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双向式”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申报
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申 请 书
项目名称:“三段双向式”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申 请 人: 唐旭东
申请学校: 宁波工程学院
通讯地址: 宁波市文化路20号
邮政编码: 315211
联系电话: 0574-87616128
传 真: 87616045
电子邮箱: txd@nbut.cn
浙 江 省 教 育 厅
二○○四年二月制
一、简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项 |
项目名称 |
“三段双向式”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
目 | |||||||||||||||||||||||||
简 |
项目类别 |
A、总体研究B、专业大类C、√教学管理D、自选项目 |
是否招标项目 |
否 | |||||||||||||||||||||
况 |
起止年月 |
2007年10月——2009年10月 | |||||||||||||||||||||||
项 |
姓名 |
唐旭东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70.2 | |||||||||||||||||||
目 |
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 |
副研究员 /副处长 |
最终学位/授予国家 |
学士/ 中国 | |||||||||||||||||||||
申 |
所在学校 |
学校名称 |
宁波工程学院 |
邮政编码 |
315211 | ||||||||||||||||||||
请 |
电话 |
1.4E+10 | |||||||||||||||||||||||
人 |
通讯地址 |
宁波市海曙区后河巷20号 | |||||||||||||||||||||||
|
主要教学 |
时间 |
课程名称 |
授课对象 |
学时 |
所在单位 | |||||||||||||||||||
|
工作简历 |
# |
汽车新技术 |
交通学院学生 |
32 |
宁波工程学院 | |||||||||||||||||||
|
|
# |
汽车构造 |
交通学院学生 |
64 |
宁波工程学院 | |||||||||||||||||||
|
|
|
|
|
|
| |||||||||||||||||||
|
|
|
|
|
|
| |||||||||||||||||||
|
主要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工作简历 |
时间 |
项目名称 |
获奖情况 | |||||||||||||||||||||
|
# |
《高职高专校内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参与 浙教科规办[2002]3号NO:61 |
已结题 | ||||||||||||||||||||||
|
# |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参与 浙教科规办[2006]1号NO:123 |
在研 | ||||||||||||||||||||||
|
# |
《适应服务性教育体系的高校专业设置研究》 |
已结题 | ||||||||||||||||||||||
|
主持 甬教高[2006]100号NIF06034 | ||||||||||||||||||||||||
|
2005 |
《宁波高校学科专业主动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机制研究》 参与 甬教科规办[2005]6号NO:16 |
已结题 | ||||||||||||||||||||||
|
2006 |
《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通识教育的研究》 |
在研 | ||||||||||||||||||||||
|
主持 宁工发[2006]13号NG06009 | ||||||||||||||||||||||||
项 |
总人数 |
高级 |
中级 |
初级 |
博士后 |
博士 |
硕士 |
参加单位数 | |||||||||||||||||
目 |
5 |
4 |
1 |
|
|
|
1 |
| |||||||||||||||||
组 |
主要成员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职称 |
工作单位 |
分工 |
签章 | |||||||||||||||||
|
不含申请者 |
岳爱臣 |
男 |
1959、12 |
副教授 |
宁工院教务处副处长 |
教学能力培养保证机制及评价机制研究以及培养方案的制定 |
| |||||||||||||||||
|
| ||||||||||||||||||||||||
|
|
徐挺 |
男 |
1949、9 |
研究员 |
宁工院高教室主任 |
教学能力培养方案的制定 |
| |||||||||||||||||
|
|
肇洋 |
女 |
1980、1 |
助理研究员 |
工程学院教务处 |
教学能力培养内容框架及培养途径研究 |
| |||||||||||||||||
|
|
张玲玲 |
女 |
1970、7 |
人事处处长 |
工程学院人事处 |
教学能力培养途径及保证机制、评价机制研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立项依据:(项目的意义、现状分析)
目前高校教师的主要来源是高校硕博毕业生。这些人的身份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变短的只有2个月,长的加上培训时间一般也不超过半年。这些高校毕业生有些来自师范院校,接受过教学技能方面的基本训练,而更多人来自非师范院校,他们有很好的专业知识,但传授知识的技能却知之甚少,没有系统学习,全凭个人领悟。 各高校对这些教师的培训都很重视,但苦于没有一套系统的、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往往效果不佳。目前各高校采用的培训内容及方式有集中培训,如岗前四门课,校级、院级、教研室培训等,有的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有的采用送出去培训的方式,这些方式都很零散,效果也不是十分显著,不同的教师,由于个人悟性不同,有的二、三年可以达到优秀教师的水平,有的要十几年甚至更久也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制约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有效开展的另外原因就是考核不力。现在许多学校在开展各类培训或提出各种要求后就不了了之,没有一个系统的考核评价环节,对青年教师的压力不够,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由于我校是一所工科院校,除了一部分专业基础课的教师毕业于师范院校,接受过基础的教学技能学习外,其他教师教学技能的学习和提高都是急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正是希望找到一套培训时间短、效果好、容易操作、指导面广的培训方式,同时制定一套与之相对应的评价考核体系。 |
三、项目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
