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郭成志创意法科研课题网>> 各组 子课题申报>>正文内容

结题报告书

《创意教学法教育下的初中作文教学研究》

结题报告

                           课题组成员:苏磊

一、问题的提出

在当今教育改革顺利发展的新形势下,各地教育改革成果层出不穷,教育方式不断更新,教育模式不断得到改变,学生的教育环境不断得到优化,教育工作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这种变化始终离不开“考试”这根指挥棒,围绕考试进行教学,用标准答案衡量学生的“优差”, 凡符合标准答案者为“优”,反之为“差”。我们的语文教育也同样处于“用考试衡量学生优差”的环境之下,这样就削弱了孩子想象能力,抑制了孩子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语文学习,语文运用能力受到极大限制,从而压制了孩子的智力和创意品质。于此,全国教育家郭成志先生的《创意法教育》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实施与论证,找出了解决孩子创意思维的良方,既不影响孩子的教学考试,又能促进孩子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全国各地不少教师、家长、学生的认可。

创意法教育运用的是“最差即最优”理念,就是让左脑运动的逻辑思维与右脑运动的创意思维得到和谐发展,让应试教育下的“差生”创意品质得到保护,让应试教育下的“优生”创意品质得到激活,让应试教育下的一般学生的创意思维得到修复,使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均衡发展,这也符合国家教育改革的主导思想“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要求,是孔子“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

创意法教育课题已经由创立人郭成志老师研究15年,历经国家三个五年规划,曾经获得国家级十五课题金奖,在人民大会堂受到表彰,并被教育部《中国教师报》(200645)等多家权威媒体专访,谷歌在全球范围搜索关键词“创意法教育”,结果最多时达400余万项。目前,我国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均有创意法教育的实施基地。

笔者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身处教育工作第一线,具有实施“创意法教育”研究的优越条件,每天面对几十个思维具有差异的学生,为自己运用创意法教育指导教学行为,指导学生学习活动创造了优越的条件。笔者运用创意法教育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力争让“好、中、差”学生都享受到均等的教育,创意思维得到均衡的发展,让所有的学生都成为具有创意思维能力的人,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体现人的价值。
二、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根据老师的《创意法教育》理念和他15年研究的成果,以及大学所学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知识,为我的子课题《创意教学法教育下的初中作文教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创意法教育倡导“双脑教育”,双脑教育可以优化教育形式。目前,我国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客观存在,运用标准答案教育学生(即逻辑思维教育,或称左脑教育,它是一种“单脑教育”)。而创意法教育是实施标准答案和非标准答案并存的教育,一种兼顾了形象思维和右脑思维的“双脑教育”,避免了“单脑教育”的巨大浪费。

运用“创意法教育”理念来指导教育实践,获得教育课题成功的老师,除了老师本人外,还有浙江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吴一桥的科研成果《创意法教育理念下的高校素质教育新模式探索》,山东省济南幼儿师范学校苏丽老师的科研成果《创意法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教研室贺红军老师的科研成果《创意法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而山东潍坊科技学院陈文新的《创意法教育在语文新课改中的应用研究》更是切中了创意法教育实践的要害。

从众多教育工作者的研究情况看,凡接受“双脑教育”的学生,他们的创意思维得到充分发展,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更强,更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为了获得子课题《创意教学法教育下的初中作文教学研究》成果,我制定了科学的研究步骤和严格的研究方法,做到研究的前瞻性和预测性。

1、理念指导法:将创意教育思想与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总结、提升经验,实现课题研究目的。

2、文献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员通过自学、培训及专家辅导等形式学习相关理论,利用网络、文献资料,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3、调查问卷法:实施课题研究前,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做好前测工作,保存基础的前测数据,作为确立研究内容和培养目标的依据;研究最后阶段,做好研究的后测工作,作为分析研究结果的重要依据,与前测结果形成对比,分析研究实效,总结创意法教育指导初中学生语文学习的指导模式。

4、对比实验法:利用实验班与普通班对比的方法,分析课题研究前测与后测的效果,积累研究成败的经验或教训,调整把握研究方向,明确研究目标,分阶段有侧重地开展研究工作。

5、课例研究法:开展创意法教育指导初中学生语文学习的示范教学、课堂测试、单元测试,强化课前准备,总结课后效果,反思课堂学习行为,形成初中学生语文创意学习的理论系统。

