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郭成志创意法科研课题网>> 各组 母课题申报>>正文内容

《创意法教育高效课堂操作的实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中国创意法教育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

 

《创意法教育高效课堂操作的实效性研究》

 

开题报告

 

 

 

 

 

 

 

 

 

 

 

 

 

 

    张继斌 徐曦光

201111

 

 

 

 

 

一、课题的提出

(一)、问题提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越来越需要人们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用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而课堂教学又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真正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实施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在课堂教学上。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改革理应成为新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的主题。在这种情况下,提出这一课题研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大力推行高效课堂,提高高效课堂操作的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学习效率,便成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目前,创意法教育的教学理念正逐渐深入到广大教师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它的科学性,平等性,均衡性以及以尊重每个学生为本的人文性。它较好的体现了公平教育和均衡化教育,贯彻了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开拓出了一个崭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新时代,我认为,创意法教育成果具有如下特色和创新之处:

1、针对世界教育,提出了“双脑教育”模式,从而科学地论证了学生无优差之分的创新理念,有利于实施平等教育。因而,它体现为学生个体发展教育的科学性。

脑科学证明: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主逻辑思维,右脑主形象思维。心理学认为,人的左脑一旦过度发展,右脑就会受到抑制。所以说,在一般情况下,考分高的学生,右脑思维往往被扼杀。所以从右脑思维的角度来评价,最优秀的学生也是最差的学生。而在标准答案的应对下的差生,一般来说,由于左脑受到的训练少,右脑就相对发达。所以从右脑思维的角度来评价,最差的学生也是最优秀的学生。因此,从整个大脑思维的角度来评价,学生无优差之分。

创意法教育提出了“最差即最优”的平等教育理念,认为一般意义上的“优生”和“差生”其实是两种不同思维类型的学生,具有相等的发展潜能。前者为左脑思维型,后者为右脑思维型。教育的关键在于引导前者向右脑思维转换,后者向左脑思维转换。最终实施左右脑和谐发展。

创意法教育认为,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偏重左脑思维教育的弊端,教育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随机调整教育方向,让左右脑思维和谐发展,从而使学生智力得到全面开发,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2、针对我国新课程理念的实施,提出了“最差即最优”的平等教育理念,避免了教师对差生的“歧视”,使每个学生都受到均衡教育,因而它体现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平等性和均衡性。

新课程理念提出“学生是独立的人”。但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被称为“差生”,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差生”被称为“后进生”,但这些都没有揭示“差生”的本质特征,在创意法教育中,“差生”被界定为“右脑思维类型”的学生。他们和“优生”一样具有相等发展的潜能。这个理念的实施,避免了我国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从创造学的角度阐述了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创造力,发挥其潜在的能力,实现最优化发展的理论。

创造学认为,创造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的自然属性。在当前的教育大环境下,学生被以标准答案来评价优差。其实,差作为一种非标准答案,是个人最原始的一种创造品质。因此,最差的学生最具备这种品质,所以说最差即最优。而在现实中,差生因为差,往往被淘汰,其创造能力得不到展示;优生为了远离差,其创造能力却被无情扼杀。

哲学证明:对立统一规律认为,事物之间是对立的,同时也是统一的。优与差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可以互相转化。物极必反,最差即最优。通过这一教育理念,我们将认真面对每一个学生,不放弃每个学生,不歧视所谓的“差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3、实施创意法教育理念,形成了“简易”教学的学案模式,在国内外影响巨大而深远。

创意法教育认为“简易才能减负,减负成就素质”。在现实环境中,我国教育的应试教育倾向将在一定的时期内客观存在。实现创意法教育理念的最佳途径是研究一种“简易教学”模式,让学生人人都学得会,让人人高效地进行学习,从而获得自我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创意法教育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①、学生是平等的,毫无优差之分,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不同,形成的知识体系不同,学生运用“创意法”,全面开启“左右脑”,形成“最有用的”知识体系,为走上社会打好基础。②、教育方法有了明确的方向。教师运用“创意法”,形成“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及高效课堂在落实和操作上的实效性在教育教学中就显得异常重要,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把“最差”生的创意思维“展示”,使之转化成“最优”生,从而激发“最差”生的智力潜能和学习积极性。②、把“最优”生被应试教育扼杀的创意思维 “激活”,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最优”,使他们知识更全面更实用。③、把“一般”生的创意思维“修复”,使之转化成“最优”的学生,促进学生的积极转化。

