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创意法教育理念使学生作文克服畏难心理的研究
《运用创意法教育理念使学生作文克服畏难心理的研究》开题报告
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柳格镇初级中学 主持人:王翠玲
一、问题的提出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存在着费时多、负担重、收效差的弊病。在作文课堂上,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情景:学生一听说是写作文,马上垂头丧气,教室里一片叹息之声。某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1 200名城乡高、初中各年级学生中,热爱写作的仅占21%,有57%以上的学生害怕和讨厌写作文。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因为对写作缺乏热情,缺乏冲动和灵感,不少学生在作文训练中采取了或应付、或拖延、或逃避的态度。 作文教学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问题究竟出现在哪一个环节,又如何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呢?经过自己这几年的总结,我认为造成学生怕作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作文教学严重脱离教学实际。
学生受知识和年龄的限制,思维方式以直观具体思维为主,对他们进行作文教学,就应该让他们亲眼见到或者亲耳听到、摸得着的具体可感的写作素材。否则学生头脑一片空白,如何动笔写作呢?比如 曾经有 老师把写作题目命为《风波》、《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等文题,叫一些学生去写,无疑是拉牛上树。因为题目超出了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经历,超出了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即使拼凑成篇,也只能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对作文感到困难,提不起兴趣。
(二)作文教学方式单调,方法呆板。
不少语文教师在上作文指导课时,既不备课,也不钻研教材,拿起教参或课本照本宣科,书上说“这花儿开得好看”,也就跟着说“这花儿 好看”,至于“为什么好看”,怎样用语言文字描述这“好看”,从不动脑细想一下,却从不为学生分析好在哪,不足之处是什么,教学生如何对写作感兴趣呢?
(三)作文指导不力,批阅欠佳。
在写作时:一些课堂作文指导已变得越来越套路化。例如,记事的文章,第一段交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段写出具体的经过,第三段写感想;供材料作文,第一段简叙材料,提出观点,第二联系实际,证明观点,第三段发出号召,照应材料。作文本为一件乐事,然而按套子作文,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的,常不能写,自己未见无感的偏要写,于是乐事变成了苦事。作文本是一件易事,它像说话一样,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然而,按套子作文,必须循规蹈矩,按部就班,于是,易事变成了难事。作文本来要写真人真事真情,有什么就写什么,是什么样就写成什么样,然而按套子作文常常要编一些很动人的事,很动听的思想,于是,真话变成了谎话。作文本来是最讲个性,最讲创造,然而按套子作文,个性不见了,创造泯灭了。这是按套子作文结下的苦果。
在批阅时:作文批语总少不了中心明确、语句通顺、条理清楚等,至于如何把作文的中心写突出,主题些写深刻,却从不指导,或者根本没有能力指导,这样以来如何让学生写出文质兼美的好作文来?
基于以上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现状,以及我对作文教学的认识。我认为创意法教育教学理论,能使这一现状有很大改观。
二、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国画大师齐白石老人曾说过:“学我者生,象我者死!”这句名言不仅在学画上适用,在学生的作文指导中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学生虽然能模仿优秀作品写出好作文,但这样的作文再好也是庸品,容易造成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缺乏个性与新意,这无疑是死路一条。因此,模仿只是学生锻练基本功,学习写作技巧的途径,并不是我们最终目的。我们在引导学生模仿的基础上,还必须加强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多形式的作文训练,举一反三,来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发展个性。
郭成志 老师四步作文训练中写道:“你时时刻刻几乎都在作文,你每天的一举一动都可以写成作文。”只是学生意志内控力弱,情绪性突出,观察事物往往比较粗略,缺乏精细的辨别能力。教师要针对学生观察过程中的特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细致地进行观察,并进行丰富的想象,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这就是课标所说的要学会“留心周围事物”,教育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将观察所得记录下来,这样长期坚持不懈,积累的素材才会越来越多,渐渐地也就有内容可写了。
我以前批改作文时,一贯用高标准要求学生,看了 郭 老师的介绍,我在以后的作文批改中我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改变自己观念,要在学生作文中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此鼓励学生敢于下笔写作文,让其体会到写作的快乐。其次,让学生找自己文章中的闪光点(即自己认为最好的段落或句子),目的是让他找回自信,爱上写作。最后,让学生品读别人(同班同学)的佳作,目的是让学生在作文批改中处于主体地位,成为作文批改的主人,让学生在互评互改中提升作文能力。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初一至初三学生写作现状分析。
2、初一至初三学生写作心理研究。
3、运用创意法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克服作文中的畏难心理。
4、探究创意法“四步作文训练”对提高初中生作文水平的作用。
四、预期的目标
1、以“四步作文训练”为突破口,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使之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与良好的学习策略。
2、通过课题研究转变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成长。
3、探索作文教学的新思路,以改变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端,从而引领学生爱上写作。
五、课题研究任务分工
王翠玲负责课题一切研究工作
六、进度安排
本课题自2013年12月——2014年12月,为期一年。
第一阶段:开题(2013.12——2014.3)
1、学习《“最差即最优”创意法教育文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相关理论知识。
2、调查初一至初三学生写作现状。
3、对我校作文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4、在调查研究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2014.4——2014.10)
这时本课题研究的主体阶段,主要依据研究计划组织实施,不断探索研究方法,优化研究途径,发现问题及时调控,力争研究得到实效。
开展公开课活动,及时总结定期交流。
第三阶段:结题(2014.11——2014.12)
分析总结课题实施情况,形成文字资料。
七、课题组织
王翠玲独立负责课题
八、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最差即最优”创意法教育文集》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2第一单元
- 下一篇:肖金朋子课题申报表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