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郭成志创意法科研课题网>> 各组 拜师与研究>>正文内容

莒南县板泉镇第二初级中学王刚《创意法教育下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学生力的研究》课题成果公报

附件一:研究总报告  

标识  

莒南县板泉镇第二初级中学《创意法教育下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学生》课题负责人王刚,二级教师,主持完成了中国创意法教育研究“十三五” 规划课题一般课题《创意法教育下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学生力的研究》(课题批准号18060739B0431)。  

课题组主要成员:王刚、朱虎泉、韩秀香、王飞  

一、简介部分  

1.标题   

《创意法教育下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学生力的研究》课题编号:18060739B0431研究总报告  

2.摘要  

创意法教育提出了“最差即最优”的平等教育理念,认为一般意义上的“优生”和“差生”其实是两种不同思维类型的学生,具有相等的发展潜能。前者为左脑思维型,后者为右脑思维型。教育的关键在于引导前者向右脑思维转换,后者向左脑思维转换。最终实施左右脑和谐发展。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主逻辑思维,右脑主形象思维。而在一般教育环境下,往往以标准答案来考试学生,标准答案的应对在脑科学上来说,是一种逻辑思维训练,是一种左脑思维训练。所以,其“优差”评价都是从左脑思维的角度来评价的。而心理学认为,人的左脑一旦过度发展,右脑就会受到抑制。所以说,在一般情况下,考分高的学生,右脑思维往往被扼杀。所以从右脑思维的角度来评价,“最优”的学生也是“最差”的学生。而在标准答案的应对下的“差生”,一般来说,由于左脑受到的训练少,右脑就相对发达。所以从右脑思维的角度来评价,“最差”的学生也是“最优”的学生。但是,从整个大脑思维的角度来评价,学生无“优差”之分。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思想品德课是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其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有: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本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认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教育的范畴与生活的范围相等,到处都是生活,到处都是教育。整个社会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这一思想与初中政治新课程理念是完全一致的。但就目前的教学现状而言,初中思想品德课存在知行严重脱节的现象,也就是说,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只处于认识阶段,其所学没有很好地指导实践,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产生知行脱节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教学没有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针对这样的教学弊端,新课程改革提出了生活化教学的理念,将现实生活引入课堂,加强思想品德课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杜威说过:“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构成学生主观认识的主要素材。对于思想品德课而言,脱离生活的教育不是成功的教育。正所谓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因此,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所以,作为思想品德教学的一线教师,我有迫切的愿望、浓厚的兴趣、足够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心去研究它、探索它,我也相信我的研究一定会有可喜的收获。  

二、主体部分  

1.研究问题: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假设-核心概念  

(1)研究目的    

一是理论是灰色的,唯生活之树常青。新课程呼唤生活化的政治课堂,让政治课回归生活。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背景中,使之对学生有意义,而这里的真实问题显然是指学生的生活的实际。生活化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活化”的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生活中发展自我,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质和在社会中的竞争能力。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课程内容中引入生活案例即情景导入,用形象直观的手段实施教学。使我们的政治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政治课堂将因生活而更加精彩,生活将因政治课堂而更加丰富。  

二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充分开发和激活人体自身的各种潜能,使之成为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核心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同时发展个性特长,依据学生的条件、兴趣及潜力培养的一技之长可能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  

三是体现个性化教育思想的需要。由于每个学校的教育物质资源配置不同,师资质量各异,文化背景差异比较大,因此,不可能以同样的改革路径推进学校的发展。而特色均衡理论承认这种差别,并以差异均衡作为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适应了学校的实际、教师的实际、学生的实际。其对教育的评价标准认为教育的最高质量既不在于分数,也不在于知识,而在于使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成为充满活力的生长和自我实现的发展过程,在于使每一个体达成最大限度的自我实现。为此,学校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供更加灵活的课程计划供学生选择,为学生打开选择的空间,满足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为学生具备进入学习化社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以及具备面对社会就业所需要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打下基础。而这一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学校科学实施校本课程。  

