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创意法教育教后部分优秀情境创设反思
初中数学创意法教育教后部分优秀情境创设反思
浙江台州黄岩澄江中学 陈雪红
一、 故事情境创设法
数学故事或轶闻,史料的情境创设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看到数学也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变“苦学”为“乐学”。因为爱听故事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所以在《有理数的乘方》、《多边形内角和》及《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课堂情境创设中,都借用了故事,很明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被调动起来,学生开始思考讨论起来,课堂由一言堂变成了多言堂,气氛较为活跃。看来这样的情境创设使枯燥乏味的数学变有既有趣又有用,从而吸引学生积极的参与和主动的学习,使学生体味到数学的趣味,情境创设应该还算成功。回想一下,为了找材料,我也花费不少时间,要是能动员学生找资料,一来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二来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二、 实验式情境创设法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实践出真知,做实验是教会学生发现真理的绝妙途径。在比较线段大小这节课时,我运用实验式情境创设法比较线段的大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借助我这条线段和他们班级的另一条线段(最高大的学生)的比较,使学生努力去探索其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又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同时也顺利地解决了课堂中的教学难点。
三、 生活化情境创设法
《用字母表示数》及老教材的《经过三点的圆》的情境创设都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离得较近的生活情境,这样能很好地利用他们的生活经验,并对几何模型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及求知欲望,让他们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亲自体验实际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的思维加工过程,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这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会数学地观察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是十分有益,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有着广阔的天地。
四、 悬念情境创设法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采用“悬念”情境创设导入新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困惑不解而产生急切等待的心理状态。自然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及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我在《比较线段的大小》这堂课中采用了这样巧妙地情境创设,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使其产生探究心理,为教学的其它环节的顺利展开作了铺垫。同时也让学生真正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学习数学真的很有用!
五、 温故而知新的境创设法
复习铺垫对学生新知识是必要的。以往复习大多是单一的提问或做几道练习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的少。复习学过的知识或回顾有关联的内容,不仅利于对新知识的探究,也可帮学生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引发出对新知的探究。本课例通过课本旧例情境创设课题,衔接自然、流畅,结合实际需要提出恰到好处的问题,容易引起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并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六、 竞赛游戏型的情境创设法
在《不等式及其解集》、《线段的比较大小》这两节课里,利用游戏情境创设课题,营造了一个和谐轻松,互相合作的良好的教学气氛,每个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中,学得主动、有趣,课堂中不会再有被冷落或遗忘的角落,增进同学协作意识,增强了他们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在讨论,交流过程中熟练有理数的运算技巧。此设计可说富有创意,受到学生的亲睐。只是我觉得游戏形式有待改进,可否考虑综艺电视形式,如学生能力较强,完全让学生组织游戏。
七、 陷阱式情境的创设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带来疲劳。”创设 陷阱式情境,引导学生辨析能力。通过问题的辨析,使学生“陷阱”中跳出来,增强了防御“陷阱”的经验,更主要的是使学生参与讨论,在讨论中自觉的辨析正误,取得学习的主动权,即使他大呼:“啊!老师骗人,老师耍赖,”但他在上当的过程中已牢牢记住了要掌握的知识点了,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八、 开放性情境的创设法
开放性问题条件和结论都是不固定的,是可变的,解答该类型题需要学生去思考、分析、尝试、猜想、论证,极具探索性。
教无定法,无论哪一种情境创设,只要能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吊起学生的胃口,料想这节课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上述所举的几例都是在上课过程中教师抛出的既生动又有趣味的问题材料,从中其实也留给了学生较大的思考与探索的空间,勾起了他们较强的求知欲,为课堂的进一步开展埋下了伏笔。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