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途径探究有效英语课堂教学》课题申报
《多途径探究有效英语课堂教学》创意法教育课题结题报告
一、 问题的提出:
随着教学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英语在我国基础教育中的地位日显重要。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对英语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如何以高质量的教学迎接这场挑战,是每一位教师共同面对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有效教学这一课题。“有效教学”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有效课堂教学重视教学过程的探索,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以全面关照学生成长与发展。这也符合了创意法教育在教学中给予我们的启示。毋庸讳言,我们英语教师所投入的教学时间和热情与学生所获得的英语素养和能力的低产出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矛盾,跟有效课堂教学的要求相距甚远。如何克服这一矛盾,成就有效英语课堂教学,是我们这些英语教学工作者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二、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小学英语教学的最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也是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研究的中心内容。判断英语课堂是否高效,对知识的掌握并不是唯一的标准,另一方面是看学生是否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学生是否充当了主导者。《新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要能够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教育产生以来,如何有效地教?怎样做一个成功的老师?教师如何教得轻松而学生可以学有所成?历来是教学实践的基本追求。然而现代班级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受教育的对象增加了许多,在一个六七十人的大班里,好中差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参差不齐,教师的教学行为和策略实施受到了很大制约,一刀切显然不行 ,个体差异也呈多元特征。为此,对各种类型的学生和不同特点的学生,要区别对待。给每一个学生以发展的机会和“标新立异”的机会,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优点、缺点、类型特点与个别特点,并以发展的观点来研究学生的情况,正如“创意法教育”中所主张的“任何事物的从一头看‘最差’,从另一头看肯定‘最优’”。即面对任何事物都可以换一个角度看到它的另一面或反方面,从而产生创意。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差”,用实际行动善待“差”, 优差平等,平等才有个体的发展,以个体的平衡发展带动全体的有效进步。为此,我们课题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等。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主要目标:
1.在实践中,通过研究,教师能树立新的有效性课堂观,明确课堂教学活动追求效率的意义,深入探讨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2.在理论上,构建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样式,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他们的英语能力。 3.通过课题研究,提高英语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并形成英语学科教学特色。
(二)主要内容: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据此,确立了本项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听的活动的有效性:听的活动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占很大比例,我们听过这一活动创设情境,提供语言输入,使学生感知新语言,并培养学生听的技能和技巧。通常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生词或新的语言点,那么我们应该首先培养学生学会辨别哪些是生词,哪些是学过的。我们认为不要怕学生失败,不要怕学生有些小障碍,这些小障碍会激励他知不足而后学,学生不仅要学会辨别哪些是新知,而且要能够把自己听不懂的词句模仿出来,以寻求帮助,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契机。
2.说的活动的有效性:说话在英语学习中是交际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和手段。 只有学生敢于说,乐于说,我们的英语课堂才真正成为了一个运用语言的空间,一个能够发挥想象的空间,换言之,我们的教学除了要让学生学习语言之外,还要帮助他们学会思维。教师在设计实施一个活动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哪些是需要学生必须落实的,即:基本目标要落实。在此基础上给学生拓展和发散的空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发展。
3.读的活动的有效性:贾冠杰在《外语教育心理学》中提到,心理学专家认为:阅读和智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阅读是读者和作者相互交际的言语活动,是获取知识发展智力情感的重要途径和高级神经系统的心理活动。……认知心理学十分重视阅读的内部心理活动过程,认为阅读是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过程。心理学家对阅读的理解不尽一致,但一般认为,“阅读就是理解一段一气呵成的话语意义的过程;它涉及到广泛的知识,远不止把已理解的字词的意义串联在一起。”而程晓堂老师曾在教育部远程培训中也对“认读、朗读、阅读”有过这样的解释:“认读主要是认读单词,就是说我看见一个单词以后知道它的意思,不一定朗读出来,可以不出声。比如说我看见一个‘duck’,我知道是鸭子的意思,这就是认读了。那么朗读是要把它读出来,朗读既可以读单词,也可以是朗读句子,还有朗读课文、朗读故事,都叫做朗读。朗读就是念出来,念出声来。念出声来的目的不是去理解,而是比如说练习语音,或者是练习语感,主要是从这个角度或者为将来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做一些准备,所以这是朗读。最后就是阅读,阅读严格来讲是‘silent reading’,或者是默读。它实际上就是只看文字去理解文字的内容,或者是从文字中获得信息,这叫阅读。”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方式,怎样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达到最有效的读?这就促使我们在实验过程中要明确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1). 处理好阅读与听读的关系。(2). 处理好阅读与朗读的关系。(3).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采取合作的方式。(4)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4.“ 写”的有效性探索:目前小学英语教学极其重视“听、说、读”的训练,却往往忽视了“写”的教学,或者说只是停留在“抄写”的阶段,没有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教学。由于小学生进行英语写作的难度较大,所以提高小学英语写作教学质量很不容易,并非一促而就之功。我们旨在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传授基本的写作知识。通过日常的造句,句型转换等扎实的训练最终提高正确运用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对象