1.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改革内容 基于以上各种现状,我校通过几年探索,提出了“三段双向式”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其主要内容就是采取“掌握规范、实践提高、融入团队”三阶段培养和“培训+评价”双向着力的青年教师培养模式。 第一阶段,对青年教师进行灌输式培训以掌握教学的基本规范(如岗前四门课、学校教学规章制度);第二阶段,通过微格教室技能培训(包括观摩教学、专家评课等)、教学比武、下企业等方式提高其教学及业务的实践能力,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第三阶段,通过参加教学团队,参与教学建设和改革,缩短优秀教师的培养周期。本课题的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建立与培训相对应的评价考核体系,第一阶段的考核就是省教育厅组织的岗前培训考试和学校教务处组织的教学规章制度测试;第二阶段的评价为学校的合格教师认定;第三阶段的评价就是学校的教师业绩考核。 本课题提出的这种培养模式三个阶段中,第二阶段为关键,只有通过多种手段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实践能力,才能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在短期内达到要求,除了加强培训外还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合格教师评价体系,使每位青年教师自进校起就十分清楚,要成为一名合格教师必须达到的各类要求。 二、改革目标: 建立一个时间短、效果好、容易操作、指导面广的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模式。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 如何利用多种途径培养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实践能力 (2) 形成系统的、公认的、要求明确而具操作性的合格教师评价方案教师合格教师评价方案 “三段双向式”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
合格教师评价方案(草案)
| |||||||||||||||||||||||||||||||||||||||||||||||||||||||||||||||||||||||||||||||||||||||||||||||||||
2.实施方案、实施方法、具体实施计划(含年度进展情况)及可行性分析 实施方案及方法: (1) 通过调查法、文献法等方法,确定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框架 (2) 根据内容框架,提出培养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途径(微格教室及其他方法相结合) (3) 制定并实施合格教师评价方案 (4) 综合分析、归纳法,形成一套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方案 实施计划:
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组成员由教务处、人事处等负责人组成,对于师资培训及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一直予以关注,并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师资培训的方案,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这些为本课题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保障。 | |||||||||||||||||||||||||||||||||||||||||||||||||||||||||||||||||||||||||||||||||||||||||||||||||||
3.项目预期的成果和效果(包括成果形式、实施范围、受益学生数等) 成果形式:论文 实施范围:在我校率先实施并带动全市高校参与其中 受益学生数:宁波工程学院全体学生,如果推广开来,则宁波市各高校都能从中受益 | |||||||||||||||||||||||||||||||||||||||||||||||||||||||||||||||||||||||||||||||||||||||||||||||||||
4.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本项目从实用的角度,对各高校实施校本教师培训起到指导作用,主要有以下这几个特色: (1)在普通高校建立微格教室,为提高青年教课堂教学水平提供了一个十分实用的平台。 (2)本课题一个突出的特色就是改变了以前只注重培训不注重考核的培养机制,提出了“培训+评价”双向着力的青年教师培养模式。 |
四、教学改革基础
1. 与本项目有关的教学改革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教学改革工作成绩 (1) 建立了微格教室,已开展部分教师教学技能培养的尝试 (2) 组织专家给青年教师做教学技能报告,提高他们的课堂教学能力 (3) 各学院开展了以老带新、院系培训、青年教师比武、优秀教师评选等活动,努力提高、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增长。 (4) 起草了合格教师评价方案 |
2. 学校已具备的教学改革基础和环境,学校对项目的支持情况(含有关政策、经费及其使用管理机制、保障条件等,可附有关文件),尚缺少的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 学校对项目支持情况: (1)由于我校是新建本科院校,新进青年教师比较集中,具备了师资培养改革的条件; (2)已配备微格教室,并购置相应软硬件,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技能培训; (3)学校重视青年教师的培训,每年投入资金进行青年教师培训,市教育局也已投入了部分资金; (4)学校已将合格教师认定作为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基础工程来抓,并已草拟文件,全体教师已经进行了第一轮研讨。 (5)课题组成员都多年从事教学和人事管理,并曾完成多个教研课题,有能力完成此课题 尚缺少的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 (1)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途径还不完善,还需要进行不断探索; (2)对全校青年教师进行合格教学认定,需一批专家,认定费用较大,主要还需学校提供 |
3. 申请者和项目组成员所承担的教学改革和科研项目情况 (1 )《高职高专校内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浙教科规办[2002]3号NO:61唐旭东 参与 已结题 (2)《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浙教科规办[2006]1号NO:123 唐旭东 参与 在研 (3)《适应服务性教育体系的高校专业设置研究》 甬教高[2006]100号NIF06034 唐旭东 主持 已结题 (4)《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通识教育的研究》 宁工发[2006]13号NG06009 唐旭东 主持 在研 (5)《宁波高校学科专业主动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机制研究》 甬教科规办[2005]6号NO:16岳爱臣 主持 已结题 (6)《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2000——I08——4),教育部新世纪教改项目, 徐挺 主持 2004年通过省教育厅验收,获宁波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7)《高职高专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2000——I07——1号),教育部新世纪教改项目,徐挺 主持 已结题 (8)《以毕业综合实践教学创新为突破口的高职应用性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研究》(ZB04010号),浙江教育厅新世纪教改项目,徐挺,参与,在研 (9)《普通高校院(部)工作绩效考核的实践探索》(JG121号)浙江省教育规划课题,徐挺主持,在研 |
五、经费预算
支出科目(含配套经费) |
金额(元) |
计算根据及理由 |
合计 |
60000 |
|
1、调研 |
10000 |
查找资料,参观学习等 |
2、组织专家进行合格教师认定 |
20000 |
专家认定费(首批约100名) |
3、论文 |
5000 |
论文版面等费用 |
4、外请专家 |
15000 |
请专家讲座 |
5、文印资料费 |
5000 |
|
6、其它 |
5000 |
|
六、申请者所在学校意见附件2: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女教师的培养和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 下一篇:会计专业“A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