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学生发展性学习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来源

随着可持续发展内涵的不断丰富,人们正逐渐认识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落实在人的可持续发展上。在人的可持续发展中,教育理所当然地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构建民族创新体系,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更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根本。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刻分析了基础教育存在的弊端和问题,鲜明地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与之相适应,我们应把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会自主,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有助于今后发展的学习方式。本课题就是研究如何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发展性学习方式。

二、级别

青岛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三、研究时间

第一阶段自20066月至20067月为起始准备阶段。

第二阶段自20068月至20085月为主要阶段。

第三阶段自20086月至20089月为结题及鉴定阶段。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与实践基础

1.提出“发展性学习方式”的理论依据

①我们认为发展性原则是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原则。本课题的研究将根据发展性学习的一般发展理论和最近发展理论,结合新课程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理念,在全面分析农村初中学生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的学习模式。其根本思想是“注重学生的一般发展,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后续发展”,是一种依据过去,立足现在,面向未来的学习模式。不仅注重学生个体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同时重视学生的后续发展,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意识,注意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自主学习、自主提高、自主发展。同时,我们还认识到,一个人的学习方式,对于他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至于今后的生活方式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通俗地讲,一个人他今天怎样学习,明天就将怎样生活。学习方式简单机械、不仅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受到负面影响,而且也可能导致学习自信心缺乏,导致精神人格上“缺钙”,不仅没有能力面对今后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也难以在今后人生旅途中担当起个人、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因此,我们大胆假设:学生的学习方式会产生综合效应,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整体素质。换言之,改变一个人的学习方式,意味着改变他的一生。

②本课题的研究过程就是构建发展性学习的模式的过程:以最优的教育促进人的主动发展作为模式研究核心,以受教育者的个性化发展和主动发展为模式研究目标,使教育成为促进人本发展的外部条件与人自身发展主体作用的最佳结合,通过对受教育者潜能的开发,获取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而达成最优的教育效果,把学校办成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高水平、优质化的新型学校。

③发展性学习对于提高学习成绩的作用在于对学校教育职能的重新审视反思,在于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酝酿浓浓的学习探究气氛,在于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课内外活动的内容,在于对学习过程的关注,在于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意义生成的关注。从生命哲学的视野看,只有精神活动才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最高形式,因而也只有精神文化才真正代表文化生命特征。

2.我校对学习方法指导的实践基础

我校多年来的“学习方法指导研究”,从实践角度对发展性学习方式课题提供了可行依据,也提供了经验的支撑。学习方法的贯彻落实,重在坚持不懈。学生要有恒心,教师要有耐心。只有经过较长时间的不断强化,让学生真正尝到科学方法带来的成功喜悦,学生才能真正乐于接受,主动采纳。方法的引领是如此,以“发展性学习方式”的形成为主旨探索个性化学习方法,也是行之有效的。

我们曾经创造的经验是:指导学生首先选用一两个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坚持数周,在学生获得进步体验后,再选用新的方法,使学生在不断的选择中获得学习能力和学习心理的发展。全体教师基本上都能自觉运用,把学法逐步落实到实处,具体要求如下:①确定落实学法指导的具体目标。②制定相关措施,确保达成目标。③掌握落实学法指导之进程,及时反馈矫正,保证实效。④制定检查贯彻学法的具体标准。⑤依据检查标准,对工作做出结论,明确优点和缺点。⑥确定今后改进措施和发展方向。用具体化的要求指导学法贯彻,保证了工作的实效性。例如,我们先指导部分学生学会主动预习新课,要求学生看懂新教材的大意,试着找出暂时不理解的问题,准备带着问题上课;在学生初步体验到预习的优越性后,我们就表扬典型,在全班推广;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指导学生课堂上大胆质疑,围绕教材重点发表个人见解,学会自主提出学习任务,高效率的完成每个环节的学习任务。这样就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促进了教学的发展性。又如,为了巩固知识,我们先指导学生学会分散记忆,学会“五动”(眼看、口读、耳听、手写、脑想),然后再先密后疏地复习巩固知识,最后还通过“总结”和“变式实践”、“纠正失误”等方法深化学习,不但能把知识记牢,还指导学生提高了运用知识地实践能力。我们还倡导学生创造适合自己地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这样“发展性学习方式”就成为了促进学生素质提高的强大动力。