(2)研究意义  

创意法教育提出了“最差即最优”的平等教育理念,认为一般意义上的“优生”和“差生”其实是两种不同思维类型的学生,具有相等的发展潜能。前者为左脑思维型,后者为右脑思维型。教育的关键在于引导前者向右脑思维转换,后者向左脑思维转换。最终实施左右脑和谐发展。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主逻辑思维,右脑主形象思维。而在一般教育环境下,往往以标准答案来考试学生,标准答案的应对在脑科学上来说,是一种逻辑思维训练,是一种左脑思维训练。所以,其“优差”评价都是从左脑思维的角度来评价的。而心理学认为,人的左脑一旦过度发展,右脑就会受到抑制。所以说,在一般情况下,考分高的学生,右脑思维往往被扼杀。所以从右脑思维的角度来评价,“最优”的学生也是“最差”的学生。而在标准答案的应对下的“差生”,一般来说,由于左脑受到的训练少,右脑就相对发达。所以从右脑思维的角度来评价,“最差”的学生也是“最优”的学生。但是,从整个大脑思维的角度来评价,学生无“优差”之分。  

本研究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作为理论指导,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其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有: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本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通过开展有关“生活化”实践研究,有助于使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深奥的教学内容通俗化,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枯燥的教学内容生动化;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使学生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学习生活态度,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3)研究假设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认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教育的范畴与生活的范围相等,到处都是生活,到处都是教育。整个社会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这一思想与初中政治新课程理念是完全一致的。但就目前的教学现状而言,初中思想品德课存在知行严重脱节的现象,也就是说,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只处于认识阶段,其所学没有很好地指导实践,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产生知行脱节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教学没有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针对这样的教学弊端,新课程改革提出了生活化教学的理念,将现实生活引入课堂,加强思想品德课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杜威说过:“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构成学生主观认识的主要素材。对于思想品德课而言,脱离生活的教育不是成功的教育。正所谓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因此,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所以,作为思想品德教学的一线教师,我有迫切的愿望、浓厚的兴趣、足够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心去研究它、探索它,我也相信我的研究一定会有可喜的收获。  

(4)核心概念    

思想品德生活化至少应该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课堂教学内容要力求体现学生生活,并能够有效指导学生生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二是课堂教学形式——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必须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必须是学生凭借生活经验能够容易感知和有效参与的。  

2.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  

(1)理论基础  

(一)郭成志创意法教育理论。该理论认为:  

创意法教育提出了“最差即最优”的平等教育理念,认为一般意义上的“优生”和“差生”其实是两种不同思维类型的学生,具有相等的发展潜能。教育的关键在于引导前者向右脑思维转换,后者向左脑思维转换。最终实施左右脑和谐发展。其“优差”评价都是从左脑思维的角度来评价的。而心理学认为,人的左脑一旦过度发展,右脑就会受到抑制。所以说,在一般情况下,考分高的学生,右脑思维往往被扼杀。所以从右脑思维的角度来评价,“最优”的学生也是“最差”的学生。而在标准答案的应对下的“差生”,一般来说,由于左脑受到的训练少,右脑就相对发达。所以从右脑思维的角度来评价,“最差”的学生也是“最优”的学生。但是,从整个大脑思维的角度来评价,学生无“优差”之分。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已知识的过程,意义存在于学习者主动的建构与新旧经验间反复双向的作用过程中。因此,我们认为生活化实践的过程,也是意义建构的过程,是使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深奥的教学内容通俗化,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枯燥的教学内容生动化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学习生活态度,确立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  

(2)相关研究成果  

创意法教育提出了“最差即最优”的平等教育理念,认为一般意义上的“优生”和“差生”其实是两种不同思维类型的学生,具有相等的发展潜能。前者为左脑思维型 ,后者为右脑思维型。教育的关键在于引导前者向右脑思维转换,后者向左脑思维转换。最终实施左右脑和谐发展。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主逻辑思维,右脑主形象思维。而在一般教育环境下,往往以标准答案来考试学生,标准答案的应对在脑科学上来说,是一种逻辑思维训练,是一种左脑思维训练。所以,其“优差”评价都是从左脑思维的角度来评价的。而心理学认为,人的左脑一旦过度发展,右脑就会受到抑制。所以说,在一般情况下,考分高的学生,右脑思维往往被扼杀。所以从右脑思维的角度来评价,“最优”的学生也是“最差”的学生。而在标准答案的应对下的“差生”,一般来说,由于左脑受到的训练少,右脑就相对发达。所以从右脑思维的角度来评价,“最差”的学生也是“最优”的学生。但是,从整个大脑思维的角度来评价,学生无“优差”之分。  

