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郭成志创意法科研课题网>> 各组 子课题申报>>正文内容

《创意法教育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结题报告

《创意法教育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结题报告  

    20093,我们在中国教育课题网上接触到十一五国家重点课题《创意法教育》申报通知。通过近2个月的学习和审慎的咨询,我们初步了解了创意法的原理和它奇妙的实施效果。通过阅读郭成志老师的相关资料和多次沟通,我们深为郭老师的思想、成就和个人魅力所折服。6,我们全组成员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申报了课题。7月正式立项,8月开始实施。经过近一年的紧张学习和辛苦实践,创意法教育,在我校生根、开花、结果。创意课堂生动幽默,别开生面;《校园创意报》文采飞扬,生机勃勃; 创意网校答疑解惑,红红火火。 创意法教育研究给我校作文教学注入了活力,它有如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学生的心智,全面促进了语文教学,也带动影响了其他学科.现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特申请鉴定,结题。  

   

   

   

一、     问题的提出  

1、社会因素:现代教育需要教师培养创造性人才。在科技迅猛发展、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培养创造性人才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进步的需要。  

作文教学更强调以人为本,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但是,长期以来,传统的作文教学违背写作和学习规律,纯章法、纯技巧的授受和“考场作文”反复操作的写作教学现象十分严重,致使学生作文没有个性,思维不活,缺少创意,人云亦云,无真情实感,因此人才的培养需要我们进行作文教学的改革。  

2、学校因素:在过去的作文教学中,教学效率不高,弊端甚多,缺乏明确的训练要求、系统的训练内容、周密的训练计划和科学的训练方法。因而,学生的文章大多是千篇一律的缺乏生气、缺乏灵性、缺乏体现自我的创意。有些被定义为“差生”的学生,有时也不乏有语言鲜活、闪动着创意火花的优秀之作。但由于不符合传统作文、应试作文的要求,教师怕“剑走偏锋”而“不保险”,将其视为“另类”作文而扼杀掉,实在令人扼腕。广大一线语文教师急切呼唤有系统的理论来阐释、来指导初中的写作教学,及时修复激活学生的创意思维。  

新一轮课改在我校已开展4年了,新的理念、新的模式、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改革确实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听过多节校公开课后,我们却分明地感悟到,热热闹闹的背后,学生思维的僵化,情感的缺失,语言的贫乏、苍白和空洞。怎么办?如何能真正找到学生学好语文的捷径?  

在语文教学改革流派分起之时,更是我们一线教师苦苦探索之际,我们在中国教育课题网上了解到了郭成志老师奇特的创意教学法。我校成为“创意法实验学校”,我们深感荣幸。我们在创意法的指导下努力探索、勤奋耕耘,走出了一条符合我校教情、学情的作文教学之路。  

二、     依据和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依据是 郭成志 老师提出的奇特的理念:创意法+脑科学+辩证法。脑科学证明: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主逻辑思维,右脑主形象思维。当前教育主要以标准答案来考试学生,标准答案的应对从脑科学上来说是一种逻辑思维训练,是一种左脑思维训练。而心理学认为,人的左脑一旦过度发展,右脑就会受到抑制。所以说,在一般情况下,考分高的学生,右脑思维往往被扼杀。所以从右脑思维的角度来评价,最优秀的学生也是最差的学生。而在标准答案的应对下的差生,一般来说,由于左脑受到的训练少,右脑就相对发达。所以从右脑思维的角度来评价,最差的学生也是最优秀的学生。因此,从整个大脑思维的角度来评价,学生无优差之分。  

   

创造学证明:创造学认为,创造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的自然属性。在当前的教育大环境下,学生被以标准答案来评价优差。其实,差作为一种非标准答案,是个人最原始的一种创造品质。因此,最差的学生最具备这种品质,所以说最差即最优。而在现实中,差生因为差,往往被淘汰,其创造能力得不到展示;优生为了远离差,其创造能力却被无情扼杀。  

   

哲学证明:对立统一规律认为,事物之间是对立的,同时也是统一的。优与差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可以互相转化。物极必反,最差即最优。  

如果一个人的逻辑思维差,那么他(她)的形象思维可能是最优的,即“最差即最优”。它既是一种欣赏法,鼓励法,也是一种发现法。是一种动态的双向思维方法。它承认个体之间的差异,而不是简单的定义为“差”,而是通过表象的“差”发现另一方面的“优”,通过长期的个性展示激活学生的创意思维。  

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运用了:  

1、调查法。通过问卷我们了解了学生习作兴趣,素材积累情况,愿望要求等.  

