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两型政史课堂教学模式与实施策略》研究报告
《初中两型政史课堂教学模式与实施策略》研究报告
一、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国务院颁布的《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中强调作为培养祖国未来建设人才的教育,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必然的任务。“两型课堂”就是在沿用“两型社会”新概念,秉承“以人的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新课程理念基础下,衍生出“低耗高质,和谐共长”新型课堂。
(1)“两型课堂”总体目标定位突出价值,为师生可持续发展导航引向。
“两型课堂”的生命状态是鲜活而灵性的,它的总体目标定位为相互作用的两个层面,即低耗高质,和谐共长。“两型课堂”中,教师角色凸显为引航主导者,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一方面,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方向和教学进程,学生自主决定课堂学习中细节性的过程和方法,让其智力资源尽可能地发挥到最佳状态,形成一种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的引领作用还体现在推荐学习上,指点学生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法,促进全面均衡,达成课堂教学中的“资源节约”。
(2)“两型课堂”中“低耗高质”,为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提供保障。
低耗高质的“两型课堂”中,教师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有效教学行为,引领和帮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单位时间内,最大限度的彰显学习的能量,获得高质的学习效果和上限的发展,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学习负担提供保障。
(3)“两型课堂”中“和谐共长”,为师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和谐共长的“两型课堂”中,师生之间进行通畅的信息交流,拥有交融互惠的情感态度 、价值观。彼此形成学习共同体,形成动态、生成、发展、和谐民主而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两型课堂”中的“和谐共长”能不断引导师生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因萌发、伸展、提升,帮助学生树立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品格。
(4)“两型课堂”是两型社会建设中与时俱进的产物。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因而教育改革的目标和措施也必然是社会性的。真正的教育改革,需要具备两个要素:一是涉及社会系统,二是涉及体制和制度。有价值的教育研究必定要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和教育现实。两型课堂的打造与两型社会的建设是一种互惠共生的关系,两型课堂的生命力一定要根植于两型社会建设之中,因此牢牢把握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历史机遇,抢抓先行先试的优势,开展“两型课堂”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是大有可为之举。
二、研究的目标
1、构建农村非寄宿制初中“两型政史课堂”的教学模式。
2、探索农村非寄宿制初中“两型政史课堂”的高效实施策略。
3、转变农村非寄宿制初中政史课堂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切实减轻学生学科的学业负担,促进“两全”的落实,促进师生和谐共长。
三、研究的内容
1、构建农村非寄宿制初中“两型政史课堂”教学模式,并研究各模式的优势与不足。
2、研究农村非寄宿制初中“两型政史课堂”课前准备策略、课堂高效实施策略、课后评价策略。
3、转变农村课堂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切实减轻学生学科的学业负担,促进“两全”的落实,促进师生和谐共长。
四、研究的方法
根据本课题研究特点,我们拟采用的方法是: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叙事研究法等。
(1)行动研究法:在行动研究中我们以农村非寄宿制初中“两型政史课堂”为研究阵地,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在成果推广中研究,在研究中推广成果。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等,研究当前国内外有影响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基本特征、课堂生态环境、优点与缺陷、适应范围及实施策略等。
(3)经验总结法:我们对国内已有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工作进行系统、客观的总结,以参照两型课堂理论构建和实践策略研究的方向和目标。
(4)个案研究法:通过选取某一班级个案、班级中学生个案的两种方式进行研究,并对研究全过程进行跟踪采集信息,来证实两型课堂理论和实践的科学性、应用性和创新性。
(5)叙事研究法:研究教师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叙述和分析,来得出结论。
五、研究的主要任务
研究时间 | 课型类别 |
2012年10月~2012年12月 | 新授课 |
2013年1月~2013年7月 | 政治、历史专题复习课 |
2013年9月~2014年1月 | 政治、历史习题课 |
六、研究的步骤与预期成果
1、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将研究分两大板块:一是理论研究板块。通过钻研政治、历史课程标准,分析反思国内外有效教学的优劣,联系政、史课堂教学的现状,构建理论假设,并进行研究论证。二是实践探索板块。在学校建立“农村非寄宿制初中两型政史课堂教学模式与实施策略”课题实验小组,将理论研究的成果应用于实际情景,采用“理论建构—提出假设—进行证明—研究探索”的方式,展开农村非寄宿制初中两型政史课堂教学模式与实施策略的行动研究,进行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两部分相互融合,齐头并进。
实施步骤
准备和起始阶段(2012年10月-2012年12月)主要任务:
(1)成立“农村非寄宿制初中两型政史课堂教学模式与实施策略”课题实验小组。
(2)论证“农村非寄宿制初中两型政史课堂教学模式与实施策略”研究方案。
推进和深入阶段(2013年1月-2013年7月)主要任务:
(1)深入开展“农村非寄宿制初中两型政史课堂教学模式与实施策略”研究,实践检验。
(2)提炼“农村非寄宿制初中两型政史课堂教学模式与实施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并对其进行归纳提升。
(3)评定本实验小组的先进者。
总结和推广阶段(2013年9月-2014年1月)主要任务:
汇集、分析、整理“农村非寄宿制初中两型政史课堂教学模式与实施策略”资料,推广先进典型经验,写出课题研究报告等。
2、预期最终成果
(1)农村非寄宿制初中两型政治、历史课程新授课教学模式。
(2)农村非寄宿制初中两型政治、历史专题复习课课堂教学模式和实施策略。
(3)农村非寄宿制初中两型政治、历史习题课教学模式和实施策略。
(4)农村非寄宿制初中两型政史课堂教学教案、论文、教学反思、个案研究汇编。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苏州市吴江区《基于“项目学习”初中历史…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