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专业化成长课题:提高课题研究实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提高课题研究实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崇文区教育研修学院  王建平

一、背景及思路介绍

十五期间,恰逢崇文区作为整体实验区参加了北京市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工作。大量教师在同一时期内参与到课程教材实验的工作中,教师能否快速地适应课改的要求,尽快提高是一个影响课改成败的关键因素。

针对这一现状教研部门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将课程教材实验与学科骨干教师培养工作有机整合,探寻现有教师向新型教师转化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保证课改工作顺利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

崇文区教育研修学院一直将教师培养作为主要工作之一。自20029月以来,小学教研室本着构建研究型教师群体,高质量推进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工作的目标,从教研部门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出发,面向课改中的实际问题,在工作中坚持付诸实施课改催生研究型教师群体,培养研究型教师群体带动课改发展的策略,在构建研究型教师队伍,形成课改骨干教师群体,探索课程改革中教师培养模式的转变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

如果说,课题在区域推进中取得实效,较有成绩的话,这得益于十五国家级课题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与市级课题反思促进教师成长两个课题的引领,得益于区教委领导、学院科研部门的指导,学校的支持与配合,更得益于我们将注重实效,促进发展的理念落实在了课题推进的每一环节。

二、特色及体会分享

1.激发教师的发展动力,使课题研究保持活力。教育经验告诉我们,教师的成长不仅是技能层面的问题,更是思想观念的问题,凡是优秀的老师无不是自主成长型的教师。激发教师主动发展的热情,帮助教师形成主动发展的意识,树立以专业人员要求自己的方向感是非常必要的。实践中,我们从两方面着手:

第一,提高教师的认识,激发教师主动发展的热情。窦桂梅老师以为生命奠基——超越教材,超越自我的主题报告使课题组教师深受感染,她不怕困难,执著追求,渴望发展的精神始终鼓舞着大家。年轻的特级教师许常青,坚持学习,肯于钻研,为抓住机遇而时刻做好准备的成功案例始终提示着大家。

第二,帮助教师认识自我,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建立教师成长手册,帮助教师认识自我,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的做法也使教师发展目标更为明确。一系列的活动使课题组教师走近极富个性特征的特级教师,感受成功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悟到执著的追求、不懈的努力是一名教师专业发展,事业成功的关键。两方面的工作使课题组教师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动策划者、建构者,调动起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积极置身于研究情境之中,使之从他究的地位转换为研究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这为课题的深入展开、保持活力奠定了良好基础。

2.贴近教师的日常实践,使研究内容明确具体。

在研修内容的选择上,突出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我们把教师在日常教育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和困惑加以提炼,形成个个的专题加以思考,作为一个案例加以研究。而期间,引导教师发现日常实践中的问题十分关键。

课题实施中,我们首先请极富教学实践研究经验的特级教师赵景瑞结合自身成长以研究型教师要善于发现,提出研究性课题为题进行专题报告。之后,我们以学科小组为单位在教研员的带领下共同研讨本学科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对问题加以提炼和梳理,再请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和研究兴趣选定个人研究专题。一个个来源于日常教学中的疑惑,一个个老师们用自己朴素话语讲述的事例,一个个从自己的视角观察和陈述的观点成为了大家共同关注的案例。在后续的活动中,我们让案例扮演了教师观察、反思、实践活动的重要角色。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多维度发展的过程,帮助教师系统把握教学内容方面也是研修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数学学科为例:培训中,以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分析为着手点,引导教师学会有联系的认识学科知识,数学知识体系的联系、延伸与拓展问题,使教师对所教学科内容构建起结构化网络,清晰把握每单元内容的基本点和发展点。

在教学策略的使用方面,我们积极进行教学决策训练,多次开展说课、做课、评优活动。

总之,以紧扣教师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专业要求,贴近教师的日常实践为内容的的培训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做了厚实的铺垫,有力推动了这项工作的开展。

3.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使研究过程重在反思。

研究型教师的基本点是它的实践性,它应植根于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在实践中学习、研究、发展应该是教师专业生活的基本内容。因此,在教师培养的系列研修活动中,我们始终把握实践性原则,将教师置身于现实情境中,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引导教师学会观察、分析,归纳和梳理问题,并通过研究和实践掌握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将反思贯穿研究过程的始终。 

