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培养小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连云港师专一附小   张永虎

课题简介

《培养小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实验研究》于20021月被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立项为重点课题。我校于200236日下午召开了全体教师参加的开题会,专家组作现场开题论证。印发了研究性学习的材料,布置教师撰写子课题研究计划。

开题后,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组织教师学习“研究性学习”理论。印发了主课题方案,选派老师去徐州听《研究性学习》的报告会,回来后向老师宣讲。同时,教科室印发了大量的研究性学习资料、推荐了一批研究性学习读物供教师学习。

二、开展扎扎实实的研究活动。杨守亮、郑学宝等老师首开课题研究示范课,2002528全市教育科研“校长论坛”在我校举行,02613,市教科所在我校举办《研究性学习》协作研讨会。6月中旬学校举办“小课题研究”展评活动并结集成册《多彩的航行》——“十五”重点课题学生小课题论文集,028月底,学校举行了“新课程实施暨新课程培训活动”,共收到教师108份校级子课题,并精选45份课题报市教科所审批,到目前已有10多个结题。20031219学校举办了“十五”课题中期实验汇报暨新课程改革实验对外开课活动,并编写了中期实验报告集《实践》和教师论文集《发展》。2005131,杨守亮、金凤、章建华、汪燕、庄士娴、石莹、秦静、李志艳、许冰彬、张元元十位老师的子课题在市教科所举行了结题论证活动。

三、积累了大量过程性研究资料。这些原始资料的积累,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依据。此课题研究改变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给教师提了更高的要求,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一、 研究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这些因素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变革。面对这些挑战,各国纷纷把教育改革作为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试图通过倡导“终身学习、学习社会”来提高本国的竞争力。在这一时期的教育改革中,发达国家都把转变学习方式视为改革的重要内容。这些转变后的学习方式的共同特征在于关注探究、整合,强调过程取向和学生的主动参与。它们的基本内涵都是主张学生以一个问题作为学习起点,自主拟定研究主题、设计研究策略与方法,然后进一步搜集资料、分析并做出结论。它强调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和表达学习的感受。这便是研究性学习。

可以说,研究性学习在今天正在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世界性主题。我们提倡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不仅仅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也通过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健全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个性的独特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二、 课题的界定及其理论依据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是以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培养目标,以探究学习为基础的学习活动。体现指导与自主、基础与研究、规定与开放、分科与综合、统一与多样、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思想,包括学习方式、课程形态与课程构造模式。实践性、自主性、研究性、开放性、生成性、交互性、过程性是其本质特征。

课题中的“研究性学习”,其“研究”指学习者模拟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研究”只是载体,不是目的,只是完成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研究意识和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从研究过程说,大多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规范性;从研究结果看,一般是已有科学研究成果的“再发现”。它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追求目标,鼓励学生介入学科前沿的研究,要求学生的研究结果有科学性,但不强求每个学生的最后研究成果都必须独一无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是手段,不是目标。我们在组织、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过程中,探求、总结适合学校实际,能指导实践的有效的方式及方法,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是体现我校“以人为本、张扬个性、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的最好途径。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在于全面理解和准确掌握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树立基础教育要为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国家和民族未来负责的大功能观;树立基础教育要为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奠基的大人才观;树立基础教育要实现各种教育因素最佳组合的大育人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人人成功为目标,以学生学会学习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内涵。可以说,“让每个学生有进步”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价值取向。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直觉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塑造了自信和自尊。

三、 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的研究目标

 “培养小学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实验研究”,旨在通过研究性学习以及具体案例的操作、研究,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和继续学习发展有关的能力,增强学生自主意识、责任意识、生存意识、发展意识及创新意识,培养一定的科研能力。让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并能在指导实践中掌握科学的方式、方法。

(二)课题的研究内容

1、激发、培养教师、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和意识; 

2、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3、教师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方法研究;   

4、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5、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选题;

6、指导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探索;

7、小学阶段“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发、研究性学习与学科课程的关系;

8、研究性学习中采用的评价体系;

9、获得大量的研究案例。

(三)课题研究要突破的难点

本课题研究的难点是获得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教师是第一次接触研究性学习,学生要改变原来的学习方式接受新的学习方式都有一定的困难。如何解决时间紧张的问题。