再一点,应该看成是培养多样化、个性化卓越人才的需要。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个人的特长显得越来越为重要,国际上的教育改革也越来越呈现个性化和现代化的趋势。这些都告诉我们,新时期的教育应该是人尽其才的教育,应该是每个人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潜在能力都能得到发挥的教育。2017年下半年,在2015级全体师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显示,有91.9%的学生认为教学生活化应尽可能多开,为兴趣、爱好不同的学生提供选择;另外7.1%的学生对此问题没有建议。为此,学校为教师发展搭建了多种平台,激励教师大胆创新、自我发展。一方面组织学习课程改革的各种书籍、课程专家的各种报告,一方面,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到开展课改较好的省、市、县、学校进行考察、学习。  

3.研究程序:研究设计—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一)准备阶段(2017.5---2017.6)  

通过与我校政治教师们进行交流,了解老师们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从而确定政治学科所需研究的课题。这期间,需要完成课题报告书的填写。  

主要任务:  

(1)组建课题小组。  

(2)撰写立项申请书,做好课题的申报工作。  

(3)撰写开题报告。  

(二)理论研究和实践完善阶段(2017.6---2018.5)  

根据制订的计划;分步组织研究实施,按所确立的研究内容由能力较强的科研骨干担任负责人,带领本教研组教师进行研究,力争达到预期要求。  

主要任务:  

(1)召开开题报告会。  

(2)讨论制定实施方案,全面开始课题的见就工作。  

(3)调查学校“生活化”教学的现状。  

(4)研究“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通过观摩教学与经验交流等活动展示研究成果。    

(三)形成成果阶段(2018.6----2018.7)  

针对研究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组织专项负责人对各项研究内容进行归纳、统计、总结,最后编入课题研究报告中。  

主要任务:  

(1)整理研究材料,撰写结题报告。  

(2)形成研究成果。  

阶段成果:  

中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研究(研究成果报告)  

4.研究发现或结论  

通过课题组成员的倾力协作,本课题在不断探索和研究的实践中得到了验证,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生活化的政治课堂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认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教育的范畴与生活的范围相等,到处都是生活,到处都是教育。整个社会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这一思想与初中政治新课程理念是完全一致的。但是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政治课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的讲授,导致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相脱节,使学生认为上课就是上课,生活是生活,只要记住一些理论去应付考试就行了。这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在教学中注入生活的内容,做到“用生活来教育”,让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同时学习生活,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切实实现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  

(二)利于改变灌输式的政治课教学方式  

利于突破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方法。在列宁看来,政治课就必须进行灌输。这一观点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影响着我们的政治课教育教学方法。虽然这在当时看来有着其提出的实际情况。但从现代的眼光来审视这个论断,这一观点无疑是错误的。就我国来看,每一轮课改纲要的发布,其内容虽然有所变动,但指导思想仍然是倡导学生全面发展、自主学习,快乐学习和探究学习。生活化政治课堂的提出正是顺应了这一潮流。传统的初中政治课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的“教”,学生则是被动的“学”。加之初中政治课教材内容的枯燥乏味,使得学生丧失了对学习政治课的兴趣。而生活化初中政治课堂的提出正是基于解决这样一个普遍性的问题。生活化的政治课堂倡导政治教师充分挖掘政治课堂中的生成性因素,使之生活化,使政治课堂的教学方式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们在说故事、表演中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三)丰富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论内容  

研究的进行不仅仅只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问题解决的同时,对既有理论也是一个充实的过程。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论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门主干必修课,是从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知识。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论课程是研究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特点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它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和逻辑学的原理,将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基础知识,系统地、有效地传授给学生的一门应用学科,为学生从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提供正确的理论和方法。既然为应用性学科,那么我们就要不断为其输送能源,使其适应不断变革的社会环境。该项研究的顺利进行可以充实和丰富思想政治教学论中的政治教学法理论、教学形式理论。  

(四)教师的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扬弃,这样的过程实则就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等方式为舞台,推出了一批老师。一年来,课题组成员先后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论文3篇。韩秀香在全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被评为市“忧课”。  

(五)培养了学生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的空间得到拓展。延伸了学科课堂,拓展了学生发展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奋力拼搏的精神。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升。实验学生全员参与,养成了合作、动手、探究的能力,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找到了自己发展的舞台,创造了辉煌的成绩,先后参加了市、县组织的各项比赛,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校的学业水平测试质量连续创新高,连年获全县第二的优异成绩。  