3.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从学生生理发展的角度来看,学生进入初中,正值发育的高峰期,他们的精力特别旺盛,可塑性强,某些学习方法没有形成定势,具有较好接受学法指导的条件;从学生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初中生独立性、自尊心、好胜心明显增强,而且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接受新事物较快,具有自我探索、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具备了接受教师的学法指导、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具备了接受教师的学法指导、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学习过程、调整自己学习方式的心理素质基础。

因此,无论是直接教学生掌握发展性学习方式,还是在教学过程中改善或更新学习方式,都有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和规律作为根据。

正文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遇到老师抱怨学生学得慢、掌握得差,学生反映上课认真听讲,但是收到的效果并不好,以致出现成绩下滑等现象。我们也注意到,为数不少的学生对英语、数学等学科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出现两极分化。

凡此种种,我们认为,都涉及到学习效率问题。学习效率的高低是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著名教育学家巴班斯基认为:学习效率不取决老师打算教给学生什么,而取决于学生学到了什么。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成绩较好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课上专心听讲、学习时集中注意力、课下勤于思考、学习生活劳逸结合、重视对各科思想方法的领悟与习得、整个学习的过程计划性强,具有计划、监控、调节、反思的意识与习惯、善于调节自己的学习、人际关系融洽。而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多具有学习的目标不明确、学习的自信不足、学习的毅力不够、学习的习惯不好、学习的安全感不强等特点。与普通生的学习效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成绩较好的学生时间分配不同、注重发挥每一道题的最大效益、更重视学习的内在价值与主动思考、与普通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不同。

在课堂中这些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老师讲授的一些知识,学习效率很低;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就教师而言,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提高是教学成效的主要体现。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否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整个教学质量的高低。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和要求、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优化学法指导、优化课堂教学的评价与反馈。

为此,我们提出该课题的实验与研究,通过研究,探索在农村中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途径,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与反思,归纳出初步研究结论,然后将研究结论运用于教学实践,对其进行验证、修正与发展,最终实现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缩短他们的学习差距的目的,从而达到共同提高为目的的指导思想。

二、研究目标

发展性学习策略研究的核心是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以素质发展、全面发展为中心,以个性化发展、主动发展为目的,研究教育作为促进人本发展的外部条件与人自身发展主体作用的最佳结合。通过对所有受教育者潜能开发,达成最优的教育效果。

研究发展性学习策略的主要目标可以概括为:

1、探讨学习中发展性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内涵及规律。

①学生发展性学习习惯现状调查与分析。②学生发展性学习习惯的形成规律探索。

2、研究发展性学习策略对促进个体主动发展,着力发展自身潜质优势,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

①学生发展性学习习惯对提高学习效率的影响研究。②制约和影响学生发展性学习习惯形成因素研究。

3、探讨发展的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

①发展性学习策略对提高学习效率的长效性研究。②形成发展性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研究。③基于培养发展性学习习惯的模式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及研究原则

本课题将采用研究、调查、比较、个案分析等多种样式和方式进行研究,研究过程中将遵循以下原则。

1.客观性原则:注意调查的客观性,认真、细致、准确地进行个案记录,客观地进行分析和综合。

2.发展性原则:研究中,注意把握“与时俱进”的原则,在分析因果关系时,既从历史的条件寻找原因,更从理论分析中寻找诱发因素,还要从发展的观念进行预测和推进。

3.保密性原则:为了使研究更为客观,因此对于实验对象、个案分析、实验方法和结论必须进行保密,以尽可能地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

四、课题研究过程

我校对发展性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践,经历了调查诊断、发现问题和对策分析,开发资源、培训教师,以课题研究带动日常实践等阶段,现将主要过程及效果综述如下:

