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法教育学案
《创意法教育下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现状及设想研究》
创意法教育学案
陈秀刚
莒南县洙边镇中心小学
授课时间:2018.11
班级:四年级一班
教师:陈秀刚
学科:语文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 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三个事例蕴含的道理。
三、【教学准备】
1、课件。
2、收集杏林子的资料。
3、收集有关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价值的名人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理清脉络。
师:“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香港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她写的一篇文章《生命 生命》。同学们,请看老师板书课题(课件 出示生命 生命)
二、专题研读,感悟体验。
(一)提出整体感知要求: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最让你震惊的地方,并想想为什么让你震惊,可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批注。
(二)集体交流,感悟生命的顽强。
师过渡:我们先来关注第一个事例。
- 学习“飞蛾求生”事例:
重点品读句子:“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1、学生汇报,读句子,说原因。
2、这句话中哪些词语让你感到震惊?请把那些词语点出来(挣扎、鼓动、跃动、强烈、鲜明)
3、指名读,读出感情。
4、创设情境,感受飞蛾顽强的求生欲望:
师:同学们,请想象,现在有一只飞蛾在你头顶上飞来飞去,你伸出手把它捉住了( 学生一边联想一边做动作)。现在,这只飞蛾就在你的手中,你感受到它怎样的跃动啊?(生答: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请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5、你们的朗读让老师深刻地感受到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
(板书:热爱生命)
是啊,就是飞蛾那种强烈的求生欲望令我震惊,我们忍不住放了它。
6、回扣课题:
师小结:是啊,飞蛾是脆弱的,但是它所表现出来的顽强的求生欲望却是震撼人心的,这就是——(生齐读)生命 生命
◇学习“瓜子生长”事例:
师过渡:平均寿命只有短短九天的飞蛾,竟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求生欲望,那普通的香瓜子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1、重点品读句子:“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
(1)学生读句子,说原因。
(2)从哪些词语感受香瓜子生命力的强?
砖缝、掉、竟然、冒出
(3)为什么作者不用“生”或“长”,要用“冒”?
生答:因为“冒”字体现瓜苗顽强的生命力。
(4)多么顽强的香瓜子呀!(板书:顽强);品读句子。
2、出示:“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学生品读句子,说说感到震惊的原因。分组读。
3、回扣课题:
师小结:环境恶劣,困难重重,但瓜苗仍然不屈向上,茁壮生长,这就是——(生齐读课题)生命 生命。
◇学习“心脏跳动”事例:
师过渡:小小的生灵为了自己的生命做出了多么艰辛的努力呀!更何况我们人类,请大家读读第三个故事,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到震惊?请划出来。
1、出示:“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2、创设情境,感受心脏跳动:
师: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用手摸着你的心,静静地感受一下自己的心跳。你感受到什么呢?
播放心跳的声音,教师旁白:现在,你感受着心脏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你想说些什么? 出示:“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3、你想带着怎样的心情把这句话告诉大家?(高兴、自豪、激动……) 请带着你的感受读读(指名读);想读的站起来读。
4、是呀,生命属于我们自己,每个人对待生命有截然不同的态度,出示: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糟蹋”是什么意思?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在“白白地糟蹋”自己的生命?(生说现象)
- 所以,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我们必须对自己负责。
(三)反复诵读第五自然段,拓展延伸,感悟生命的真谛。
1、读中理解,层层深入。
(1)师过渡:生命每个人都有,只要好好地使用它,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奇迹。杏林子的人生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请默读最后一段,看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发现一对反义词“有限”——“无限”
(2)引导理解“有限”、“无限”,联系杏林子来理解,杏林子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她创造无限的价值。例如杏林子虽然去世,但她的作品、人品还在,对社会作出无限的贡献。
(板书:有限 无限价值)
2、拓展延伸。
(1)学生汇报课前师布置收集有关像杏林子一样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的名人的资料。
(2)师过渡:像杏林子这样,通过自己善意而伟大的举动,创造出无限价值的,不仅仅是名人,还有许许多多平凡的人。
(3)引导学生说话:他们让自己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那么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该怎么向他们学习,也使自己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呢?
生自由汇报。
(4)把最后一段变成诗的形式,指名读;师配乐范读;生配乐齐读。
虽然
生命短暂
但是
我们却可以
让有限的生命
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于是
我下定决心
一定要珍惜生命
决不让它白白流失
使自己活得
更加光彩有力。
三、升华情感,书写生命感言。
1、师:读到这里,同学们一定对生命有了深深的感悟,现在请拿起你的笔,写下生命的感言吧!
出示:生命是______________。
2、抒写生命感言,交流汇报。(板书:珍爱生命)
师:是的,生命是珍贵的,生命是值得歌颂的,因为生命就像一首唱不完的歌,写不完的诗,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生命深深的思索,再读——(生齐读)生命 生命
四、布置作业:
1、课外推荐读物: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2 、把学了这篇课文的感受写下来。
板书设计:
生命 生命
飞蛾求生 珍爱生命
瓜苗生长 顽强
心脏跳动 对生命负责
有限 无限价值
授课时间:2019.3
班级:六年级一班
教师:陈秀刚
学科:语文
一、教学课题:《杨氏之子》
二、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体会人物机智。
三、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同学们好!
