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题开题报告表
学生课题开题报告表
课题题目:对魏村眼镜市场的研究 | |||||||
指导老师:陆自强、薛新洪、方训、许眉白 | |||||||
组长: |
黄江川、戴宇涵 |
课题组 成员: |
黄江川 |
戴宇涵 |
王滔 |
黄健 |
司超 |
吴昊 |
仲飞 |
杨俊涛 |
顾彩霞 |
黄睿 | |||
主导 课程: |
政治、地理 |
相关 课程: |
历史、生物、语文 | ||||
简要背景说明: 1、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学生的负担沉重,压力很大,因此许多人戴上了眼镜,这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2、 九十年代,魏村眼镜市场迅速发展,尤其是水晶眼镜的发展,给当地老百姓提供了很好的机遇,许多人的收入因此而大大地提高,生活水平达到了小康。可好景不长,这几年魏村的眼镜市场很不景气,老百姓的收入水平大大降低,政府的税收收入也相应地减少了。 | |||||||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1、 找出眼镜市场由盛到衰的原因,认清本质,分析优势和劣势。 2、 通过对厂家、商家和政府的调查,查找尚未发现的资源,并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为家乡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3、 锻炼社会交际能力,培养团结高效的团队精神,学会发散性思维,培养寻找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 |||||||
课题研究方法: 社会调查,访谈 |
活动计划: 1、 任务分工: 论文撰写、统筹、宣传:黄江川、戴宇涵; 财务:黄睿; 网络、电脑:王滔; 政府调查:黄健、黄江川; 商家调查:戴宇涵、黄睿、吴昊; 厂家调查:仲飞、杨俊涛; 民意调查:顾彩霞、司超。 2、 活动步骤:分三阶段实施 阶段 时间(周) 主要任务 阶段目标 1 4 社会联系、实地调查 掌握魏村眼镜市场的相关资料,并作理性分析 2 2 小组讨论,专家访谈 准备论文 3 2 成果汇总 完成论文 3、 计划访问专家:校内两位,如地理老师、政治老师 校外三位,如魏村镇镇长、税务所所长、当地研究者等。 4、 活动所需条件:图书资料:《常武地理》 交通工具:自行车、公共汽车 其他:计算机 |
预期成果: 研究报告、建议信 |
表达形式: 文字 |
学生课题研究成果表
课题题目:对魏村眼镜市场的研究 |
| ||||
课题组成员 |
黄江川、戴宇涵、王滔、黄健、司超、吴昊、顾彩霞、仲飞、杨俊涛 |
报告执 笔 人 |
黄江川 |
| |
课题设计预期结果 |
通过对厂家、商家、政府及民意的调查,找出魏村眼镜市场衰败的原因,查找尚未发现的资源,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
| |||
课 题 实 际 取 得 的 结 果 |
主要 成果 (详细论述) |
1、 弄清了一些有关眼镜及其商业术语的意思并能简单应用; 2、 从四个方面调查,总结,并把各方面的调查结果有机结合,得出一份完整的成果报告; 3、 采访了两位专家和至少十位从业人员; 4、 有五张照片。 |
| ||
支撑主要成果的依据 |
1、 专家和从业人员的口述笔录; 2、 《常武地理》、《常武历史》、官方文件; 3、 实地见闻,切身体验,与普通百姓交谈。 |
| |||
这些依据的由来 |
1、 与专家面对面地交流、咨询; 2、 官方提供; 3、 实地走访; 4、 组员拍摄和网上下载。 |
| |||
主要参考书目及资料 《常武地理》、《常武历史》及网上信息 | |||||
附录材料 活动记录表、访谈表8份、照片5张 | |||||
实物材料 照片 | |||||
科学术语词汇表 透光度、硬度、品位、稀土 | |||||
演示课题成果所需的条件、要求 | |||||
魏村眼镜市场的研究报告
一、 引言
当今学校学生的竞争激烈,学习任务繁重,许多学生因此而带上一幅眼镜,因而都到城市中信誉较高的眼镜店配眼镜。有的以价论质,认为魏村眼镜质量不过关,到底眼镜的质量以什么作为标准来衡量,城市中大的眼镜店的质量又如何?
著称“眼镜之乡”的魏村镇,在八九十年代昌盛一时,人民提高了收入,国家税收增加了,而且魏村的水晶眼镜有相当长的时间在全国闻名。可近几年来,魏村眼镜市场不景气,知名度越来越低,人民收入、国家税收相应地减少了。许多眼镜加工厂面临转产和倒闭。为什么昌盛一时的魏村眼镜市场在短短的几年内有如此大的变化呢?难道政府没有出面维持眼镜市场吗?