1、调查、诊断和对策分析

在立项前后,我们对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法和策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诊断。主要的发现是:①大多数学生上课不能积极思考,被动地接受老师教给的知识,严重地妨碍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初一新生普遍感到学习内容多、进度快、负担重、压力大,有不少学生因此而缺乏学习兴趣和信心,挫伤了学习积极性。影响了学习潜能发挥,很快就出现成绩上两极分化的现象。②大多数教师习惯于多年来形成的老一套教学方法和策略,只看重学生的考试结果,不太关注学习过程体验和学习方法的自觉运用。③部分老师也意识到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但由于理论层次低、或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或教师之间交流探讨不足等原因,致使好的经验不能得到推广、难以得到分享。

通过对原因的分析,我们意识到,学生学习方式机械单一被动,根子在应试教育,我们教师有不可推卸的作用。学生进入初中后,最迫切地需要学会自主学习,而我们教师却在按照惯性运作,在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自觉性上缺少有效办法,尤其是未能意识到今天的学习方式会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今后的生活方式与处事能力。简单地以分数论英雄,也是由旧的评价观及长期以来相沿成习的评价方式造成的,所以,评价制度和方式方法也需要作相应的改革。

2、通过培训转变教师观念、更新教学策略和方法

①更新教育观念,实现由单纯强调知识教育向全面教育的转变。

教师是教育的实践者,对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具有最深切的感受和最直接的认识。所以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既有根基于教育教学一线的最好研究优势,又根基于教育教学一线的最佳研究机会。英国教育家贝克汉姆指出,教师拥有研究机会,如果他们能够抓住这个机会,不仅能有力地、迅速地推进教育的技术,而且将使教师工作获得生命力与尊严。因此,教师完全能够成为研究者,并在不断自我反省和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改进教育实践活动。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教改实践绝不会仅仅是方法、程序或技术上的改革,而是以教育思想的转变为前提,丰富和发展教育思想的具体过程。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在树立“教育科研是教育第一生产力”的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与学生特点,在广泛学习、讨论的基础上,开展以“扎根教育教学,驾驭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活动,逐步建立起指导教育教学的“六种观念”:即以人为本的育人观,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学观,以平等合作互动为基础的师生观,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的方法观,以启发讨论为主的训练观,将学生个人发展与祖国需要相结合的责任观。在这些教育理念的指导和引领下,教学过程既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差异性,采用各别化、探究性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发展,这样使得教育过程成为人类不断获取知识、提升精神、完善自我的历程。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所有教学活动都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发展,作为“组织者”,教师要有能力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索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气氛;作为“引导者”教师必须能够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进经验,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深度探究、思想碰撞等;作为“合作者”,教师在课堂上要与学生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气氛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这样,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在仅仅去教,而且也必须教会学生学。这样,就学生而言,也能凸出其主体性、表现其个性、解放其创造性,从而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实现了师生平等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经过实践和提升,我们充分总结我校教育教学实际,凝结成了《泊里中学教师“一日教学常规”》、《泊里中学教师“一周教学常规”》、《泊里中学学生“一日学习常规”》和《泊里中学学生“一周学习常规”》等,这些规范的形成与实施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精华所在,也是我校教育教学经验的升华。

落实有效教学理念,优化师生教、学习惯。学校以市局教研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和全市初中教学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课程方案,进一步落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路与对策》、《在学生中试行“导师制”的实施方案》,在全校认真搞好周教学常规个人自查自纠,大力推行“面向全体,保优增优,转差补弱”的成功做法,认真探索研究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作业、有效教法、有效学法、有效评价的方式方法,总结推广成绩优秀教师的典型做法,引导教师通过主题班会、家校联系卡,电话查询、作业展览、阶段总结表彰、召开家长会等形式,促进每位学生将《学习常规》、《八环节学习法》和《学习习惯十五要》落到实处,整体优化教与学的全过程。学校、级部、教师分层制定了“保优增优,转差补弱”工作目标,积极推行“尖子生导师制”、“边缘生承包制”、“质量会诊制”,并将其作为教研活动和班级教导会学情诊断的重要议题,切实把“保优增优、转差补弱”工作具体分解落实到每个教学环节中。

完善教育评价,实现由重结果、结论向重过程、重发展相结合的转变。传统的教育用一个模式,一个标准去评价每一个学生,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而新课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评价过程,注重评价过程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想与交流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从而激发兴趣、促进丰富多彩的个性发展。

