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课题.doc测试
2013年上学期政治学习(师德教育)内容.doc
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的心理问题及辅导对策.doc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
立项申请书
学科分类
|
小学科学
|
课题名称
|
有效开展科学探究实践
活动的策略研究
|
申请人(课题负责人)蒋皖洁 彭金亮
|
(签 名)
|
|
申请日期
|
2013
|
年
|
4
|
月
|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填 报 须 知
1、按照《安徽省教育科学重点研究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课题负责人不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而且课题组中又无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科研人员参加实际研究工作的,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科研人员的推荐。
2、课题负责人必须是该项目的实际主持者和指导者,并在项目研究中担负实质性的任务。
3、课题采取“双负责人制”,每个课题可以第一负责人和第二负责人的顺序填报两名课题负责人。
4、课题论证应尽量充分。研究计划和阶段成果应尽量明确。
5、课题所需经费原则上由课题承担人所在单位负责解决,如确有困难可酌情给予适当资助。
6、申请书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并加盖公章后上报。
7、申请书按一式三份(用A4纸型打印)报送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课程名称
|
有效开展科学探究实践活动的策略研究
|
|
课题负责人
|
姓 名
|
性别
|
年龄
|
行政职务
|
专业职务
|
工作单位(联系电话)
|
|
蒋皖洁
|
女
|
51
|
市科学教研员
|
市教研员
|
0552-3837618
|
|
彭金亮
|
男
|
39
|
科学教师
|
小教高级
|
0552-4911027
|
|
课题负责人学术经历
|
蒋皖洁:蚌埠市科学教研员 。曾多次带领各校科学骨干教师开展国家级、省级课题的研究,都已顺利结题。并始终把培养青年教师的工作作为一项关系到蚌埠市科学教学发展的首要任务来抓。辅导青年教师的录像课、现场课多次获国家级、省级一等奖。培育出了一批蚌埠市优秀科学教师。促进了市科学教学的发展。
彭金亮:蚌埠市科学教研组成员,小学高级教师,曾被全国小学教学改革研究中心评为“全国推进素质教育先进工作者”、《自然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减负”后班主任更应重视家长工作》等多篇论文荣获国家级二、三等奖,并入编全国优秀教师论文汇编。
|
|
课题组
主要
成员
|
姓 名
|
性别
|
年龄
|
行政职务
|
专业职务
|
工作单位
|
|
朱继侠
|
女
|
|
综合组教研组长
|
小教高级
|
蚌埠第三实验小学
|
|
宋银银
|
女
|
|
教师
|
小教高级
|
蚌埠第三实验小学
|
张艳秋
|
女
|
|
教师
|
小教高级
|
蚌埠第三实验小学
|
尹冠卿
|
男
|
|
教师
|
小教一级
|
蚌埠第三实验小学
|
高莹馨
|
女
|
|
教师
|
小教一级
|
蚌埠第三实验小学
|
高薇嘉
|
女
|
|
教师
|
小教二级
|
蚌埠第三实验小学
|
昝 敏
|
女
|
|
信息中心主任
|
小教高级
|
蚌埠第三实验小学
|
刘 罡
|
男
|
|
教导处副主任
|
小教高级
|
蚌埠第三实验小学
|
刘莉萍
|
女
|
|
政教处副主任
|
小教高级
|
蚌埠第三实验小学
|
薛 军
|
男
|
|
教师
|
小教高级
|
蚌埠第三实验小学
|
|
孙 莹
|
女
|
|
教师
|
小教高级
|
蚌埠第三实验小学
|
|
张 筠
|
女
|
|
教师
|
小教一级
|
蚌埠第三实验小学
|
|
|
|
|
|
|
|
|
|
|
|
|
课
题
论
证
|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这是当代社会发展对每一个人提出的新要求。我国历次对教育发展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教育改革,都包含了对科学素养的追求。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但我国在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教育实践上,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
1科学课堂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脱离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让学生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家长和学生只重视必考的学科,在这种体制的影响下,科学教育在内容上完全脱离日常生活,“封闭的实验室研究与抽象的问题为主,导致学生对科学理论的来源和科学理论对实际生活作用的认识仍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一位访美学者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中美两国学校里的重要问题。然而,焦点不同,中国的学校更强调学习理论,而美国的学校则更强调学习实践。”其实,实践与理论间并没有不可跨越的鸿沟,技术就是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2科学教育带有权威性和机械性
我国科学教育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为中心,以教师的讲解和提问为主,这种学习策略完全违背了科学的含义和价值。“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只会使科学知识变得枯燥无味,错过了学习科学的本质即科学精神的机会。
揭示这些问题,探讨其原因,提出改善科学素养培养的建议,应是当前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紧迫问题。科学素养是指对日常生活、社会事务,以及个人决策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质。由于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因而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小学科学课就是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新课标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如何有效开展科学实践探究活动,是事关小学科学教学优劣的关键,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所以,在小学阶段如何能有效开展科学实践活动,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就是在此基础上建立,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我们科学教师不仅在科学课堂中能用活教材,解放学生的手、口、眼、脑,充分让学生大胆实践,还要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校内外综合性科技实践活动,如趣味科技节、科学俱乐部、科学研究院、校外考查、实践等活动,让科学生活化,使学生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
