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成志创意法基础课(2)

二、初中各科目创意法

 

数学创意法举例

例题1: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垂直平分线也是(   

A.底边上的高               B.底边的中线

C.顶角的平分线             D.三角形的对称轴

老师的话:由于对称轴是一条直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也是直线,而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底边的路线,顶角平分线都是线段,故ABC三个选择支都可排除,应选正确答案为(D

若选ABC则说明你掌握了有关概念,只是没有对直线和线段进行区分。再努力,一定成功。

例题2:经过点(2,-1)的一条直线是(   

Ay = 3x5     By = 3x5      Cy = 3x5       Dy =3x5

郭老师的话:可直接把(2,-1)的值代入所给函数式中检验当x = 2时,代入

AY = 3X5 = 3×25 = 1         BY = 3X5 = 3×25 = 11

CY = 3X5 = 3×25 = 11

DY = 3X5 = 3×25 = 1

所以应选择(D)为正确答案。

若选ABC则说明你的计算还不过关,还不够细心,但并不能由此否定你的潜力,你可以好好总结,大进一步。

物理创意法举例

例题1、下列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错误的是(B

A.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B. 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不可能运动

C.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不一定发生改变

D. 没有力的作用,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不发生改变

郭老师的话:正确答案应选B。错误答案是ACD。而这三个错误答案都是颠簸不破的真理,你能说它们吗?

例题2就初中阶段对力的概念叙述正确的有 [ABC ]
  A.力是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B.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
  D.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郭老师的话D是错误答案,对它的成功判断,纠正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运动”这一概念的错觉。但这个错误答案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这其实也是我们长期的日常生活经验,并非“无中生有”。
   
例题3水在0℃时,它的状态可能是 [ABE ]
  A.固态; B.液态;C.气态;

D.固态和气态同时并存;E.固态和液态同时存在

郭老师的话:其正确答案根据生活常识就可以答出来,CD是错误答案,如果你答出这样的答案,说明你是敢于打破常规思考问题。这其实也是一个非常可贵的品质。
  
化学创意法举例

3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不仅生成氧化镁,还有部分镁跟氮气化合,由此可推知12g镁在空气中燃烧后,所得产物的质量(C)。
   
A.等于20
   
B.大于20
   
C.小于20
   
D.无法推算
   
郭老师的话12g镁全部生成MgO的质量为:
    12
g÷(2440)=20
   
若全部生成Mg32,其质量为:
    12
g÷(72100)=167
   
可见12g镁在空气中燃烧后,所得产物质量介于167g与20g之间,应选C。

若答A,则说明你掌握了12g镁全部生成MgO的质量的计算方法。若答B,则说明你注意到了“还有部分镁跟氮气化合”这一条件。若答C,则说明你认识到了问题的复杂性。所以答错了,也不要丧气,好好总结,你以后就会成功的。
  
4、取A,B两份质量相等的碳酸钙,若A跟足量的盐酸反应,B加热至完全分解,则所得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A.A大于B
  
B.A小于B
  
C.A等于B
  
D.无法判断
  
郭老师的话
  
CaCO32HCl=CaCl2+H2O+CO2
   
CaCO3CaO+CO2
   
两个反应CaCO3中C元素全部转化为CO2,则当CaCO3质量相等时,生成CO2的质量必然相等,选C。

     若答AB,则说明你经过了计算,只是计算错了。若答D,则说明你在实话是说,这其实也是一种判断。

 

历史创意法举例

史学界之所以肯定武则天,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她是世界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替多病的唐高宗处理政事

C、她能重用有才能的人            D、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这主要看她在历史上是否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所以答案选D

如选A则了解了一个基本的史实。如选BC则进一步了解了史实。只是没有把握好衡量标准。

      

生物创意法举例

不同作物缺乏不同的无机盐会表现不同的症状:向日葵秆细茎弱,易倒伏。缺乏的无机盐是(  

A      B

C      D

    正确答案应选B。但对其余的错误答案不妨作一番联想,如选A ,联想到油菜只开花不结果;如选C则联想到玉米苗长得特别矮小,叶色暗绿,叶片出现紫红色。如选D,则联想到大白菜矮小瘦弱,叶色发黄。

地理创意法举例

雅典所属的气候类型,适宜生长的水果是

  A.柑橘 B.香蕉 C.椰子 D.荔枝
   
雅典是地中海气候,适合种植亚热带的水果,正确答案是A,但也不要忽视对错误答案BCD 的的探究,明白香蕉、椰子、荔枝是热带水果。
   

创意法教育特种教案第一课

《分子》

朱柯铭

知识点讲解

1.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教师〉

      大多数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硫酸由硫酸分子构成等。

〈学生〉

既然是大多数,说明还有少部分物质不是由分子构成,那应该由什么构成呢?