在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上,我们始终坚持全面性、激励性、自主性和多样性原则在形式上坚持等级评价与语言描述相结合、全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笔试、口试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师生互评、家长评价相结合,重过程轻结论,重效果轻形式,全面做好以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学习素质,身体素质,艺术素质均为评价的主要内容的综合评价。

通过精心、细致的收集,注重学生过程性资料的积累,为评价提供强有力的信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让每一位学生都留下成长进步的足迹,使每一位学生都获得自信”是评价的宗旨。评价使学生感受自己的不断成长与进步,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也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学,实施因材施教提供重要依据。我们在用活用好青岛市教育局印发的《青岛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手册》的前提下,坚持做好每月一次的“班级星级评选”活动,每月一次评选各类素质发展星,引导学生把参与评选的过程作为对照检查、反思回顾、促进成长的过程,对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纠正自身存在的偏差,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②加强科研培训,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

我们始终坚持“在问题中收获、在争论中前进、在培训中提高。”的原则,把参与教育科研作为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的手段和措施来抓。

一是强化学习意识。随着信息化、学习化社会的到来,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如果我们再一味地局限于过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就很难应对教育教学中不断涌现的新问题,这就要求教师站在教改的前沿,不断更新观念,加强学习,适应形势发展。基于上述认识,我们长年坚持对教师的科研培训,开拓教师们的眼界,沉淀教师们的素养,为教师向研究型、学者型转化提供了可能,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是加强对教师进行科研方法的培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开展教育科研,首先必须苦练教育研究的内功,掌握教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在多年的教育科研实践中,我们引导教师逐步总结出了“学会选题、积累资料、实验探索、构思拟纲、撰写作品、成果运用”六个教育科研步骤,简称“科研六步曲”,使我校教师的教育科研步入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三是走教研工作课题化的路子。教师站在教改的最前沿,对教育的现状了解最多,对存在的问题体会最深,反应也最敏锐。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针对性强、易出成果。我校注重营造教研组和备课组的教科研氛围,积极倡导教师们用教科研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努力走教研工作课题化的路子,为广大教师搭建展示的平台。不搞形式主义,不走过场,教科研不再是学校整体工作的点缀和附庸。教育科研指导了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反过来又丰富和完善了教育理论,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四是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

课题研究工作具有很强的创造性,每个教师都可以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承担课题组中的研究任务。然而,个人的才智毕竟是有限的。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以学校的科研骨干为主要研究人员,同时充分发挥他们的辐射带动作用,指导帮助其他教师共同开展研究。学校定期培训、召开研讨会,将各自分工的研究情况及时总结交流,相互启发、学习,营造一种互相激励、支持、帮助的科研氛围,用集体的智慧来研究和解决课题实验中的问题。在“发展性学习方式”课题研究中,我们通过座谈会、学法咨询、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学习需要和对教师改进教学的建议,从中了解学生学习中的问题,然后以课题组为单位,组织各科教师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大胆实验,总结出较科学的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改革服务。

③积极探索并实施“且学、且行、且思”的培训方式

针对部分教师的专业能力得不到及时的提高,专业化水平有待于更好地与时俱进,个别教师课堂教学的艺术不够成熟,没有形成突出自我优势、具有自我风格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名师优势不够突出的情况,我们实施了“且学、且行、且思”的培训方式。

一是通过改革培训方式,加强集备,进行用心去做的教育等方式,实现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积极探索轻负高效的教学模式,努力实现教师的教不拘一格,独树一帜;学生学的轻松、愉快,省时省力。彻底改革以“统”(统一性教学)、“独”(教师独占课堂)、“死”(教师教死书,学生读死书)、“费”(费时费力)等教学效率低为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

二是通过“且学、且行、且思”的校本培训方式的运用,实现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的结合,加强对课堂教学的实验与研究,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一支开拓奋进、学有专长的创新型教师队伍,督促教师自觉实现继续教育的终身化。大力提倡教师发扬创新精神,大胆探索,勇于进取,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在有利于教师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使自己的专长得以尽情的发挥和发展,形成有自己个性的独特风格,构成自己教学上别具一格的亮丽风景线,进而带动全校教师,形成有多种教学风格的教师群体。

