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郭成志创意法科研课题网>> 各组 子课题申报>>正文内容

陕西榆林市神木县第十一中学贺明雄《创意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践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创意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立项号  

   

课题名称  

创意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践研究  

负责人  

贺明雄  

   

所在单位  

神木县第十一中学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研究的和谐教育,即通过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保证个性全面发展,保证个人天赋才能的充分表现,使学习富有成效。和谐教育的内在、恒久的支柱在于建立学生学习的积极的“情感动力系统”  

在学习过程中,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是同时发生、交互作用的,从不同角度对学习活动施予重大影响。课堂上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与学生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我们常见的“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人心不在课堂上的现象,及学生兴趣盎然投入数学活动的情景都是情意因素参与学习的写照。没有认知因素的参与,学习任务不可能完成;没有情意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学习的动机、对学习对象的喜好、愉快的学习体验、成就感、自信心及适度的学习焦虑等,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启动、定向、维持、调节的作用。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放到了和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作为总体目标之一提出来,强调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学生能否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能否亲身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建立信心,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将对今后学生数学的学习产生重大的影响。我们把“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研究课题,加大教师课堂上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促进学生的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1、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  

2、情感:是指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出发点。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从心里喜欢数学,热爱数学,让他们在数学的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把这种乐趣带到日常的生活中,热爱生活。  

3、价值观:既包括个人价值,又包括社会价值。也就是说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也能实现社会的价值。  

4、本课题研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指新课标对小学段的要求,即学生要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等。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的主要问题: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探究出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学生自身生理条件、智力发展、自我意识能力之间的关系,并形成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是我们研究的主要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生爱学数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养成①、主动参与的习惯;②、质疑问难的习惯;③、独立思考的习惯;④、自我肯定的习惯。  

二、研究举措:  

我们将从以下几点展开研究。  

1、挖掘教学内容的情感因素。如数学史、人物传记、故事、趣事等的引用,可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学习、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自觉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努力去探索数学王国的无穷奥妙。  

2、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性。对学生的情绪、态度、优缺点及时调节、引导,利用口头表扬、图片奖励、学生掌声鼓励,激励学生形成好的学习风气、习惯,不断强化学生的自觉积极学习的情感,发挥情感教育的引导性作用。  

三、研究步骤:  

课题将进行为期一年的实验  

1、准备阶段(20169---201612月)  

主要工作:  

1组建课题组,搜集相关的信息资料,提出研究目标,课题研究方案。  

2)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搜集整理相关资料。  

3)召开课题组会议,明确课题研究思路,制定课题研究可行性计划。  

4)根据实施计划,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落实研究任务。  

2、实施阶段(20169---20171月)  

主要工作:  

1)依据课题研究方案,调查教师课堂现状及分析。  

2)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搜集整理相关资料。  

3)开展组内研讨活动,重点探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  

4)课题组教师在所带班级进行实验、总结。  

5)在实验、总结的基础上,反思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得失,调整研究策略。  

6)相互学习,共同讨论、分析,进行经验交流,撰写阶段性成果。  

3、总结阶段(20172---20176月)  

主要工作:  

1)总结课题成果,撰写研究工作报告和结题报告。  

2)各成员收集有关教学设计、论文、案例等材料,完成各项成果资料工作,做好课题研究的结题和成果论证工作。  

3)申请结题鉴定。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预期成果:

1、拟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同时借鉴中外教育专家的理论研究成果,经过研究、实践,探索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系列有效的培养小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策略、技巧,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充分发挥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教学的重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听讲、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通过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的教学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教学过程,不断反思并调整自己的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再者,教师如果在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教学方面有所造诣,还可提高个人的数学素养,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成典型课例、设计、随笔、叙事等。

4、通过研究活动,为研究成员提供合作、交流、展示的平台,通过上研讨课,课例研究、案例分析、论文交流等,促进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从而促进课题组成员的教育科研能力。

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教研组的科研氛围,让课题组的教师们都能行动起来,进行教育科学研究。

呈现形式:研究报告、案例、论文、资料等。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