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创意法教育理念进行小学数学与生活的融合研究》开题报告
《运用创意法教育理念进行小学数学与生活的融合研究》开题报告
江西上高四中小学部 黄燕华
一、 问题的提出
今日,数学被使用在世界不同的领域上,包括科学、工程、医学和经济学等。数学对这些领域的应用通常被称为应用数学,有时亦会激起新的数学发现,并导致全新学科的发展。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学习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 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创意法教育》理论,《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理论,《教育教学》理论
1、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素材来源于生活。
数学是研究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恩格斯
由情境引发好奇心,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了积极思考,这样,既培养了动手能力、预算能力、社会能力,又十分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表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高度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那么,一定会使数学更贴近生活。同时也会越来越让人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会变得有活力,学生才会更有兴致地喜欢数学,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巩固数学甚至发展数学。
2、把数学带进生活,理论联系实际。
不管数学的任一分支是多么抽象,总有一天会应用在这实际世界上。——罗巴切夫斯基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生活中所包含的数学实在是太丰富了,生活是数学的归宿,也就是数学必须服务于生活。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从生活中产生,最后被人们归纳成数学知识,解决了更多的实际问题。
3、找数学,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这个世界的数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课前、课后布置学生去观察体验自己身边的数学。让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这样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由于低年级小朋友刚接触数学,我们教师就更要注意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贴近生活,从小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研究方法:
本课题是一项具有探索性、理论性、实践性、针对性和时代性的研究,因此在研究中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
1.在研究前,采用文献法,查阅了大量先进理论、他人研究成果,并认真学习、分析和研究,吸收其精华。
2. 在研究中,采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综合法(理解、阐释、反思、体验、感悟等)等方法。
3.在研究后,采用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研究效果调查法等。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数学与生活的重要联系。
2、如何让数学与生活互相融合。
四、预期的目标
1、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学习数学。
2、把学到的数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当中去
五、课题研究任务分工
主持人:黄燕华
资料收集整理:黄燕华
课堂实践:黄燕华
六、进度安排
2013.3.立项
2013.8开题
2013.9网上学习并做好资料收集研究工作
2013.10完成课题研究
2013.11结题
七、课题组织
主持人:黄燕华
实施人:黄燕华
八、参考文献
1、“创意法教育文集”
2、“中国教育文摘”
3、“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4、“教育学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