三是构建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创办一流学校。只有创新型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教师以自身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等因素去感染,带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3、以课题研究带动日常实践

①直接教学生了解学习规律、转变学习方式

课题立项以来,我们以前期学习方法研究中形成的成果——《成功的秘诀》作为对学生直接进行方法教育的教材,主要从如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

一是学习观念的转变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具体包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科学的学习方式、掌握科学方法提高成绩、形成终身学习观念,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是有效学习程序和策略的教育。具体包括:自学质疑、探究实践、运用验证、概括升华、成功体验增强信心、良性循环不断发展。

三是学习技巧的掌握。具体包括:预习、主动探究、及时复习;掌握“八环节学习法”;不断创造适合自己的新方法,追求新发展。

②结合学生特点,分年级渗透“发展性学习方式”的指导

引导学生顺利跨越从小学到初中的学习台阶。小学和初中之间,在知识上有它的连续性,但初中的知识内容与知识结构与初中相比出现了两个飞跃: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大大提高。在能力方面,初中的学习对同学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抽象概括思维能力、逻辑推理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自学能力等等都要求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从小学阶段进入到初中阶段,在学习上要跨上一个较高的台阶。为了顺利地跨越这一台阶,我们以《成功的秘诀》为教材,让学生初步掌握“八环节学习法”。如新生刚到校,就先抓计划和预习,抓课前的思维启动,然后逐渐深入。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逐步达到“五会”,即会预习、会听课、会复习、会做作业、会总结,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针对初二学生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现象,除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外,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人的智力因素相差不大,学习成绩之所以有差异,关键在于学习方法的问题。要求学生从自身的学习方法上去找不足。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针对性的对部分“后进生”进行信心、毅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养成教育。落实帮扶措施,逐步探索转化后进生的有效教育方法。

重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针对初三学生学习任务日趋繁重的情况,在学科教学中我们特别重视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各种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数学学科通过“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强化训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求同思维的能力;理化学科加强实验演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我创新能力的培养;语文学科加强对学生的写作训练,以课文中的精彩片段为写作范例,放手让学生在课内外练笔等。通过加强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问能力、分析能力和纠错能力的训练,使学生会自学、会提问、会解疑、会自控,能熟练掌握、运用这些学习策略,提高自身素质。

与省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相结合,深入探索“教学研一体化”的校本研究模式,注重开展了两个课题的研究:非统考学科为统考学科服务的课题,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的减少与提高学习效率的课题,突出抓好《泊里中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实施方案》的实施,重点在实践中探索总结、推广“在全体课任教师课堂指导课后联系下,加强学生不在校时间的自主学习习惯”培养和“导师制”的具体做法;认真研究出台了《泊里中学教师一日教学常规》、《一周教学常规》、《泊里中学学生一日学习常规》、《泊里中学学生一周学习常规》,探讨了周末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开展了学段衔接研究,编写了“你对学校知多少”师生调查问卷赴各小学调研,组织部分教师到胶南二中听课学习,及时对收集到的数据和学习的收获进行总结,形成《学段衔接工作报告》,为学校教学工作积累了第一手资料;组织开展了数次教研组活动,交流本学科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的建议,以“立足学生现在,着眼学生未来”为题探讨了年级间教学衔接应注意的问题。

4、改变对评价机制,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评价,注重学生发展性学习策略的评价。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和学习成绩的评定,重视了学生的学习习惯,重视了学生平时的表现,平时表现包括综合性实践活动课,课堂表现,作业情况等,在每个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记录表上,将学生一段时间来参加过的各项活动成绩或表现进行记录与累积,每学期累积总分折合成一定比例加入学科考试成绩中,如英语学科的老师尝试并运用一种“嘉奖分”,对在阶段性学习中有出色表现的,如上课积极发言、敢于提出问题、积极参加课外活动、积极查找收集各种学习资料、合作学习中能经常提出新颖的建设性的意见的等同学给“嘉奖分”,此项评价运用了评价的激励功能,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通过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能力,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转变学生不良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在开展日常学习评价、考试评价的同时,我校教师也进行了成长记录袋、档案袋评价,每一位七年级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一个记录袋。由学生自主设计的记录袋有塑料袋、文件夹、大信封等多种形式,装袋内容包括学生设计的各种计划、由教师或学生收集学生的学习结果,如学习笔记、小发明、诗文、实验报告、调查报告、优秀的作业、手抄报、观察日记、小制作、解题、学习或考试后的体会与反思、获得的各种荣誉、表扬和喜报等记录等等,以把握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轨迹。教师则在平常学习生活中对成长记录袋的使用起引导、激励作用,期中、期末组织记录袋的评优、评选活动,通过此项评价较全面地收集学生信息作,为衡量学习态度与能力的一项指标,作为过程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通过三年多的研究,我们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效,基本完成了课题预设的研究目标。

