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题
小学生也能搞课题
近日拜读了
一、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课题在小学高年级,我们以课题活动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主要载体,原则之一就是引导学生从自己较为熟悉的领域,选择贴近他们生活实际,为他们所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探究。四年级学生在语文课上学习了《西沙渔人》这一课,对文中鲨"能一下子把一个壮年汉子咬成两截"的说法产生了疑问,于是就引出了"关于鲨鱼牙齿的生长特点"这一研究课题。他们组成课题组,分头到图书馆、音像资料馆、网上查找有关的资料。去"东方绿舟"参加了三天二夜的营地活动,同学们对营地设施和活动的组织安排等产生了许多想法,于是他们又开展了"关于'东方绿舟'营地活动的调查",课题组成员自行设计问卷、组织访谈,然后整理出反映小朋友们心声的调查报告、建议书等反馈给营地的老师。由于这些课题来自学生自身的学习与生活,所以活动中他们始终兴趣盎然,欲罢不能。
二、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根据探究内容的需要,学生采取查阅资料、社会调查、实验操作、走访专家、问题讨论等方法收集相关的信息。有时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时,教师不是直接出面或将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寻找和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使他们亲身体验探究的整个过程。在锻炼合作交往能力的同时,还能品尝科学研究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使其人格得到提升。
三、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在进行探究型课程评价时,我们更看重的是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程度、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等。至于评价中研究结果的表现形式,则可以是书面材料,也可以是口头报告或活动。
课题研究的开展,使学生在学科的学习中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因此这一有意义的新课程,可以且理应从小学起就加推行。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