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四矿学校朱华《创意法教育下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开题报告
《创意法教育下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开 题 报 告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四矿学校朱华
各位领导,专家您们们:
我申请的《创意法教育下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子课题经过专家组评审已于10月批准立项,这是我的荣幸,是您们对我教改的帮助,在此深表感谢!我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语文教学头绪繁多,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所有语文教师都在努力落实——阅读。“教学千法读为本”,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说到:“课堂上的朗读,小而言之,是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的极为重要的正确途径;大而言之,是教学改革和教师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培养文明的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但在实际教学中对课文的阅读可以说做到精准了,但课外阅读或多或少的存在着问题,甚至存在严重不足的问题,它影响着学生的发展。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人曾经对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的孩子进行调查,发现这些孩子的阅读能力都高于普通孩子;也有人曾经对一些成功人士进行采访,发现这些人在总结成功经验的时候,总提到读书让他们受益匪浅。
阅读能够祛除内心的浮躁,让一颗心沉浸在文字宁静的世界里,给心灵以慰藉和滋润;还能祛除内心的空虚,让一颗心在知识的海洋中渐渐丰盈、充实起来,不会孤独和寂寞;阅读有助于积累词汇,提高写作能力。那些勤读书的孩子,写出来的作文大多引经据典,内容充实,而且有深度。阅读能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主动认知、主动吸收知识并积极运用这些知识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培养和确立主体意识,使孩子从依赖型的学习向主体型的学习转变。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孩子在学校阅读的主要是课本知识,孩子如果只是掌握课本上的那点知识,那是单一、远远不够的。如果学生们自觉地阅读有益的课外书,不但有助于开阔视野、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学会为人处世等,而且可以增长见识,做到不出家门而知天下事,不出国门而了解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孟德斯鸠说:“喜爱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无聊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现正值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生活节奏变快、人才的需求也更为突出。所以,无论是从学习知识,获得技能、还是修心养性,陶冶情操,读书都是极其重要的啊!
创意法教育真是通过内容和方法的有机结合,在具体实施中,因材施教,通过横向操作模式展示,让学生找到自我、找到自信,唤醒他们渴求知识的欲望;纵向操作模式采用循序渐进的梯队进行,让每位同学都有平等的优势和积极进取的动力,新鲜感、紧迫感、自信心创设出让他们展示才能的平台,在平等的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培养起学生们阅读的习惯,把每个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外阅读中来。通过《创意法教育下的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的实施,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从不想阅读到主动阅读,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积极吸取知识养分;从课堂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学生到家长营造出浓浓的阅读氛围,增加知识面,提高写作能力、开拓智力发展、培养出无形的气质,解决农村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和阅读资源匮乏的问题,避免了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为我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可操作的模式,为解决农村小学生阅读资源匮乏单一和培养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提供宝贵经验,基于此,提出《创意法教育下的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二、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新《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原则,从课程改革的角度和全新的学术视野出发,大量借鉴了中外先进的教学研究理论,把创造性阅读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于极富人文内涵的语文学科之中,并结合创造性阅读的特征实施创造性阅读的培养策略。体现个性化解读能力、多元化理解能力、创意性阐释能力。
小学二、三年级的学生是培养其阅读兴趣的最佳时期;三、四年级是奠定写作基础的关键时期;整个小学阶段是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可塑时期。错过了这些机会,学生进入了小学高段或中学,老师即使付出再多的教育努力,往往也是“事半功倍”。学生最重要的阅读就是读经典,读那些读了一辈子也忘不了的著作文章,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曾经沧海难为水”的阅读境界。
小学语文课程的目的是多元的,它包括学习语言运用,即使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话能力说话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学习语文知识、人文知识及相关知识;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及人文精神的教育;接受美育的熏陶和情感的感染;得到视野的开扩和智力的开发;接受思维能力的训练等等。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抓好抓实阅读这个环节,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必须注重阅读教学。宋代朱熹说:“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自然精读,精读后理自见得。”