道。  

(六)提高了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    

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三大支柱。当今学生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都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庭的通力合作。注重家校合作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是我们一贯遵循的办学宗旨,在家校合作方面积累了的丰富经验。为了拓宽孩子的视野,增长孩子的见识,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提供优质高效的教育资源,学校在开展特色课程的同时,诚邀热心教育事业的家长朋友们走进课堂,发挥他们自身职业优势资源,为孩子们讲述社会大百科,给学生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结合日常生活中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全体同学共同参与感知,提高动手实践能力,甚至将爱心厨房搬进课堂,教孩子们做营养健康美食,鼓励低碳环保,杜绝垃圾食品。并根据自身的职业特点和真实感受向学生说职业功能、讲职业故事、颂职业道德、分享职业的快乐,让课堂成为生活的大讲堂,以便于学生在课堂上认识社会,懂得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特色课程开设不仅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全所未有的改变,更带来了家庭教育面貌的焕然一新。家长普遍认可称赞这种新的教育思维,自觉支持学校的教育做法,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5、分析和讨论    

(1) 理论是灰色的,唯生活之树常青。新课程呼唤生活化的政治课堂,让政治课回归生活。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背景中,使之对学生有意义,而这里的真实问题显然是指学生的生活的实际。生活化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活化”的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生活中发展自我,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质和在社会中的竞争能力。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课程内容中引入生活案例即情景导入,用形象直观的手段实施教学。使我们的政治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政治课堂将因生活而更加精彩,生活将因政治课堂而更加丰富。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其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有: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本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中考把初中政治列为开卷考试科目,主要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考试负担,这无形中给我们初中政治教师增加了教学难度。一方面,中考政治虽然是开卷考试,但其成绩仍然计入考试总成绩。因此,政治教师们要尽量保证学生考试的分数。另一方面,开卷考试要求使用完全不同与以往的教学方式,那种灌输式、狂轰烂背式的教学方式已经被时代所摒弃。那么对于初中政治教师来说就要寻找一种代替性的教学方式——生活化课堂教学。这完全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从可行性角度分析,开卷考试的好处就是不强求死记硬背,这对于初中政治课实现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有着深远意义。虽然对教师们有着更高的要求,但只要顺利地进行下去,对学生的自主发展、生活观念和价值观的养成有着深刻影响。  

(2)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学校和教师要纠正并强化对学生“生活化“学习的认识
  学校和教师必须有这样一个认识,即”生活化“学习不仅仅是口号,而是学生应该而且必须具备的能力。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明确的“学材”意识。把课本当“学材”使用,把着重点从过去的单纯研究自己如何去教,转向现在的研究如何教会学生去学。要摒弃包办式教学模式,从讲深透讲全面就是高效率的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要坚决抛弃那种老师代替学生学习,对学生实行“三包”(包动脑、包动口、包动手)的做法。要树立现代时间观念,确保学生在教学时间上的“自留地”。教师在备课时要好好设计,要将尽可能多的时间交给学生,给学生一块时间“自留地”。  

(二)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生活化“学习  

教师要不断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形成师生互动。提出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探索兴趣,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富有挑战性,同时又没有单一的答案,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去观察事物,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逐步会对具体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产生兴奋点,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之中,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要注重学法指导,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在汲取各种教学方法精华的基础上,大胆构建适合本校、本班教学实际,能真正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多种教学模式,并进行优化组合,使其在教学中贯穿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对比较深奥、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进行教学时,可采用问题讨论法——教师设计一系列循序渐进的问题,引导学生充分讨论,化难为易,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掌握所学内容;对一些比较浅显的内容宜采用自学指导法,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归纳结论,既学到知识,又得到学习方法的启迪。  

(三)学生必须以新型的学习观来提高创新性学习能力  

学生要了解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现实,必须明白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是依靠自己的独立思考将他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融合于自己知识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接受教师的指导,但不能依赖教师。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着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在学习观念上,实现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强化主动学习的观念。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教我学”,为“我会学”,不断提高主动学习的自觉性。二是在学习资源上,实现由“封闭”向“开放”的转变。要拓宽学习资源,把学习资源拓宽到与课本相关的书籍、文章、视听资料、电子数据库及其他计算机辅助资源。三是在消化吸引上,实现由“复制”向“探究”的转变。要注意提高智能开发性学习的能力,通过获得知识来培养自己独立学习的能力,即终身学习所必须的独立思维能力、研究能力、表达能力等。要把学习方法由僵化记忆、浮浅的理解、表面应用的保守性学习,转变为掌握原理、探索新知、有效地解决实践问题的开放式学习。  