总之,创意法教育使我们明确的认识到:不放弃每一个学生,针对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对学生一律实施平等教育,尽量做到真正能开发每个学生的创意潜能,真正使每个学生都达到“最优”化,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成长为国家有用之才。同时,对教师能有意识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灵活的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主导作用,必将起到积极地指导意义。

为了更好地将创意法教育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负担,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愉快、高效的学习,使他们进一步获得更多的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我们特意申报了《创意法教育高效课堂操作的时效性研究》这一独立课题,以研究探索出针对学生个体的发展教育措施方法、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教育和因材施教之道、教师关于高效课堂的实效性的操作与落实等诸多教育教学成果,努力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课题申报之初,我们作了充分的前期准备,进行了大量的文献研究,国外关于教师课堂行为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标准。(2)教师角色行为的研究主要是将教师角色行为置于角色规范、角色期望、角色背景、角色一致和角色冲突等常用的角色观念下进行的,并且这些研究几乎都是与教学效能的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国外学者对师生互动行为的研究,虽然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是基于全班学生的特性这种内在教学情境而进行的。

而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研究认为:教学就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们开始关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等,有效教学因此诞生。

有效教学研究有影响的国外以赫斯特为代表,他认为下列三种情况可以称得上是有效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教师传授的大部分学科知识,而且学到许多其他知识;上课结束很久,学生还在继续研究和探讨上课内容;不是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渴望学习。国内有代表性的是崔允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允教授的观点主要有:“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教师要有全能的观点”,“教师要有时间和效益的观点”,“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

国内有效教师行为的专题研究虽然较之国外起步较晚,但研究内容与国外的研究基本相似,只是在具体表现形式上有所区别。它主要集中于教师行为的有效性、教师行为的结构、新课程中的教师行为等问题上,且教师行为的有效性研究,与国外的教师行为标准的研究有着很大的重合之处,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师行为的效率;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研究则与国外的教师角色行为研究有异曲同工之处。

创意法教育高效课堂操作的实效性研究”这一课题旨在通过研究和实践,寻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入手,努力提高课堂上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实效性,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为了更好地将创意法教育更深入地体现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之中,实现高效课堂操作的实效性;更好地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进一步获得更多的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我们本着“让教学催生课题,以课题促进教学”的策略原则,研究提出了《创意法教育高效课堂操作的实效性研究》这一重要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创意法教育高效课堂操作的实效性研究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成才。

1)、开展创意法教育高效课堂操作的实效性研究,能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枯燥的被动学习为快乐的主动学习。

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通过创意法教育高效课堂操作的实效性研究与实践,为学生提供有效学习策略指导,发展多样化的学生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实现新课程标准三位一体目标。这正是本课题理论和实践的亮点所在。

2)、开展创意法教育高效课堂操作的实效性研究,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学生,教学必须服务于完整的人的成长。学生的发展是在“日常情境中的学习成长”,是“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成长”。新课程主张以人为本,以学促教,教学相长,追求教学整体效应和最大价值,创意法教育高效课堂操作的实效性研究与实践,注意学生的意义建构,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注重学生“全体”、“全面”、“全人”的发展。这正是本课题理论和实践的核心所在。

2、创意法教育高效课堂操作的实效性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研究型教师队伍;

1)、开展创意法教育高效课堂操作的实效性研究,能有效地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从教学理论上看,教学操作的实效性研究可以帮助教师从整体上综合地认识和探讨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多样化的表现形态,更新教育理念,有利于从动态上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学操作的实效性研究既是教学过程理论体系的具体化,又是建立在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的,既具体、简明、可操作,又具有概括、完整和系统性,通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考察,立足于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及其行为的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适达到对不良的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和改善,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

2)、端正教师开展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科研工作中的务实态度,为学校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研究型教师提供经验。

通过创意法教育高效课堂操作的实效性研究与实施,将改变以往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文本知识的研讨,以教授知识为主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而更多的关注学生情况,关注教学改革,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促进每个学生快乐健康的学到更多知识的因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提高学习能力。老师们将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加大这一课题研究的力度,在实践中获得一些可行性强、实践性强的理论参考和借鉴依据。从而使老师们走上教学课题研究之路,为学校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研究型教师提供经验。

3、创意法教育课堂教学操作的实践性研究与实践有利于迅速适应国家特别是山东省教育厅推行的新课程改革;

创意法教育课堂教学操作的实践性研究与实践,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解决课堂教学上的诸多问题和环节存在的困惑的办法,可以寻求到或构筑起具有可操作的既符合时代要求和教育规律,又带有学校特色的、民主与创新型的,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课堂教学方案、办法或模式。