1.在学习策略的理论上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由于我们坚持实践研究和理论创新相结合的道路,所以在学习策略的理论研究上取得了一些新的见解。

①丰富了发展性学习策略概念的内涵。

我们在发展性学习策略的内涵把握上提出了(1)学习策略是伴随着学习活动的展开而形成的;(2)发展性学习策略的运用是一个动态的执行过程;(3)发展性学习策略既有内隐、外显之分,又有水平之别;(4)发展性学习策略所涉及的一系列具体的学习技能、学习方法和学习的调节与控制都属于学习策略范畴。由此而来,发展性学习策略并不是一种被动的、按部就班的学习过程,也不仅仅是学习活动的一个环节,它是一种主动的、超越于一般的学习程序之上的但又紧紧监视与调控学习活动的一套操作系统,它凸现了学习策略的艺术性、主动性和对策性的特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②加深了对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生发展性课堂教学策略的认识

通过文献分析和行动研究,我们认为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生发展性策略教学有以下的特点:⑴发展性策略教学的着眼点是策略而不是知识,⑵发展性策略教学应呈现具体化、外显化,⑶发展性策略教学需加强主体体验。在实践中,要加强学生体验学习,教师一是要正面反馈,多表扬、多鼓励、多启发;二要及时反馈,点在关键处;三要注意多渠道反馈,不仅有认知反馈,更要有情感反馈;四是加强合作学习,相互启发与借鉴,又便于主体体验情感的相互感染。⑷突出条件化知识,⑸防止应用性缺陷。

2、教育科研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面向教学第一线,引导广大教师紧紧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研究,鼓励和支持教师通过教育科研指导实践、总结经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使其真正成为推进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师素质的动力。

①经过课题研究,教师对课程改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理论水平比前均有了明显的进步,真正体现到科研促教研。实验期的每个学期都围绕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性学习方式进行研讨,在实验中不断总结,完善方案,无论平时上课或者每学期教研实践课还是公开课,大家都关注任课教师在课上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教研有了共同话题,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教师们都认识到:⑴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中学生思维、心理发展规律,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动机为核心的发展性学习方式培养,有利于学生终生学习。⑵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把中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贯穿于学生学习活动各个阶段成为教育教学核心,学生良好思维品质和学习行为素质经过反复操练,有利于学生发展性学习方式的形成,符合当今人材素质要求。⑶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培养良好的学习方式,这一良好的习惯将使人终生受益,特别适合社会对人要求的终身教育。

②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课题立项以来,教师在成果教学评优课、公开课、研究课59节,其中省级11节。教师发表教育科研论文39篇,104篇论文在上级组织的论文评选中获奖。

③课题实施后,学生在学习各主要环节的习惯发生了明显变化。

通过实验情况的统计,实验班级的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

初一年级处于一个学习的新阶段。为数不少的学生还在延续过去小学的学习方法,不懂得如何去调试学习方法。因而,本课题的研究恰好引领他们一步步适应新的学习阶段的特点。

在对初一年级学生的问测中,有预习、复习习惯的学生比例分别是13%9%,大部分学生满足于完成作业。在阶段性检测中,二者的比例分别达上升到75%68%,在后测中更是分别达到了90%86%。由于“学生上课行为习惯研究”的实施,实验班级在课堂纪律上极少出现问题,课堂听讲效率较高。学习习惯的养成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学习水平。反映在班级整体成绩上,实验班级在其进行研究的学科上整体成绩均有所提高。

