创建一支能实施创造教育的师资队伍。

3.学校发展目标:实现由继承型知识型人才培养向开拓型创造型人才培养的转变;借这课题的研究,继续保持市一级科研领先地位,使学校进一步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的动力。

(五)实施策略

1、加强组织管理,促使青年教师管理工作制度化。

学校成立青年教师成长与培养工作领导小组,青年教师的管理以学校教科室、教导处为组织管理核心,确立青年教师领导机制。业务上以教研组集体教研、集体备课为抓手,政治理论上以党支部学习小组为抓手,教育理论提升以“青年教师论坛”“青年教师培训会”为形式开展,包括读书、讨论、听讲座报告、集中辅导、交流,每两个星期进行一次活动。

2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人格魅力;加快观念转变,促使青年教师教育观念现代化。 

通过抓师德、重师风、树榜样,增强广大青年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品德可以弥补知识和技能的不足,学校领导深深明白这个道理。近几年新上岗的教师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沐浴着改革开放的阳光,他们虽然有着合格的学历,但阅历浅,缺少勤奋、自律刻苦钻研的精神,有的还在大学里养成了有些不良习惯,针对这种情况,学校每年在开学初都要进行一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会,和他们谈我们学校的发展的历史,介绍先进教师的成长历程,组织他们学习相关的教育法律规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让他们明白,大学毕业并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新学习的开始。勤奋工作,爱岗敬业,爱护学生是每个教师的职责,对教师中出现的不良行为及时给以纠正,苏校长经常以“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等言语激励大家,使学校形成了巨大的向心力。广大教师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工作职责,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学校提出了“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爱岗敬业、团队协作、赢在落实”的理念,树立讲团结、讲奉献、讲实效的思想,强化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危机意识、竞争意识,着力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强化责任感、使命感,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塑造教育服务品牌。

结合师德教育,学校通过会议培训、经验交流、事迹报告,评优选模等形式,树榜样示范,立典型引路,全面提升了教师的师德素养和育人能力,进一步培养教师热爱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的职业精神,不断增强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自觉性。

结合学科特点,长期坚持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新的教育理论,特别注重理论学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对教师教育理念不断更新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结合时代特点,邀请校内外教育专家作课改理论专题讲座和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培训,并进行听课、评课活动。专家与教师进行了“理论与实践面对面”的平等对话,教师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广大教师进一步理解了新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更新了观念,明确了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使先进的教育思想牢牢扎根于每位教师心中,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实践证明,通过专家的专业引领,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面临的问题与困惑获得释疑解惑的同时,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在工作中完成他们教育观念的现代化。

3、积极组织课题研究,促使青年教师学术研讨经常化

学校从岗位培训起,就要不断强调刚进学校的青年教师角色转变的意识,不但要求尽快从师范生转变成教师角色,而且还要尽快完成向教育专家的转变。系统的教育思想、教育技术和教育科研的专家级培训和指导贯穿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并要求教师在工作中实践超越式的研究和发展。我校鼓励每位青年教师都参加课题研究,紧紧围绕课改的目标要求,把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发挥集体的力量联合攻关。目前我校已有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4项;市(县)级课题6项;校本课题15项,其中,“学科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探究与实践”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市政府二等奖和县科技进步二等奖。

实践证明,通过课题研究,立足课堂教学实践,能促进教师不断进取,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促进专业发展。

4、创造成功机会,促使青年教师学习管理自主化

每个教师主体的发展,根本上说,取决于内在动机的驱动。管理的任务,从低的层次来看,是要求青年教师怎样做;从高的层次来说,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主体的内在动机,从而激活人的潜能。因此既注重目标的引导性,又注重过程的发展性;既注重宏观管理的调控和指导,又注重管理的贯彻和优化,以完善的管理为青年教师的发展不断注入内驱力。学校的策略就是为青年教师的事业发展搭建成功的舞台。在校内,任何一次观摩课、研究课、示范课,任何一个小小的岗位都被搭建成为一个展示舞台;在校外,通过各类竞教活动,为更多的青年教师创设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学校以敏锐的关注力发现闪光点,努力将其推向更高的舞台。

5、开展教学研究,促使青年教师能力培养过程化 

(1)建立集体教研、备课制度:以学科组为单位每周半天停课开展集体教研活动,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和归宿,以“以研促教,为课堂教学服务”为教研活动的基本原则,教师之间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就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进行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吸取教训,互相学习,彼此支持,促使教师共同成长,从而迅速提高青年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和育人能力,实现教学与管理共赢。