2、          实验法.确定实验班、对照班,期初进行测试,积累  

数据,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得出结论.  

3、          个案研究法。通过个人调查,问题调查,做出判断.如对 班琳琳、刘赛男的个人调查, 对“差生”田野,金飞的问题调查,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          此外,我们还运用了跨学科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比较法、理论学习法、实践法和历史文献法等。  

三、     研究的主要内容(具体做法)  

()、引进创意法,革新旧观念  

20093--7,我们充分利用学习卡采用个人学习、集体学习、下载资料推广学习的方式,加强理论学习。用创意法原理、基础课专门课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对创意法作文的写法进行充分研讨。  

通过反思,我们更新了五个观念:1.变作文教学的单一性、刻板化为多样化、趣味性;2.变封闭的作文教学为开放的作文教学;3.变重形式轻内容为坚持从内容入手,边指导边实践;4.变师授作文为自能作文;5.变作文的成人语言为青少年语言,让学生能抒真情,发实感.  

()、手持金钥匙, 创意满课堂  

1、改革小课堂  

(1)、确定实验班和对照班,每周一、周五第七节 进行创意法作文讲座。共开讲24节,辅导学生2880人次,传授创意法作文知识和技巧。如创意拟题法、选材法、开头结尾法、剪裁法、表达法等,采取写作训练、听说训练相结合的训练形式,培养和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奠定扎实的写作基础,给予学生写作的自由空间,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多写想象作文、话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自由命题作文、 亲情作文, 让学生自由翱翔,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创建民主开放以学生为主体活动的课堂教学结构,坚持“最差即最优”的理念,评价创造性阅读、写作,教师创设情景延伸到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等内容。坚持写特殊教案,立足课堂,转变观念,发挥教育机智,打造特长教师,发展个性学生。  

2)、探讨作文教学的课堂教学结构  

看图作文的课堂教学结构是看—想—说—写;  

观察作文的课堂教学结构是观察取材—指导构思—口述评议—起草修改;  

命题作文的课堂教学结构是审题—构思—口述—起草—评议—修改;  

即兴作文的课堂教学结构是示题—构思—试述—导评—成文;  

当然,这些程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还需灵活运用。  

3)实行全程教学  

作文的全程可分为三个步骤:动笔前的准备阶段(观察与借鉴)—动笔之中的写文阶段(确定中心,选材组材,起草成文)—动笔后的修改阶段。三个步骤之中最重要的是第一步骤“动笔前的准备阶段”(观察与借鉴),它起到开路奠基作用。为此我们注意作文教学的前伸和后延,实行全程教学。我们把作文教学前伸到阅读中去,是解决写作技巧问题;前伸到生活中去,是解决写作素材问题;前伸到日记中去,是解决材料储存问题;后延到欣赏佳文和评改中去,是解决作文的升华问题。  

前伸到阅读教学中去主要是强调读写结合。每教一课书 ,都以一课文的内容和写法为根据,有侧重地讲解写作知识,有重点地让学生练口练笔,实现知识的正迁移。让学生从“读 ”的此岸 到达“写”的彼岸 ,再回到读 ”的此岸,如此不断往返,使读与写之间架起一座知识迁移的桥梁。  

4)、改革作文批改方法  

在作文批改方面,我们坚持鼓励原则,实行高分政策。不打不及格分数,让学生感到作文不难。做到了快速批阅及时反馈,批改具体不空泛。在批改方法上,我们采用了“评议批改法”和“择优批改法”两种。  

评议批改法是在作文指导课上进行的,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文题口述写什么,选择什么材料,采用什么写法,或即兴作文,接着让学生评议,说说好在什么地方?问题出在哪里?应该怎样修改?整修评议过程就是师生共同批改的过程。然后让学生根据大家的评议,修改自己的提纲或文章,这种批改方法对学生掌握作文要旨意义极大。  