(一) 研究的方法:
1.实验法:根据实验目的,在我校三至六年级等中高年级分别确立实验班级,并将在实验班级日常教学中的可行性效果推广至整个年级,寻求最有效年级教学模式,乃至推广到全校。
(2)调查研究法。调查学生现状及发展可能性,使操作切合实际,提高实效;
(二) 研究的对象:
英语组教师和三至六年级学生。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0年3月)
(1)建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确定实验班。对目前小学英语教学有效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找出起点,把握研究的各种动向。
(2)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培训。积累和甄选与本课题有关的材料、经验总结、论文作研究借鉴用。
(3)聘请专家对课题进行论证。研究现有的英语课题研究模式与方法,提出自己的实验假设,完成实验的总体设计。
二、实施阶段(2010年4月——2010年8月)
(1)按实施方案进行研究,实验中对学生的英语素质进行跟踪调查,做好数据的统计、分析、整理工作。
(2)定期组织课题研究活动,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断调整操作方式,分3次组织英语组教师展示常态公开课教学,开展课题研讨活动,提高课题理念的运用水平
(3)定期做好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对实验效果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及时反思实验中的存在问题,并作出分析调整。
三、总结阶段(2010年10月)
(1)根据中期实施阶段的经验和调整的实验方案,继续做好实验工作,进一步完善课题实验的操作体系。
(2)对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各参与实验教师整理论文,个案分析等书面性材料。
(3)汇集资料,撰写课题实验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性结果分析:
1. 应当说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更’体现在教师能否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从而促进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然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是永恒的主题,永无止境。每一个教师的教学都有改善提高的空间。教师自身的成长就是不断进行教学反思的过程,教师成长的过程也就是教学效率不断提高的过程。。
2.实验过程中我们多次组织了围绕有效教学的做课和听课活动,纵观其间的高效课堂,大都具备了以下特点:(1)教学目标明确。
(2)细心了解学生实情:了解学生实情不仅仅是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还应了解学生个体情况,不同的个体在同一个知识面前所表现出的接受、理解、运用的能力存在千差万别。例如,Go for it, Unit 4 8B的主要语法项目是把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在学习之前,有位教师进行了细致的调查,调查采用活动调研的方式进行:首先她把全班分成若干4人小组,每人一张记录表,然后把一名同学请到讲台边,同教师对话,其他同学在纸上记录问题的答案。
T: Where are you from?
S: I’m from Gaoting.
(To Ss:) T: What does she say? (其他同学在纸上回答) T: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
S: I come to school by bike.
(To Ss:) T: What did she say? (其他同学在纸上回答)
...
然后教师统计了结果,全班共11人全对,占26.2%,多数同学对句子的基本结构掌握不错,但时态和人称区分不清,通过对学生当时学情的了解,使教师对本节课重难点的把握更加到位。
(3)课堂具备有效的教学气氛与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
3.遵循“提高听的能力---培养说的能力---丰富读的能力---加强写的训练”这一英语课堂四步骤实验模式,我们在学期末重点抽取了各年级实验班级的期末测试成绩,对比以往全市水平测试三率,结果为(以三年级和六年级为例):
优秀率 合格率 平均分
市水平测试 83% 92.1 % 89.24
校三年级 84.7% 94% 90.89
市水平测试 59.73% 76.7% 77.2
校六年级 60.4% 77.31% 78.9
七、课题总结和反思
在这样一个提倡素质教育的发展年代,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势应该越来越明显,方法也应该呈现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景象,但万变不离其中,那就是注重学生知识的关联性、学习的趣味性和开阔思维的启发性。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总之,我们教师要在遵循小学生语言学习规律和不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需求和特点的前提下,依据所学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做到适时适度,切实可行并富有成效。同时,设计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还应考虑到活动的实践性、交际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延展性等多种因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持久地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我相信,只要积极尝试,不断反思,“有效教学”一定会是我们的教学现实,而不是教学理想。
参考文献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和学新 天津教育出版社
新英语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外语教育心理学 贾冠杰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课题实施材料:展精彩课堂,强教师素质
- 下一篇:张继斌研究员申请表 子课题申报表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