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郭成志创意法科研课题网>> 各组 子课题申报>>正文内容

《陋室铭》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2

《陋室铭》教学设计  1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常用文言实词,翻译并背诵课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2、          过程与方法:疏通文意以学生翻译为主,教师讲解为辅,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体会作者高尚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是如何借陋室表达自己的节操和情趣的。

教学方法:朗读法、自学点拨法。

教学手段:听录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有自己的座右铭吗?这里的铭是“警惕自己文字”的意思。那么“铭”字还有什么意思呢?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用韵。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刘禹锡的千古名文《陋室铭》。(板书题目作者)

二、简介作者:

刘禹锡,字孟得,唐代诗人,哲学家。他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国忧民。

三、读文赏析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朗读课文。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找出韵脚。

3、齐读课文,感受音韵美。

(二)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利用工具书和注释自译,同桌可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解释、质疑,检查自学效果。

3、解决重点字词。

4、翻译课文,力求严密准确。

(三)精品细读,把握主旨

第一组提问:

1、齐读课文,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

2、“陋室”为什么“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这八个字中哪两个字最为关键?(德馨)

第二组提问:

4、作者的“德馨”表现在何处?(“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五句)

5、(讲析“苔痕”两句的环境,两个用得好的动词、写景的顺序之后)到这里来的人多吗?(不多。从“苔痕上阶绿”可以看出)

6、到陋室来的人不多,到底是些什么人呢?(鸿儒)

7、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的朋友是些什么人呢?(写自己的朋友是博学之士、高雅之士,以显现自己“德馨”)

8、朋友走了之后做些什么呢?(调素琴、阅金经)

9、可以看出室主人的志趣如何?(高雅)

第三组提问:

10、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比)

11、作者自比“诸葛”、“子云”的目的何在?(表明作者想从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干出一番事业)

12、那么,可以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有远大的抱负)

13、由此看来,这一句在表意上是“蛇足”还是更进一层?(更进一层,是“德馨”的深化)

14、全文结局照应了文中哪一句?(惟吾德馨)

小结:作者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抒发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情趣,表现了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四.板书设计

 

                     居室环境——幽雅

        陋室          交往人物——儒雅     德馨(不陋)

                      生活情趣——高雅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拓展延伸。在那个埋没人才的年代里,刘禹锡这匹千里马只得安贫乐道,甘居陋室,现在生活在幸福的阳光中的我们,又该有怎样的理想与抱负呢?(学生畅谈)

六、教学反思

1、语文课上应有朗朗读书声,尤其是文言文。《陋室铭》是一篇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篇。课堂上应多读去感悟。

2、要培养学生主动质疑,大胆发问的习惯和能力。

 

 

姓名:张雪莲

地址:河北省东光县第二中学

邮编:061600

工作单位:东光县第二中学

联系电话:13473728750

邮箱:clj169@163.com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