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郭成志创意法科研课题网>> 各组 子课题申报>>正文内容

陈新明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常德市鼎城区灌溪镇中学《校园文学活动与作文教学研究》课题组  丰杰伟  

目录:  

第一单元  

1、巴东三峡——刘大杰  

2、周庄水韵——赵丽宏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赵丽宏  

4、走进纽约——刘成章  

写作:写一篇游记  

我的学习目标:  

1、学习写游记的方法,按浏览的顺序写景物;  

2、学会合理选材,抓住游览重点,详写过程;  

3、描写景物时融入自己的感情,力求做到情景交融。  

我的学习过程:  

一、生活导入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古往今来,多少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无不向往美丽壮观的大好河山,闲暇之时最爱游山玩水,游玩之后,就会诗兴大发、流连忘返,留下千古名篇,你游览过哪些名胜古迹?哪些美丽的地方?你能不能再现当时的情形,写下你的所见所闻呢?如果我们把自己参观,浏览过的一些地方的所见所感记叙下来,这样的作文就叫参观游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作参观游记吧。  

教师写出作文供选题目:  

a××游散记  b××——我心目中的圣地   c、我游览了××  

d、走进××    e、……同学们亦可自拟题目  

二、基本功训练  

1、知识点学习  

师:你知道游记与我们平日学的记叙文有什么异同吗?  

:在文章中都能体现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游记更注重于“先游后记”要突出游的过程和感受。  

:在写作文中要体现“游踪”。  

师:很好。在浏览过程中按照见到景物的次序来写景物,一般我们会怎样去观察景物呢?  

:我会采用定点观察,就是站在景点的某一位置对景点进行由远及近的观察,或登上高处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上进行观察。  

:还可以采取移动观察,就是随着浏览者脚步的移动变换位置一处一处观察。  

师:很好,我们明确了游记写作时要注意到的游踪和观察方法之外,还得要注意在参观浏览的活动中看到的景物很多,我们不能记“流水帐”,而要把看到景物中印象最深的写下来,其余的可以写得简略些。  

生:我觉得写游记时,应把开头和结尾写得简略些,开关只要交待清楚时间、地点和人物就行,如《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就是这样。而结尾应用议论或抒情的方式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样文章有头有尾,给人一个完整的印象。  

师:对,在写作中要注意自己的情感的流露。对山水游记,所抒的情应是对大自然的赞叹,对古迹名胜则应表现出对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辛勤的赞美,抒情应是在紧张关头,画龙点睛,吐露出心中的感想。  

生:我知道文章除了景能迷人之外,更要注意情要感人,要自然而然的流露而不能滥情,为情写情……  

师:很好,我们明确了写游记中的重点,现在就以“走进桃花源”为题,来说说写作的思路吧!  

:我会以千古名篇《桃花源记》激情开头,重点写桃花源的奇山异水风光。  

师:好,在记游中引用一些民谚典故,更能增强景点的文化历史底蕴,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与景点的神秘感。  

:我到桃花源去过几次,可现在要我回忆构思,脑海中却总是空荡荡的,觉得没什么可写。  

师:建议你首先明确景中具有代表性的景点,如桃花源记的石刻碑、方竹、秦人洞、桃源擂茶等自然景观与人为景观结合起来,再选其重要的进行描叙。  

生:我觉得在写作中不仅要体现游踪,抓住重点景物进行描叙,还得调动联想想象,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才能将文章写得生动有趣,将景区特点呈现在读者面前。  

……  

2、知识点演练  

判断正误:  

①对于我们看到的特别好的景物要进行具体地描写,突出重点。要描写出它们的位置、大小、动态、静态、颜色等。(     

②写游记就是写一篇记叙文,全文只要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交待清楚就行了。(      

③写作素材除了要展现出它原生态的一种美感之外,我们还得挖掘与此相关的人文、历史景观。(      

④为了使文章声情并茂,我们在写作中要恰当运用记叙、描写抒情、比喻等表达方式。(      

(①√  ②×  ③√  ④×)  

三、题型训练  

1、选择题  

①指出下列句子运用倏方法不当的一项是(     

A、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梨花。  

B、南京的“金城”摩托车在广交会上赫然登场。  

C、阅览室里安静得连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D、谁会欢迎脱离实际的空头理论家呢。  

(答案:A)  

教师的解析:  

A句把红润的脸蛋比成盛开的梨花,但梨花是白色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存在逻辑错误。B句把“摩托车”赫然登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它们动作。C句教室里很安静,连针掉在地上的细微声音都能听见,显然运用了夸张,突出了“静”。D句运用了反问,强调空头理论家的危险,故而本题备选答案为A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  

b、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c、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d、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A、比喻、拟人、对偶、夸张           B、拟人、拟人、对偶、比喻  

C、比喻、对偶、排比、比喻           D、拟人、对偶、排比、夸张  

(答案:A  

教师的解析:  

a句把银波比成鱼鳞,突出波光粼粼的特点,运用了比喻修辞。  

b句“根”“紧握”地下,叶“相触”云里赋予人的情感动作,运用了拟人修辞。  

c句是两句对仗较工整,结构相似的句子,运用了对偶修辞。  

d句强调太阳出来后像“下”了火,极力渲染“热烫”的程度,故而运用了夸张,因此本题应选A  

2、讨论题  

以“走进桃花源”为例,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游记”?  

师:虽然写文章没有固定的框架模式,常说“横秀成岭侧峰,远近高低各不高”,但是我认为在写作时一定要注意文体特点,游记就要侧重于“游”和“感”。  

生:在平日的参观游览时,为了赶时间,我常常是随着人流涌进,只是走马观花,记住了大致的景点地名,而没有对景区的风光特点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  

师:的确,出于各种原因,我们有些时候的游览过于粗糙,没有将景区的特点进行细致观察,脑海中印象不深刻,但是“百闻不如一见”,相信你能根据回忆将脑海中的片断连接起来,呈现给读者。  

生:我打算将先后几次到桃花源的见闻感受以对比的方式写出来,写出桃花源旅游开发中勃发的生命力……  

师:当然可以,你还可以仿照《周庄水韵》课篇布局,写出名胜的时代特色。  

生:我想重点突出“方竹”亭的神秘和“秦人洞”的特点,可是我对“方竹亭”了解得较少,有谁能帮我查查补充相关的资料的吗?  

师:这个我愿意在科学客观的基础上给你讲解一下,这个重点选得好,更能突出桃花源的神秘色彩。  

生:我能不能在写作中讲叙桃源人的环保问题和游人的不道德行为?  

师:我想这是可以的,但一定要注意主次轻重的关系,千万不能把这个内容说成文章的重点了,否则会造成文章的本末倒置。  

……  

四、学以致用  

1、比较阅读  

(我出示先行准备好的两篇习作,《九江游》《桂林阳朔》)  

、生……品读,交流:《九江游》在时间顺序的安排之下详略得当的描叙了九江风采,而《桂林阳朔》在空间地点变换下,多用名句写出了阳朔的变迁和自然风光,更显人文景观。  

2、牛刀小试:  

①选好题目上,组织好材料;  

②列好提纲,明确游踪;  

③情景交融,事景交织;  

④打好草稿,自读三遍,修改誊抄。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