四、 课题的实施

(一)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关键,主要目的是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认识到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的,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不仅是学校的事、教育部门的事,应当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构建的立体教育模式,实施研究性学习,全社会人人有责。同时鼓励教师加强探索性和创新性的实践,鼓励教师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充分利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观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在教中研,在研中教,促使教育科研整合出最佳的效果。为了更好的持续开展研究性学习,还要求教师做好相关资料的积累,为自己的实践积累材料,也为将来的深入研究做好准备。

(二)开发和利用多种资源    

学校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会资源、学生家庭的内部资源开辟校外的研究途径,获得社会的帮助和理解。

(三)课题的产生

按学校确定研究课题目标和内容要求,课题研究阶段的每学期在学生、教师中开展征集研究课题工作,课题不分大小。学校的研究型学习指导小组,对学生、老师的课题进行基本的可行性审定后,将课题汇集起来,供学生选择课题时参考。高年级的研究课题基本由学生提出。学校选择科学性、可行性强、操作性强的课题作为学校的倾向性重点研究课题。

(四)选题和成立研究小组

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在教师、家长的指导下,自主选择短期和长期课题,由浅入深进行研究、探索,体验探究过程。我们把参加研究的班级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自报课题,依学生选择的课题,在自愿的基础上,相近或相同课题的同学,2-5人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可以跨班选择研究伙伴。小组内选出组长,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分工、与指导教师和学校的有关部门联系等工作。学生的研究活动也可以个人进行。

(五)制定研究方案 

研究课题或问题确定后,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参考书名称,学生阅读讨论,在老师的帮助下,小组长负责组织进行可行性分析,对课题的初步设计进行讨论和论证,制订出详细的研究方案。学生设计的研究方案的主要内容一般是:课题名称、课题组成员、研究的主要内容、具体的实施步骤、课题准备突破或创新的地方、课题组成员分工、课题研究所需设施、场地、经费、主要参考文献等,以上内容完成以后,一般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开题报告会,校级课题的开题报告会由教科室统一组织。

(六)课题的结题

课题组要求课题结题后,应该有相应的论文、作品、设计方案、产品等其中的一至二项,还要有相应的研究工作小结或研究纪录,总结研究过程中所做的工作,参与课题的研究体会,汇报研究思路、研究过程与研究取得的成果。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初步的评审,不合格的修改或继续研究。课题结题或中期完成的一般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答辩会或成果展示会。

(七)成果汇报和展示

1、阶段性成果交流汇报。每个学期我们有三次交流汇报活动,活动的形式是结合学校每两周开展一次的学理论观点报告会以及教学沙龙活动。活动的内容是参与课题的教师交流研究指导心得,探讨存在的不足以及获得的经验,展望课题今后的研究方向,交流各自的研究成果等。

2、实验各个阶段的理论小结。每学期进行期中和期末的理论小结,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和获得的经验上升的一定的理论层次加以阐述。

3、成果汇报课。汇报和展示阶段性研究成果。

(八)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1  评价的一般原则

1)重在研究过程,包括学生在该项研究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所起作用等,有利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体会学习过程的喜悦,培养学习的兴趣,领会研究的一般方法,进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敢于创新实践,乐于实践的综合素质。

2)重在知识技能的运用。在小学阶段,研究性学习的作用除了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意识、学习初步的科学方法之外,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运用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学生只有在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才能不断的获得知识和对科学产生持久的兴趣,科学的研究方法才能逐步深入学生的心中。

3)重在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获得的亲身体验和感悟。美国一个科学博物馆里的墙上写着这么几句话:我看见了,我忘记了;我听见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掌握了。这几句话充分说明了真理在于实践,知识在于实践。我国也有一句最深入人心的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也告诉我们,研究性学习,应该充分的让学生的参与到研究活动中去,只有亲身的体验和感悟才是学生真正的本领。

4)重在学生的全员参与。在一个集体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是客观存在的。研究性学习应该让全体学生充分的参与到活动中来。重在过程,让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赖,应该淡化结果追求。

2 评价的实施

小学的研究性学习评价要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既要适度的关心学生的研究结果,又要关注学生参与活动、达成研究性学习目的的情况,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用多元智力理论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实践,是尊重和发挥学生个性,让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的基础。

五、 研究的成效

(一)改变了教师的教育思想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培养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三)丰富了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方法。

(四)进行了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探索。

(五)丰富了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体系。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