择优评改法的 特点,是着眼于对全体学生的鼓励,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不论是评议篇章、段落句子都不是选择最好的评。优秀生、中等生、“差等生”都有机会。对优等生评改其作文篇章,让大家充分肯定优点,指出美中不足,提出修改意见,使之感到作文不是一件难事;对中等生作文评改一个片断,肯定进步,使之相信自己有写好作文的能力;对“差等生”作文评改一个好句好词,使他们感到自己还大有希望。采用择优评改法,一般情况下,一节课以评改12个优等生的作文;35个中等生的片断;610个“差等生”的句子。  

对于教师的批改,我们主张粗批略改,点窍通诀,引导学生自己修改,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  

2、拓展中课堂  

1)、每周二第七节开设语文阅读课,有计划地阅读中外名著和贴近学生生活的习作,定期举办读书交流活动。  

2)、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办好“三报一站”,即一周一期黑板报,半月一期手抄报,一月一期《校园创意报》,和每天定时开办共青团广播站节目,举办欣赏学生佳作,古诗词鉴赏等栏目。  

3)、开展排演课本剧、学会小导游、召开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等活动。实验班排演的《孙权劝学》、《信客》、《变色龙》等受到好评。  

4)、开展书画赛、朗读赛、成语接龙、拆字谜、作文会诊等。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灵活巧妙的方法,保持和发展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树立信心,强化兴趣。  

3、开辟大课堂  

在社会实践中学语文,了解社会,体味人生。  

1)、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中学生博览》、《辽宁青年》、《读者文摘》、《少年文学》、《意林》等,每学期开办一次读书评比活动,拓宽素材积累的渠道。  

2)、开展校外写作活动。通过关察、调查采访、写日记等形式进行写作训练。如学生赵婉彤写的调查报告《西柳服装市场的昔与今》,受到市教委、团市委的一致称赞。我们坚持在生活中开展写作的原则,把学生引向丰富多采的生活,让他们了解时代的潮流,了解社会的脉搏。自己去看,去听,去发现,始终保持一种不断发现的新鲜感,渴望与冲动。  

四、课题实施效果介绍  

在创意教育法的指导下,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校师生获益匪浅.收到可喜效果.  

1、实验教师教学观念得到了根本改变,能充分发挥教育机智,因材施教,科学地看待学生的“差异”,使学生平等自由地发展。创意课堂生动幽默,别开生面。学生被点上“神奇的药水”,创意不断,快乐无限。2名教师获市级优质课,1人被推荐申报国家级优质课。撰写论 文5篇,特案10,在市级教学大赛中,我们课题组成员代表学校参与,一举夺魁。在区质量检测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2、以《创意报》为平台,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修复激活了学生的创意思维,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写作的落后现状,由怕写到会写再到乐写。实验班开办讲座24,办手抄报482,校办<<创意报>>4,发行2000,传播推广了创意作文的理念和方法。2名同学分获“辽宁省青少年教育活动”文学创作“三等奖”和特别优秀奖。16名“差生”转变成快乐的“创意小作家”。“差生”金飞上了头版头条,极大调动了创作热情,写出不少佳作。田野是一名厌学调皮的学生,爱打架,多次逃课,曾几门学科不及格,令家长老师头痛无奈。但他爱写诗,有时也不乏有佳句妙语,我们就及时鼓励、指导、培养他,让他了解创意法。经过一段学习和训练,他有了很大进步。发表了他的《雪》《天桥》等诗,使他彻底告别了过去的生活,成为一名“充满创意的小诗人”  

3、创意网校答疑解惑,门庭若市,拓宽了教育空间,教学相长,为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  

4、同时,我们作为家长在探索创意法教育的过程中,也做了有益的尝试,减少了冲突,减少了矛盾。孩子变得乖巧了,进取了,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奇思妙想。  

创意法研究给我校作文教学注入了活力,它有如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学生的心智,为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审美情趣发展个性特长,形成健全人格提供了正确导引和有效的帮助。全面促进了语文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五、课题总结  