创意法教育高效课堂操作的实效性研究与实施,抓住“实践与活动”、“合作与交往”“差异发展”这些重大命题, 探讨通过教与学活动,个体与群体的交往活动,学生是如何学会学习、学会发展的。在强调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文化性及主体性等特质基础上,将实践活动、交往、主体性作为理论基石,为重新建构现代教学的教学策略理论框架,提供一个新的解释系统,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思辨的提升,理性的思考。

创意法教育高效课堂操作的实效性研究与实施,将有助于更好的落实国家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深化山东省课程改革实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全面实现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4、创意法教育课堂教学操作的实践性研究与实践有利于提升山东省邹平县第一中学的办学品位和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永远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加大教师教学课题研究,改革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是提升教学质量的突破口。

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实践和推广,使广大教师关注教学细节,努力实现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操作的实效性,努力打造“堂堂都是高效课堂”的教学理想,必定能够大幅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以“求真务实”的科研为导向,促进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中心,重视高效课堂操作的实效性,重视教学理论建设,也将不断提升邹平一中的整体办学品位,有利于实现学校办学效益的最大化,使学校各项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使课题研究组各位成员广发阅读与本课题有关的书籍报刊杂志,开拓理论视野,可以从理论层面上深入研究学科特色的含义,便于一线教师准确把握学科本位特征,以更有利于用好教材,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策略。同时,转变教师的思考角度在给教师减轻教学压力、给学生减轻课业负担的情况下,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学习借鉴专家高效课堂理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摸索探究形成一套自己的行之有效的高效课堂操作的实效性研究理论和课堂教学模式来。

2、实践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结合了创意法教育理论,重视人的发展,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来研究当前的教育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有利于构建生气勃勃的课堂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信心,培养学生自控能力,有利于学生个体与群体的和谐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和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高中学生在校发展最大化和终身发展潜力的最大化。

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能够极大的调动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常态教学研究统一并规范到课堂效率研究上来,是教学方式方法的一次有较大意义的变革,充分挖掘体现学科本质特点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师生的互动作用,变革教学模式。促进师生和谐发展,最终达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要建设高效课堂,关键在于教师。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也有利于我们专业素养的提高,从而影响和带动学校广大教师有意识地充实自己,精研教学理论,提升自身教学艺术,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本课题在研究与实践的同时,注重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组织才能和管理技巧高超、人格素养健全的教师队伍,

(四)、我校的教育形势,老师的研究现状

山东省教育厅、滨州市教育局非常重视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和管理工作,积极引导进行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的改革,近几年,多次组织了各市县教育教学研讨会,通过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的“四新”影响、促进了各学校的教学工作,更新了老师们的教学理念,调动了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高。200910滨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召开了“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我在会上第一个(共四人)做了“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的典型发言,收到与会同仁的一致好评,此发言稿已经整理发表在高中版《语文报》上。在此背景下,我校提出大力开展“高效课堂教学研究”的号召唱响了高效课堂研究的总号角,激发了老师们的研究动力,形成了良好的高效课堂操作的实效性研究氛围

总之,在实施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校始终将优质高效课堂的研究作为重要突破口,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不断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大胆创新教学管理机制的同时,总结出“以生为本”,狠抓教学各个环节实效性,确保45分钟课堂教学质量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因此,我们这个课题——《创意法教育高效课堂操作的实效性研究》应运而生。

二、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一)、课题界定及支撑性理论

创意法教育:创意法即“创立新意之法”。教研者以自己的求学和从教经历为研究素材,将“创意法”界定为:以“最差即最优”为主要判断思维特征的创意方法。将创意法引进教育,作用于学生、教师和家长等教育个体,即为创意法教育。它的指导意义在于:1、具有科学性,从而科学地论证了学生无优差之分的创新理念,有利于实施平等教育。2、从创造学的角度阐述了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创造力,发挥其潜在的能力,实现最优化发展的理论。3、“教师眼中无差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从而为教师开发每个学生的智力,增强了信心,同时也提供了理论依据。

