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理论与实施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时间:2020年10月15日
立项号
2019XKT-ZXSW045
课题名称
《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理论与实施策略研究》
负责人
王园
所在单位
西安市育才中学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1.课程改革的趋势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教学内容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落脚点,注重运用生活经验进行建构性学习。
2.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强调力求更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重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提出“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理念。
3.初中生物学科及初中学生的特征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和学生的生活相关,许多生物学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实际并最终服务于生活之中。
二、研究意义
1.顺应课改趋势,响应课标要求,创设生活化生物课堂
开展生活化教学,在教学内容上更多的考虑与“学生生活”之间的关联,注重对学生现实生活的指导作用,注重学生探索创新和应用知识等能力的养成,丰富课堂内容和形式。
2.丰富教学内容,加强生活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化教学强调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利用生动有趣、易引发思考的教学情境,充分重视并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实现学生生活世界和学习领域的统一。
3.开发教材资源,更新教学观念,提供教师教学参考
通过开展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实践,有助于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所形成的成果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生活和生活化
广义的生活定义既包括个人的日常生活,又包括自然现象、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等,是一切人类各种活动和经历的总体。狭义的生活定义指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本研究主要指的是广义上的现实生活,来源于日常生活、自然界、社会等。从字意上理解,“化”字主要表示事物性质或状态的转变,顾名思义“生活化”就是使事物带上生活的性质或气息。对于教育教学领域,“生活化”则是使教育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相结合或融入的一种习惯性的言语表述。
二、生活化教学
关于生活化教学的内涵,目前学术界尚无统一的界定,不同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如:林良富将生活化教学定义为:“在教学与生活相沟通的情境中,以生命状态呈现教材内容,教师和学生作为各具生活情趣的完整的人,以教材为媒介,以积极的生活态度相互交往,共同参与教学活动,谋求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整合,进行文化传承和创新,并在教学过程中寻求共同发展。”卢峥嵘从课堂教学前中后三个时期来阐述生活化教学的含义:“关注课堂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构建课堂中学生获得的生活体验;提升课堂后学生内在的生命价值”等。
三、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
结合上述概念,笔者认为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探寻生活中的生物学知识,挖掘生物学知识的生活内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有针对性的选取生活实例展开课堂教学,恰当地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建立联系,在生动有趣且易引发思考的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获得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尝试运用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一、综述文献,明确相关概念,解释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
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梳理生活化教学的研究,明晰相关概念的界定,汇总并论述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对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定义。
二、结合教学实际,总结教学实践,归纳教材生活化知识
对初中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两本教材,收集与生物学知识点密切相关的生活实例,并阐明生活化教学的基本操作程序,构建出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
三、打破传统教学,丰富生物课堂,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
积极探索生活化教学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合理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生活化情境,构建出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尝试对该模式中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进行细化,初步形成一个较为具体可行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四、丰富教学内容,加强生活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感受到所学习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初步学会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逐渐形成正确科学的生物核心素养。
五、创新之处
在阅读文献过程中,笔者发现大多数文章都是提出策略,并进行简单的举例,没有对于整体教材基本操作框架进行概括,举例较为零散且重复,没有形成初中生物生物化教学的系统体系。因此,笔者基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计划对初中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两本教材,按教科书的具体章节层次,收集与生物学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罗列、归类整合,在不断的改进、修正和总结的过程中,构建出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尝试对该模式中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进行细化,初步形成一个较为具体可行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准备规划阶段(2020.10-2020.12)
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梳理生活化教学的研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较为系统的综述,综合不同专家学者对“生活化教学”定义的诠释,明晰相关概念的界定,汇总并论述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对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定义。结合教学和实际,选定研究范围、对象和案例,并尝试进行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初探,确定研究的可行性。
二、实施整理阶段(2021.1-2021.3)
基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对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两本教材,按教科书的具体章节层次,收集与生物学知识点密切相关的生活实例,进行详细罗列、归类整合,并联系教学和课堂创新生活教学的策略,在不断的改进、修正和总结的过程中,构建出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初步形成一个较为具体可行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选择教材中一节内容,对典型教学实例进行分析,并以《青春期》一节为例,进行生活化教学的教学设计。
有针对性地选取相关章节,着重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的元素,进行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实践的尝试。实例说明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并进行案例分析和反思。采取严格的控制变量手段,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在实验班和对照班采用生活化教学和常规教学,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对学生的情感、兴趣和活动等进行观察对比,分析实施初中生物生活化课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三、分析总结阶段(2021.4-2021.5)
通过教学探索与实践,总结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归纳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初步构建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初中生物课堂实施生活化教学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最后,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总结不足和缺点,并尝试提出改正完善,以及自己的收获,最终将成果总结为论文。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一、教育论文
通过教学探索与实践,总结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归纳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初步构建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初中生物课堂实施生活化教学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总结不足和缺点,并尝试提出改正完善,以及自己的收获,最终将成果总结为论文。
二、教材总结
对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两本教材,按教科书的具体章节层次,收集与生物学知识点密切相关的生活实例,进行详细罗列、归类整合,并联系教学和课堂创新生活教学的策略,在不断的改进、修正和总结的过程中,构建出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初步形成一个较为具体可行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三、教学设计和课件
选择教材中一节内容,对典型教学实例进行分析,并以《青春期》一节为例,进行生活化教学的教学设计。有针对性地选取相关章节,着重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的元素,采用恰当的生活化教学策略,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进行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实践的尝试。结合《认识生物》和《流动的组织——血液》为例说明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并进行案例分析和反思,并设计出上课课件。
四、教育反思
采取严格的控制变量手段,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在实验班和对照班采用生活化教学和常规教学,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对学生的情感、兴趣和活动等进行观察对比,分析实施初中生物生活化课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进行反思总结。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双减”背景下的初中生物学作业设计与…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