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郭成志创意法科研课题网>> 各组 子课题申报>>正文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有效利用的研究》研究实施效果及新闻

                                       

课题组成员:主持人尹秀琼(左二)、校长舒其超(左三)、副校长岑庚(左一)、教导主任李海燕(左四)、教师林玲(左五)  

                

   

课题主持人:尹秀琼

                   

               课题主持人尹秀琼在课堂中实施创意法教育公开课  

错误亦精彩  

-------- 四川省犍为县罗城镇中心小学创意法教育实施效果新闻  

对答错的同学进行肯定甚至赞美,是郭老师独特的能力。而且,他能说出充分的理由来让大家信服选了错误答案的你”。  

一节真实的好的课堂上学生不可能不出现错误,就因为有了这种那种错误,使我们的教学环节更精彩,我们的教学过程更体现出真实性,教师不但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环节,还可以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将错就错”,拓宽学生的思维。  

教学《求总数?求部分数应用题》时,在应用练习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红花有9,黄花有7朵,紫花有8,红花和黄花共有多少朵?”这是一道多余条件的应用题,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选择有用信息?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第一次遇到这样的题型,在学生列式计算中出现了下列四种情况:⑴,9+7=16(),⑵9+8 =17(),⑶8+7=15(),⑷9+7+8=24()?我并没有马上发表意见,只是鼓励学生,“还有不同的算式吗?”学生的积极性可高了,接着让学生自己来进行评判,并说出对?错的理由,在大家的交流评判中得到了验证,一致认为9+8=17()是正确的?在以往的教学中,到这里教师就结束了这个教学环节,而我则“将错就错”,用质疑口气问:“那另外的三个算式不是求红花和黄花共有多少朵,那是求什么呢?”根据算式学生都能对照条件说出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特别是算式(49+7+8=24()这是一道连加应用题,学生虽还没学过,可学生已经明白了9+7+8是表示鸡红花、黄花、紫花一共的朵数了。这种“将错就错”不仅拓展了知识,而且体现了这道应用题的价值,一题多用,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思维也得到了训练,同时还体现了国家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在错误答案中找到成就感,加深了对标准答案的理解,大家学习得很轻松”。  

《创意法教育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有效利用的研究》,在学校校长舒其超、岑庚和教导主任李海燕的领导、督促和积极参与及同事林玲齐心协力的支持之下取得了较佳的实施效果:  

1、创意法教学的实施效果明显高于一般教学,创意能力评价结果比较    

实施校    

人数    

等级    

时间    

优秀    

良好    

及格    

不及格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2005    

实施前    

501    

25    

802    

40    

401    

20    

301    

15    

     

实施后    

1103    

55    

703    

35    

120    

6    

82    

4    

2、学生升学率、获奖率明显提高。    

(上期末县统一测试一年级数学成绩居县同层次学校第一名、三年级第名、六年级第一名。)      

3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20位教师论文获教育学会1等奖并在《中国教育与教学研究》上发表)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