三、主要成果  

1、《学生现状及需求调查分析报告》  

2.校本教材  

3.资源包  

编写主题及年级实施的板块内容、单元课名、单元目标、分课时课名、分课时目标、教学素材内容、课后实践与思考、教学建议等  

4.论文  

2017年12月,王刚撰写的《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初探》在国家级刊物《教师教育研究》发表。  

四、参考文献  

1.《最差即最优——创意法教育文集》,郭成志主编,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2年版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001年 教育部
     3.《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教育部制定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4.《走进新课程》    朱慕菊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5.《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培训》  黄埔全编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附件二:  

   

成果公报  

   

提示:成果公报是向外界公开课题研究成果的文件,要求简明扼要。  

   

公报格式:  

标识  

莒南县板泉镇第二初级中学二级教师王刚主持完成了中国创意法教育研究“十三五”   

规划课题一般课题《创意法教育下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学生力的研究》(课题批准号18060739B0431)。课题组主要成员王刚、朱虎泉、韩秀香、王飞。  

正文  

一、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1、挖掘教材生活化  

2、导课生活化  

3、探究活动生活化  

4、教学评价生活化  


            (二)研究方法   

1、实验法。就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实验班与参照班,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并通过实验班与参照班变化的事实进行比较,确认事物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2.调查分析法。通过对本校或参观过的学校的调查了解,进行分析比较,为研究课题提供有效的依据。  

3、总结经验法。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边实践边思考,及时总结,及时推广。
      4、行动研究法。采用边实践边研究的方法,实施过程中允许突破方案,碰到实际问题,可以修改方案调整目标。
      5、个案研究法。对少数或个别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学生,采用个案法研究,做好个案记录,阶段整理、汇总。
      6、文献研究法。以现代的科学理论为指导,结合本校实际制定研究方案,指导课题研究。  

二、结论与对策  

(1)通过课题组成员的倾力协作,本课题在不断探索和研究的实践中得到了验证,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生活化的政治课堂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认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教育的范畴与生活的范围相等,到处都是生活,到处都是教育。整个社会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这一思想与初中政治新课程理念是完全一致的。但是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政治课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的讲授,导致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相脱节,使学生认为上课就是上课,生活是生活,只要记住一些理论去应付考试就行了。这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在教学中注入生活的内容,做到“用生活来教育”,让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同时学习生活,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切实实现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  

(二)利于改变灌输式的政治课教学方式  

利于突破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方法。在列宁看来,政治课就必须进行灌输。这一观点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影响着我们的政治课教育教学方法。虽然这在当时看来有着其提出的实际情况。但从现代的眼光来审视这个论断,这一观点无疑是错误的。就我国来看,每一轮课改纲要的发布,其内容虽然有所变动,但指导思想仍然是倡导学生全面发展、自主学习,快乐学习和探究学习。生活化政治课堂的提出正是顺应了这一潮流。传统的初中政治课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的“教”,学生则是被动的“学”。加之初中政治课教材内容的枯燥乏味,使得学生丧失了对学习政治课的兴趣。而生活化初中政治课堂的提出正是基于解决这样一个普遍性的问题。生活化的政治课堂倡导政治教师充分挖掘政治课堂中的生成性因素,使之生活化,使政治课堂的教学方式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们在说故事、表演中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三)丰富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论内容  

研究的进行不仅仅只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问题解决的同时,对既有理论也是一个充实的过程。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论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门主干必修课,是从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知识。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论课程是研究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特点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它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和逻辑学的原理,将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基础知识,系统地、有效地传授给学生的一门应用学科,为学生从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提供正确的理论和方法。既然为应用性学科,那么我们就要不断为其输送能源,使其适应不断变革的社会环境。该项研究的顺利进行可以充实和丰富思想政治教学论中的政治教学法理论、教学形式理论。  

(四)教师的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扬弃,这样的过程实则就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等方式为舞台,推出了一批老师。一年来,课题组成员先后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论文3篇。王刚在全县讲课比赛活动中被评为一等奖。  

