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郭成志创意法科研课题网>> 各组 特色校申报>>正文内容

角色转换 师生互动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角色转换 师生互动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角色转换 师生互动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贵州省望谟县乐元镇中心小学课题组  班声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了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明确是互动,那就不是被动互动必然是双向的,故师生互动是指师生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除了认知,还包括情感、态度等。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而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师生互动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参与,并非说要削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相反则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教师要对学生充分地信任。一方面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充满民主的学习氛围,在这里,教师多采取正面的教学态度,以建议取代责备,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敢想、敢问、敢说;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师勇于放手,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不要怕孩子无法找到正确的结论,而更注重寻找结论的过程。
    2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了解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将有助于教师针对其不同的特性和需要予以不同的期许,每个学生都有其多元的能力,只是能力中有较优势之能力,也有较弱势之能力,要多面性地肯定学生的学习表现。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并不是要下刻板的标记,而是为了更尊重、爱护学生和让每一位学生得到更充分地展现。
    3
.教师要善于分析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我们常说的数学能力就是指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来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因此了解学生具有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教师制定能力目标、确定教学策略的基础。当然也必须注意,学生思想方法的灵活运用,需要教师慢慢地渗透,而不是灌输
    4
.教师要主动地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在进行学习活动(包括讨论、游戏等)时,教师都不是旁观者的角色,而是参与者。从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老师可多接近学生,进一步了解学生,也可借此机会进行勾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5
.教师要善于提供值得探究的数学材料。教师要深入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去发现,提炼要探究发现的数学材料,为学生提供现实生活中鲜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有充分从事数学探究活动的机会。
    6
.师生互动,还对教师的应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俗地说,也就是要将学生跟着老师走的观念转变为老师跟着学生走,故在此过程中,随时可能产生教学的意外,需要教师适时地、恰当地引导、调控。
罗杰斯曾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自由表达。而也只有在这样的空间中,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故师生互动,营造这样一个环境尤为重要。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觉得教师在朝上述要求努力的基础上,实现角色转换,将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
    
一、把你的学生们变成勇于创造的发现者,而教师的作用只是适时的点拨指导。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即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学中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创设条件,力求做到凡是学生能够发现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去发现。
    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发现。
   
在教学积的变化规律时,教师出示:15×6= 15×18= 36×15= 三个算式,让学生先独立计算,再观察比较这三个算式,看看它们的各个因数、积之间存在怎么样的关系,最后将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先独立思考,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小组学习。在学生的小组交流中,教师又提议用你是怎样发现的?来相互质疑,以确保发现的有根有据。在对讨论的关注过程中,发现通过讨论,对原先没有方向的学生有了一些启发,明确了比较的方式;对于观察还不够完整的学生,让他们的思维进一步全面、精致;对于思维不错的学生,则给了他一次辅导别人的展示机会,每个学生均有所收获。
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也逐渐增高,声音也由小变大,最后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出了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几或除以几,积也要乘以几或除以几的结论。
   
在引导学生举例验证的基础上,教师又进一步追问:这个结论中的,是不是什么数都行呢?学生讨论后发现,对于乘,是可以的,但对于除,就不可以了,并能用例子加以说明,所以在这一规律中必须补充,除数不能为0”的规定。
     2
.制造矛盾,激发学生在解决中创造。
   
再创造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
如在教面积单位时,在学生认识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两个单位之后,教师让学生任选一个去量教室的面积,学生尝试了一会儿之后,立刻发现这两个单位都太小了,这时教师适时建议那谁来为我们创造一个合适的单位呢?,同学们的兴趣顿时被调动了起来,且绝大多数的学生都由长度单位联想到了面积单位,平方米最恰当!
是啊!知识的增长就是在矛盾中不断推进的,只要教师能选择适当的矛盾展现给学生,那么学生在解决这个矛盾的同时,不仅是知识上的飞跃,更是自信心的升华。
    
