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学科分层教学的探究

 

常州市教育科学“十”规划课题

 

开题论证书

 

 

 

 

 

 

 

 

 

 

 

           市级课题            

            

           信息技术            

 

        初中信息技术学科分层教学的探究

 

                         

 

负责人所在单位     常州市清潭中学        

 

           20165      

        

         20196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20165月制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开题时间:20165

地点:清潭中学

评议专家:

参与人员:本课题相关人员,周丽琴,欧云,戴雪,沈尧,朱逸之都参加了会议。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目标、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可加页)                                                                              

   1、选题: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2、本课题的研究目标。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4、本课题的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5、本课题的研究方法。6、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实施步骤7、本课题研究基础: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请分7部分逐项填写,限3000字内,可附页)

一、研究背景、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1.选题的国际背景

2016年,美国联邦教育部颁布了主题为“为未来而学习:重新构想技术在教育中的角色”的“教育技术计划(NETP)2016”,特别强调教育技术领导力的作用,鼓励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促进学生非认知能力的提升,通过技术创建全方位的教与学的环境,让学习随时发生,让学生随时拥有正式或非正式的学习环境;并且重新定位领导的角色,加强领导监控力度;创建多样化、人性化、个性化的评估体系,利用技术进行潜力开发,对教育效果进行多维度评价。

美国教育部教育技术办公室主任约瑟夫·南说,该计划的目的是让每个学习者都能通过技术参与学习体验,而且是主动参与。因此,美国教育信息化的革新将创建开放空间,丰富教学资源,扩大合作对象,使学生感受真实模拟体验,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发展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非认知能力等。

 

2. 选题的国内背景

 

当前,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计算等新技术逐步广泛应用,经济社会各行业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社会整体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日趋明显。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指出:要依托信息技术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促进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推进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深入、广泛应用,适应信息时代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众创空间”、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中的应用,着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养成数字化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信息化面向未来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

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今信息社会拓宽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素养也是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也在日益凸显。然而,由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在中小学中开展的时间不长,而且因为学校硬件条件以及家庭情况的限制,使得学生所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水平参差不齐。甚至于在同一个教学班内学生计算机水平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情况,这对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如果按照相同的标准、相同的要求去进行教学,不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相对应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应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得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机会。我们针对七年级学生作了一份调查问卷,这份问卷共有512多人参与,收到有效问卷512份,从这份问卷获知,目前我们的学生中,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班与班之间有差距,同一班级的学生之间也存在差异:有一些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比较晚,五、六年级才接触,家里没有电脑,没有网络,除了课堂,没有机会接触电脑,所以信息技术基础知识非常薄弱;有一些学生,从小学一、二年级就开始接触信息技术,小学也为他们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他们系统学习了信息技术相关知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扎实;还有一些学生,不单在学校系统学习信息技术相关课程,还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编程、创客、3D打印、机器人的相关学习,平时在家里也有很多时间来加强信息技术学习,他们的信息技术基础遥遥领先于其他学生。这样的现状,如果采取一刀切的方法,会让基础薄弱的学生跟不上,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

 

3. 选题的理论依据

根据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依据,需要对这些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以解决两极差异。

 

 

二、研究目标

通过初中信息技术的分层教学课题的研究,我们想要实现几个目标:

1.课堂上,能让信息技术基础不同的学生在自己已有基础上得到相应的提高。

2.能让信息技术学科优秀的学生得到更大的展示舞台。

3.让学生能掌握信息技术相关知识与技能,提高信息素养,适应现代化学习要求。

 

三、研究内容

概念的界定:

分层教学: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又称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它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但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分层教学是一种思想,而不仅是一种模式。不能简单地认为分层教学就是分班教学。另外,也不能把分层理解为分类,因为分类是一种简单的元素集合,而事实上,学生在不同的课堂上,不同的认知过程中,其动态性是必然的。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分层教学只是一个教学思想问题和教学艺术问题,而绝不是一种机械划分的问题。

 

 

四、本课题的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通过查看大量文献,我发现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课题有不少老师在做,但是,从已有的材料来看,所有的老师都把分层教学的内容放在课内,我的这个课题,不单平时的信息技术课有分层教学,还把分层的内容拓展到了课外的兴趣小组和各类信息技术相关的竞赛。

从各方面的形式来看,我的课题方向是正确的,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对每个人的信息技术素养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信息技术课堂内容却相对简单,只是一些office软件的应用。

 

五、研究方法

 

调查法:在分组之前,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水平,为分层找到相关依据。

 

观察法:在分组之前,采用观察法了解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认知状态,为分层找到相关依据

在研究过程中,采用观察法观察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和掌握知识水平,如果学生学习认真,知识掌握的好,可以进入不同的分层

 

文献法:通过文献法,找到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为研究的顺利开展找到相关依据;通过文献法,了解目前同行在信息技术分层教学这块的研究成果以及存在问题,发现目前有关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研究,都停留在课堂教学的分层,没有把分层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对比法:通过参加实验班级和没有参加实验班级的教学情况进行对比,寻找得失原因,总结经验。

 

 

 

 

 

 

 

 

六、本课题的思路与实施步骤

1、思路:

预期本课题能够创建初中信息技术学习的良好氛围,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能学有所得,能在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上不断得到提升,让他们能喜欢上信息技术学科,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兴趣活动,参加校内外的相关活动,拓宽眼界,为学生们面临的终生学习大环境奠定基础。

2、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61月至20165月):课题准备阶段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学习相关理论、相关软件的功能及使用方法,制订研究计划,明确具体分工,准备研究材料,为课题研究作好准备。

第二阶段(20166月至2017年6月):实验与研究阶段

2016年9月至201610月,对新进入初中的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学情调查,通过问卷的形式,结合学生课堂具体表现,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

201610月至2016年12月,根据学生分层情部,更具体了解各分层学生的特点,精心备课,设置课堂任务,为不同分层的学生准备好相应的任务,让各层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升。

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课题组中期阶段总结后的进一步改进提高。

第三阶段(20181月至2018年5月):课题总结与成果推广阶段

完善课题研究的成果,组织观摩课题研究课,征集研究论文及教学案例、活动光盘等。

总结研究成果——论文、教学案例、有关教学网站及教学资源库等。

课题组现有成员周丽琴,负责主持课题,并且提供相关技术支持;欧云、戴雪、沈尧、朱逸之课题组成员,共同完成课题相关研究工作。

 

 

 

 

 

 

 

 

 

 

 

 

 

 

 

 

 

 

 

 

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建议,限800字)

 

 

 

 

 

 

 

 

 

 

评议专家签名                                       

年  月  日   

 

 

四、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报评审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可加页)

 

 

  

 

 

 

 课题主持人签名

年  月  日

 

 

 

五、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科研管理部门盖章

                                        年  月  日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