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明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特殊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常德市鼎城区灌溪中学《校园文学活动与作文教学研究》课题组 文贵明
目录
第三单元:
9、春(朱自清)
10、济南的冬天(老舍)
11、竹林深处人家(黄蒙田)
12、树林和草原(屠格涅夫)
写作——描写景物
第三单元写作训练:描写景物
我的学习目标:
1、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
2、尝试对景物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能融入个人的情感 。
我的学习过程:
一、导入
穿梭于唐风宋雨中,我们感受到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遗憾;体验到了“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的满足;品味到了“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不舍;咀嚼了“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苦……大千世界,一花一草皆显情,今天这一节作文课我们就一起就一花一草皆显情来作一些探讨。
二、比较两个语段,初步感受景物描写。
1、深蓝色的夜空,犹如天鹅绒一般。空中镶着一轮皎洁的明月,月光轻轻地洒在湖面上、洒在湖边的古树上。树枝上,有两只小鸟儿相互依偎着。一阵微风拂面,湖面荡起一圈圈涟漪……
2、深蓝色的夜空,犹如天鹅绒一般温柔、神秘。空中镶着一轮明月,月光轻轻地洒在宁静的湖面上、洒在婆娑的古树上,空气里都弥漫着淡淡的清香。树枝上,两只小鸟儿相互依偎着,偶有几声低语,似乎不忍打破这份静寂。一阵微风拂面,那种特有的舒适让我的每一个细胞都有无法言语的惬意,我几乎醉了,什么也不愿去想,只独自默默地伫立着,任大脑在美中陶醉,任心在美中徜徉……
师先出示语段1:你觉得这段文字美吗?为什么?
师再出示语段2:我们再来看一个语段,你感觉如何?为什么?
师总结:山水有情,草木知意,优秀的写景文章绝不会为写景而写景,它往往通过写景来抒情,使情景交融。
三、引导学生体会同样的景物可以表达不同的感情。
(一)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再看两段文字,你从这两段文字发现了什么?
1、弯弯曲曲的山路在村庄里四处延伸,道旁的桃花从枯树编成的栅栏里拽着桃树枝向路中间探过来。花朵怯生生地在枝头上颤动着,象是小孩子们新奇的眼神,注视着一个寂静的世界。匆匆而过的路人一不小心触到了满枝的桃花,那将谢的花瓣,像山野里走着的农人随口哼出的小调,像嬉戏的孩童挥舞的小手,挠痒了野地敞开的胸膛,让人心醉。
2、夜已三更,空气中弥漫着冰冷冰冷的味道,幽暗的月光下,只见枝头的桃花花容憔悴,黯然失色,死赖在枝头上苟延残喘。一阵无情的晚风吹过,桃花纷纷零落,像是从天堂坠落的女子。她们在风中乱舞,企图借助那微弱的气力,躲避死神的召唤。可一切都是无济于事,不多时,树下已是落红一片!黛玉只此情景,不禁缓缓吟道:“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学生讨论后师总结明确:
同样的景物可以表达不同的感情。当然,同样的感情也可以借助不同的景物来表现。比如同样是忧国之情,杜甫写下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范仲淹写下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总之,客观景物一旦被人使用,就蜕掉了原来的中性性质,浸染上了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于是便化景物为情思,使情和景浑然一体,无分你我,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四、出示一段例文,讨论景物描写的方法。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怎样才能做到景中见情?
落日如一颗水灵灵的红草莓点缀在暮霭笼罩的山尖,横过头顶的归鸟翅膀上涂着夕阳粉红的胭脂,摇曳的芦苇,像少女飘逸如诗的秀发。我一边吹着竹笛——显然是不成曲调的呜呜声,一边大踏步地把苍茫暮色下的动人风景甩在身后。这时我觉得自己成了一个漂泊天涯的江湖侠客,心里汹涌着英雄纵横天下的豪情。
请四人小组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师生交流。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总结:
1、进入情景,心中有情。
2、展开联想,移情于景。
3、融入感受,情景交融。
五、出示一副图片,进行热身练习。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试着写写景物,来个实战演练?我们先来个简单的好不好?请看这副图片。
1、你看到了什么?用一个很简洁的句子表述一下。
的露珠迎着初升的朝阳,停在 的叶子上。
2、展开我们的联想,融入我们的感受,让景物更灵动些。
学生试写,老师随时点拨。
师:看到这样美丽的景色,老师也忍不住用自己并不能生花的妙笔写了一段文字,在同学们面前献丑了。
清晨,初升的朝阳毫不吝啬地把千万缕阳光洒在翠绿的叶片上。晶莹的露珠在绿得发亮的叶子上滚动,像一颗颗璀璨的钻石在叶间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他们有的眨巴着大眼睛好奇地互相打量着;有的嬉笑着,追逐着,打闹着,不信,你屏住呼吸,侧耳细听;而有几个则早已迫不及待地在叶片上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深深地吸一口这初夏的早晨赋予的清新,看着叶片上调皮的小精灵,心中不禁荡漾起无限的怜爱!
六、出示一副图片,进行课堂练笔。
师:不再进行讨论,自己来尝试着独立写一段景,好不好?请看下面两副图片,任选一副图片进行景物描写。
生独立完成,师随机个别指导。
交流写作成果。
七、总结。
罗丹曾说过:“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同学们,用我们的一双敏锐的眼眼去观察美景,用我们的一颗美好的心灵去感受美景,我们手中这支生花的妙笔就一定能描述出大千世界的万种风情!下课!
google_protectAndRun("ads_core.google_render_ad", google_handleError, google_render_ad);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李庆超简历表
- 下一篇:中小学学科教学创意法教育研究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