现代王力教授主张:“只有熟读一二百篇古文,然后感性知识丰富了,许多书本上所未讲到的理论知识,都可以由自己领悟得来,这样由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才能真正地掌握了古代汉语。”一九八八年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共同宣言: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二千五百三十年前中国的孔子身上去寻找智慧。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教学过程应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关注内容的革新和探究式教学的运用,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关注学生的学科情感和情绪体验,使学生完全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学习过程中去。而主题阅读恰恰可以将已知与未知、课内与课外、文本与生活等充分融合,从而建构起属于学生自己的精神家园,这些均说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首先应该给孩子营造出一种健康、干净、温暖和快乐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专家指出,阅读的兴趣要从小培养,其中环境的熏陶最为重要。父母首先要对阅读产生兴趣。读书应该成为家里成员的休闲活动之一,而且父母经常与孩子交流阅读经验和心得,树立孩子视“书”为好朋友的观念。其次,学校里为学生们搭建课内外阅读的平台,给学生们提供、选择一些好书。提倡阅读经典、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经典童话等,引导他们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最后是开展好读书交流会、读书心得报告会,故事会等,巩固好阅读成果。当孩子看完一篇东西时,要鼓励孩子叙述出来。家长一旁要注意适时鼓励、表扬和引导,让孩子们感到兴奋和自豪,由此产生阅读更多书的愿望。老师也可以抽出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阅读,让同学们交流读书心得,彼此进行评价,提升阅读的精度、深度、理解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们将自己阅读书籍相互借阅,相互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鉴于农村学生资源匮乏,接触面狭小,搭建好创意法教育的推广,调动一切力量,引导孩子们投入到阅读行列中来,以此来达到提高思想,美化心灵,陶冶情操的功能。
1、阅读主体的自主性。阅读是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的活动,决定了阅读只能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越俎代疮。教师的职责,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情绪化的“场”,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学生的自主性越强,积极性越高,其所获就越多。
2、阅读主体的探究性。读物提供的信息除了字面显示之外,常常还有更深层的信息,这些隐含的潜在信息密码需要读者去发现、去破解。学生由于受到心智水平、认知经验的限制,在发现、破解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的疑难和困惑,尤其是当文本所表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与学生的“阅读期待”不一致或相矛盾时,其疑难和困惑就更为突出,成为阅读理解的障碍,必须对此来一番分析、推理和探究。在对问题的探究解决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也得到提升和发展。
3、阅读主体的调控性。阅读是一种从书面符号中获取意义的复杂的心理过程,要经历感知——理解——反应——综合四个阶段。这使得学生的阅读理解往往不能一步到位,还会产生认识的肤浅、偏差甚至谬误,需要在阅读过程中,及时、不断地加以监控和调节。从而把握自己的理解程度,判断与目标的差距,反思自己及他人见解的合理性、完善性和正确性,并采取各种帮助思考和增进理解的策略,最终实现对课文的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4、阅读结果的差异性。由于阅读主体大脑贮存的相似模块各不相同,因而即使是阅读同一文本,也形成各自不同的相似选择与相似匹配,进而产生见仁见智的个性化理解。在阅读过程中,孩子完全无心而放松,情景的展示与眼看经文的视觉作用,皆能刺激右脑。在左右脑同步运作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开发三至五倍,并可以同步开发孩子的记忆力、专注力、理解力与创造力。心理学研究表明,0-13岁是人的机械记忆能力最强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学东西,不光记得快,而且记得牢。阿拉伯谚语曰:“少小时学习如金子上的雕刻,志大时学习如沙土上的记录”。因此,抓住孩子记忆的黄金时代,让他们阅读些经典的、高雅的、有深度的东西,既涵养身心,又开发智力,还增强能力,懂得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有利于树立远大目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专家认为,“道德”、“品性”、“气质”等重要价格素养,很难“教”成,靠的是“陶冶”、“熏习”或“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经典作品皆是美心美文,嘉言懿行。让学生熟诵于口,濡染于心,会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品性和修养,比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阅读真会使他们牢记终生,也受益终生。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研究传统教育的诸多优势,尝试着寻求合适的途径运用到现在的课外阅读中。
2、研究阅读主体的自主性,构建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模式。
3、研究建立学习型家庭中存在问题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4、研究阅读主体的探究性,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提升创新能力的方法、途径。
5、研究阅读主体的调控性,指导学生从阅读中正确把握思想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
6、研究阅读结果的差异性,提升学生阅读的广度、深度,提升阅读的实效性。
7、研究阅读与积累的方法、途径,激发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阅读 感受因,地制宜地做好阅读教学,不让农村学生输在起跑线上。
8、尝试充分利用课堂教学阵地,让学生积极地去吸收课本以外的知识,补充课本知识的局限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0月,课题酝酿研究及立项准备阶段;了解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调查研究,建立课题的实验设想,撰写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2015年10月-2015年11月,初步探索阶段。组建课题研究对象,熟知被研究人员,开展初步的实验工作。
第三阶段:2015年11月-2016年6月,发展深入阶段。按实施方案定期开展课题研究的研讨工作。
第四阶段:2016年6月-2016年7月,总结反思阶段。通过创意法教育原理,进行课题资料的整理,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和撰写结题报告。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