(五)培养了学生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的空间得到拓展。延伸了学科课堂,拓展了学生发展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奋力拼搏的精神。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升。实验学生全员参与,养成了合作、动手、探究的能力,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找到了自己发展的舞台,创造了辉煌的成绩,先后参加了市、县组织的各项比赛,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校的学业水平测试质量连续创新高,连年获全县第二的优异成绩。  

道。  

(六)提高了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    

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三大支柱。当今学生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都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庭的通力合作。注重家校合作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是我们一贯遵循的办学宗旨,在家校合作方面积累了的丰富经验。为了拓宽孩子的视野,增长孩子的见识,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提供优质高效的教育资源,学校在开展特色课程的同时,诚邀热心教育事业的家长朋友们走进课堂,发挥他们自身职业优势资源,为孩子们讲述社会大百科,给学生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结合日常生活中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全体同学共同参与感知,提高动手实践能力,甚至将爱心厨房搬进课堂,教孩子们做营养健康美食,鼓励低碳环保,杜绝垃圾食品。并根据自身的职业特点和真实感受向学生说职业功能、讲职业故事、颂职业道德、分享职业的快乐,让课堂成为生活的大讲堂,以便于学生在课堂上认识社会,懂得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特色课程开设不仅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全所未有的改变,更带来了家庭教育面貌的焕然一新。家长普遍认可称赞这种新的教育思维,自觉支持学校的教育做法,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理论是灰色的,唯生活之树常青。新课程呼唤生活化的政治课堂,让政治课回归生活。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背景中,使之对学生有意义,而这里的真实问题显然是指学生的生活的实际。生活化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活化”的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生活中发展自我,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质和在社会中的竞争能力。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课程内容中引入生活案例即情景导入,用形象直观的手段实施教学。使我们的政治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政治课堂将因生活而更加精彩,生活将因政治课堂而更加丰富。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其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有: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本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中考把初中政治列为开卷考试科目,主要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考试负担,这无形中给我们初中政治教师增加了教学难度。一方面,中考政治虽然是开卷考试,但其成绩仍然计入考试总成绩。因此,政治教师们要尽量保证学生考试的分数。另一方面,开卷考试要求使用完全不同与以往的教学方式,那种灌输式、狂轰烂背式的教学方式已经被时代所摒弃。那么对于初中政治教师来说就要寻找一种代替性的教学方式——生活化课堂教学。这完全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从可行性角度分析,开卷考试的好处就是不强求死记硬背,这对于初中政治课实现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有着深远意义。虽然对教师们有着更高的要求,但只要顺利地进行下去,对学生的自主发展、生活观念和价值观的养成有着深刻影响。  

(2)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学校和教师要纠正并强化对学生“生活化“学习的认识
  学校和教师必须有这样一个认识,即”生活化“学习不仅仅是口号,而是学生应该而且必须具备的能力。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明确的“学材”意识。把课本当“学材”使用,把着重点从过去的单纯研究自己如何去教,转向现在的研究如何教会学生去学。要摒弃包办式教学模式,从讲深透讲全面就是高效率的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要坚决抛弃那种老师代替学生学习,对学生实行“三包”(包动脑、包动口、包动手)的做法。要树立现代时间观念,确保学生在教学时间上的“自留地”。教师在备课时要好好设计,要将尽可能多的时间交给学生,给学生一块时间“自留地”。  

(二)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生活化“学习  

教师要不断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形成师生互动。提出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探索兴趣,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富有挑战性,同时又没有单一的答案,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去观察事物,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逐步会对具体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产生兴奋点,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之中,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要注重学法指导,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在汲取各种教学方法精华的基础上,大胆构建适合本校、本班教学实际,能真正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多种教学模式,并进行优化组合,使其在教学中贯穿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对比较深奥、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进行教学时,可采用问题讨论法——教师设计一系列循序渐进的问题,引导学生充分讨论,化难为易,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掌握所学内容;对一些比较浅显的内容宜采用自学指导法,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归纳结论,既学到知识,又得到学习方法的启迪。  