(2)实施“一帮一,一对红”蓝青工程:实施蓝青工程,开展师徒结对,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我校要求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帮助和指导新任教师,使其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各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教学能手要在同伴互助中发挥积极作用。我校把这作为一项常规管理工作来加以落实,要求每对师徒签订为期三年的培养合同,要求徒弟积极听师傅的课,徒弟每月听师傅的课不得少于4节,实地感受教学过程,学习成功经验;师傅主动听徒弟的课,师傅每月听徒弟的课不得少于2节,了解徒弟的不足,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同时也吸收青年教师的先进思想和新鲜做法。学校还为每一个青年教师建立了成长档案,每年对师徒们进行业绩考评,表彰优秀师徒。这样师徒既各展其长,又互帮互学,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3)组织开展教研组活动:广泛开展教研组内的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活动,同一科目教师之间互相听课,鼓励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学校要求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每学期必须听完本学科组所有教师的课。听课之后进行集体评课,要求评课不但评优点,更要指出不足和今后改进的建议。教研组内定期就教育教学中疑难问题开展集体“会诊”活动,要求教师本人把教学中所遇到的疑难、困惑问题,随时记录下来,定期召开集体讨论会,由全体教师共同“会诊”出解决的办法,在不断的讨论中得到不断的进步。

(4)定期开展课堂竞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加强校本培训,努力让教师吃透新课程标准和考纲,完整体现教材的教学意图,大力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为此,我们一方面加强集体备课,分析研讨,另一方面经常开展课堂教学竞赛:要求每年新分新调入我校的教师,11月份上一堂合格课,第二年4月份上一堂汇报课,以考查其成长状况;优秀教师每学期上一堂优质课,骨干教师每期上一堂示范课,让各位教师学习、借鉴;而且鼓励每位教师在平常教学中相互听课。通过课堂教学竞赛,有效地调动了老师们钻研教学业务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学研究风气的提升,使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5)通过“师生同考”,缩短青年教师的“助跑期”。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虽然有强烈的工作欲望,但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不能抓住各教学环节,不能有效地抓住重点,把握深浅,吃不透《标准》与教材,思路不清晰,对当前的教学形势、教育要求并不了解,不能从宏观上把握教师,不能抓住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的教师在课堂甚至会出现科学性的错误。为此,我们每学期都要组织未上过高三的老师参学校组织的各次毕业班摸底考试和当年高考,备课组老师还要为他们讲评。通过“师生同考”使广大青年教师很快熟悉了本学科内容,课堂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6)强调教育教学反思,促进教师理性升华。我校将教学反思作为教学常规来抓,要求教师在每次上课后必须进行自我教学反思或本学科组教学反思,在反思中领悟、改进和提高,教师每学期撰写教学反思不得少于20篇,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通过反思,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和盲目性。

6、建立青年教师成长记录册,推出过程评价,形成评价机制,使青年教师管理工作导向化。

四、阶段研究成果及产生的效益

1、通过该课题的实施,我校青年教师成长迅速,许多青年教师在各学科中以成为骨干教师。挑起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大梁。

2、本年度,我校青年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有效教学论文或论文获奖200多篇;编辑出版了四期《苍中教研》;编辑出版了化学组有效教学成果集;编辑出版了《苍溪中学高2011级寒假作业》;青年教师李桂芳发表了小说集《菊香的心事》;青年教师林民成出版了《高考数学宝典》;有效教学优秀教案、优秀课件、优秀习题均在收集整理之中。

3、李发武老师喜获第八届苏步青数学教育一等奖,成为我市获得该奖的第一人,并成为 “苏步青数学教育奖”自设立以来我省惟一的一等奖获得者。

4、组织推荐青年教师参加各级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成绩斐然:青年教师廖雪蓉获得四川省高中数学优质课竞赛一等奖;曹仕辉、魏茜、廖雪蓉、杨霜、岳顺民、黎光礼、陶盾、樊永刚、牛勇、杨臣勇、何仁春、王忠林、金怀伟等老师获得广元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在县教育局主办、县教研室具体承办的全县教师第二届赛课推优活动中,我校教师囊括了所有学科第一名。

五、问题与思考

该课题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我们的预期目标和效果还有一定距离,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研究人员理论水平有待提高,创新能力有待增强,加之缺乏专家指导,致使研究成果得不到很好的提炼。二是图书资料缺乏、学习渠道不广,致使理论研究不够深入,成果不够显著。三是部分教师认识水平还不够。为此,经课题组研究,提出下阶段的研究重点如下:

1、加强青年教师培养的实践论证,不仅仅对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还需加大对青年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敬业精神的培养。

2、进一步搞好教师培训以及研究人员的合作和交流。

3、建立苍溪中学创造型青年教师培养的目标体系。

4、编辑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成果集。

5、实现由继承型知识型人才培养向开拓型创造型人才培养的转变;借这课题的研究,继续保持市一级科研领先地位,使学校进一步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的动力。

6、提炼研究成果。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