为提高对反思的认识,我们共同聆听专家的讲座;为指导教师如何反思,我们组织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请特级教师上课后现场进行自评,帮教师把握如何对课及自我教学进行反思;为指导研究组教师提高反思质量,我们教研员、科研员和教师一起采访特级教师,完成特级教师访谈录;为推动教师不断地超越自我,我们让每一位教师走进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计划的循环过程,倡导教师写好课后小结或反思日记,教师写好阶段性个人成长总结,教研员及时给与评析;为利于教师交流借鉴,我们为教师建立了网上平台。多种形式的活动,利于教师多角度的反思,反思品质得到提高。课题组指导教师有效运用反思使教师研究过程和教学过程中获得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能充分显示出来,为有针对性的改进计划和调整自身的教学行为创造条件。

4.形成教师的生态群体,使研究成果利于转换。

由教育研究者、教师协作群体和教师个人共同组成研究集体,进行临床诊察是帮助教师提高专业实践水平,改进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好方法。三者精诚合作,和谐的协作关系将有助于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和愉快的工作环境,从而帮助教师逐步形成研究能力,养成研究习惯,提高研究水平。同时,我们认为骨干教师只有形成一定的群体,才能实质性的改变日常教学,提高教育的整体质量。

因此,自20019月,我们从参加课改的近400名教师中选择了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等10个学科的73名教师、教研员和专家三方面组成课题学习、研究组,在集体研究中形成研究的生态群体。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工作似乎是独立的,而研究型教师的成长更大程度上是一种集体智慧和力量在个人身上的凝聚和体现。研修活动形式上,我们既注重个人智慧的引领,也努力走向团队对团队的互动。在每一次聘请专家展开的研修活动中,我们都组成教师和教研员构成的研修小组,在小组研讨中每一个教师、教研员、请来的专家都需要贡献自己的智慧,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多次的参与,多次的锻炼,使老师们敢于用自己朴素的语言、生动的事实来诠释复杂的教育现象,敢于在专家面前,在众人面前发出自己的声音。

将教师个体的研究结果拿到研修活动中展示,拿到青年骨干教师群体中去研讨论证,在此基础上再向专家请教,使得研究结果转化为研究成果,最后将研究成果通过校本教研、市、区级的各种形式教研活动向教师群体滲透,实现由点到面的转换。这一全过程实现了学、研、带的一体化,摸索出了青年骨干教师自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成绩及今后设想

课题推进的三年来,课题组形成了丰富的课题成果。基层教师方面:参与培训的73名教师在专业成长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结题时,有43名教师分别成为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或青年骨干教师,其中9人成为市级骨干教师。这些教师不但对教科研的意义有了深刻地认识,而且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研究活动,其研究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先后有5人论文获市级一等奖,有10人次在各学科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中获得市级一等奖或参与优质课录像。这一段研究经历已成为他们教学生涯中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对教研、科研人员方面:总结和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教师的方法和途径,即:形成研究群体,搭设反思平台;通过专业引领,使教师明晰反思的理论体系,并在实践操作层面对反思有具体的认识;教师经过与专家平等、民主的互动交流,提升反思能力;在实践中尝试反思,自身提升与成长;进行培训效果的跟踪;反馈,改进,完善培训。

作为研修部门,我们的工作不只是为了教师的今天,更是为了教师的明天,所以,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重心下移,沉浸在生成教师实践智慧的源头,把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作为工作的抓手,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向上的研修氛围,积极探索骨干教师培养的方法和途径。希望能实现让更多的教师从被动盲从的边缘参与,站到工作的中心发挥作用,进而主动追求专业发展,提高我区教育教学质量的美好愿景。更寄希望于十一五期间,借助我们研修学院承担的国家级课题优秀教师生成与发展的主要策略研究培养更多支撑和引领崇文教育发展的优秀教师。

为此,我们将继续:给教师一个信心,让他去尝试;给教师一个机会,让他去锻炼;给教师一个空间,让他去思考;给教师一个平台,让他去发展,并与大家共勉。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