6、经验总结法:定期开展“创意法教育指导初中学生语文学习”的经验交流、总结阶段性研究经验的得失,撰写科研论文,提高创意法教育的理论水平。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运用创意法教育来指导学生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我将认真学习创意法教育理念,把创意法教育思想与语文学科的教学实践有机结合,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指导学生的学习行为,形成初中学生语文创意学习模式,让差生的创意思维得到保护,让优生的创意思维得到激活,让一般学生的创意思维得到修复,全面实施因材施教原则,让不同层次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有效发展。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将严格按照创意法教育原理,制定教学实施计划,构建切实可行的导学教案,强化学生字词句篇训练,及时反馈研究成果。通过组织严密的创意法课题研究,实践创意教育对初中学生语文学习的指导活动,让各科知识都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必备教材,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各类人才。

四、课题实效

本课题组严格秉承老师创意教学法十几年来研究并贯彻实施的教学理念,从研究之日起至今,切实走进班级,选定八(3)班为教学实验班级,八(1)和八(2)两个班为实验对比班级,65节课作为调查研究的案例,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语文期末测试成绩做研究前测数据,2013-2014学年学生两次测试成绩做后测数据。老师本身得到了非常大的收获,学生的成绩和学习兴趣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创意教学的理念应当渗透进语文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如在讲授作文《我的家乡》这一作文课的时候,导入可以由传统的老师导,变成交给学生导。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故乡是什么样子的,理想中的故乡应该变成什么样子,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寻找身边最具家乡特色的事物,一下子笼住学生的兴趣。又如讲授作文《花中君子》的时候,我将之与课文《荷专题》组合在了一起,做了一个专题课,整个教学流程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分组,给他们分别命名为“白莲小组”“红莲小组”“莲子小组”“粉荷小组”“莲叶小组”等,放手让他们在课下提前搜集资料,让他们针对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做大胆的创造,上课的时候就将课堂变为学生自己尽情展示的空间,那么这样学生学到的东西绝不仅仅是知识了,再让他们自己当堂成文,就显得水到渠成了。其实一篇好作文不仅要有流畅的语言,真实感人的内容,不俗的中心思想,其实一个充满诗意和创造性的题目也相当重要。比如讲授话题作文《△ □ ○》的时候,我把这三个图形分别在多媒体上放映给学生看,然后问他们,“你想到了什么?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孩子们的回答真是千奇百怪,但是其中不乏精彩的想法,我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拟一个作文题目,有的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有的说“生活的轨迹”,还有的说“昨天、今天、明天”,更具有创造性的是“苏轼的人生”。这样五花八门的题目其实时应当鼓励的,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组织材料,迅速成文。再如教授《都市精灵》的时候,学生对随笔的认识就是随意写成的,形散神也散的文章,一定不好理解,所以在教法上我设计为“随笔的内容不随意”“随笔的语言不随意”“随笔的思想不随意”这样三个部分,充分让学生认识到随笔并不是像她们印象中的那样,而且又将课文变得严整而又充满挑战。

五、课题总结

课堂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构建具有创造性的中学语文课堂,是新课程背景下深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中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怎样构建充满创造性的中学语文课堂已成为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中心话题和课题,也是我们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教师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在仔细学习郭老师的创意教学法后,结合实际的经验和课例,本课题组的几位成员获益良多,首先是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兴趣点燃了学生的求知欲,有创意的教学才能在传统意义下的教学环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索未知兴趣;其次是取舍,一堂好课不是面面俱到的课,而是有取舍的课,有所取舍才会突出重点,贴近学生,使教学充满层次感,发挥长造型思维的力量,精简课堂,让语文课堂在取舍之间彰显魅力;最后是互动,新课改始终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在学习中加强合作的意识,那么互动显然很重要,传统意义的“师讲生记”的模式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只有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意思维,让教法更具创意,才会引起学生注意,加强师生互动和交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创意教学是一个何其博大而意义深远的课题,值得我们继续深思和反复学习!

六、课题组织

为了搞好《创意法教育指导初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实践与研究》课题,以课题主持人李刘丽敏为主要课题实施者,建立严密的实施组织。

1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刘丽敏(课题指导,研究设计,课题实施)

成员:何晓艳  王宁  丁扬(理念的宣传、学生的思想教育)、苏磊(总结阶段的材料汇总和撰写总结报告)、王玥、邢麟麟 (前后测数据统计、调查问卷和资料收集整理)。

2、积极参加培训

近几年来,课题组成员参加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班主任培训”和“学科课题教学实践培训”等。

3、选定实验班级,制定科学的实施步骤和方法

将选定八(3)班为教学实验班级,八(1)和八(2)两个班为实验对比班级,用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语文期末测试成绩做研究前测数据,2013-2014学年学生两次测试成绩做后测数据,按照进度安排,实施3个班级的对比分析研究,检测本课题研究的工作实效性,积累研究资料,总结经验,撰写研究论文

七、参考文献

《创意法教育》理念;

2011年版《中小学语文课程便准》

③《教育学》和《中学生心理学》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