〈教师〉

应该说还有少部分物质是由原子、离子构成。

〈学生〉

那什么又是分子、原子、离子呢?

〈教师〉

这节课我们先解决什么是分子。

〈学生〉

好。构成物质的微粒就只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吗?

〈教师〉

这个问题问的好!你们说还会有什么微粒呢

〈学生〉

不清楚。按推理应该有。。。。。。如果有会是什么呢?。。。。。。

〈教师〉

你很有想象力!具我所知,目前科学界还没有人提出别的什么构成物质的微粒。我也很想知道。

学生乐啦!

〈学生〉

看我来研究出来。那什么是分子呢0

  2.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教师〉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学生〉

“保持”是指什么?

〈教师〉

1)“保持”是指构成物质的每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相同。如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

〈学生〉

为什么说是最小呢?难道还有比氧分子大的微粒也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师〉

你问的太精彩了!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的微粒看来还有很多种啊!

〈学生〉

那它们会是什么呢?应该比分子大,也就是说,那些微粒是由多个分子构成的?

〈教师〉

看来你已经进入微观世界去了!想象如此精辟!

学生又乐啦!

〈学生〉

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难道不能保持其物理性质?

〈教师〉

想过物质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有什么区别吗?

〈学生〉

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才是化学性质啊。但与分之有什么联系呢?太抽象了,不理解。

〈教师〉

你不是已经理解了吗?

学生纳闷。

〈教师〉

你想象力挺丰富的!你知道水应该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学生〉

应该也是由分之构成吧!

〈教师〉

没错!发挥你的想象力:假如你前面有一杯水,从分子的角度去想,你看到的会是什么?

〈学生〉

一杯象乒乓球一样的东西堆成一堆,还在不断的跳舞呢!

学生开心!

〈教师〉

你看到的水是什么状态的?

〈学生〉

液态的啊!

〈教师〉

每一个分子都是液态吗?

〈学生〉

想象不出,好象是!

〈教师〉

如果你把这杯水的温度升高到100慑氏度,这杯水会怎样?

〈学生〉

变气态啊。

〈教师〉

那构成水的分子呢?也变气态了吗?

〈学生〉

没有啊,它们只不过跑到空气中去了。

〈教师〉

      水分子变了吗?

〈学生〉

呵呵,我懂了!原来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只不过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而已,水分子本身并没有发生改变。

学生兴奋极了!

〈教师〉

真了不起!你还能简单概括一下分子为什么只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吗?

〈学生〉

能!简单的说,物理变化就是分之间距离发生改变而已。物质的性质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分子只能保持其化学性质,不能说成是物质的性质,因为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都是该物质大量分子聚集体所表现的属性。如大量氧分子聚集成的液态氧呈淡蓝色。

〈教师〉

非常好!那如果发生了化学变化,分子会怎样呢?

〈学生〉

如果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构成该物质的分子就会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分子本身也改变了。所以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学生很自信!

〈教师〉

      结语

    2)物质的性质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分子只能保持其化学性质,不能说成是物质的性质,因为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都是该物质大量分子聚集体所表现的属性。如大量氧分子聚集成的液态氧呈淡蓝色。

   

 

 

习题讲解

【例题1】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C、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解析】抓住概念的本质,注意概念的外延。分子、原子却可以构成物质,而不停地运动是它们的性质之一。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又是由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和电子构成的,因此,原子能再分。D选项就是分子的定义。

【答案】C

例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分子是由1个氢分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B、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

C、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解析】解答这类问题,一要注意角度(宏观、微观),二要注意层次。该题题干问的是水的组成,应从宏观的角度入手、因此水(H2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水的构成,一定要注意其层次性,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H2O)构成的(第一层次),而每个水分子(H2O)又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第二层次)。水是一种纯净物,不可能含有氢气和氧气两种物质;水分子(H2O)中也不可能再含有另一种分子,即水分子不可能由氢分子和氧原子组成。

【答案】D

【例题3】已知在相同温度下,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有关,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则其运动速度越小。图中容器A是一种特制的有底的素烧瓷筒,它的壁可以通过氢气分子。实验开始时,A中和烧杯中都充满空气。当向烧杯中持续通入氢气时,导管B处发生的现象是______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已知氢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

【解析】题中明确在相同温度下,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有关,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则其运动速度越小。氢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那么氢气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运动速度快,一定时间内进入A的氢气分子数目比从A中逸出的空气分子数目多,使A和瓶中的压强大于大气压强,,故有水从B中喷出。

【答案】有水喷出;氢气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运动速度快,一定时间内进入A的氢气分子数目比从A中逸出的空气分子数目多,使A和瓶中的压强大于大气压强,故有水从B中喷出。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