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差异的学习和研究”研究性学习方案设计
“中西文化差异的学习和研究”研究性学习方案设计
“中西文化差异的学习和研究”研究性学习方案设计
指导老师:林莉鸿
班级:高一(2)班
组长:林斯凯,郑枫婷
组员:刘佳,陈捷,江彬彬,刘嘉,林婷,陈旭东,
一. 课题的产生与确定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学习英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对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英语使用能力,是能否得体地运用语言的前提。因此,在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同步地学习与英语有关的文化。于是,为了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我决定让学生以“中西文化差异的学习和研究”为题,来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的学习。
二. 活动的研究计划
围绕“中西文化差异的学习和研究”这一活动主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讨论选择具体的小课题,如“日常谈话中的文化差异”、“中英饮食文化的差异”、“颜色在东西方语言中的运用”、“数字在中西方的不同意义”、“英语手势语拇指上的学问”等等。然后,学生组成小组,制定计划,确定研究方法,利用课外时间,分组进行研究、对比、分析、讨论、整理,然后写出论文或总结,最后展示与交流各自的研究成果。
三. 活动的目标
通过对“中西文化差异的学习和研究”这一研究性学习活动,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具体目标:
1、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网络等资源,收集相关资料或信息,并加以妥善处理,形成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
2、自主制定研究活动小课题方案的能力,包括安排小组研究活动的时间、过程、基本方法、人员、条件等要素;
3、小组成员自主地撰写简单的研究小报告;
4、通过小组活动探究,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能力以及探究问题的能力;
5通过与其他学生的交流,报告研究过程的体会和心得,大胆地向他人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养成交流、分享的良好态度和能力;
6、通过此活动,让学生体验研究性学习的乐趣,了解一些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知识,并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四. 活动的实施
1、通过书本或各种媒体查阅资料。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可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与课题有关的资料。
3、分组采访或咨询全校的英语教师,看看他们对中西方文化差异了解多少,学生认真听取并作好笔记。
4、学生小组研究、对比、分析、讨论、整理。
5、最后写出小论文或心得体会。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并讨论。
6、教师让学生研究成果与其他小组同学分享,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增长学习英语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合作的快乐。
五. 活动研究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1、中英饮食文化的差异
中国饮食被认为是健康食物,它包括fruit, green, vegetables,具有丰富的纤维素、低糖脂。中国人吃的食物含糖比世界其它国家少。英国人吃的食物为含有丰富脂肪的油炸土豆片、奶油、干乳酪和巧克力。他们吃含糖量较多的蛋糕、软饮料,糖等等。
此外,中国人午餐食物较丰富,而英国人由于午休时间短,工作地点与家里相距较远,来不及回家吃饭,午餐简单。英国家庭中晚餐则是他们的正餐,可能有开胃酒、主菜及饭后甜点三道菜。
2、颜色在东西方语言中的不同用法
Ⅰ、colour (颜色) Chinese (中文) English (英语)
red (红) 革命、喜庆 愤怒、危险
blue (蓝) 肃穆、庄严 沮丧、消沉
green (绿) 春天、希望 幼稚、缺乏经验
white (白) 恐怖、死亡、纯洁 纯洁、天真无邪
Ⅱ、带有颜色的一些习语
如 “红茶” 为“black tea” 而非“red tea”;“清咖啡”为“black coffee”;“brown rice”为“糙米”;“brown sugar”为“红糖”;“brown bread”为“黑面包”;“红眼病”是“green-eyed”而非“red-eyed”;“yellow pages”是“(转载公司、厂商等名称及电话号码的)黄页电话号簿”而非“黄色书刊”。
3、数字在中西方的不同意义
我们中国人都喜欢“
4、交际用语的文化差异
Ⅰ、日常谈话中的文化差异
我们汉语中常用职业、职务来尊称某人。如:韩教师、李校长,而英语中不能说Han Teacher,也不能说Teacher Han,应称为Mr/Miss/Ms Han,英文中的姓和名排列顺序与汉语相反,即名在前姓在后,如Jim Green;而中国人的姓名即使用汉语拼音书写,也应姓在前名在后,如Song Dan(宋丹)。
此外,因为西方人强调以“个人为中心”,许多我们中国人认为可以公开于关心和友好的询问,如“How old are you?Where are you going?Have you had your meal?等,会引起西方人的不快,他们会认为这是触犯了个人隐私。因为外国人忌问年龄、婚姻等等。
Ⅱ、感谢与赞扬
由于各国人民的风俗、礼节、交流都受特定环境的影响,都具有鲜明的特色。中国人在交往时,更注重委婉、含蓄,而美国人却注重直来直去,“坦率”就能体现他的价值观和交流方式。当中国人听到赞扬后会谦虚地说“不”。尽管内心极度高兴,但也绝不喜形于色,因为谦虚是中国人的美德。而美国人听到赞扬后会说:“Thank you”。
在餐桌上,面对美味佳肴,中国人不会轻易地随便吃,因为这是不礼貌的表现,而美国人会大口品尝主人的手艺,这是对主人的尊重和礼貌的表现。对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接受后一般不当面打开,如果当面打开查看,显得不礼貌;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所送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并称赞一番,然后欣然道谢。
5、英美“手势语”拇指上的学问
在英美国家的手势中,拇指的不同指向可表示不同的意思。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着他人“咬拇指”和冲着他人“用拇指按鼻子”。这都是很无礼的,都是对他人的极大侮辱,谁见了也不会轻易罢休。
(二)、“拇指朝上”表示赞成和支持;“拇指朝下”表示强烈的反对。这两个短语表示的动作来源于古罗马。那时,斗士们要在公共竞技场上拼死搏斗,败阵的斗士垂下双臂表示投降。如果公众翘起拇指,就饶了他;如果公众拇指朝下,他就会被当场杀掉。
(三)、我们中国人要求搭便车,就向司机招手,而英美人则是向司机“竖起拇指”。
……
六、 活动过程评价
对学生的研究成果及其在研究过程中的态度、方法和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情况都应该给出一个公正、客观、科学的评定,具体评价方法如下:
1 活动是否积极参与,有无责任感
2 小组中的每一位成员是否团结协作,共同克服困难
3 独立查询资料的数量
4 个人承担的任务有无完整的记录
5 活动中学到的新知识和新技能(用实例加以说明)
6 活动成果的展示
7 活动成果的汇报
评价等第
优 良 中 差
七、总结和反思
到此,围绕“中西文化差异的学习与研究”这一活动主题,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已近尾声,而这时,我发现他们对学英语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了。大多数同学已初步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收集资料或信息,并能妥善处理资料,形成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此外,通过学生间的交流,报告研究过程的体会与心得,大胆地向他人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可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态度和能力。学生通过这样的探究过程获取的知识更不易遗忘,语言学习与相关文化的了解是不可分的,我们应培养学生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了解与热爱,以及对其他民族文化的了解与尊重。减少或消除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交际障碍,为进一步学习和使用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这种学习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具有传统学习所不可替代的优点。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相互协作能力,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们在研究过程中还可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相互学习中自觉地取长补短。同时,在研究过程中老师对很多学生的认识也更全面了。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1、学生可利用的课程资源较少,还有一部分家庭没有电脑,所以上网查询只能利用在校时间,显得很仓促。
2、新课程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体现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大部分同学能积极参与,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体现主动性,特别是动手能力差,英语素质不是很高的学生,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两极分化。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供选题参考)
- 下一篇: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与教学方法研究结题…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