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方式的课题研究方案
1、 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的基本特征:在课堂上做到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的观念至今仍影响着部分教师。长期以来,我们培养的学生缺少主体性,缺少自主探究、创新精神,对学生和教育的主体性问题重视不够。弘扬、培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使他们在掌握人类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探究,从而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理应成为现代教育的目标,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作为基础教育,其至关重要的任务是,紧紧把握时代精神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重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探究能力。所以,对小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学习方式研究就显得尤为突出。因此,我们选择了这一课题进行探索。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当前,“自主学习”方兴未艾,但如何使“自主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如何使创新意识的培植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本课题试图以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为切入口,着力解决以下两个问题:一是通过研究,更新我校老师的教育教学观念,重组教学内容、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二是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探寻与探究能力的生成相关联的因素,建立探究学习的运行机制,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品质,形成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 3、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 《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学习,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本课题提出的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是以小学生的个性特征与认知特点为基础,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构建小学创新教育的体系。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一方面通过开展和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学习方式的活动,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探究,培养他们的主体精神和创造精神,培养他们的实践和探究精神,并且培养他们的合作、质疑精神,形成这样的品质、技能使学生终身教育、受益。 另一方面,可以大大提升我校的办学品位,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使我校的创新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和初步创新能力的人提供保障。同时,还可以不断发现新的问题,为今后持续深入地研究奠定基础。 因此,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是顺应时代需要,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对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4、课题研究的依据。 (1)以新课标为依据。《新课程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式。” (2)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强调教学应该创设一种鼓励学习者自我建构知识的环境。在建构主义的教学环境中,传统的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的方式将发生深刻的变化。教师——学生建构知识的支持者,学生——知识的建构。 5、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 (1)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探究性学习成为学生自主自觉的学习行为。 (2)培养学生独立探究与合作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3)让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探究活动,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逐步形成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探究心理倾向。 (4)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探究方法,形成探究品质,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 6、研究的基本内容 (1)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现状调查,找准制约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梳理、总结出我校教师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已有课堂教学经验。, (2)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水平分析模式 (3)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生态环境的构建 (4)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范式 (5)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评估方案 7、研究过程设计(阶段时间划分、阶段达成目标、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式) (一)开题论证(2008年12月—-2009年05月) 1、课堂教学展示 2、论文 3、调查报告 8、、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确保基础条件 我校丰富的教育科研经验和较强的师资力量,为进行该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充足的条件。我校组织部分学生开展专题研究性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已经结题,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确保课题研究时间落实 课题组成员每围绕课题内容进行广泛学习,对课堂教学中各类问题深入探讨,积极发挥课题中专家的理论指导作用,确保全员参与,形成合力。 (3)确保经费投入 学校每年拨出一定的经费投入课题研究,为研究的顺利实施创设宽松、良好的氛围。 预期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方案; |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小学研究性学习报告:“小学研究性作文教…
- 下一篇:研究性学习课题库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