高效课堂:是指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活动都高效地指向于学习,产生有效的反应,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的教学活动形式。也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简单说,“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它主要研讨两大方面,即教师与学生,也就是教与学,研究主导和主体及二者的关系。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是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高效课堂教学理念是新课程改革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建构这样的学习方式对教师教学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中,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验独树一帜。在“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地发展”这一核心价值观下,“新基础教育”从对教学设计的要求开始,经实施教学过程,到反思和重建,向教师提出一整套教学行为的新要求,并通过这些行为推动教师回到“研究”之中,从而促进教师发展。经过长达10年研究形成的报告及叶澜教授完成的《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重建教学评价观》,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操作的实效性,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环节设计、操作的具体行为和学生学习的情感投入、心理接受、学习状态与具体活动。学生在课堂上收获大,学习效率高是课堂教学操作的实效性的唯一指标。也指新时期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中实际产生的教学效果问题。即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能够迅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帮助学生夯实知识基础、培养学习能力、提高创新精神的最佳效果。有效是指效率、效果、效益。效果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相吻合的程度;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之比;效益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全体学生素质和个性的最优化发展。因此,实效性评价的标准,应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学生得到发展是高效教学,学生得不到发展是低效教学或无效教学。

高效课堂操作的实效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完成指定的目标,根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是指抛弃那种无效的教学环节和教学细节的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而言的。

1、建构主义理论。现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学习要建构关于事物及其过程的表征,但它并不是外界的直接翻版,而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包括原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对新信息进行加工而建构成的。

2、教学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理论认为: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方式,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等等。要达到最优化的关键:一是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质的东西,确保学生能掌握这些内容;二是选择能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方式,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3、多元智力理论。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加德纳提出了关于智力的新理论——多元智力理论。他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倡导教师角色、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在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的全新的个性化的教学理念和最优的教与学的方式为提高课堂活动操作的实效性教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4、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研究认为:教学就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们开始关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等,有效教学因此诞生。

5、学习金字塔理论。美国教育和培训界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学习金字塔”(Learning Pyramid),用数字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的内容(平均学习保留率)有巨大的差异。

第一种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美国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6、小组合作学习理论。小组合作学习理论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各国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其具体形式和名称上不甚一致。如欧美国家叫“合作学习”,在前苏联叫“合作教育引”。综合来看,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主要调查在该课题研究之初,有效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2、文献研究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

3观察法研究课堂必须观察课堂。本课题将采用两种方式实地观察课堂:一是日常课堂观察,即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观察学生的学、审视自己的教;二是局外结构观察,即课题组组织参与研究的教师深入某位教师的课堂,带着研究的问题,按照一定的程序,采用明确的观察提纲或观察记录表格,对课堂教学现象进行观察、记录。

4案例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将经常选取典型的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形成有鲜明个性的一批体现课题研究特色、具有参考价值有效教学案例。  

5叙事研究法:教育叙事研究,即教师以叙事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诠释。本课题积极倡导教师开展教学叙事,在叙事中反思自己的教学,在反思中深化对教学问题或教学事件的认识,在反思中提升原有的经验,在反思中修正行动计划,在反思中探寻教学事件或行为背后所隐含的意义、理念和思想。

6、经验总结法:本课题的研究,将注重实际、注重实践、注重实效。在大量的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积极做好个人、子课题、总课题的理论、实践的经验总结,注重过程与结果的双翼齐飞,总结成功的经验,并适当进行理论上的提升。
    7行动研究法:强调对课题的反思与研究,发现、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改进措施,拟定改进计划。

(三)、课题研究的重点:

我们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2、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研究。
    3、通过“备、教、批、辅、考”等常规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效率。
    4、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

5、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
    6、积极实施小组合作互助学习。
    7、实行“因材施教、因材施学、因材施练”。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内容主要针对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效率低、效果差、效益小的问题,选取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一边研究一边实践,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革措施。

1、围绕新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育理念。

旨在研究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性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步建立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学生观、教学观、质量观与评价观,创设基于师生平等交往的民主、互动、合作的教学关系。既有理论的研究,更有在理论的指导下对现行的中小学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合理而可行的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有推广价值的教学策略。

2、构筑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又带有各校特色的高效、有创新性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的教学策略;进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各个因素研究。

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实际与评价要对现行的课堂教学从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全面深入的微观分析。对课堂教学环节要观察、听课、评课、个案跟踪研究;对课堂教学结构要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的辅助媒体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师生言语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的时间和效率进行分析研究;对筛选、提炼各科有效教学策略并加以验证分析;探究课堂教学过程优化的方法,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务实创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具体可分为:1、教学准备的效性。2、课堂教学的效性。3、教师诱导与点拨的实效性。4、训练检测的效性。5、课后辅导的效性。6、教学评价的效性。

