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鹤岗市宝泉岭高级中学马福《创意法教育下高中有效历史课堂的构建研究》开题报告
《创意法教育下高中有效历史课堂的构建研究》开题报告
黑龙江省鹤岗市宝泉岭高级中学 马福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产生背景
如果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的课改核心理念去衡量我们的每一节历史课,只能说我们仍在“内涵式”教育的路上;随着课改的深入,落实素质教育,特别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于我们绝大多数的一线高中历史教师都是进行时中的课题。
应该说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教学内容已革新、教材编排上在精益求精,面向了学生的兴趣,面向了学生的合作与探究,甚至面向了学生生存技能的培养;然而作为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者我们更有责任、有义务去探索,去实验,去研究,以教研究态度来推动课堂教学形式变革,以课堂教学变革的实际效果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事实上,困难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例如:随着家庭状况的改善,自我安慰心理的高中生呈上升趋势。历史课堂上懒惰、懈怠现象比较突出。所以,既要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学习理念完全浸入学习状态之中,改变低效、无效的现象,又要在快乐和谐中使其掌握知识和技能。我们教师首先就得创新性、“创意式”地协调教学实施要素,才能形成有效的历史课堂,对此,我们在教学策略、教学实施过程、学情分析等方面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结合实践印证、丰富理论,再用理论创新我们的课程实施,使有效课堂向高效课堂迈进。我主要针对优化课堂实施环节提出此课程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对教师的意义:
《创意法教育下高中有效历史课堂的构建研究》能促进研究者的主动学习、主动实践,提高自我的专业素养。也有利于教师逐渐成为学习型、科研型、发展型的现代化教育者;积累经验,优化自己的课堂,对于实施有效教学,促进新课程改革实验,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如能抛砖引玉,更多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参与进来,实践下去,把创意法教育教学理念切合实际应用到教学中,一定会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效果。
2、对学生的意义:
通过本课题研究,调动学生的知、情、意、行,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让他们掌握多种学习历史的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优化学生认知结构,加强学习策略,提高学习历史兴趣,提高其历史学业成绩,缩小差异,培养学生左右脑的平衡思维、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研究的直接受益者。
(三)课题创新之处
1、新课改理念为理论指导,创意法教育理论为实践指导,形成实践性的理念:“和谐、互动、探究、创新”。
2、采用教学实践研究法,通过“学习”、“计划”、“教学实践”、 “反思”和“研讨”环节的循环研究,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进而优化教学效果,达到因材施教,构建新型多样有效的高中历史课堂,整体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实效,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二、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一)课题的理论依据
创意法教育的平等性培养理论,更加侧重学生潜能的挖掘;建构主义、有效教学、多元智能和教学最优化等理论是指导有效课堂实践研究的经典理论。这些教育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如下:
1、创意法教育是一种遵循“最差即最优”的平等教育理念的创意方法教育体系。其理念诠释为:面对教育资源,我们习惯性认定的“最差”和“最优”并非本质上的“优差”,从整个大脑思维的角度来评价,学生无“优差”之分。前者为左脑思维型(主逻辑思维),后者为右脑思维型(主形象思维)。二者具有相等开发的潜能。教育的关键在于引导前者向右脑思维转换,后者向左脑思维转换,最终实施左右脑和谐发展,实现“双脑教育”的目的。
2、建构主义理论。现代建构主义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里表征的过程,它强调学生具有主动选择、探究、发现、思考、质疑、应答的需要和可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合作、探究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这一理念精神对本课题的研究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3、有效教学理论。它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研究具体的策略和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多元智能理论。美国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力是一种能力或一组能力,这种能力或这组能力可以使个体顺利地解决有关问题或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创造时尚产品。它强调教师应去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背景、习惯、学习强项等,努力挖掘学生的潜在智力。倡导教师角色、教与学方式变革。为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策略,开展创意性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5、教学最优化理论。要达到最优化的关键:一是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质的东西,确保学生能掌握这些内容;二是选择能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方式,进行有区别的教学,落实创新性的有效历史课堂。
(二)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是在常态的教学下进行的,根据课题研究的性质和教学要素和特点。依据理论与实践、整合性、可操作性、学生主体性等原则,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兼用文献借鉴法、个案研究法、观察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1、行动研究法。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把课题与教学实际相结合,通过自己在高一、高二年级的研究实践,进行自我反思、总结,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再回归到自己教学实践中进行创新性指导。
2、文献借鉴法。多角度、多渠道搜集关于本课题的资料,开展比较研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进而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3、个案研究法。根据学科特点,选取典型课例、典型实验对象进行分类、整理、对比、分析,掌握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参与度、兴趣和态度等,分析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分析教师无效或低效教学行为的原因及表现。
4、观察法。观察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从而获取相关信息,改进教学策略。
5、调查研究法。一是调查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态度、效果,努力使本课题的研究更加有针对性、实用性,提高实效;二是有计划、分阶段地展开课堂教学实验过程中的特例调查,为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事实依据。
