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法教育课题申报学案: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一课时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我的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发展历程;(2)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
(3)知道文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4)懂得如何再创中华文化辉煌。
2、能力目标:结合我国一些传统文化现象产生和发展历程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初步懂得从我国的文字和史书典籍中收集、整理和提炼中华民族文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积极地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展我国先进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一、生活引入
材料一:播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片段(“和”字的出现、万人诵读、古代书法、戏曲、武术的展示等)
材料二: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方言众多,但从古至今,使用汉语的各方言区都使用汉字,即使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也以汉字作为官方文字。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大部分是用汉字记录下来、流传后世的。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引入问题:上述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二、基本功训练
1、知识点学习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是什么?
(2)怎样理解文字在传承文化方面的作用?
(3)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知识点演练
(1)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这主要说明中华文化具有 的特点。( )
A.博大精深 B.源远流长 C.民族性 D.世界性
(2)小李同学的手机彩铃唱到:“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方块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下列关于“方块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唯一见证 B.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C.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D.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3)近代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这是因为( )
①近代中国封建统治日渐没落 ②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缓慢 ③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④中华文化丧失了生命力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三、题型训练
1、选择题
(1)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举世无双,强劲的文化传统传衍不息,拥有着辉煌的文化发展历程。下列关于古代中华文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殷周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形成时期
②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诞生时期
③秦的统一促进了古代中华文化的发展
④汉代儒家学说成为古代中华文化的“强势文化”
⑤隋唐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高度发展期,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期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2)现在90后人群,或者包括80后段人群以及其他人,在QQ上或其他文字交流区大量使用自己编造的不规范汉字,这种趋势越来越普遍,甚至成为90后的一种认知标签。汉字的不规范使用引起了社会有识之士的深深忧虑。关于汉字正确的看法是( )
A.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B.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C.汉字是中华各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D.汉字是人类文明首要的记载工具
(3)深港澳台少儿文化艺术夏令营正式开营后,140名来自深港澳台的中小学生在深圳进行为期六天的文化之旅。孩子们分别到中华民俗文化村、深圳博物馆、南山书城等地参观交流,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之所以开展上述活动是因为( )
A.文化艺术素质是全面提高青少年素质的前提
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C.感悟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有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D.丰富学生暑期生活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2、材料分析题
2011年10月底,第三届全国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决出分晓,通过2轮比赛,16名选手获特等奖,27名选手获特等奖提名奖。 此次大赛主题为“书写经典,传承文明”,是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学生书写经典活动,旨在引导青少年熟悉、亲近中华经典,提高规范汉字书写水平、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及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汉字在中华文化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四、学以致用
1、举一反三
中国历来有“易代修史”的传统。一个朝代灭亡以后,后继的新朝代为了总结历史,借鉴往事,吸取经验教训,都要给上一个朝代编纂历史,这个优良传统绵延不断,经久未绝。这有利于中华文化( )
A.传承文明,开拓创新 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D..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2、 我要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随着中国国门的打开,外来文化越来越多地涌人中国。我们在过传统节日的同时,也过圣诞节、情人节等;在吃川菜、粤菜和湘菜的同时,也吃麦当劳;在穿旗袍的同时,也着洋装;在听《梁祝》《春江花月夜》的同时,也听小甜甜布兰妮的歌曲;更不要说日本漫画、韩国服装、美国NBA、英超和德甲了。
解决问题:材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还是反映了它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你认为应如何处理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3、每课一测
上海世博会,青花瓷罐造型的世博会江西馆让我们记住了瓷都之美,尤其是用青花瓷装饰的厨房给人惊艳之感。中国瓷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工艺。新中国成立后,广大陶瓷美术工作者不断深入生活,探索创新,创作了大量反映现实生活、时代气息浓郁的艺术瓷以及日用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瓷器艺术进入了一个全面繁荣发展的新时期,展现出包容性、多样性、科学性的特征,许多新工艺、新材料、新形式、新品种应运而生,蓬勃发展。
问题: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瓷器艺术的蓬勃发展对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有什么启示?
附:答案和解析
一、生活材料引入答案:
引入问题:上述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答案:中华文化历经千年而不衰落,被一代一代的中华儿女传承至今,说明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重要见证是文字和史书典籍。
二、基本功训练
1、知识点学习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是什么?
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怎样理解文字在传承文化方面的作用?
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②数千年来,文字这种独具特色的“方块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3)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①实践已经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②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2、知识点演练
(1)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C和D不是中华文化的特征,可排除。材料说明的是茶文化的从发源、兴盛一直延续至今,体现的是源远流长,所以排除A。本题正确答案选B。
(2)解析:本体是逆向选择题,注意判断题意。B、C、D项都正确揭示了汉字的特征和地位,只有A是错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有两大见证:文字和史书典籍。正确答案为A。
(3)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判断,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故①②③符合题意,④表述错误。答案选C。
三、题型训练
1、选择题
(1)解析:殷周时期是中华文化的萌动时期,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不是形成时期,所以①是错项,用排除法做题,本题正确答案为D。
(2)解析: A项错误,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C项错误,我国还有少数民族的记录文字。D项错误,汉字书写了中华文化,但不是人类文明的首要记载工具。答案选选B。
(3)解析:通过文化夏令营可使港澳台的中小学生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从而有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答案选C。
2、材料分析题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汉字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作用。汉字既是中华文化的书写工具,又是中华文化的最具代表性的内容之一,透过汉字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以及汉字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作用。
答案: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可以看出,作为文化基本载体的汉字,它历史悠久,在发展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四、学以致用
1、举一反三
解析: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修史的传统成就了中华文化的一脉相承,故选C。B、D与题意无关。A项中的“传承文明”符合题意,但“开拓创新”在题目中没有体现。答案选C。
2、我要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答案:在全球化的信息时代,文化融合是大的趋势。当然,这种融合需要交流,而交流就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文化霸权主义,一是狭隘民族主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的包容性,而近代中国文化走向衰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锁国。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在当今的国际社会中,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得到长足的发展,不能只靠自己的力量,而要善于吸收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我们要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吸收国外一切先进文明成果,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在对外文化交流过程中,既对文化霸权主义保持足够的警惕,又要大胆拿来,为我所用。
种种现象表明,在对外文化交流过程中,中华文化显示了极大的包容性。但是,我们也看到近年来西方文化对我国民族文化造成的一定冲击。
3、每课一测
解析:解答本题应结合如何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来说明。
答案: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是再创中华文化辉煌的根本保证。
②文化工作者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进行文化创新。
③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④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充分吸收国外文化的有益成果为我所用等。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文化生活》第五课第二框 文化创新的途径
- 下一篇:基金申报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