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法教育学案:细菌的染色——革兰染色
课题申报实施学案: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程 第一章第一节 细菌革兰染色
王仙
实验二 细菌的革兰染色
我的学习目标:
1. 掌握细菌涂片标本的制作和革兰染色步骤。
2. 了解革兰染色法原理.
3. 熟悉革兰染色的意义。
我的学习过程:
1. 革兰染色的方法、结果、原理及意义(20分钟)
2. 抗酸染色的方法和原理(10分钟)
3. 细菌涂片标本的制作示教(20分钟)
4.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结果(70分钟)
5. 总结(15分钟)
一、生活引入
1. 细菌是微米级的生物,通过显微镜放大后能否看出差别?是否有颜色?如何更好的区分出他们的差异?从而引入染色法。
2. 染色不止用一种染液,当颜色混合时,是否会像实际中的绘画复染一样,产生新的颜色?所以,染色过程中,需要每一步进行脱色处理。
目的:引导学生思考:染色的目的是什么?
3. 介绍具体步骤,然后示教操作,同时讲解每一步的意义。
4. 再次诱导思考:如果省略某些步骤,是否会影响染色结果?带着疑问进行实验操作验证理论,从而加深印象。
二、基本功训练
1. 知识点学习:
知识点1:细菌涂片制备的步骤: ; ; 。
知识点2:革兰染色步骤:
结晶紫染色 分钟,水冲洗甩干;碘液媒染 分钟,水冲洗甩干; 酒精脱色至流出液体无色,约20-30秒,水冲洗甩干;石碳酸复红复染 秒,水冲洗甩干,滤纸吸干,滴加镜油油镜观察。
知识点3:绘图:葡萄球菌的形态、大小、颜色,判断染色性;大肠杆菌的形态、大小、颜色,判断染色性。
2. 知识点演练:
细菌涂片中,固定的意义是什么?
革兰染色中媒染的作用是什么?
三、题型训练:
1. 简述细菌革兰染色的意义有哪些?
2. 革兰染色中时间的长短对结果的影响有哪些?
四、学以致用:
1. 如何快速确定我们的袋装食物是否出现污染?
2. 如何初步判断一感染患者该使用哪类药物?
附:答案和解析:
基本功训练:
知识点1:涂片,干燥,固定。
知识点2:1分钟,1分钟,95%,30秒。
知识点3:葡萄球菌直径1微米左右,球形,染成紫色,呈革兰染色阳性;大肠杆菌长度约3微米左右,染成红色,呈革兰染色阴性。
知识点演练:
固定的意义在于:增加细菌与玻片的粘附性,同时杀菌。
媒染的作用:与第一步的结晶紫形成更大复合物,从而在通过细胞壁时,存在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之间的差异。
题型训练:
1. 染色的意义:初步判断细菌的结构,生物学性状及指导临床用药。
2. 革兰染色时间长短对结果均有影响,时间过长,易导致革兰阴性菌的假阳性,时间过短,易出现革兰阳性菌的假阴性。
学以致用:
1. 可以在食物中的可疑部位用棉签沾取,然后再玻片上涂片,再按照革兰染色的步骤染色观察,如果发现大量可疑菌,则可以考虑污染。
2. 分离感染患者的分泌物,或感染部位的分泌液,做涂片染色,根据染色性大致判断用哪类药物。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侯琳课题申报书
- 下一篇:《校园文学活动与作文教学》结题报告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