6、经验总结法。针对成功体验与失败教训,及时提炼、总结,从更高的理论层次为课题服务。通过学习、实验、总结形成本学科的教学策略。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根据我校实际,在分析影响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基础上,通过对目标达成的有效性、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学生发展的有效性等方面分析,重点探讨课堂中教师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创意法教育模式的研究推动高中历史有效课堂向高效课堂的迈进
深入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研究,促进三种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景,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学习;培养问题意识策略,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培养的策略,引导体验激励评价策略,使学生树立自信,提高学习效率。
(二)、创意法教育模式贯穿教师教的策略研究,为平衡学生左右脑发展状况来针对性地调整教师组织教学的各个要素和环节
1、通过对有效教学准备策略的研究,使教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思维特点及生理心理健康状况作全面的分析,根据教材、学科特点及学情,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为实施有效教学作好前期准备。
2、开展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包括探讨历史学科有效教学方式,研究课程整合的方法,核心内容的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动关系,对教材内容进行校本化实施,灵活处理教学环节,促进学生有效参与,探讨课堂提问的策略、练习策略,既关注全体又侧重个体差异性等等。
3、开展有效教学的评价策略研究。主要侧重教师课堂教学专业活动的评价,探讨评价的内容、方法和评价结果的运用,构建创意性理论指导下的有效历史课堂,完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预期的目标:
改善教师的管理、教学行为,总结、提炼出有效教学过程的方法,改进师生课堂交流方式,优化课堂结构。抓好定向探究,推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
(一)、教师能够与时俱进地进行教育实施,把创新思维落实教学实践之中
1、教师具有创新理念。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并不是要削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意在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养成反思习惯,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养。快速实现“角色转变”,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主力军。
2、改善教学行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生成性的资源,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多元理解,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多向思维能力,也要注意价值引领,加以必要的点拨、引导。
3、改善管理行为。创设互动的交往方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应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到位而不越位。学生的参与不仅要有量,更要有质。应尽量达到深层次的参与,即思维的认知参与。
4、动手实践落到实处。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动手操作、实验验证和课内外实践性作业。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应优势互补,不能用多媒体代替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体验感悟。
(二)、把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育实施进行创意结合
通过研究,努力实践“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基本理念,教师在教育实施中落实创新思维,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进取心,把“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基本原则贯穿始终,使课堂教学尽可能为所有学生的发展提供一切机会和条件,改变学生偏重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形成新的学习理念,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使教学在科学、先进的理论指导下得以优化,追求有效、高效、优质的教学。例如:针对不同课程安排可选择体验学习、课堂讨论、查阅资料等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学习。
总之,学生学习的现状,历史学科的学科地位,部分教学要素的影响,特别是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把理论与学生个体的教学实践相结合还需磨合等因素,构建高效历史课堂任重道远,相信 融入郭 老师的独特创意法及老师的指导,加上我的不断努力,创意法教育模式一定会使高中历史课堂早日走上优质、高效之路。也期望结合我校实际,进行教和学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大面积提高本校教和学的效率。
五、课题研究任务分工
课题组负责人:马福,负责一切有关课题研究工作。
六、进度安排 :
2013年8—10月。仔细品读与课改有关系的书籍,细心学习创意法教育的相关理论与案例,研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及部分教育学、心理学相关著作,夯实开展课题的理论基础。
2013年10—2014年4月。主要学习有关历史教育教学的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在自己头脑中形成有效历史教学的理论框架。
2014年4—6月。不断的听课,向经验丰富教师求教、解疑。选择部分课程来试探性地进行教育实施,积累经验,印证理论,焊接自己创意法教学与有效教学的连接点。
2014年6—8月。多种手段继续学习创意教学与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夯实理论基础同时有意识地整合教学各要素。为有效教学的顺利展开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
2014年8—11月。通过与学生谈话、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对有效教学、创意教育的理解,什么样的课堂听课更舒服。并选择不同层次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同时,请一些不同层面的历史教师做教学效果的比较分析,形成阶段成果。
2014年11月—2015年4月。通过教学实践并反复比对,认真总结经验,纠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有效教学的精进提供基础。
2015年4—9月。继续通过历史课堂的教育实施、课后调查、课外活动等形式充实自己的教学,查验实效,尽力使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并且总结课题研究成果。
2015年10—11月。准备结题工作,撰写研究报告。
七、课题组织:
马福独立负责课题。
八、参考文献:
(1) 《最差即最优——创意法教育文集》,郭成志主编,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2年版
(2)《教育学》《心理学》
(3)《新课程标准》
(4)《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5) 胡捷利、杨扬,《关于有效教学策略思想的阐述》,《教育研究与实践》开题报告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马福主持人简历表
- 下一篇:《运用创意法教育理念提高学生汉语水平的…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