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郭成志创意法科研课题网>> 各组 子课题申报>>正文内容

《创意法教育指导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创意法教育指导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化学教学应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感受化学的重要性,提高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体验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学时效的内涵及衡量标准也由过去注重知识传授倾向的时效观逐渐向生命课堂的时效观转变。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支撑和归结。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即

能够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践证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受方方面面、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问题。聚焦课堂、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近年来,国内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的课题也比较多,为切实提高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结合我校目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我认为其改革应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方面下功夫。因此我选择该课题,旨在通过以初中化学课堂作为研究对象,从课堂教学行为(导入、活动、作业设计环节)入手,在创意法教育指导下探索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从而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理论依据:

1、辨证唯物主义关于矛盾的理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教学工作中无论教师讲的再多,也只能是学生知识、能力形成的外因,是第二位因素:而学生自身的认识、实践、反思才是内因,是第一位的因素。
    2
、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外界施加的信息只有通过学习者的主动建构才能变成自身的知识。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来获得知识。因此,必须营造一个有利于师生互动的学习环境来与学生共同建构知识。

  3
、互动教育理论:教育活动是师生间生命与生命的沟通;教学过程则是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活动。这个过程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产生教学共振。

4创意法教育以人类左右脑的平衡发展为科学依据,提出“双脑教育”模式。让全体学生具有相等发展的潜能,让左右脑思维和谐发展。同时,从创造学和哲学的角度出发,并根据我国新课程理念的实施,提出了“最差即最优”的平等教育理念,它改变了学生由单向思维向双向思维的转变,也让教师由单方法的教育转变为多方法的教育,特别是对于教育观念相对滞后的农村来说,留守儿童日益增多,家庭教育缺失所引发的学校教育障碍重重,“问题学生”变为老师眼中的“差生”面越来越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而创意法教育的独特理念:最差即最优。为当前教育形式开辟了新的教育之路。

方法:

1、文献资料法。认真学习创意法教学理论和有关本课题的已有研究成果。

 2、调查法。调查学生对一般教育和创意教育的感兴度,以利于对创意教育的实施。

 3、行动研究法。改变课堂教育风格,使创意课堂走进每节课,走进每位学生心间。让学生感受到创意课堂的趣味,彻底改变学习化学的态度,力争让每一位差生感受到表扬机制带来的点滴进步。

  4、经验总结法。对创意化学课堂的实施进行阶段性量化和成绩总结。使最差生和中等学习能力学生转变为最优生,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化学学习能力,使化学教学效果上新台阶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调查问卷
    ①
了解新课程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

   
通过问卷形式了解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学生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讲授、师生互动、自学为主、练习为主)作业布置等方面。

    ②
了解目前我校学生对于现有化学作业的认识。

   
2)用创意法教育实施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有效性因素研究。

创意法教育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支撑,对现行的课堂教学从教育的高度和学校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全面深入的微观分析,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观察、听课、跟踪研究;对课堂教学环节要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的时间和效益进行分析研究;对筛选、提炼的有效教学策略加以验证分析;探究课堂教学过程优化的方法。
3)在创意法教育指导下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在课题研究中,突出探索当前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实际如何有机融合,让课堂起来;将重点探究:情境创设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师生活动、生生活动方案,实现有效互动?如何优化作业设计,切实提高课堂效率,让教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提升。让最差即最优的理念贯穿于教学中.

四、课题实效

树立创意法教育的学生观

在一般化的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教育方法往往带有一定的习惯性。习惯于把学生分为“优生”和“差生”,习惯于接受学生的“优点”,而对“缺点”不能容忍。原以为这样做可以让“优生”更“优”,“差生”提高,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实际上却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一般教育中的“优生”和“差生”是怎样形成的呢?教育者们心中早就制定了一项标准,这个标准其实只是一种习惯。实际上任何事物除开标准,还有诸多的内涵,用标准去衡量众多事物,何其狭隘!所以,我在任教初三化学的时候,不过问学生的成绩如何,不人为把他们分为三六九等,即差生和优生。课堂上学生可以随便提与教学有关的问题,不会因为赶教学进度而回避,而是和学生一起探讨,让学生提的问题得到解决,让学生培养化学的兴趣,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课堂上不抹杀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踊跃发言,在探讨中学习,在学习中探讨,学生是受益匪浅的。真正做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初中化学教材中有些化学实验是对环境有污染的,现在都提倡环境友好化学,但是教材中设计的实验往往回造成危害。比如: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就是典型的例子,在500mL的烧杯中装有400mL开水,然后将一块铜片盖住烧杯的口,然后在铜片上各放一小堆红磷和白磷,水里也放一小块白磷,过一会儿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起来,产生大量的白烟,这样对空气造成了污染。在教学中实施创意法教育的实验观,将实验进行了改进,将铜片换成两支有橡皮塞密封的试管,在两支试管中分别装上红磷和白磷,然后和空气一起密封在试管中,分别将两只试管防入烧杯中的热水中,过一会儿,试管中的白磷同样产生大量的白烟,现象明显,而且不污染空气,同时也可以分析,归纳出燃烧的条件来。

在初中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有很多的都用了创意法的教育观。

创意法教育在初中化学中是非常适用的,让教师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在思维上是平等的,没有严格的优差生之分,实事求是对待每一位学生,不盲目鼓励和赏识学生,树立创意的学生观。同时也树立创意的的知识观,将深奥,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生活化、具体化,让学生接受起来更容易。同时也树立创意的实验观,不仅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还促进化学课堂也向环境友好化学方面发展。


五、课题总结

有效学习的保证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是有效的,教师有效地改进课堂教学行为,是促进学生改善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效率的先决条件和保障。只有教师采取积极的教学行为,进行有效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实现化学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在课程与教学改革日益深入发展的今天,改进教师做法,形成更多学生实现有效学习,应该成为教师的理性选择” 今后我会运用创意法,则让化学课程充满诗情画意,不再枯燥,不再隔膜。易于掌握,变得实用。使化学课堂变得更有效。

 

六、参考文献

(1)郭成志创意法教育理论》  

(2)《教育学》《心理学》  

(3)《新课程标准》  

4)时俊卿《新课程下的教育研究方法与策略》首师大出版社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