二、把你的学生变成坚持不懈的探究者,而教师则充当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
    
在未来的社会里,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获得一堆知识,而在于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探究者不同于学习者,他更为主动,他将学习更多地看作独立地获得问题的解决,也就是说,学习中学生遇到的知识,就是学生所要探究与解决的问题。而教师所要做的则是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地去寻找问题,并积极地去解决问题,同时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还应成为一个激励者与启发者。
    1
.在尝试中探究。
   
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时,教师可先通过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引导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思考:圆可转化成什么图形来计算面积?,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探究,通过尝试地动手操作,有的学生将圆转化成了平行四边形,也有的学生将圆转化成了三角形、梯形等,方法不一,但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尝试,都找到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2
.在猜测中探究。
    
波利亚提出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有猜想的地位在数学领域中,猜想是合理的,值得尊敬的。确实,创新的智慧火花往往在猜想的瞬间被点起,同时,不同的猜想结果又激发学生进行验证的需要。
如在教圆锥的体积时,教师可先让学生猜想一下,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和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有关?它们之间会有什么关系?,第一个问题学生很快会猜到是圆柱,而第二个问题,部分学生则会想到是二分之一,尽管这个答案是不正确的,但根据学生二维空间的观念却也合情合理,甚至也考虑到了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要比圆锥大,值得鼓励,让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再去做试验,将圆锥容器内装满沙,倒入与之等底等高的圆柱容器,需要三次才能倒满。真理浮出了表面,不论猜得对与否都让学生印象深刻。
又如在教等式性质商不变性质时,一般最先得到的是乘以同一个数的情况,也可以让学生猜一下,除此之外,还可能有怎样的性质?(除以同一个数、加减同一个数等,行不行?)在此基础上的验证,即激发起了学生的极度兴趣,又真正达到了探究学习的目的。
   
三、把你的学生们变成经验丰富的教师,而教师是学生问题解决的获益人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总是有权威的象征,如何才能改变这种观念,真正地实现师生间的互教互学呢?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来当老师。可以请学生走上讲台,阐述自己的观点,组织全班讨论;也可请学生针对平时错误较高的问题来谈一谈假如我是老师,我要提醒大家……”;教师更可创设一些情境,制造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请学生来帮忙解决。
    
如在学习积的变化规律时,教师一开始就由真实情境引入明天一年级小朋友要去春游,我和周老师打算为他们买些饮料,超市里统一冰红茶正在搞促销,6盒只售9元,周老师打算买48盒,她准备了70元,我打算买30盒,我准备了50元,请同学们帮我们算一下,我们准备的钱够不够?再配以生动形象的图片,直观、真实,对于老师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自然很想显示自己的本领。对二年级的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缺乏一定的基础,故对能巧妙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充满了极大的兴趣和好奇,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十分投入,直到找到了解决的办法,让学生真正品尝到了其中的喜悦,连老师都无法解决的难题让他们破解了,这种兴奋是不言而喻的。
     
我相信,教师一些、迟钝一些,你的学生就会聪明一些、自信一些、成就感也会多一些,那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四、把你的学生们变成观点鲜明的评论家,而教师甘当一名耐心的倾听者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比较常用的方法,教师充当的是裁判,而这种方法必然造成学生对教师的过分依赖,影响学生自我反思能力的提高。故我们不妨将评价的权利放给学生,引导学生对自我的思考过程、对同学的回答方式、对教师、对书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及反思习惯,并根据反思的结果自觉地进行自我调控。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也是实现师生互动,呼唤学生主体意识的十分有效的教学模式。除了普通的辅助教学的课件外,教师还可设计交互性极强的练习课件,如是非题单选、多选题配对题等,如同电脑游戏,让学生思考后输入正确答案,再配以形象的音乐、客观的评分、图片或动画的奖励,迎合了学生好胜、好强的心理,在竞争中一遍又一遍地练习,优化了学习效果;另外让一些比较胆怯、不善在大家面前交流的学生也可通过电脑这座桥梁和教师进行个别的及时的沟通。
    
角色转换,师生互动的目的,均在于营造一个民主、平等、互教互学的良好氛围,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充分地体验成功,主体意识得到更全面的发挥和展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