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法教育下的车工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创意法教育下的车工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一、 问题的提出
目前,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单脑教育”的现状,而其中尤其偏重于左脑思维教育、逻辑思维教育或者说习惯性思维教育,而对右脑思维的开发与挖掘则远远不够,这是对教育和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这就是我们提出和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初衷;并且我校具有良好的课题研究传统,形成了广泛的课题研究氛围,丰富的文献资料以及校园网、互联网等的建立,这也为我们提出本课题研究奠定了有利的条件和可靠的保障。
二、 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所谓创意法教育即为“创立新意之法”、“个人不被社会淘汰之法”,将“创意法”介定为:以“最差即最优”为主要思维特征的创意方法。将该创意法引进教育,作用于学生、教师和家长等参与教育之中的个体,即为创意法教育;它的总课题最早以课题创立人郭成志的求学和从教经历为研究素材,后来拓展为学生教育、教师教育和家长教育三方面的研究领域。
它的理论依据由以下几方面:
脑科学证明: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主逻辑思维,右脑主形象思维。当前教育主要以标准答案来考试学生,标准答案的应对从脑科学上来说是一种逻辑思维训练,是一种左脑思维训练。而心理学认为,人的左脑一旦过度发展,右脑就会受到抑制。故此,在一般情况下,考分高的学生,右脑思维往往被抑制,所以从右脑思维的角度来评价,最优秀的学生也是“最差”的学生。而在标准答案的应对下的差生,一般来说,由于左脑受到的训练少,右脑就相对发达。所以从右脑思维的角度来评价,最差的学生也是最优秀的学生。因此,从整个大脑思维的角度来评价,学生无优差之分。
创造学证明:创造学认为,创造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的自然属性。在当前的教育大环境下,学生被以标准答案来评价优差,这里的“差”是在以标准答案考核下的结果,它并非是学生缺乏创造力的证据。而在现实中,差生因为考试成绩差,往往在竞争中淘汰,其创造能力得不到展现;优生往往受到标准答案的束缚,其创造能力却被无情扼杀。
哲学证明:对立统一规律认为,事物之间是对立的,同时也是统一的。优与差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可以互相转化。物极必反,最差即最优。
研究方法由以下几方面:
1、综合调查法 ; 在实验开始前进行前期调查,在实验的过程中实施过程调查,在结题前开展效果调查和回访,可以采用谈话、问卷、实地检测等形式了解学生现状及家长的反馈,以便对方案的实施提供指引并进行动态调整。
2、文献研究法;通过著作,报刊,杂志,网络等多种渠道,了解实践的研究现状,吸收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理念,深入挖掘课题理论的精髓,及时分析研究的最新动况,这对于我们把握正确的研究方向,缩短研究周期非常重要。
3、实验研究法;在常态教学的情况下,选取一定数量比例的教学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取得有效的实验经验后,再进行大范围推广
4、比较分析法;对实验对象定期抽检并及时对取得数据进行分析,找出不足和漏洞,完善实验方案。
5、个案分析法;在实验过程中及时总结积极撰写经验论文采取总体规划,分步推进的实验策略,每个阶段有方案、有计划、有检测、有记录、有总结定期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实验过程和阶段成果,形成自己的整体实验成果。
三、 研究的主要内容:车工教学是高职机电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很重要的一门学科,车工的学习为很多专业基础课的学习起到了一个巩固和更好理解,并且也是其他加工的基础,教师愉快地教,学生快乐地学,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50分钟时间,上好每一节课,是提高教学质量之根本。创意法教育下的车工教学研究很有必要,所以我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采用创意法分一下几步对车工进行教学:
1、注重培育学生的学习乐趣
2、循序渐进教学方法
四、 课题实效:课题实施以后取得良好的效果,以前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得到了提高,对学习产生了兴趣。现在对全班70人进行实验结果是90%的学生取得良好效果,那些不会学习的学生像是有了指路明灯,对学习不再迷茫。
五、 课题总结:通过《创意法教育下的车工教学研究》学生学和教师教都有了明确的指引,起到了显著的效果,如果我们不懂得创造学,不懂得唯物辨证法,只凭习惯性思维,自然无法接受创意法教育的基本原理。
六、 课题组织:主持人:郭慧洁
七、 参考文献: 《创意法教育》、《机械制造基础》 、《教育学心理学》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