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七十五中学刘少英《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初中生数学理解的创意法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初中生数学理解的创意法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一、 问题的提出
一直以来,学校数学教育常以标准答案衡量学生的优差,每学期凭两张期中、期末考卷鉴定我们教学“产品”是否合格。从脑科学的角度来说,标准答案是一种逻辑思维,是一种左脑思维。“差”的答案实际上是一种右脑思维!左脑和右脑共同主导人的全面发展,而个人的成功其实主要取决于右脑的运用!“郭成志创意法”将让你恍然大悟——“最差原来即最优”!
然而,我国教育下的“差生”因“差”被淘汰,其创意品质得不到保护,我国教育下的“优生”为远离“差”,其创意品质却被无情“扼杀”!“差”,一直是困扰着每个学生、家长和教师的严重问题!学生因为“差”而自卑,家长因为孩子差而“没面子”,老师因为学生“差”从而导致教学成绩令人堪忧。
对于以上现状,我国在基础教育方面进行了多次改革,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与研究,我们在教改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数学教育对于在初中学生提升思维逻辑能力上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过于单一,不利于初中生充分发挥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可是在教改后,思维导图教学方法的应用,完全将以前难以理解的教学知识,以比较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供学生进行学习与应用。思维导图为构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参考,同时更有效的促进初中生的学习效率,使教学水平不断的向更高的教学质量提供方向。
二、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1、郭成志创意法教育理论。该理论认为:根据创意法教育原理“最差即最优”,也就是说最差的学生换一个角度来看必定是最优的学生。最优的学生换一个角度来看也必定是最差的学生。实际上学生之间存在的只是差异,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没有优差之分的平等才有发展。
思维导图理论。思维导图,其实是将人的主观思维过程外化后形成的特定图像,思维导图让人的思维路线更一目了然,更具有逻辑性,让人的大脑出于兴奋和努力创造的活跃状态,提高思考效率。思维导图是一种发散性思维的图形工具,它从中心向外发散出一些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关联,而每一个关节点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一些关节点,进而形成发散性立体结构。
2、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对比实验为主,通过平行班级的教学成果进行对比研究,积极探索“思维导图创意法教学促进初中生数学理解”的对策。同时在研究中还辅之以调查研究、行动研究和经验总结法,确保本课题得以高效的实施。
(1)对比实验法。我校初一年级共有12个班级,从本人任教两个班级进行思维导图创意教学法研究,测查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并进行实验前后的比较。
(2)调查研究法。调查、了解、分析参加此课题研究的任教教师在实验前后备课、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以及课堂教学质量的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3)行动研究法。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教师集中讨论、调研考核、客观评价等形式不断探索如何提高学生数学理解能力的操作策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思维导图创意法教学提高初中生数学理解能力的研究
2、思维导图创意法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及探索
3、如何指导学生自己构建思维导图的行动研究
四、课题实效
(一)初中学生数学理解能力得以有效提高
初中数学课程中,涉及需要记住的概念很多,数学题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也较为广泛。在这样的情况下,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辅助,就可以将教学知识进行整合为一个整体,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理解。同时,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以前学过的知识或者概念串在一起,这样既起到了一个复习的作用,又能让学生根据相关学习内容更好的理解本堂课所学过得知识。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更有学习兴趣,老师教起来也就会更加轻松。例如:在勾股定理方面的逆定理上的分析,如果这个三角形的三个边长 有关系 ,那么这个三角形就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在正常的教学中,老师需要进行手工画图还有分解讲解的方式来解释,但是使用思维导图进行讲解这方面的知识就会大大缩短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时间。
思维导图辅助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强化学习效率,有助于浓厚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思维导图的应用为接下来教学课改提供了良好的方向指南,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降低学生在学习上的负担,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变得更简单、更轻松、更有兴趣。
(二)研究的成果
从实验班级与平行班级的对比研究得出,运用思维导图创意教学法进行教学的班级,班级平均分得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开始产生浓厚兴趣,不再畏惧数学,自信心提高。
五、课题总结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家长都受益匪浅。从教师方面来讲,教师转变了教育观念,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从教法上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改变了对传统意义上的差生与优生看法。进一步明白了“最差即最优”真正意义。从学生方面来讲,学生心目当中的“差生”也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差生”,无论原来是优是差,都可以鼓足勇气和信心,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原来意义上的优生也不再感到自己就是“优生”了,是他们有了危机感和紧迫感,学习起来更有劲头了。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从家长方面来讲,学生家长亲眼目睹了自己孩子的进步,再也不因为孩子被别人看不起而感到难过了,都真心的感谢“创意教学法”带给孩子们的转变,带给数学教育史上的伟大变革。
六、课题组织
主持人:刘少英
组员:李媛,邹务娇,赖倩友,陈双琴,徐素敏,胡湘韵。
七、参考文献
1.《最差即最优——创意法教育文集》,郭成志主编,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2年版
2.《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胡晓波,中华少年.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