初一八班是我校的一个普通班,学生入学成绩在全年级十个班中偏后。经过两年来的研究实践,其班级整体成绩跃居年级前三名的水平。

初二知识学习属于初中知识学习的衔接阶段,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进一步增强,一些学生的学习感觉像爬坡一般吃力。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对初二学生帮助最为显著的是“学生上课行为习惯研究”中较高层次的要求。学生懂得了为了对学习的东西能真懂,上课就要积极思考,并有意记忆,要主动借助短短45分钟的课堂扩大收获。在操作中学生根据要求和自己的实际情况,生成自己能达到的近期目标,并在不断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提升了学习的信心。为此,我们还根据实验班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如表1所示。

1:实验班前后学习行为调查表(n=100

项目

学习兴趣

学习目标

课前预习

专心听课

大胆质疑

认知结构

课后

复习

学习

方法

自我

调控

实验前

52

58

58

56

51

54

53

44

40

实验后

86

89

90

87

91

85

94

81

79

1可看出:对学生进行发展性学习策略指导后,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好转,课堂上都能积极学习,具有大胆质疑的创新意识,主动参与学习,变厌学为乐学,自信地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④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⑴学生的发展性学习策略能力取得了长足进步

通过教师长期坚持不懈的对学生进行习惯的培养和发展性学习策略的指导,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元认知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能运用学习策略,改善学习行为,使自己的学习效率不断提高,如下表23、所示:

2:实验前后学生成绩对照表(0607上期末、0708上期末、0708下期末)

项目

语文

数学

英语

平均分

优秀率

平均分

优秀率

平均分

优秀率

实验前

实验班

91.6

14.4

89.8

19.6

88.3

18.2

对照班

89.5

15.9

89.1

18.2

87.6

17.4

启动后

实验班

94.5

16.7

89.6

21.1

92.4

17.7

对照班

91.3

14.8

85.7

18.7

87.8

15.2

推广后

实验班

95.8

19.3

91.4

22.2

90.4

19.3

对照班

94.7

18.2

89.5

21.9

90.7

19.7

2可看出:实验后实验班级的各科成绩均有明显提高,而推广之后,对照班的成绩迅速提高,与实验差别不大明显,甚至个别学科超过实验班。由此可见,推广前实验班成绩优异的原因并不是学生素质的差异,而是因为有了科学合理的学习策略。

3:实验前后学生成绩对照表(实验班初一八班、对照班初一四班及其以后的的跟踪调查,06--07上期末、0708下期末)

项目

语文

数学

英语

平均分

优秀率

平均分

优秀率

平均分

优秀率

实验前

实验班

93.8

16.7

91.4

19.7

87.9

18.5

对照班

89.7

15.3

88.5

18.3

86.6

16.4

推广后

实验班

97.2

20.4

98.3

22.4

91.3

20.9

对照班

97.4

19.6

97.8

22.9

90.9

19.7

3看出:实验前实验班成绩优于对照班成绩,实验后对照班成绩基本与实验班持平,实验班进步大。

⑵学生的创新能力、个性特长有了较大的发展

通过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特别是策略的分层指导,学生形成了具有个性特征的学习策略系统,他们的创新能力和个性特长均有较大的发展。近三年中,多名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其中国家级21项、省级6项、地市级71项、胶南市级16项。

⑤以中考为标志的教育教学成绩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

2007年我校中考突显两大亮点:一是高分段人数实现了重大突破。在全市被录取的4800名考生中,我校有6名同学进入全市前100,12名同学进入全市前200名,95名进入全市6456名考生的前1500名,该优生段率为16%,比上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位居全市同类学校前列;有32名同学进入普高实验班(有78名同学因填报志愿原因未被实验班录取)。二是普通高中录取率创历史最高记录。2007年共有毕业生594名,其中,有256名同学被普通高中录取,录取率为43.1%,比2006年提高了4.53个百分点;达全市录取工作线的有229名同学,达全市最低录取线的有249名同学,超额完成了年初工作计划中制定的中考目标。