3、探索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方式、方法和途径;提供一系列解决学校课堂教学及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可操作的策略;进行高效课堂的实效性操作教学模式研究。

在课题的研究中,将突出探索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实际如何有机融合,把理念落实到课堂,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将重点探究化课堂教学的策略,并构建传统与革新有机结合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将开展课堂教学中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矫正研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开展后进生的多元评价研究,让我们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以促进学生全面素养的整体提升等等。  

4、高效课堂操作实效性的教学评价激励策略研究;建立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评价体系。

课堂教学实践与评价研究包括教师教的实践和学生学的实践,教师教的实践和学生学的评价。本研究的重点放在教师的教学实践的有效性的评价上。从理论层面考虑,课堂教学实践复杂多样,又是随教学情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教学理念又会产生不同的教学实践,因此本课题研究范围限定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实践的实效性上。评价主要是关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实现程度。从实践层面考虑,各种教学实践在操作上往往不在一个水平上,大到选择教学方法,小到对某个知识点过程的讲授,因此本课题将课堂教学实践与评价研究范围限定在课堂教学环节和课堂教学过程上。

四、预期目标

1本课题的理论创新之处:

从研究的理论上看,本课题着重根据创意法教育理念和课堂教学操作的实效性理论,坚持“开启双脑智慧”“教师眼中无差生”、面向全体和平等教育原则,突出教学的“有效性行为”意识,实行“因材施教、因材施学、因材施练”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式学习和团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从研究的范围上看,本课题着重从我校教学实际出发探讨高效课堂操作的实效性问题,具有校本特色;从研究内容上看,本课题侧重于重建课堂,改变和重塑高中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探索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效课堂操作的实效性教学的基本模式;在研究的类别上看,本课题属微观、应用研究,主要是借鉴相关理论指导行动研究,在行动中印证、丰富理论。在行动中提升教师的理念,改变教师惯有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使课堂教学发生结构和性质的变化。

2、研究目标:

创意法教育高效课堂操作的实效性研究是以现代教育观念和理论为基础,通过选择、设计和实施具有前置性和过程性相结合的教学方案,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解决教学问题而进行的研究。旨在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操作的实效性,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与教师的专业成长的目标。通过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策略研究具体实现以下研究目的:

1)“以学生发展为本”,形成教师对有效学习指导的具体策略和一般性策略,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构建学生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平台;

2)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形成教师对有效教学实验的通识策略和个性化策略,构建教师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模式;

3)构建理论支撑框架,实施具有可行性,操作性的有效课堂案例研究的实验方案;

4)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有效学习和教师的有效授课形成有效的评价标准及评价体系;

5)结合学校及学生实际,激励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行“教”和“学”实效性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大面积提高学校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6)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和课堂教学操作调控能力,并为兄弟学校的课堂教学提供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性较高的新鲜经验。

7)提高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育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使学校成为务实型和研究型的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们将用二年的时间,对高效课堂操作的实效性进行探索实践,对教学过程各个环节进行反思总结,建构起自己的一套新的教学举措,力争形成自己的有效教学新模式和评价体系。

 3、研究成果:

1)论文:研究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以系列论文的形式参加各级教学论文评比,编印论文集,并争取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
   
2)课例:在区级以上教学研讨会上上观摩课,编印教学设计和案例集,并保留教学实录的影像资料。

3)阶段性研究报告:5000字左右,通过专家评审,力争在市级以上获奖或发表。

4)课题结题报告:5000字左右,通过专家评审,力争在省级以上获奖或发表。

5)资料汇编:《关于高效课堂操作的实效性探索与研究》的研究方案、结题报告,参加课题研究教师的课例、案例集,以及经验总结和科研论文集。  

五、课题研究任务分工

课题研究一经确立,立即召集课题组成员开会研究,制订相关措施和计划,下达任务,明确责任;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通过举行研讨课,发现问题,完善操作思路,进一步补充、完善“高效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高,使之更具有针对性,更具有实效性。开展教研组内研究,组织听课小组听课、评课;围绕“高效课堂教学”开展校内优质课大赛活动和教学研讨会;每个月以教研组为单位,对备课组以打磨成形的的课堂教学实效性探索课进行验收,组织组员外出学习考察,解决研究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提升理论知识,争取有一定的成果,形成高效课堂操作的实效性研究优秀案例

(一)、学科子课题初步设想:

1、高效课堂中教师诱导与点拨的实效性研究与实践。

2、高效课堂与有效作文教学策略研究实验。

 3、高效课堂教学有效情境创设策略研究。

4、高效课堂教学引领式提问操作策略研究。

 5、高效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研究。

 6、高效课堂教学具体操作的实效性实践案例研究。

 7、高效课堂中有效学习指导和学生有效学习行为研究。

8、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效学习和教师有效授课评价标准及评价体系研究。

(二)课题研究任务分工如下:

张继斌:指导课题研究,负责宏观规划,整个研究过程的具体指导实施。

徐曦光:课题研究策划人,设计课题研究方案,撰写研究报告。

刘朋:高效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作文教学研究。

石春花:高效课堂中有效教学行为的策略研究与实践。

乔荣:高效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交流方式的探索研究。

刘清:高效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环节和课堂教学结构研究。

郝向华:高效课堂训练检测、阅读指导、教学评价的效性研究

袁玲:高效课堂可行性操作的有效课堂模式研究与整理。

马桂芝:高效课堂可行性操作的有效课堂案例研究与整理。

白静:高效课堂中有效学习指导和学生有效学习行为研究。

王济山: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有效学习和教师的有效授课形成有效的评价标准及评价体系研究。

六、进度安排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二年,自20119月~20138月止。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19 - 201111月)

① 查阅文献,收集国内外最新的课堂教学研究资料,组织研讨,分析论证。

② 组织调查部分学科的教学课堂现状,分析课堂教学高效与低效的特征,完成调查报告,确立课题,完成课题研究方案。  

③ 组建课题组,组织子课题主持人和骨干成员培训会,提高具体任务和要求。  

2)实施阶段(201112-20136月)

① 分工落实。

② 进入课堂,通过听课、评课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研究典型案例。  

③ 通过同课异型、异课同型等赛课及分析完成有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阶段实验报告。

④ 邀请专家会诊,引领解决实验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形成有效性课堂教学实施的策略。

⑤ 积极阅读高效课堂教学专著理论,研究分析,形成一整套自己实用的可操作的教学措施、做法,并做好总结梳理,完成论文在各类教学期刊上发表

3)总结阶段(20136月—20138月)

① 收集、整理子课题结题报告。

② 撰写总课题结题报告。

③ 总课题结题大会。

④ 经验成果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应用。

七、课题组织

1、人力保障:以课题组为核心,聘请有关专家学者与校内外教师一起开展合作研究,形成优势互补的研究队伍,各课题组成员分布在三个级部,便于搜集各方面信息,知识面比较广,且都有参与省级课题研究的经历,都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实践经验和课程改革实践的研究兴趣。

2、组织保障:以语文组为主要课题实施单位,建立上下一体、内外结合、协作攻关的研究组织;研究是以课堂教学实践、反思总结等为主要研究方法,是基于我们实际的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研究,适合于一线教师,参与人员比较稳定,科研时间都有保障。

    3、物力保障:①学校教学设备先进。学校100多口教室都有多功能网络教室,每个班级教室都配有高配置的电脑和先进的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并且每个教室都有闭路电视,VCD和广播,;学校有6个大型图书室——藏书丰富,2个大型的电子阅览室,还有电子备课室、文印室等;文印室拥有6台电脑同时使用。每位教师都有电脑和宽带。

②资料准备充分。学校图书馆有各种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研究高效课堂的期刊书报杂志,校园网为老师查阅材料提供便利,电子图书馆可以为实验老师提供最新的素材,尤其是可以从许多网站中得到更新、更快的关于研究高效课堂的实效性操作的最佳材料。

4、制度保障:建立课题定期活动制度,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每月组织教学研究课或观摩课,在教学中尝试。积极教科研学习,浓厚课题研讨氛围,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每月开设听课、评课、说课活动,探讨取得成绩和存在问题。每学期举行一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论坛,收编教师优秀论文集并组织投稿。

四、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文献:

1、《高效课堂22条》中国教师报    李炳亭

2《创意法教育原理》    郭成志著

3、《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  泰州市泰东实验学校

4、《有效教学方法》 D鲍里奇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5《从发现身边的问题做起——教师教育科研的起步》    张金华

6《怎样做好规划课题申报——基于岳阳市2009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   严雪梅

7、《有效教学》 陈厚德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8《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基本要求》   李倡平

9《岳阳市教育科学20092010年规划课题指南解读》   徐胜成

10、《有效教学论》高慎英,刘良华  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11、《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 Linda Campbell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9 

12、《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创新》靳玉乐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3《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    崔允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