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郭成志创意法科研课题网>> 各组 子课题申报>>正文内容

《创意法教育操作模式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结题报告

创意法教育操作模式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的社会改革在一步步深入,新课程改革也在一步步推进,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更新,知识爆炸时代的到来,学生接触的新知识、新信息瞬息万变、名目繁多,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该用什么样的教育理念,什么样的育人方法来管理和教育学生,是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十分重要的问题。

由于学生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个体在思想、情趣、个性等方面有差异这是必然的,如果不能根据学生的差异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教育就会顾此失彼,将不少的学生置之“遗忘的角落”。只有让每名学生在关爱中成长,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根本理念。

可是当今我们看到的是:为了应试、为了升学率等,一些问题学生常常不被重视,不知有多少孩子处在被扼杀中。当今的教育窘境,从教育者角度来看,不可否认,我们的教师队伍缺乏创新型人才,我们教育工作者缺乏创造性思维,缺乏创意法教育思想。特别是在与学生接触交流比较多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自己头脑中武装好创意法教育思想更是举足轻重,事关社会和谐发展,民族振兴之要。如果说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则应当是责任最神圣最重大的工程师,如果塑造之法不当,则塑像全毁。教育之道,贵在以正确的科学的方法引导受教育者建立健康、健全的人格素质,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引导他们正确地对待人生对待社会。

二、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一)课题的理论依据

创意法教育是一种教育者运用“创意法”思维,对受教育者的“创意法”思维进行“展示、激活和修复”,从而使受教育者得到和谐发展的创意教育体系。“创意法”将揭示事物的更重要的另一面——“最差即最优”!然而,应试教育下的“差生”因“差”被淘汰,其创意品质得不到保护,应试教育下的“优生”为远离“差”,其创意品质却被“扼杀”!“差”,其实是困扰着每个学生、家长和教师的严重问题!有没有一种教育体系,既可以让学生适应不可避免的“应试环节”,又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这就是创意法教育要解决的问题。从学生方面来看,一般教育是单向思维教育,创意法教育是双向思维教育。从教师方面来看,一般教育是单方法教育,创意法教育是多方法教育。创意法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因材施教。这与国家实施均衡教育的教育方针是完全一致的。

创意法教育的独特理念是:最差即最优。具体诠释:最差的学生换一个角度来看,必定是最优的学生;最优的学生,换一个角度来看,也必定是最差的学生。实际上,学生之间存在的只是差异,无优差之分,平等才有发展。具体到小学语文教学,我认为要因材施教;构建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课堂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大胆尝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行动研究法。通过对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和研究,制定出改进学习过程的具体计划,开展实践与研究,并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

2.调查法。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

3.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直接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寻求理论与时间创新。

4.经验总结法。鼓励教师不断发掘,及时总结提炼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研究的成功经验。

5.个案分析法:重视对数学生活化的的案例的分析,从中寻找课题进展的突破口。

6.对比法:实验班老师上对比课,进行比较研究。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学习过程的现状分析研究;当前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过程差异的研究。

2.创造性思维培养和学习过程的关系;当前新课程标准对学习过程的综述。

3.创造性思维培养与研究,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途径。

四、课题实效

本课题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步骤,有序地开展了研究和实验,并及时做好先进方法经验的交流、累积,且实验效果明显。

1.促进了我校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通过课题研究,改变过去陈旧的教育观念,形成了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的教育思想,初步掌握了教育科研的过程和方法,并以此来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从而提高教学的水平。近三年来,有近二十篇实验教师的课题论文、教学设计、案例反思等在各类刊物上发表或市级以上获奖;有一位教师在市举行的青年教师竞技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2.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利用动手操作、合作学习、自己探究等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九位同学在山东教育社举办的“小学生书画和作文大赛”中获奖;在邹平县教育局组织的书法和环保小论文评比中,有五位同学的书法作品和七位同学的环保小论文获得一等奖。

3.待进生转化效果明显

面对待进生,既不能用静止观点,凭印象武断,更不能简单粗暴、恐吓呵斥、亲优疏差、挖苦讥讽。我组教师运用创意法理念,牢固树立“最差即最优”的全新学生观,转化了一批学困生、待进生。我班有一个男孩子,叫高志勇,父母长期不在家,属于典型的留守儿童,他始终认为自己反正学不好了,就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上课捣乱,下课欺负弱小同学。值日工作不做,果皮纸屑随地乱扔,且一天天地变本加厉,害得同学都不愿意与他同桌。我苦口婆心反复劝导,无济于事。后来有一次,我发现他主动帮班级搬运纯净水,就在班上大力表扬,鼓励他继续为班级做好事。他听了十分感动,竟把搬运纯净水的任务给包了。我随时关注及时表扬,并提出更高的要求:高志勇同学,感谢你在这一月中每天为班级搬运纯净水,说明你是一个热心,充满爱心的好孩子;你能一月如一日,又说明你有毅力。在老师的眼里你是最优秀的。老师相信,你在学业上也能把这么多优点表现出来的。在老师的态度影响下同学们也逐渐改变了对他的看法。从此高志勇同学不仅热爱劳动也慢慢的喜欢上了学习,喜欢上了班级活动。期末考试成绩大大提高,还被评为“进步之星”、“劳动能手”呢。

五、课题总结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家长都受益匪浅。从教师方面来讲,教师转变了教育观念,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了对传统意义上的差生与优生看法。也进一步明白了“最差即最优”真正意义。从学生方面来讲,学生心目当中的“差生”也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差生”,无形之中是原来的差生鼓足了勇气和信心,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原来意义上的优生也不再感到自己就是“优生”了,是他们有了危机感和紧迫感,学习起来更有劲头了。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从家长方面来讲,学生家长亲眼目睹了自己孩子的进步,再也不因为孩子被别人看不起而感到难过了。都真心的感谢“创意教学法”带给孩子的转变。

六、课题组织

曹森林:负责对《创意法教育操作模式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课题研究过程的统筹安排。

刘卫卫:负责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资料查找,后勤保障。研究经费的管理。

刘爱花:具体做法的实施,过程性材料的征集,案例的征集等。

王晓燕:具体做法的实施,过程性材料的征集。提供公开教学现场,材料的征集等。

齐桂莲:具体做法的实施,过程性材料的征集。

  齐:具体做法的实施,过程性材料的征集。

  梅:具体做法的实施,过程性材料的征集。

  欣:具体做法的实施,过程性材料的征集。

七、参考文献

《郭成志创意法教育原理》郭成志

《素质教育教程》湖南师大出版社

《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