|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1、对本校学生科学素养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
2、对课题组教师进行培训、学习,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以推进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
3、小学科学课程中“开展有效科学探究活动”的实验研究。
4、用活科学教材,在课堂中开展有效科学探究活动方法的研究。
5、充分利用学校趣味科技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6、开展科学俱乐部,建设各个科学研究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研究院 物质科学研究院 地球与宇宙(地理)研究院
7、依拖课本,开展校外综合性科技实践活动的研究。
8、灵活运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各环节,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研究。
|
课
题
论
证
|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
|
国际科学教育界普遍认为,在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教育应是学校理科教育的首要目标。世界各国小学教育改革风起云涌,改进科学教育已成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育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美国认为,“美国的未来越来越取决于能否向全体美国儿童提供有质量并具有本国特色的科学教育”,并对小学科学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提出了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提要;韩国把培养儿童的科学研究能力作为基本措施来抓,制定了有关科技教育法规;英国在教育改革中采取了鲜明的科技取向策略,要求通过学校课程来强化小学科学教育……等等。国外发达国家对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视和采取的有效措施,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科学教育已成为世界发达国家基础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小学教育改革中最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最优发展不仅为科学技术高地的构筑提供了坚实的地基,而且为科学技术的创新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时代和民族发展、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未来人才素质的需要。小学科学课就是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新课标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如何有效开展科学实践探究活动,是事关小学科学教学优劣的关键。本课题的研究以科学课本为依拖,在课内外开展切实有效的科学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探究的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中,让他们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努力做到不仅使学生能掌握基础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还要具有较强的科学意识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让科学课本知识,向生活实践拓展,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通过课题开展的校内外科技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科学中有生活,生活中有实践,向学生渗透:“生活处处有科学”的科技理念。积极创设生活化科学教育环境,和谐学校学习科学氛围。
|
(四)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包括人员结构、资料准备、科研手段和经费保障等)
|
我校是集团化办学,幼儿园、小学、中学集于一体的教育集团,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教育团队。并有三个完备的实验室和充分的实验器材。学校也曾多次举办科技节活动,都取得了成功,本课题的研究受到了教科所科学教研员蒋皖洁老师的指导和支持,也受到了学校各级领导的关注,我校综合组教研组长朱继侠老师全程指导,由赵谨校长亲自担任课题组组长,而且参加本课题研究的老师曾参加过很多国家、省课题的研究,并且都已经结题,选择实验班级的班主任都曾多次获得市优秀班主任等称号,由班主任亲自参与研究、指导、实施。经费也可以得到充分保证。
|
研
究
计
划
|
课 题 组 分 工 情 况
|
蒋皖洁、彭金亮:负责整个课题的研究和实施。
朱继侠:本课题的顾问,全程指导本课题的研究。
刘罡、高薇嘉、孙莹:负责一、二年级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及科学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尹冠卿、张艳秋、高莹馨、昝敏、:负责三、四年级学生科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及研究院的建立与实施。
宋银银、高薇嘉、刘莉萍、薛军:负责五、六年级科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及研究院的建立与实施。
|
主 要 研 究 阶 段
|
阶 段 成 果 形 式
|
分为两个阶段
一、 准备、学习阶段(2013年5月至2013年8月)
二、 实施、总结阶段(2013年9月至2015年4月)
三、 结题阶段(2015年5月)
|
学生:小论文、小发明、小制作、科幻画、学生各类科技活动作品及获奖证书等。
教师:论文、教学案例、心得、小结等形式。
|
最 终 完 成 时 间
|
最 终 成 果 形 式
|
2015年5月
|
1、形成学校科学校本教研教材,结合地方特色,完善科学教学体系。
2、形成与课题配套的优秀科研论文集锦。
3、形成与课题相关的学生成果集锦。
4、形成与课题相关的优秀案例集锦。
5、形成结题报告。
|
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意见
|
单位盖章
|
地 市 审 核 意 见
|
盖 章
|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意见
|
|
|
|
|
版权所有:安蚌埠第三实验小学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高新区 邮箱:k99328@163.com 邮编:233000 皖ICP备 05017794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