我们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两点。魏村眼镜市场主要发展状况,眼镜的质量如何衡量,这两点内容经采访及参阅有关资料。因而结题报告的成果部分也按这样分类展开。
二、 研究方式和过程
调查方式
综述:主要采用的是实地访问、走访专家、网上信息查询、图书查阅的方式,各有裨益,综合运用,使课题组取得不错的研究进展。
人员分工:
论文撰写、统筹、宣传:黄江川、戴宇涵;财务:黄睿;网络、电脑:王滔;政府调查:黄健、黄江川;商家调查:戴宇涵、黄睿、吴昊;厂家调查:仲飞、杨俊涛;民意调查:顾彩霞、司超。
实地访问:魏村眼镜市场及其管理委员会,魏村乡政府,魏村镇居民区及眼镜加工厂,获取第一手资料,感受切身体会。
走访专家:魏村村委书记 梅祖国;魏村眼镜市场管理委员会主任 杨曙东;面对面地与专家访谈,听取详细介绍,提出疑问,得到专家的帮助。
指导老师:陆自强、薛新洪、方训、许眉白。
资料搜集
1.网上信息查询
常州信息港 http://www.cz.jsinfo.net
江苏视窗 http://www.jswin.com/jsmr/wxmrindex.htm
2.图书查询:常武历史、常武地理
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03.6.23—6.30选定课题,人员组合
第二阶段:2003.7.1—7.8缩小研究范围
第三阶段:2003.7.9—9.7正式开题研究,整理材料,预备结果,撰写论文。
三、 调查结果
1.交通概况:338省道横穿魏村镇,眼镜市场在车站旁
2. 眼镜的种类和用途:眼镜主要分为水晶、树脂、光学眼镜。水晶眼镜又可分为天然和人造水晶眼镜。水晶眼镜因其透光度强、硬度大而主要用于太阳镜、扫风镜;树脂眼镜主要用于近视、老花镜,这是因为,一般情况下眼镜的度数不断加深,树脂眼镜的硬度要求不高。一般能用6个月至12个月,最多两三年。进口的树脂眼镜片比国产的硬度高。光学眼镜是非晶体材料,透光度相对于树脂和水晶眼镜差,广泛用于近视、老花镜及太阳镜、扫风镜。
3.水晶的用途及其品位:水晶是晶体材料,利用其硬度、透光度。国家发现其并非最益于加工成眼镜,而广泛应用于高科技材料(如航海、航天、坦克的显示屏、望远镜等)及工艺品。天然水晶来源于世界各地,主要进口国为越南、巴西、南非、巴基斯坦等;人造水晶主要进口国为俄罗斯。水晶眼镜主销于内蒙、陕西、甘肃、新疆、青海等西北部风沙地带,同时也销往台湾、日本、泰国。水晶以透光度、硬度、纯度确定其品位。
4.水晶眼镜加工过程:加工过程主要分为定形、切片、装片。定形又分为铸片、毛片、磨片。定形主要把镜片定形成凹、凸透镜或平面镜,切片是把定形后的镜片切割成不同的大小、型号。装片是把镜片装在镜架上(镜架主要来自丹阳)。由原料到成品整个加工过程全在魏村进行。由于不同的客户对切片、装片的要求不同,所以这两个程序的加工只能以小规模生产。而定形这个程序生产规模较大,加工较快,一般1-2天可加工完一批货,因此操作定形这一程序的加工厂规模较大。
5.魏村水晶眼镜的发展:魏村以“眼镜之乡”闻名全国,历史悠久。聪明的魏村人民掌握了从巨大的水晶石加工磨制成海内外闻名的水晶眼镜的技术,其款式齐全、工艺精湛、磨工精致,可谓巧夺天工。在晚清时期曾为西太后制作保健天然水晶棱镜;六十年代为陈毅元帅、徐向前元帅特制古式水晶眼镜;继而为国务院其他领导人特制高档天然水晶眼镜,因此魏村眼镜名噪一时。后经天津进出口公司直接把魏村的天然水晶眼镜销往海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魏村人民对天然水晶的研究不断深化,他们不仅把天然水晶石用来制作眼镜,还不断提高石料的利用率,开发新产品,生产天然工艺品和其他观赏价值较高的稀世珍品。近几年制作的天然水晶球和高级稀有水晶工艺品已经开始走销世界市场,吸引了东南亚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及日本、韩国、美国巨商。魏村,正逐步被世界所注目。在半个多世纪的天然水晶镜与工艺品的制作实践中,造就了数以千记的能工巧匠。有的成了天然水晶眼镜研究的博士和专家,有的成为天然水晶眼镜的技术权威和一代宗师。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建立起来的魏村眼镜城热忱欢迎国内外客商前来洽谈业务。
上段文字载自网上,由于时代和主观原因的局限,我们小组认为其过于偏激,我们的调查结果如下:
