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郭成志创意法科研课题网>> 各组 子课题申报>>正文内容

《创意法教育下中学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研究 》结题报告

创意法教育下中学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外语教学思想认为口语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交际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学外语的目的是为了交际,而不是仅仅学会一大堆用不上的语言知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英语教学单靠教师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掌握英语知识技能的比重,必须随着学段的提高而增加。这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需要。结合十几年的教学经验以为应从这几个方面去努力。

二、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一)、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听说能力。

    英语教学过程必须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各种语言环境,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交际性游戏,使学生享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从而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达到掌握知识和培养听说能力的目的。美国学者Krashen在他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指出,发展外语能力主要依靠两种途径: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语言学习指有意识地学习外语的知识(包括语法、规则、语音、词汇知识),而语言习得类似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通常是在大量语言信息的刺激下,通过语言的自然交际获得的。Krashen认为习得比学习更重要。只要经过语言习得这一环节,学习者才能真正摆脱母语的“羁绊”,自由地运用第二语言表达思想,进行交际。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教学方法局限于语法翻译法,偏重于知识的传授,片面地追求卷面成绩,忽视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听和说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传递思想的交际过程,听是理解和吸收信息,说是表达和传递信息。听是说的基础,说是听的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应是同步的,是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我们可以把学习和习得有机地结合起来,尽量加大语言信息刺激量,创设良好的语境,在搞好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训练的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听说能力的培养,在交际中学英语。

   (二)、坚持课前三分钟的FreeTalk。

    FreeTalk(自由谈)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口语训练方式,在这项训练中,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权,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可以提前准备。课前由一名学生讲三分钟英语,学生们自拟话题,谈及了校园生活,英语学习,个人轶事,班级活动,地区气候和小故事等。

此项活动不仅使学生们敢于开口讲英语,而且使学生们增长了见识,扩大了词汇量。在这项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督促的作用,使学生FreTalk达到预期的效果。二、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

    中国学生学英语时听的一个主要来源是课堂教学。因此,教师本身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开始阶段,授课时放慢讲英语的速度,而且重复所述内,用简易的同义词或短语解释词义,用不同的句型转换同一意思的句子,用简单的句子解释段落意思,然后逐步加深,循序渐进,尽量避免用汉语讲述。这样可以烘托英语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听的能力。例如在《TheEmperor'sNewClothes》一课“Onceuponatimetherewasanem-peror”一句的教学中,笔者用英语说:pleaseunder-line“onceuponatime”.Itisasetphraseusedinstory.I'msurethatyouallearneditwhenyouwerejuniormiddleschoolstudents.Canyouuseanyotherphrasesinstead?等等。

    (三)、发挥语音室的作用,培养听说能力

   目前,许多学校建立了语音室,但使用情况不尽相同,有些老师怕麻烦,认为在语音室上课不太好管理,语音室使用率不高。我认为在平时的教学中,有必要在教室讲解,学习的基础上,去语音室进行言语的另一种训练,训练的目的是使学生适应真实环境的交际,听、说则是其中一重要的部分,教师应给学生多提供些各种场景下的听力材料。学生希望在合作,平等、自由的氛围中接受信息,发展个性,语音室的多种功能系统是建立这种交际模式的最佳场所。学生戴上耳机思想更加集中,互相也不干扰,听说训练的效果更佳。总之,在语音室上课能使学生进入一种学习语言的氛围,对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听说能力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使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教学,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色彩鲜艳的网络视频、幻灯片和录相带,不但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使他们能够专注地学习,而且还为他们提供语言情景,使他们不必借助翻译,通过视听,就通达到理解语言内容的目的。在教《Madame Curie》一课时,根据课文改写录制了配乐录音,并制作了五张彩色幻灯片。形象生动有趣的彩色画面及优美的音乐配音,自然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意境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画面上的一系列动作使学生对课文已有了初步印象,学生不仅理解得快,上口也很快。在学生听懂录音的情况下,笔者就课文梗概提问。最后让学生上讲台,借助幻灯片简要地复述课文。这样把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结合起来,把语言和形象结合起来,使学生听其音,见其形,明其意。语言和形象两者同时作用于大脑,使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互相作用,从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整个身心系统的机能,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让学生参与表演教学。

    交际是语言的最基本功能。听说过程是一个理解和口头表达的交际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表演,活化课文插图,进行情景教学,把学生带入仿真的生活环境之中,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学生们在“真”实情景中,把课文里的英语真正地和生活结合起来。例如,在结束《BorowingaDonkey》一课的教学时,笔者依据课文内容将课文改成短剧,创设情景,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学生们戴上自制的面具,分别饰演借驻的人(Nareddin)、不受欢迎的妇人(anunwelcomewoman)和小毛驴(adonkey)及旁白人员,随着学生们神情动作的再现,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说”的能力。学生们在情景中深入角色,自觉主动实践,促使多种感官参加活动,有助于英语词汇和实物实景的直接联系。学生们尝到了成功的甜头,积极性自然增强,他们的语言能力在交际过程中得到提高,交际习惯也在表演过程中得到了培养。

     (五)、强化听写方面的练习。

    听写是要求将有声的课文材料转化成文字材料,它贯穿了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笔者经常把课文的主要段落和课文的中心大意作为学生听写的主要内容。目的是训练学生运用听的能力,完整地理解一篇短文,并使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把不同的词汇和句型结构应用到同一内容中去,使所学的语言易记易用。通过听写,学生的听力、发音、语法、拼写和词汇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都会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并迅速落笔的快速反应能力。

    三、课题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34月——20135月)

针对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新要求及学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明确实验目标,提出研究课题,组建课题组和领导机构。

2.文献研究阶段(20135月——20137月)

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课前预习的理论动态和实践经验。并通过对其他成功实施学科预习的学校进行文本分析,找出这些实施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核心思想和理念。

3.调查研究阶段(20137月——20139月)

   商店镇小桑学校实施现状调查问卷编制、分发及数据统计与结果分析

4.实验阶段(20139月——20146月)

1)准实验研究阶段

在教学实践中,选择实验班和对照班,实施准实验研究;撰写阶段报告、论文、案例分析等组织成员合作进行化学课前预习的实施。

2)创意法教育下中学英语听说能力的有效性研究

根据学业成绩及平时学业表现,比较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差异是否显著;编制、分发初中化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调查问卷;并进行个别访谈,以充分了解课前预习的效果,并对调查问卷数据予以统计分析;

5.总结报告的撰写(20146月——20147月)

资料的整理和总结,撰写总结报告初稿,并对总结报告进行修改与定稿。针对实验阶段中所解决的问题,组织专项负责人对各项研究内容进行归纳、统计、总结,最后汇总撰写《实验研究报告》,召开结题鉴定会和总结大会。

四、课题总结

英语教学过程必须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总之,要达到大纲要求,改变目前英语教学的落后状况,在英语教学中,必须加强听说能力的培养,把英语课上成名符其实的英语实践课,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模式,使学生从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转为积极的投入者。

五、课题组织

主持人:史书芬 组员: 肖玉海 王建新

六、参考文献

  1.郭成志 《最差即最优—创意法教育文集》 2012年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1、英语新课程标准(实验稿)

2、王松美 实施新课程精要标准  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6

3、安凤岐 小学新课程教学法  广西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5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