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郭成志创意法科研课题网>> 各组 拜师与研究>>正文内容

浅谈物理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物理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尹淑红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中二中,165036

摘要:面对当今知识经济时代,要发展就要学会创新,作为培养人材主阵地的学校,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最终目标。本文主要介绍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些做法,经过实践检验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仍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创新思维;新颖性;想方设法

创新思维是指具有某种价值的新颖思维,它有三个特点:独特性、发散性、新颖性。表现为善于独立思考,创造性的发现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善于在广阔的领域内思考问题;善于探索发现新的解题规律;提出独特新颖的解题方法。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研究自然规律,目的在于应用规律为人类的发展服务。为了能更好的发挥物理知识的作用,我们首先必须学好物理知识,而掌握物理知识需要多种能力,如:推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数理综合运用能力等等,这些能力的形成需要相应的思维能力做基础,学生思维能力差异的表现就是思维品质,物理学习中的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深刻性、灵敏性、独创性和批判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社会的发展需要人才,教育的原则也是发挥学生的特长,在常规中进行创新,那么,物理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是一个涉及多种因素的整体性问题,众所周知,课堂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也就成了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物理学习中的创新思维,具有理论、方法、实践三结合的特点,常表现为新颖的解题思路、新实验方法等等。笔者作为一名多年从事一线教育的教师,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就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做法做一简要整理,以供参考。  

一、利用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导学生提出新的想法  

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身边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从司空见惯的物理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因素,别出心裁地去思考问题,满腔热情地去探索问题的解决。  

例如:在讲授路程和位移”这两个物理量时,让学生说出上学的路线和方式,学生很容易回答,然后就某一个同学提问:你每天上学都走一条路吗?学生的回答:不是。这些路线尽管不同,但它们是否有相同的地方?让学生动脑考虑、分析,然后让学生回答,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了路程和位移这两个物理量的不同之处,在让学生拿出地图册,找出哈尔滨到上海的交通路线,进一步体会路程和位移的物理意义, 让学生知道身边的现象蕴含着科学道理,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处处有意识的这样进行教学,学生的创新思维便会潜移默化地得到有效的培养。  

1  

二、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设计探究性实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操作、观察中积极思考,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教师根据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可把课内的演示实验和课外的小实验按着课时需要有计划地改为学生课堂实验,增加学生自己边学习边实验的机会,也可以把验证性的实验改为探究性的实验,在实验思想上进行创新设计,让学生经过探究过程,充分的动脑思、动手做,体验获得知识的乐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摩擦力”一节中关于滑动摩擦力的教学,教学的难点是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决定因素,由于学生有初中物理的基础,学生能直接说出,但真正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时,学生却模棱两可,为了能让学生有深刻的印象,这里可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进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到底跟哪些因素有关?教师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任务就是启发、引导、点拨、提供适当的器材。学生在设计实验,进行操作后,通过自己分析、处理数据、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多了学生的参与、多了学生的强烈体验,教给了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强化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储备了一些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案例,为今后能顺利地解决问题打下了基础,实验思想的改进,给学生创造了学习的机会,掌握了认知未知事物的方法,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多种学习能力。  

三、实物模拟,变抽象为形象,培养创新思维  

我们的学校是在林区,无论师资力量,还是教学设备都相对薄弱,生源也不充足,由于学生缺乏生活体验,往往很难把物理问题情景构建清晰,使一些抽象的物理问题得不到完满的解决,如果在教学中合理、恰当地借助实物模型,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学生能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模型获得更为丰富的表象,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偏转,经常遇到入射方向改变,使粒子轨迹由静态变为动态的情况,学生大都缺乏相应的空间想象力,而一般的画图难以获得动态的效果,教师如能抓住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实物模拟,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想到用硬币绕着入射点随速度方向的改变而转动,动态过程呈现在眼前,提高了学生观察的清晰度和效果,便于学生发挥规律,也有效地培养了创新思维。教学过程中类似的内容有很多,教师要充分利用实物的形象性,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学生的自身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掌握物理知识的目的。  

四、概念教学中,形象类比,触类旁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习和理解物理概念的过程往往是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辩证思维综合运用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有些概念教学过程中,采用类比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对新知识有了似曾相识的亲近感,从而轻松地掌握了看不见、摸不到的概念的本质。  

例如:电场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客观物质,在学习电场强度、电势、电势能等概念类知识的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采用类比的方式与熟悉的重力场类比,学生就容易接受,把较抽象的概念轻松掌握理解。同理,学习磁场时可以与电场进行类比;学习加速度、电场强度等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的特点时,可以与密度类比;万有引力与库仑力类比等等,实践证明,只要类比贴切、恰当、知识间有很强的类比性,可使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信息化、知识化的今天,各行各业都需要不断的创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 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赋予我们物理教师的一个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按着创意法的教育原理,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科特点,遵循认知规律,教师在教学流程中,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环境,构建民主、开放、高效的物理课堂,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感悟、探究,达到知识、能力、情感的同步发展,才能创造出精彩和奇迹,同时,达到培养、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以适应当今社会对学生的要求。  

   

参考文献:《认知物理教学研究》   梁旭         2011  

          《创意法基本原理》     郭成志       2012  

          《物理教师》           2014年第一期相关文章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