2008378名毕业生中,中考达线人数126人,达线率为33.3%,与全市平均录取率持平;录取人数168人,录取率为44.5%,比全市平均录取率42.6%高出2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1.4%,比05年提高10%,指标生录取81人,录取分数线列全市第7名,有3名同学进入全市前10名,5名同学进入全市前100名,13名同学进入全市前200名,其中全市亚军、季军均出自我校,实现了今年中考的“三个新高”,中考综合评价列全市同类学校第三名。

2009年共有毕业生414人,圆满完成市局分配给我校的指标额84人(今年全市指标生录取分数线634.15分,我校线上考生94人,按录取办法取前84名,第84名总分为639.55);达线人数160人,达线率为38.65%,高出全市平均达线率(33.4%5.25个百分点,比我校去年同期高出5.15个百分点;录取人数190人,录取率为45.9%,高出全市平均录取率(40.5%5.4个百分点,比我校去年同期高出1.5个百分点。今年中考,我校总分700分以上的考生有5名,有1名考生进入全市前5名,7名考生进入全市前100名,13名考生进入全市前200名,28名考生进入全市前500名,62名考生进入全市前1000名。胶南二中录取的总分前10名的新生中,我校占6名。

课题立项以来,学校先后被胶南市教育体育局表彰为“胶南市初中教学工作先进单位”、“胶南市校本培训先进单位”、“胶南市中小学校本培训示范学校”、“胶南市大阅读活动实验基地”、“胶南市书香校园”,连续多年被评为“胶南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089月被评为“青岛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我校《实施“四优”教学管理方略,打造质量立教服务品牌》获“胶南市2006年度创新创优成果”奖,2008年《强化四项落实,提高教学质量》和《完善教学管理机制,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优化师生教、学习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胶南市初中教学工作会议上现场交流,20099月《关注教学常态,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在胶南市教学工作会议上作了交流。

六、课题研究的启示和今后设想

1、研究启示

课题经过三年多的精心策划、扎实操作和潜心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完成了预期的研究目标。回顾研究历程,我们感触良多,主要的启示是:

①课题的研究方案必须科学合理

“方案”是课题研究的“蓝图”,只有科学、合理,即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精当、研究方法准确,操作措施规范合理,才能使课题研究沿着正确的方向,有步骤地科学操作,研究的结果才会有高的信度。特别是区域性综合课题,无论是理论探究,还是实践操作研究,都具有相当的复杂性,有着许多的变量关系需要去把握,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案,势必引起研究的失范,导致课题研究或受阻或失败。我们深深感到,本课题研究之所以进展较顺利,一个重要有前提在于研究方案的科学、合理。纵观研究轨迹,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主要成果都是建立在扎实按照方案操作的基础上。

②课题研究必须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相结合

本课题研究坚持与我校的新课程改革实践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等紧密结合,从而使课题研究既取得了研究成果,又促进了学校的教育事业发展。这种“双赢”战略,受到了全校师生的欢迎、支持,为本课题在全校范围内综合研究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使本课题的研究始终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③课题研究必须拥有一支互助合作的研究团队

综合性较大的课题一般都有由相当多研究者组成的研究团队,而且在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研究要求等方面呈现出多层次、多角度的格局。这不仅需要核心研究人员之间的互助合作,凝聚智慧,形成合力,增强研究的力度和深度,而且需要面广量大的一般研究者的积极参与,主动配合,认真实施,这样才能使研究真正落到实处,凸现在整体,产生出集聚效应。

2、今后设想

学生发展性学习策略指导对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它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我们决心深入研究,不断拓展研究成果。具体设想:

①进一步完善学生发展性学习策略操作模式

我们认识到,加强学习策略指导,是学生成长、课程改革、学校发展必须不断研究的课题,因此,我们准备从思路、对策、途径等方面细化研究,以科学的对策和更为娴熟的操作优化提高学习策略指导的力度和效度。

②进一步提高教师课堂发展性教学策略指导和学生学习策略运用的能力。

七、结语

尽管我校广大师生开展发展性学习策略指导和运用发展性学习策略的情况已明显增多,但离教会学生真正“学会学习”还有较大的距离。另外教师的发展性学习策略指导的意识和能力、学生的学习策略选择和迁移意识和能力还不够高,我们仍将这方面的研究作为重点研究内容,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新制订研究方案,并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实施,争取有突破性发展。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