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梁垛镇小学吴俊霞《《创意法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创意法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意义、价值和理论支持
1.选题的意义、价值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标》语)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投入的精力最大,花费的时间最多,但往往很难见成效。由此,不难看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可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教学效果总是不近如人意,是孩子的阅读水平退步了,还是出题时命题太难?其实有很多题目只要学生耐心地把题目看完,基本上都能答个八九不离十。但是学生就是不愿意读完题目并认真思考后答题,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他们不感兴趣,阅读并不能给他们带来强烈的精神愉悦,我们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对差生的创意思维没有展示,对中等生的创意思维不能修复,对优等生的创意思维不能激发,学生体验不到阅读带来的巨大乐趣,没有学习的激情,因为我们的课堂太循规蹈矩,太死气沉沉了。所以语文教师要创造性地研究和处理好每篇文章,调动一切有利资源,为课堂所用,使教学手段充满创意。因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标》语)基于以上问题,为了努力提高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探索“幸福”的语文教学之路,我提出了《创意法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课题研究。
2.理论依据
创意法教育是郭成志老师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育体系,是一种遵循“最差即最优”的平等教育理念的创意方法教育体系。包括创意法教育内容和创意法教育方法两个部分。这是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来划分的。从学生层面来说,它是一种“创意法”的教育,将一切知识最终归结为“创意法”;从教师层面来说,它是一种教育的“创意法”,教师使用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创意法”。
其理念诠释为:面对教育资源,我们习惯性认定的“最差”和“最优”并非本质上的“优差”,其实“最差”和“最优”只是一种狭隘的认定,二者具有相等开发的潜能。一般意义上的“优生”和“差生”其实是两种不同思维类型的学生,前者为左脑思维型,后者为右脑思维型。教育的关键在于引导前者向右脑思维转换,后者向左脑思维转换,最终实施左右脑和谐发展,实现“双脑教育”的目的。
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主逻辑思维,右脑主形象思维。而在一般教育环境下,往往以标准答案来考试学生,标准答案的应对在脑科学上来说,是一种逻辑思维训练,是一种左脑思维训练。所以,其“优差”评价都是从左脑思维的角度来评价的。而心理学认为,人的左脑一旦过度发展,右脑就会受到抑制。所以说,在一般情况下,考分高的学生,右脑思维往往被扼杀。所以从右脑思维的角度来评价,“最优”的学生也是“最差”的学生。反之亦然。但是,从整个大脑思维的角度来评价,学生无“优差”之分。
在具体实施中,创意法教育提出了横向操作模式和纵向操作模式。横向操作模式运用于不同思维类型的学生。创意法教育把每个学生放到平等的地位进行教育,避免了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为我国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可以操作的模式。同时,其“双脑教育”的优势,在世界教育领域具有较普遍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思路、目标
研究思路
本课题决定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阅读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阅读教学效益为核心,以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为重点,探索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研究目标
(1)探索出小学语文阅读创意法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2)通过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3)建立一套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创意法教学研究的管理、指导和制度体系。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选择与研究的过程(步骤、时间安排、组织分工、活动安排等)安排
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在创意法总课题组的指导下开展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等为辅。
研究过程
本课题从2015年12月份开始进行研究,计划做好如下工作: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5年12月—2016年2月)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6年3月—2016年10月)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6年11月—2017年2月)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一)、研究报告——《创意法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报告》。 (二)、论文
五、课题主要参考资料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