(三)学生必须以新型的学习观来提高创新性学习能力  

学生要了解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现实,必须明白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是依靠自己的独立思考将他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融合于自己知识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接受教师的指导,但不能依赖教师。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着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在学习观念上,实现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强化主动学习的观念。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教我学”,为“我会学”,不断提高主动学习的自觉性。二是在学习资源上,实现由“封闭”向“开放”的转变。要拓宽学习资源,把学习资源拓宽到与课本相关的书籍、文章、视听资料、电子数据库及其他计算机辅助资源。三是在消化吸引上,实现由“复制”向“探究”的转变。要注意提高智能开发性学习的能力,通过获得知识来培养自己独立学习的能力,即终身学习所必须的独立思维能力、研究能力、表达能力等。要把学习方法由僵化记忆、浮浅的理解、表面应用的保守性学习,转变为掌握原理、探索新知、有效地解决实践问题的开放式学习。  

三、成果与影响  

1.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思想品德的极性,也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平等、和谐、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过程中的快乐,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
     2、 大家都知道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的重要影响,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应该是我们必须探讨、必须解决的问题。十多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质疑、探索、成功的亲身体验中,逐渐培养出来的。教师在其中的作用也只是指导和激励。
      3、现在有许多青少年学生沉迷于网吧,他们对上网的热情比学习的热情不知究竟要高多少倍。那么,他们对上网的浓厚兴趣是怎么来的呢?毫无疑问,肯定不是家长和老师教的。他们对上网的浓厚兴趣、强烈愿望,来自他们在上网过程中所体验到的快乐和刺激以及他们的好奇心。同样,我们要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也要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和刺激,利用好他们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的欲望。      我们只有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才有可能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一年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实验和研究,更使我坚信了这一点。
     4、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利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实验班的前期和后期以及实验班和参照班分别进行了比较。具体情况如下:
      实验班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前后情况对比表1  

运用前后              

人数  

乐学人数  

乐学人数所占比例  

运用前  

35  

18  

51%  

运用后  

35  

33  

94%  

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验班和不用的参照班情况对比表2  

班级类型  

人数     

乐学人数      

乐学人数所占比例  

   

实验班  

35  

33  

94%  

参照班  

35  

12  

34%  

从对比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运用前后乐学的学生人数,大大超过了没有运用的参照班。这更说明了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为学生营造一种自由的、轻松的、开放的探索氛围,为学生提供自我探索、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空间,促进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成功的机会。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这种重视结果更特别重视过程的教学活动,从学生的情感体验出发,真正实践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也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这种教学模式,师生基本上是以平等的身份开展学习活动的,学生心理上不再有顾虑和压力。在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敢于畅所欲言,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青春的朝气、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性格,在他们身上得到充分的显现,他们智慧的火花,也往往在这种情况下得以迸发。他们时常充满自信,充满勇气。 这种平等的、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所产生的这些效果,是其他模式难以达到的。
     5、  我们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将课题实验研究与新课程改革实践紧密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我进一步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切实转变了教学方式。
      总的来说,本课题研究贴近实际,操作性强,措施得力,成果显著,资料翔实,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因此,我请求上级主管部门通过该课题验收。我下一步将一如既往地对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总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促使学生更快更好的发展。  

四、改进与完善  

根据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寻找有效的“生活化“学习形式。根据二十年来我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深切体会,我认为以下几点都是以后提高思想品德学科有效的”生活化“学习形式和有效途径。
      1.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做,教师不代替
      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是在训练的实践中培养出来的,不是教师凭一张嘴教出来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给学生自主训练的机会。凡是学生能完成的,教师千万不要包办代替,有时即使是多费一些时间,也要尽量让学生自己来完成。因为,教师教学生的目的,不是展示教师知识多么渊博、能力多么强,而是培养学生的能力。
      2.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3.让学生主动去利用课程资源和媒体资源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式  

5.多让学生谈体验和感受
         我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给学生体验、感受和想象的时间。因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五、成果统计一览表(请按下页的“课题组成果统计一览表”栏目填写完整)  


   

重要的研究成果  

序号  

作者  

成果形式  

字数  

完成  

时间  

出版单位或发表刊物  

名称、期号  

1  

王刚  

论文  

2500  

2017.12  

《教育研究》CN11–1281∕G4  

2  

王刚  

论文  

2500  

2018.4  

《中国教育学刊》CN11–1281∕G4  

3  

朱虎泉  

校本教材  

2种  

2018.4  

   

4  

王飞  

论文  

2800  

2018.2  

《中国教育学刊》CN11–1281∕G4  

5  

韩秀香  

论文  

2800  

2017.12  

《教育研究》CN11–1281∕G4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