创意法写作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是造就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开启创造力的钥匙。写作训练能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感悟,启迪他们的思想灵魂,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追求。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总体上说,社交能力不强,眼界狭小,阅读匮乏,知识容量小,作文内容虚假化 ,意义拔高化的现象大量存在。通过实施创意法写作教学,全校师生获益颇丰。总体感悟:  

(一)、广开阅读源泉,为积累注入活水  

古人云:“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翁张。”由此可见,后积才能薄发,丰富的知识储备对写作非常重要。学生阅读量少,便无法从中外美文大餐中汲取营养,写出来的东西自然干瘪、无力。因此,此次实验的第一步便是让学生“积跬步以致千里,汇小溪以致江海”,扩大阅读量,积淀文化与情感的精华。  

通过布置阅读任务,做好读书笔记,开办读书讲座,举办交流展览会,办剪报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读书之法,读书之趣,交流读书心得,开阔视野,扩大阅读量。  

(二)、广开想象源泉为创造注入活水  

现代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应该为他们提供空间,让思维任意挥洒,让想象自由驰骋。创意法作文,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的作文,缺少灵动,缺少生气。  

开设想象力启发课 ,让学生“心鹜八极,神与物游”。开设创意思维开拓课,在作文上,努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多向思维和逆向思维,以此来挖掘学生潜在的巨大创造力,从而写出标新立异的作文。  

(三)、广开生活源泉,为丰富注入活水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世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此,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近社会去审视去感受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1)聚焦生活热点,论坛时事。课前5分钟,让学生评说中外大事,世界风云,畅侃热点话题,奇闻轶事。学生心怀天下,自然就会下笔千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2)融入社会洪流,观察生活。  

以班级为单位,每月组织学生搞一次社会调查,包括身边的污染现象、家乡的新貌、绿化问题、收入情况、百姓兴趣爱好等,让学生走向社会,积累生活,转回校园,练笔成文。这样,学生既增长了社会阅历,又增强了作文的思想性。  

3)感受自然魅力, 陶冶情操。大自然包罗万象,鬼斧神工,是学生创作的良好素材。在校团委的支持下,我们组织实验班学生进行郊游、野炊、采青、踏雪……让学生在自然中挖掘写作素材,写出的作品真实、感人、有美感。  

(四)、广开应用源泉,为兴趣注入活水  

为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为学生的作品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我们建立了小记者站、《校园创意报》编辑部。把爱好文学的学生集合在一起,给他们提供畅谈心中理想,感悟美好人生,交流写作经验的空间。选取学生有创意的优秀作品,播发、刊登,以此来鼓励学生创作,给学生的情感以流淌的河床。  

总之,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实验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源头活水”的不断注入下,形成了“妙语连篇出锦绣,莘莘学子颂华章”的“清如许”的喜人局面。  

   

六、     课题的组织  

为使课题实验过程具有科学性、严密性,我们成立了“校长挂帅——副校长主管——课题小组实施”三级管理机制,明确职责任务分工。  

“创意法教育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西柳中学课题组,共有5名成员。分工如下:  

赵连光——负责课题组日常工作的协调实施。  

张伟、王艳玲——负责创意作文的辅导、批改工作;主办《创意报》。  

孙海红——探索创意理念,实施创意教学。  

赵艳艳——负责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  

从而使“创意法教育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活动进入规范的管理之中。其次,组织实验教师共同商讨确定实验方案,明确规定各个阶段的任务,对实施计划、理论学习、备课要求、课堂训练、作文批改、检查落实、考核奖励、阶段总结等方面作出明确的规定。与此同时,我们和母课题组建立联系,及时咨询认真学习,并申报实验学校。  

七参考文献  

《郭成志创意法教育基本原理》  郭成志  

《郭成志创意法教育基础课》  郭成志  

《郭成志创意法教育家长要略》  郭成志  

《郭成志创意法教育专门课》  郭成志  

《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  

《资优孩子的成长》   陈家伟  

《创意教育》       白月桥  

   

   

   

20101  

辽宁省海城市西柳中学<<创意法教育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课题组  

赵连光  张伟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