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宣汉县明月乡中心校 曾国宣 郎静 《初中体育教师创意法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体育教师创意法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的全面铺开,意味着体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延伸和发展,为广大一线教师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教师可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项才能,为学生提供最有效的指导。学生将通过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项目,来实现自己的学习愿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对实现每位学生熟练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提供有利的帮助,对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提供有效的途径。但是,由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根深蒂固,教师教学观念的陈旧,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紧缺,选项教学模块的设置,选项分班后学生走向管理,学校教学活动的安排与设置以及模块学习的评价机制等等都是制约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前进步伐的瓶颈问题。因此,进行体育课程中学课堂选项教学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课题的研究是以《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通过研究为广大教师提供所需的参考资料,为中学体育课堂选项教学的顺利进行起着借鉴的作用,对提升中学体育课程教学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当前国内外的体育选项教学相当普及,特别是大中专院校研究比较多。中学体育选项教学却处于起步与摸索阶段,目前有许多热衷于中学体育选项教学的老师、学者在关心着中学体育选项教学的动态,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在中学课程改革全面启动之时,先行一步,从中学体育选项教学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具有深度和广度的研究,探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突破瓶颈问题,对各类学校实行体育选项教学提供一个参考值,所以作这方面的研究很有必要。本课题的实验对象是农村中学,具有一定代表性,提高该课题研究的信度与效度,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我们有决心、有恒心、有信心,就一定能把中学体育选项方法与实施的研究工作做好、做实。
二、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1.郭成志创意法教育理论。该理论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意法研究》是郭成志老师多年教育的结晶。创意法教育的独特理念是:最差即最优。本质特征是:因材施教。这与国家实施均衡教育的教育方针是完全一致的。这种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是多方法教育,运用这种教育体系进行教学,既可以让学生适应不可避免的“应试环节”,又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那么,我们运用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一定是高素质、强能力的,一定能够适应将来的社会,成为社会中的精英.这种教学模式必定能够弥补我们班级授课制下一刀切的不足,成为差异教学实践有力的理论指导。
2.文献资料法:学习现有的文献资料,进行借鉴,并适当加以深化。
3.行动研究法:通过个案的实施并逐步推广,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调查研究法:通过对照组的调查研究,来确定本课题的作用和效果。
5.实验法:在日常体育教学中进行实验。
6.案例研究法:研究借鉴其它成功案例的优点。
理念指导法:将创意教育思想与学生的体育训练活动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总结、提升经验,实现课题研究目的。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课题实施的体系建构
本研究以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为基础,以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核心思想为依据,着力强化“生理和情绪状态”、“亲历的成功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四大“信息源”的积极影响力,努力探索建构自我效能感理论指导下的体育学习实践研究。
2.激发情绪唤醒,参与智趣活动
在充满紧张危险的情景中,情绪易于唤起。而高度的情绪唤起和紧张的生理状态会妨碍行为操作,降低成就水平,从而导致个体的低自我效能感。鉴于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不同社会心理功能,我们需要强调主动进行情绪调节的积极作用,创设丰富的、情智交融、富有挑战的体育锻炼活动情景,是激发学生良性情绪的催化剂,课题实践中充分依托“三大圈”实现学生情绪的积极唤醒。
四、课题实效
(以数据和实例为主)树立创意法教育的学生观
在一般化的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教育方法往往带有一定的习惯性。习惯于把学生分为“优生”和“差生”,习惯于接受学生的“优点”,而对“缺点”不能容忍。原以为这样做可以让“优生”更“优”,“差生”提高,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实际上却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一般教育中的“优生”和“差生”是怎样形成的呢?教育者们心中早就制定了一项标准,这个标准其实只是一种习惯。实际上任何事物除开标准,还有诸多的内涵,用标准去衡量众多事物,何其狭隘!所以,我在任教初中体育的时候,不过问学生的体育成绩如何,不人为把他们分为三六九等,即差生和优生。课堂上学生可以随便提与教学有关的问题,不会因为赶教学进度而回避,而是和学生一起探讨,让学生提的问题得到解决,让学生培养体育的兴趣,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课堂上不抹杀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踊跃发言,在探讨中学习,在学习中探讨,学生是受益匪浅的。真正做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创意法教育在初中体育是非常适用的,让教师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在思维上是平等的,没有严格的优差生之分,实事求是对待每一位学生,不盲目鼓励和赏识学生,树立创意的学生观。同时也树立创意的的知识观,将深奥,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生活化、具体化,让学生接受起来更容易。同时也树立创意的实验观,不仅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同时还促进体育课堂的发展。
五、课题总结
(理论性的感悟)有效学习的保证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是有效的,教师有效地改进课堂教学行为,是促进学生改善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效率的先决条件和保障。只有教师采取积极的教学行为,进行有效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实现体育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在课程与教学改革日益深入发展的今天,改进教师做法,形成更多学生实现有效学习,应该成为教师的理性选择”。 今后我会运用创意法,则让体育课程充满诗情画意,不再枯燥,不再隔膜。易于掌握,变得实用。使体育课堂变得更有效。
六、课题组织
主持人、曾国宣
组员等、郎静
七、参考文献
1.《最差即最优——创意法教育文集》,郭成志主编,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2年版
2.《新课程标准》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