1.师述:我们刚刚学过的第二单元日积月累中有这样的话?
2.其实以前我们也学过这样的语言,你们能说上几句吗?
预设:
己所不欲——
言必行——
与朋友交——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3.刚才我们交流的这些语言都叫文言,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叫——文言文。
今天这节课啊,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小学阶段第一篇文言文,第10课《杨氏之子》(板书)。
请齐读课题。:10. 杨氏之子
师:明白题目的意思吗?
指生回答。
杨氏:姓杨的人家
这里“之”的意思是——生(的)
这个“子” 可以理解为儿子或者女儿,在文章中指“儿子”,你们能不能用课题的形式介绍一下自己啊?说说看!
生:刘氏之子
师:刘家的儿子/女儿
你是——(男生/女生),所以你是
——氏之子 ——氏之女
咱们同学都甚聪惠!
(二)整体感知:
1.师:理解了课题的意思,让我们一起走近课文,自由读一读,看看课文跟我们现在的文章有何不同?
生:(难读,难懂)
师:很多人都觉得文言文难读难懂,其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学好文言文的诀窍。
指生读
师:读文言文不但要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出它的节奏来,声断,气不能断。这样才有古文的韵味。
指生读
师评价(有感觉了)
2. 现在听老师范读(老师示范读),在哪停顿好?
3. 师指导朗读::
(大屏幕出示)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理解家禽
谁能学老师的样子再来读一读?
4.指生读(预设:读得挺好的,老师听出来,你们都特别努力,如果重音啊,停顿啊,再鲜明一些,这味道就更足了。)
5.齐读。
(三)理解文意:
1.学习文言文光会读还不行,还需要弄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才行,其实理解古文和理解诗句的方法是一样的,那你们平时怎么理解诗句的呀?你有什么方法?
生交流:看注释,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
师:这些都是学习古文的好方法!
2.课文非常短,只有50多个字。文言文语言很简练,但包含的意思很多。请同学们根据课文注释,和大屏幕上的注释,四人一小组理解课文意思,如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待会儿我们一起来交流。(小组内交流)
3.现在我们来一个文白游戏,老师来说意思,你来说相应的句子。
师:梁国有个姓杨人家的儿子九岁,特别聪明。
生: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师:孔君平拜见他的父亲,他的父亲不在,就把他的儿子叫了出来。
生: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师:杨氏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生:为设果,果有杨梅。
师: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氏子看,对他说:“这是你家的果子。”
生: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师:杨氏子随声回答道:“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生: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四)品读感悟
师述:故事大家都读懂了,故事里的杨氏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指生说:聪惠(板书),简单讲解通假字。
师:你是从文中那句话看出来的?画出文中表现杨氏之子聪慧的句子。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大屏幕出示)
师:杨氏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下面我们来小组合作学习。
汇报学习成果:
(1)在姓氏上做文章。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师:你听懂了孔君平的言外之意了吗?(为什么单指杨梅说,不知其他水果呢)
生:诱导杨氏子说杨梅合杨氏子是一家人。
师:你真聪明,一下就听明白了,那杨氏子听出来了吗?
师:听了孔君平的话,杨氏之子怎么回答的呢?(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句话回答的非常精妙、得体,你明白吗?
预设:是呀,你拿我的姓氏开玩笑,我也拿你的姓氏做文章,这叫什么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之身)
(2)用否定句式。
比较: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这个小孩的话说得很巧妙,两句话意思一样,但表达的效果却不一样。巧妙在哪儿呢?
生:用否定的说法显得很委婉,直接说显得太生硬、不礼貌。孔君平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更能体现小儿和客人斗智的乐趣。
指生读(读出委婉语气)
“夫子” 是先生的意思,是古时对年长者或读书人的尊称。例如孔子我们可以称“孔夫子”。所以,这里我们还能看出什么?(小孩的有礼貌、有教养。)还从哪儿看出他有教养、有礼貌呢?
师:杨氏子这么聪惠。这里来的是孔君平先生,那如果来的是梅先生、黄先生呢?
聪明的你,又会怎样应答呢?
梅先生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________________。”
黄先生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________________。”
柳先生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________________。”
看来我们的同学都很聪慧!真正的古文,从上到下,从右到左,没有标点符号,你还能读好吗?(大屏幕出示)
(五)体会学法,拓展阅读
同学们,很多大人都觉得学古文很难,你们觉得难不难?其实就是读一读,读准停顿,读出韵味,然后再把它的意思讲一讲,把有趣的语言品一品,最后把你喜欢的句段背诵下来,你学会了吗?再来一篇试一试?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刚才的学习方法,学习“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孔文举妙对》: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正确停顿。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试着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2.文中的孔文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___________”画出相关句子。
3.孔文举和杨氏子有什么共同之处?(都用幽默诙谐的语言避免了尴尬的境界。这就是语言的艺术。)
师:学习古文,我们还要关注出处,大家知道我们刚才学习的这两篇文章都出自哪里吗?
生:南朝刘义庆记录的《世说新语》
师:《世说新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这本书主要记载汉末到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
课下继续阅读:《钟氏之子》《陈太丘与友期》感受文中人物的语言艺术,并与同学交流读书体会。
板书设计:
10、杨氏之子
甚聪惠
读——品——诵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