魏村原有一些人在国有眼镜加工厂工作,发现其可观的商业利润,在改革开放后,国家允许私有制存在的条件下,一部分人回魏村自己加工,旁人见其较高的收入,也投入眼镜加工行业。随着规模的扩大,魏村渐渐形成了一个水晶眼镜加工市场。这时主要加工的是天然水晶,加工成眼镜及各式各样的工艺品,也渐渐地闻名于全国。到八十年代,魏村已成为全国水晶眼镜的加工基地,魏村眼镜市场在规模、销售量、利润上都远远地超过当时的其他产业,在全县范围内是一个较为富裕的城镇。当时经营者大约250人,加工者为1000人左右。当时的眼镜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已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达到前所未有的兴盛时期。但好景不长,政府没有重视,反而乱收税。国家发布说,水晶并非最益于做眼镜,因而许多眼镜厂家投入其他产业,如高新技术产品和工艺品。同时,丹阳眼镜市场也逐步形成。原天然水晶受人造水晶打击后,逐渐被人造水晶所替代。市场对商业利润较高的天然水晶的需求量飞速减少(因为天然水晶的价格远高于人造水晶而质量相差无几),对人造水晶的需求量变大,而其营业利润减少,许多小厂家转产,大的厂家利用技术改造尚能获取一定的利润。同时眼镜市场的规模减小,至今整个眼镜市场占地约8800平方米,96家店,经营者不足20人,加工者100多人。随着其他产业的发展,眼镜市场更显萧条,更显暗淡。
6.丹阳眼镜市场的形成、发展和影响:原来只不过几个人在丹阳市开几家专卖镜架和树脂镜片的店,由于其便利的交通(在铁路、公路旁)吸引不少商人到此,丹阳市开眼镜店渐渐形成了一个小市场。此时,丹阳市政府对其极为重视,实施一些优惠政策(如第一年免税),市场很快健康地发展起来了,而此时的魏村村委和镇政府毫无反应,税收很紧,可以说是不符合国家的规定。因此许多商家、厂家往丹阳跑。有一位村民这样说道:“魏村眼镜市场之所以不成体系,主要是因为以前工商只管收税,客人购买眼镜后没有安全感,这就造成了市场的逐渐萧条。由于领导不思发展,只求眼前利益,所以导致现在的状况。”
7.政府政策的变化:在七八十年代,魏村水晶眼镜开始大规模生产时,政府根本没有重视也不管理。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魏村眼镜市场闻名全国时,政府才顾及眼镜市场。但他们不但不出面管理,反而只顾眼前利益,大肆收税。直到
8.魏村眼镜市场的眼镜概况:质量绝对符合标准,通过消费者协会和国家质量监督管理局的检测。水晶眼镜一般50~350元不等;树脂眼镜为15~50元不等;光学眼镜5~20元不等(不含镜架)
(虽然魏村眼镜的价格只有城市中大商店的几分之一,但其质量与那些大商店的没有差别。因为树脂镜片的来源几乎相同,水晶镜片几乎都来自魏村,光学镜片也几乎如此。甚至广化医院眼镜店的眼镜也是从魏村运过去的。)
魏村眼镜的配镜人员是通过专业培训及有关部门的上岗证的,因此不必担心其配镜知识。
四、 结论篇
(一)魏村眼镜市场衰败原因
1.与丹阳市相比,交通不够方便;
2.政府不够支持。政府始终不够重视这个眼镜市场,甚至现在还在打他们的小算盘。不求长远利益,只看眼前利益。收税重,不管理,成为魏村眼镜市场衰败的主要原因。
3.魏村眼镜市场不成体系。大部分加工都是以小作坊的形式进行,规模小,整个市场散乱。
4.没有良好的信誉。一方面有人以人造水晶充当天然水晶,扰乱市场;另一方面媒体宣传不够,很多人认为魏村眼镜的质量信不过,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5.市场需求的变化。随着人造水晶的问世,商业利润较高的天然水晶被替代,眼镜加工的利润大幅度减少,许多小经营者被迫转产。
6.质量还不完全过硬,技术还不完全过关。虽然加工眼镜的机器有了很大的改进,如由土机到高抛机,人工磨边到自动磨边,电脑验光检测质量等。但质量仍不如国外。一经营者说,如果魏村水晶眼镜的质量过硬,则可以打开世界市场——一个更为广阔的市场。
(二)有利条件
魏村到目前为止仍是全国水晶眼镜市场的加工基地,全国的水晶大部分被运往魏村加工,再运往全国各地,乃至东南亚各国。
(三)如何更为健全地发展魏村眼镜市场
1.利用水晶眼镜加工基地这一有利条件,把各生产部分有机地组织起来或将小经营者淘汰,使其成为一个有体系的、规模较大的眼镜市场。
2.加大媒体宣传。
3.增强政府的政策支持。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高中化学学生课题的来源形式与方法
- 下一篇:《大学生用水调查报告》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